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路徑探析
——信息化視角下對四川達州的審視

2017-12-10 10:00
當代經濟 2017年9期
關鍵詞:達州農業產業產業化

(四川文理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路徑探析
——信息化視角下對四川達州的審視

陳熙隆

(四川文理學院,四川 達州 635000)

特色農產品產業的信息化是經濟新常態下“互聯網+”農業戰略在農業領域的具體體現,其將有助于區域特色農產品的產業化、有助于區域農業現代化、有助于本區“三農”問題的化解。本文厘清信息化、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及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二者之間關系的基礎上,以四川達州為例,解讀本地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現狀、解析存在的主要問題、解剖存在主要問題的緣由并構建了信息化助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路徑。

特色農產品;產業化;信息化;路徑探討

區域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是一個地區農業發展的重要方式與途徑,如何發展、怎么發展,有其不同的理念集和行動集。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之間具有內融性和互嵌性,二者的內理具有一致性、統一性,其外表征于特色農產品產業的信息化,其內效于經濟社會資源的整合與優化,以至最大化經濟社會效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需要借助于達州的信息化,達州信息化有助于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其對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發展具有推動的作用。正確認識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充分把握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現狀、解析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并剖析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存在主要問題的緣由,這將有助于建構信息化助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路徑。

一、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理解與認知

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內涵頗豐、外延甚廣,二者具有內理的一致性,信息化能夠助推特色農產品產業化。

1、概念的解讀

信息化概念由日本學者梅棹忠夫20世紀60年代首先提出,70年代后期被西方學者認同,80年代后期引入我國。1997年召開的首屆全國信息化工作會議,對信息化界定為“培育、發展以智能化工具為代表的新的生產力并使之造福于社會的歷史過程”。時至今日,信息化的概念有不同的解讀。功能說:信息化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即信息技術、智能工具;生產力說:信息化是一種生產力即信息化生產力;社會形態說:信息化是一種社會形態即信息社會;資源說:信息是一種資源要素,其是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繼資金、土地、勞動和企業家之外的第五資源要素;過程─目標說:信息化是一個過程即信息化是一個歷史過程,也是一個目標即社會信息化。行業—平臺說:信息化是農業、工業、科學技術、國防及社會生活的信息化,信息化是農村與城市的信息化,信息化是整個社會的信息化即是一個社會資源交流共享的平臺。不同的解讀是基于不同的目的,在不同歷史時期對信息化的不同意義而提出的,其具有歷史的客觀性和客觀的歷史必然性。

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是指以市場為導向、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為載體、信息化為工具,整合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相關要素資源,以期獲得最大的經濟和社會效益。目前,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概念還沒有統一的界定,本文借助農業產業化與信息化而加以解讀。具體來講,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就是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主導特色農產品產業為重點,將信息化作為工具、手段,優化組合各種生產要素,實現特色農產品產業區域化布局、專業化生產、規?;ㄔO、系列化加工、社會化服務、企業化管理,使特色農產品產業化走上自我發展、自我積累、自我約束、自我調節的良性發展軌道的現代信息化經營方式和產業組織形式。[1]特色農產品產業化信息化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及由此而決定的新的組織形態、新的商業模式。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借助的是信息化工具,以信息化為手段將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相關要素資源加以整合,其是一種新的生產方式;該生產方式要求的是一種新的組織形態,該形態表象為一種扁平化、項目式和柔性化的組織結構、網格化的管理模式等;該生產方式伴隨的是新的商業模式,新的商業模式表現為多樣性,多樣性的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模式具體包括非綁定式商業模式、長尾式商業模式、多邊平臺式商業模式、免費式商業模式和開放式商業模式。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具有市場化、一體化、社會化和集約化等特質。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市場化即市場是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起點和歸宿,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必須以國內外市場為導向,改變傳統小農經濟自給自足、自我服務的封閉式狀態,相關要素資源靠市場機制以信息化為工具進行配置;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一體化即以信息化為工具將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相關要素數據庫化、價值鏈式化和流動網絡化,從而實現平臺一體化,以此實現網絡平臺經濟;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集約化是指特色農產品產業的發展能夠規避傳統的粗放型形態,以集約的方式發展,其具有科技含量高、資源綜合利用率高和經濟社會效益高的特點。

2、信息化助推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內理

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在內理上是一致的,其思維、邏輯和功效具有共性;二者之間的發展具有共同的理念集、行動集、制度集和目標集。信息化是經濟社會等事務或活動資源要素的信息化,是對其資源要素的有效整合,特色農產品產業化是一種經濟和社會事務性活動,因此,信息化能夠內嵌于特色農產品產業化之中,特色農產品產業化能夠為信息化提供有效的依附,并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功效最大化。特色農產品能夠為信息化提供有效的空間與平臺,二者之間互為平臺與工具,二者之間的互動、互融表征為特色農產品產業的信息化,內融于經濟社會效益的最大化。由此,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具有共同的理念集、行動集、制度集和目標集,其統一于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之中。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理念集、行動集、制度集和目標集具體體現于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和共享發展。因此,信息化與特色農產品產業化是一個統一體,信息化能夠助推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

