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理性設計到性情回歸
——談王同君的花鳥畫藝術

2017-12-13 15:42文/康
南風 2017年35期
關鍵詞:黑土地花鳥畫色彩

文/康 征

從理性設計到性情回歸
——談王同君的花鳥畫藝術

文/康 征

中國花鳥畫是中國傳統繪畫中最能體現文人的詩情畫意的繪畫形式,自其肇始以來,為廣大的文人雅士們所鐘愛,不惜韶華青燈加以研究實踐,鍛造筆墨,刻畫形象,描繪出一部源遠流長的花鳥畫卷,啟迪著人類的智慧和歷史的文明進程。王同君就是這部畫卷上一個光彩奪目的亮點。三十多年來,他的足跡在黑土地上堅實地行走,他的繪畫描繪著黑土地上時空的變遷,記錄著歷史的滄桑,從而奠定了自己的藝術品格,成為黑土地上花鳥畫界獨樹一幟的畫家,成為一代畫風的領軍人物,實在是可喜可賀。

王同君的繪畫首先進入我視野的就是他的《北國系列》,《靜聽天籟》(193cm×96cm)、《山水秋色》(68cm×68cm)、《融雪時節》(68cm×68cm)、《秋日斜陽》(180cm×160cm)等作品,體現了一個花鳥畫家的社會責任感,他熱愛腳下的黑土地,關注這片土地上的時代變化和社會變遷。在繪畫形式上,他通過點線面的節奏來烘托畫面的氣氛,營造出一種蓬勃向上的時代氣象,一洗千百年來折枝花鳥畫形式上的僵局,給當時的中國花鳥畫壇吹進了一股清新的風氣,這顆躍然升起的黑土地上的花鳥畫新星立刻受到了國內學術界的關注。他的畫面在堅持傳統繪畫筆墨語言的審美精神的同時,采取全景式的圖式語言,飽滿的構圖代表著一種積極向上的力量。在色彩布局上,委婉和諧,抽象的色彩形式折射出意境的美感。

這是王同君作為花鳥畫家在中國當代花鳥畫壇的第一次登臺亮相,他繪畫中那獨特的地域風格讓中國當代花鳥畫壇看到了花鳥畫發展變化的一個良好契機。時代的變化、社會的進步必定會影響到繪畫藝術的風格選擇。正如王同君所說的“我認為,最深刻的體驗莫過于熟悉的生活環境。我生長在松花江畔,對黑土地的摯愛與生俱來,這里四季分明:春天生機盎然,夏日驕陽似火,十月秋高氣爽,冬季萬里雪飄。我將創作題材鎖定在北方這片黑土,亦在情理之中”。

中國花鳥畫的發展是中國繪畫藝術的晴雨表,在文人的情懷里,花鳥畫是他們最為有利便捷的一種心理表達方式,可以托物言志,也可以觸景生情,以抒發胸中之逸氣。到了八大山人,他把花鳥畫的借喻、比喻、隱喻審美幾乎發揮到了極致,花鳥畫成了人生精神戰斗的一種武器,從而擴大和強化了花鳥畫的表現力。王同君在繪畫創作上是屬于永遠不安分的那種探索者,進入新千年,王同君逐漸奠定了自己的繪畫風格,奠定了自己的藝術地位,相應地有了一個明媚的創作心態。他進入了自己“深入傳統尋找超越的支點”的時代,他推出了《青綠花鳥系列》,《野塘鳴秋》(136cm×68cm)、《野塘秋韻》(68cm×68cm)、《秋水溢塘》(68cm×136cm)、《清蔭朗潤》(68cm×68cm)等作品與其說是體會自然、關注自然和描繪自然的過程,不如說是對自我精神的放懷與自我個性的張揚。這個系列的作品不但色彩艷麗熱烈,而且實現了色彩統治下的生命氣息。他的繪畫充滿了溫馨,不但是鳥兒們的天堂,同時也是人們對自然生態平衡境界的一種向往之情。他不但實現了“在綠色的基調里幻化,可以營造畫面境界”,而且“從感悟自然走進藝術世界”。

在《青綠花鳥系列》中,王同君采用石青、石綠為主色來營造畫面,用黃色作為底色,紅色作為點綴,以此組合成一個色彩體系,很好地暗合了秋天的色彩。秋天是一個成熟的收獲季節,這個季節的色彩是成熟而飽滿的,是富有生機的,也是喜悅的?!扒嗑G”是秋天的色彩,也是希望和時代的色彩。這批作品,比起他前期的《北國系列》,在筆墨語言上有了明顯的線與水墨的交融,同時,色彩的暈染,鳥類的造型,都是寫意融合工筆的技法。雖然,畫面上那道亮光還代表著他的“設計”意識,但是,對于傳統繪畫的表現方式和意境的追求,標志著他的藝術腳步毅然絕然地向著中國傳統繪畫的美學境界闊步前進了。

