?

打折之后買單之前你需要知道

2017-11-28 21:59曉月
好日子 2017年11期
關鍵詞:理智商家價格

曉月

各種節日給促銷各種借口,就像是商家在說“來吧來吧我們打折啦”,而出境掃貨游時的打折招牌則最容易讓人失心瘋——到底怎么買才合算?如何在促銷的海洋中學會游泳?這種時候,就請記住億萬富翁蓋伊·格蘭德的那句話,“價格是魔鬼,你必須堅持自己的信仰!”讓我們為你透析品牌與商家的各種營銷西洋鏡,助你掌握鎖定價格標桿的自主權!

定價心法,價格從心理參照而來

商家利用消費者“總是隨手抓起環境中的數字,把它們變成估計值或價格”的心態,為自己的商品找到一個高起點的定價參照(例如某品牌將其生產的拖鞋定位為“人字拖界的愛馬仕”,并開出4倍于同類產品的價格),當消費者把感覺投射到價格的數字上時,會將注意力“鉚定”在他所熟悉的參照物上,從而在潛意識里肯定了那個“捏造”的價格。

記住,廣告是需要你買單的

與其說是“尋找依靠”,不如說是“被肯定”的需要;所有的購物狂,都是社會培養出來的。一方面,現代社會所規定的主流價值觀,就是一個人人崇尚成功和財富的價值觀,每個人都會被拉進游戲參與競爭和攀比,這造成了都市人內心深處的焦慮和不安全感。與此同時,商人們運用媒體和廣告,以最貼心的姿態告訴你:你需要那瓶昂貴的化妝品,你需要在一周內減去3公斤體重,你需要那條手繪的絲巾來提升品位……如果你擁有了廣告頁上的這一切,你就像灰姑娘拾到水晶鞋般得到愛與尊重,試問這時誰還會冷靜考慮價格呢?另一方面,對于內心不那么無依無靠的消費者,商家們又會十分巧妙地利用應景話題,向人們灌輸“把錢存在銀行是老朽才會干的事”、“年輕不應該等待”、“無盡的物欲是人類正常的欲望,壓抑它是對身心的摧殘”等觀念,制造人生得意須盡歡的消費情緒,這簡直是撩撥不理智購物念頭的致命稻草。

你懶得分辨的弱點被抓住了

例如當花生醬普遍漲價10%,廠商設計了底部凹陷進去的新花生醬瓶,視覺體量與老款無異,減少分量而價格不變,順利留住“購買頻率高、不仔細觀察、只記得上次所付價格”的主力客群?;蛟S你會說,這種小把戲早晚會被拆穿,于是制造商們會大膽引入一種全新的經濟型包裝,不管是在大小、形狀,還是在其他設計方面,新包裝(和新價格)都難以跟老包裝比較。消費者困惑不堪,無從判斷新包裝夠不夠劃算,于是他們干脆兩眼一閉,把產品扔進了手推車,“連貫行為”的戲碼就這么永無休止地循環上演。

隱形加價換湯不換藥是老戲碼

由英國競爭政策主要監管機構公平交易辦公室進行的最新研究顯示,對于理智(或自認為理智)的熟齡消費者而言,他們可能不會為新奇產品慷慨解囊,但是很可能抵抗不住“五折甩賣年末清倉”的誘惑。經濟學中將此種暗藏危機的定價法稱作“層層加價法”,即開始只顯示部分價格,以超低價格虜獲注意力,再在消費過程中以擾亂視聽且極度隱性的方式慢慢加價,最為那些“唯打折才安心”的人們所受用。隱形加價法的戲路頗廣,包括“復雜價格法”,例如買N送n,切記單件價格要自己算;抑或“釣魚法”,即“全場×××元起”,把最低價格廣而告之,但只有萬分之一幸運兒才買得到,大部分人都是陪綁打醬油的;還有“時間限制法”,規定優惠價格僅在一段時間內有效,千萬人“秒殺”的陣仗刺激卻也艱難……花招不一而足,但真相只有一個:當你對宣傳詞投以好奇眼光,你就已經入甕了。

價格有玄機,出手需謹慎

情景1 在高端百貨……

商家如是說:A牌的設計和材質一流,是本季“欲望款”;B牌的相似品項也不錯,是你可以輕松入手的“必敗款”。

買家內心戲:不景氣年代,商家和品牌都不易,高中低價位消費全照顧到了。

“真相”發言:謹防“錨點”效應,理智由儉入奢

如果你在逛商場時納悶,為什么一雙標價800元的鞋子能與一雙8000元的鞋子分享同一個空間,且它們的價值都被深信不疑?百貨商場的部門經理們會用“錨點”這個前文中出現的專用名詞解答你:在奢侈品行業,“錨點”指的是價格高得令人咋舌的商品,展示它的主要目的是設置消費者的心理承受底限——暫時沒人買它沒關系,陳列著它能提升百貨本身的檔次;重要的是,跟高價的“錨點”商品一比,其他所有東西就顯得十分劃算且“必須下手”了。以為商業心機僅此而已?感官邏輯公司的營銷顧問丹·希爾進一步闡釋:成功的商店會利用高價物品來創造“混合著憤怒與幸福的復雜感受”,當消費者買下較低價的物品時,撿便宜的快樂會維持一陣;然而令人念念不忘的總是“得不到”的東西,所以當他一旦具有相應的消費實力,就會立即回頭購買當時卻步的高價商品——看到了吧,與其躲避價格陷阱,不如控制自己的虛榮心,在有足夠底氣由儉入奢之前,別讓虛榮輕易戰勝理性。

情景2 在大型超市……

商家如是說:××節或周年慶啦,買滿1000送500,買600送300,歡樂買不停。

買家內心戲:大型超市重在走量,用買贈活動刺激增量銷售,實屬在情在理。

“真相”發言:羊毛出在羊身上,不兌現就是圈錢

千萬別以為商家真的能實誠到“賠本賺吆喝”,折扣券拋出了一道魔咒:人們更傾向于用2000元買一臺打印機,得到200元的折扣券,然后貼錢再買一些不需要的東西;而不是直接買標價1800元的同款打印機。消費者對價格充其量只有個模糊的概念,所以他們會從標價里尋找線索,以為送200元折扣券的打印機比1800元的那種要好,哪怕前者的唯一附加功能就是打折。另一種常見的促銷是“均一價拋貨”,諸如“全場168元特惠”,但請相信,大部分商品都是由60元改標到168元的。

除此之外,據專業數據調查,約有60%的快消商品定價是以9結尾的,且不管在什么數量級,它都站得住腳;而較之相鄰的整數價,此種“魔力價格”可平均提升24%的銷售量。消費者往往感覺奇數結尾的價格比實際上僅高出—點的整數價格低廉很多,如果價格再包括小數位數,消費者就會認為這是廠商經過精確測量的“合理”價格,而喪失對其真實度的考量。這種禁不住價格誘惑而購買商品的情形,是人們最常陷入的一個購物誤區,避免踏入誤區的一個好辦法是,在買一件東西之前,永遠想清楚你到底是“需要”它還是“想要”它。如果你只是在商場里漫無目標地閑逛,看到有鞋子減價,即使買贈的金額夠你再添置—雙襪子,也請參照“羊毛出在羊身上”的俗語吧,這種“餡餅式購物”多半是非理智的。

猜你喜歡
理智商家價格
中國人不騙中國人
在同一語境下定義“二元對立概念”
理智與情感
價格
價格
價格
商家告示不能打人臉
價格
誠信乃是商家的金字招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