二、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現狀與主要問題

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現狀的了解與存在主要問題的正確解析,以及存在主要問題緣由的剖析,將有助于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科學、可持續地發展。

1、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現狀

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現狀主要表現在網絡基礎不斷夯實、農產品電商有所建樹和創新開展“一村一品”信息化戰略等。

(1)網絡基礎不斷夯實

2015年,全市移動通信基站達8821個,光纜總長10.83萬皮長公里,城域網出口總帶寬達到440Gbps,建成“全光城市”和“百兆城市群”,成功入圍國家“寬帶中國”示范城市、國家電信普遍服務試點城市,所有鄉鎮實現光纖寬帶和3G/LTE覆蓋,90%的行政村實現寬帶覆蓋,家庭固定寬帶用戶達65.1萬戶,3G/LTE用戶達110萬戶,廣電網和通信雙向改造達65%,電信IPTV用戶40萬戶?!皟苫诤稀辈粩嗌钊?,企業自身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信息化手段的普遍利用促進了企業在技術、產品、管理、業務等方面轉型升級。

(2)農產品電商有所建樹

目前,達州已建成多類涉農網站,信息化隊伍漸成規模,農產品電子商務平臺有所發展。截止2015年,達州市供銷系統中已自建電商平臺5個,入駐企業442家、專合社36家,有834種農特產品實現網上交易,交易額達1.22億元。[2]實施“互聯網+農業”戰略,已建成“達州菜籃子”、“城鄉通”、“開江購物網”等電商平臺,實現鄉村服務站點信息化改造500余家,月交易額200多萬元,全年實現網購網銷達20億元,制約農產品“買難賣難”的瓶頸正在逐步打破。[3]借力全國知名電子商務平臺,達州市市級龍頭化企業宕府王公司投入120余萬元用于電子商務平臺。[4]

(3)創新開展“一村一品”信息化戰略

達州電信、移動、聯通緊密結合“一村一品”戰略,在“農信通”全國信息平臺上建立專區,使每一個農副產品的信息都可以通過“農信通”平臺輻射到全地區,通過“農信通-農村信息化俱樂部”的方式助力“一村一品”工程,積極推進達州地區農業信息化進程。

2、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存在的主要問題

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主要存在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網站建設差等方面。

(1)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

達州農產品信息化基礎設施薄弱具體表現在以下六個方面:一是通信基站沒有建全,3G/LTE基站、WIFI熱點數少,4G覆蓋率低,出現信息盲區和信號質量差。如宣漢縣樊噲、龍泉、渡口等5個少數民族鄉鎮通訊難。[5]二是互聯網覆蓋不全,互聯網、寬帶覆蓋率和滲透率低,固定寬帶接入用戶少。如滲透率僅為13.76%。三是計算機的人均擁有量少,平均100人中擁有量僅3臺,并且入網率只有90%。四是智能手機擁有量低,百戶擁有量僅為30.9部。五是鄉村農業信息化圖書館、圖書室較少。六是網站擁有量較少,且大多是政府網站。

(2)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網站建設差

網站建設不僅是時代潮流,而且是企業的門面,是企業信息化建設重要的重要指標之一。2015年1月10日在網上利用“百度”和“搜狗”對2015年達州市21家國家級和省級農產品加工重點龍頭企業的網站建設情況進行了搜索,結果令人震撼:5%的企業沒有開設網站;15%的企業建有網站,但不是獨立開設而是附著在其他網頁上,如附著在“八方資源網”網頁上;60%的企業雖然建有獨立的網頁但內容只有“企業簡介”一條內容,或者網頁設置欄目內容嚴重缺乏,或者內容更新時間異常緩慢(至2012年),或者受訪量極少只有3000-5000人次;僅有四家企業網站建設規范、內容更新及時、資料齊全、欄目設置合理。

三、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存在主要問題的成因

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存在主要問題的成因是多方面的,其具體表現在如下五個方面。

1、意識不高,認識不足

達州政府和企業對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意識不高,認識的不足。政府相關部門對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認識存在偏差,認為特色農產品產業的信息化是企業的事,沒有注意到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信息化是一個系統的工程,具有公共物品性,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企業對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認識不足,重視不夠,表現在多個方面:當地一些企業對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不甚了解,意識不到特色農產品信息化具有投入遞減、效益遞增的規律;一些企業不知道怎么做,將其僅僅界定為推廣型的網站建設,沒有注意到特色農產品產業生產和管理的信息化。

2、整體經濟實力不強,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投入低

強大的經濟投入是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物質保障。達州地區實施的“一品一村”戰略的模式是政府出政策+農業勞動者出土地+農業局出技術+企業出資金,政府資金進入的少。

3、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程度低,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承載力弱

特色農產品產業化是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基礎和動力,信息化是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重要手段和根本要求,兩者相輔相成。特色農產品小規模生產對信息的需求不強,信息的需求不足導致信息提供的積極性下降,其反作用于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從而阻礙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建設。目前,達州地區農業產業化程度還較低,“一村一品”、“一村一園”、“一村一主體”和“一戶一業”還在建設之中,有待成型。

4、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商業模式缺乏

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商業模式是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市場驅動力。目前,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主要還是靠政府,一切依靠政府,不從市場入手開發和建立商業模式,其將不能發揮具有市場特性的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

5、特色農產品溯源信息系統缺失

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需要有特色農產品溯源信息系統,其是特色農產品信息化的重要組成部分,特色農產品溯源信息系統的缺失,將不能科學地保障特色農產品的安全,消費者權益的保護和企業自我保護將失去有效的途徑,同時,政府也將失去直接、有效安全突發事件的應急處理手段和能力,這將直接降低特色農產品產業信息化的效力。

四、信息化助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路徑的建構

構建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生產信息系統、建構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體和建立達州特色農產品追蹤信息系統是信息化助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的有效路徑。

1、構建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生產信息系統

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生產信息系統的構建應立足于達州特色農業產業數據庫的建立與完善以及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的拓展和延伸。

(1)建立和完善達州特色農業產業數據庫

達州特色農業產業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是達州特色農業產業數據庫建立和完善的基礎工程,如何建立和怎么完善涵蓋多方面:第一,單品數據庫化即一品一庫。達州特色農業產業單品數據庫化,具體來講就是生豬、肉牛、白鵝、舊院黑雞、苧麻、茶葉、黃花、馬鈴薯、醪糟、食用菌、青脆李等的數據庫化。產品屬性、產品種養、優配、加工、飲食、功效以及市場等信息是數據庫化涵蓋的內容。第二,庫化信息的有序化。特色單品庫化信息應按一定的規則有序地存儲在數據庫中。第三,庫化信息的挖掘。采用數據挖掘技術、知識挖掘技術、智能檢索技術和數據倉庫技術等對特色單品庫化信息進行深加工,挖掘有效的可以前瞻或預警的信息。第四,特色單品庫化信息的集成。特色單品庫化信息的集成是采用一定的規則和方式將庫化的信息進行鏈接和聯結,以提供“一站式”特色農業產業信息服務。第五,特色單品產銷政策法規信息的數據庫化。第六,動態商情類數據庫的研究與開發。第七,特色農產品市場信息數據庫功能開發的加強。

達州特色農業產業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是一個系統的工程,需要講求一定的操作原則:一是需要統一規劃、協同作戰和多渠道籌措資金;二是數據庫的建設和完善應具有一定的標準;三是數據庫的建立和完善應具有動態性。

(2)拓展和延伸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

拓展和延伸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以此構建達州現代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達州農業特色產業信息鏈的拓展和延伸應從三方面入手:

一是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的縱向延展。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的縱向延展是從縱深方向上進行的,內核是指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的前向和后向延伸,其依附的是達州特色農業產業的前端和后端的信息化,前端是指達州特色農業生產的前期服務的信息化,比如達州特色農產品的研發的信息化、市場前景預判的信息化、市場風險管控的信息化等;后端是指達州特色農產品的深加工環節的信息化,比如達州特色農產品康健價值量的信息化、達州特色農產品深度加工研發的信息化、達州特色農產品廣宣的信息化等。

二是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的橫向延展。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橫向延展是從平行方向上而言的,實質是指各產業環和產品功能擴充的信息化。產業環擴充的信息化是指達州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的信息化,達州特色農業產業融合的信息化即為達州特色農業生產與達州的旅游觀光、達州的鄉土文化、達州的鄉愁文化、達州的康養業、達州的體驗文化、達州的農業教育和達州的農業科研等分別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產業的信息化;農產品功能擴充的信息化是指達州農產品核心功能效用、附加功能效用和延展功能效用的研發和廣宣的信息化。

三是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厚度的增強。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厚度的增強是指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的加粗,其是從量和質的角度而言,即為壯大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其實質為規?;?、專業化達州特色農業產業鏈的各個功能主體,并將其信息化。規?;蛯I化的達州特色農業產業信息鏈是競爭市場的需要。

2、建構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體

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的建構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轉變觀念,發展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體

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的發展首先應轉變觀念,提高認識。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發展的難點不是技術,也不是資金,而是思想觀念的轉變和管理理念的更新。只有對達州特色農業電子商務有了正確的、積極的認識,才能務實地、實事求是地接受它。政府、企業和個人觀念的轉變,能夠推動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的進一步發展。

(2)創新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

目前,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主要是B2B模式。該模式是特色農產品生產企業、銷售企業、加工企業間通過商務信息網聯系起來,進行電子商務運作的模式。創新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模式,可以發展F2C2B的模式。F為達州特色個體農戶或農民協會、合作社即為達州特色農產品生產個人或企業。該模式盡量回避了中間環節,其節約了時間,減少了交易成本;同時,其也更直接地接觸市場,能更有效地減少“牛鞭效應”帶來的信息誤差。

(3)發展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到智慧電商

電子商務是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從電子郵件階段、信息發布階段、EC (Electronic Commerce)即電子商務階段、全程電子商務階段到智慧階段即智慧電商。[6]智慧電商起于2011年,互聯網信息碎片化以及云計算技術愈發成熟,主動互聯網營銷模式出現,i-Commerce(individual Commerce)順勢而出,電子商務擺脫傳統銷售模式生搬上互聯網的現狀,以主動、動態、自動、互動、用戶關懷等多角度與用戶進行深層次溝通交流的活動。[7]智慧電商更加考慮到用戶的習得,而非參與主體“一方情愿”;智慧電商是一種深層次的交流與傳播,其更多地體現用戶關懷;智慧電商的傳播與交流是一種主動、積極的方式,而非被動、消極的方式。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商應向智慧電商方向發展,主動、積極地參與到世界智慧電商之中。[8]

3、建立達州特色農產品追蹤信息系統

達州特色農產品追蹤信息系統能更好地把握市場反饋,提供更好的特色農產品和服務;社會可以獲得安全的達州特色農產品,減少不必要的損失;政府可以良性監管和控制,從而做到事前、事中監管。從而保障達州特色農產品良性循環。

達州特色農產品追蹤信息系統包括硬軟件兩個方面。硬件技術即為關鍵技術,其是指信息標識系統和數據采集技術,其中數據采集技術包括條形碼技術、RFID技術、EPC技術和數據交換技術。軟件技術即為相關的標準和獎懲規制的建立等,如誠信機制。

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生產信息系統、達州特色農產品電子商務體的建構和達州特色農產品追蹤信息系統的建立是信息化助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有效方略。

[1] 土流網:什么叫農業產業化?[EB/OL].http://www.tuliu.com/read-29841.html,2016-10-08.

[2] 四川省人民政府:達州市農村電商迎來了發展的春天[EB/OL].http://www.sc.gov.cn/10462/10464/10465/10595/2016/7/21/10 388981.shtml.

[3] 達州市統計網:達州市2015年全年農村經濟形勢分析[EB/ OL].http://www.dztjw.gov.cn/Article/ShowArticle.asp?ArticleID= 11338.

[4] 四川農業廳:達州市農業局關于報送“互聯網+農業”工作舉措的報告[EB/OL].http://www.scagri.gov.cn/ztzl/nyxxh/2015 07/t20150714_349346.html.

[5]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達州市委員會:關于解決宣漢縣少數民族鄉鎮通信難的建議[EB/OL].http://www.dzzx.gov.cn/Article/ ShowArticle.asp?ArticleID=5910.

[6] 于剛:電子商務跨入“大數據”時代[J].中國經貿,2013(06).

[7] 陳云海、黃蘭秋:大數據處理對電子商務的影響研究[J].電信科學,2013(03).

[8] 孟小峰、慈祥:大數據管理:概念、技術與挑戰[J].計算機研究與發展,2013(01).

(責任編輯:占雨秀)

2015年度四川省教育廳重點項目“信息化助推川東北經濟區城鎮化協調發展研究”(編號:15SA0106);2015年度四川省科技廳一般項目“區域創新能力提升策略研究”(編號:15RKX0117);2014年度四川省哲學社會科學一般項目“藍海戰略視域下秦巴山區農業信息化優化的對策研究”(編號:SC14B121);四川省達州市2016哲學社會科學項目《信息化助推達州特色農產品產業化發展的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達州農業產業產業化
河北省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露地蔬菜創新團隊啟動會成功召開
持續接力奮斗 推動山西農谷產業化發展
非織造材料產業化新進展
吉尼斯世界紀錄
鄉村振興戰略下農業產業發展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劉偉參加5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工作座談會
加大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確保農民穩定增收
羅健夫:全面施政 促進再制造產業化發展
建立非公經濟組織參與精準扶貧的長效機制
達州行十三首(錄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