我相信,從這一時刻起,他的藝術必定會迎來另一個高度。

全面地考察王同君的繪畫創作,無疑他的《荷塘系列》是他又一制高點。諸如《荷塘秋韻圖》(240cm×120cm)、《秋色有情》(68cm×68cm)、《月色皎潔》(136cm×68cm)、《閑看秋水》(136cm×68cm)等作品,從中我們不難看出他的畫面中“書寫性”的因素,荷塘中穿插的蘆葦與結構分明的石頭,都有了用筆的痕跡。葦葉顯然是書法用筆,輕重緩急都能夠看得出。石頭,以線條立其形質,以筆墨分其陰陽,不但生動有趣,而且骨氣岸然。與前期的暈染方法塑造的石頭相比,這是一種理念的超越與升華。中國花鳥畫的審美價值觀,以書寫性為高,因為書寫性代表著畫家的氣質和風格,折射著畫家的精神境界和靈魂深處對自然宇宙規律的追求,是畫家抒發自我情感的方式。我雖然現在還不能理解他的畫面上為什么總是出現那一束可有可無的“光帶”,但是我分明地感到這束光亮越來越淡了,波光粼粼的背景所營造的意境和氛圍,也逐漸消失在了點線面的節奏與律動之間。中國繪畫就是這么玄而又玄的筆墨價值和境界,滿面壅塞的畫面設計在一根書寫的線條面前,頓時顯得那么蒼白無力。在他的整個藝術探索過程中,這一階段的《荷塘系列》是里程碑式的。在這個起點上,他的藝術境界和對傳統繪畫精神的理解開始進一步深化了。

王同君 月色皎潔 68cm×136cm

王同君 秋色有情 68cm×68cm

毋庸諱言,在花鳥創作上,與傳統意義上的“京津畫派”“齊魯畫派”“長安畫派”“嶺南畫派”“江浙畫派”等比較,黑龍江省是缺乏傳統的,基本上談不到流傳有序的傳承。沒有負擔,就沒有畏懼,所以,這塊土地上出現的“創新”“改造”“發展”的繪畫意識比其他任何一個地方都熱鬧得多,成果也頗豐富,但是,這些“成果”是不是能夠經得起時間的檢驗,還是另一回事。中國繪畫的傳統精神凝聚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精髓,是東方哲學的組成部分。如果不能從繪畫藝術的內部規律和精神境界上來研究繪畫,任何優美的畫面也不過是一片毫無生命意義的風景。繪畫發展與延續的歷史,同人類生命的智慧從愚昧走向高度發達的進程是一致的。這就標志著繪畫是有生命的。我們為什么會面對一幅古老的繪畫作品淚流滿面,那是因為我們的心和它的心進行著激烈的交流,讓我們摸到了古人高潔的精神和文明的境界。

敬畏傳統,才能走進傳統。

造畫和畫畫是兩個不同的境界,造畫是技術行為,畫畫是精神活動。在最近由中國國家畫院主辦的《新中國美術家——黑龍江省中國畫作品展》上,看到了王同君的一批水墨作品,這位土生土長的黑龍江畫家終于拋棄了塵世的浮華、形式的設計、色彩的斑斕,走進了精美純粹的水墨境界,這是一種文化意識的回歸,“眾里尋他千百度”,終于,他找到了自己精神的歸途。他在同時代的畫家中,開始脫穎而出了。我相信這一“王同君現象”必定會像當初他步入花鳥畫壇時那樣得到學術界的廣泛關注。傳統繪畫雖然是一個“老品種”,但相對于“轉基因”品種,它頑強的生命力與再生力是偉大的。在“轉基因”的藝術氛圍里刻苦探索了三十年之后,他終于切實地感覺到“綠色食品”的營養魅力和對人類整體生命意識的有力保護。

王同君 山水秋色 68cm×68cm

水墨世界對于中國傳統文化的一潭碧水,是中華民族智慧的結晶。

在展覽中,王同君推出的《雪景寒禽系列》得到了廣泛贊譽,在《寒塘初雪》(180cm×97cm)、《霜天鳴禽》(180cm×97cm)等作品中,我讀到了他審美精神的華麗變身,無論是筆墨水準,還是線條理念,他都已經羽化而登仙了。婉轉剛柔的線條,濃淡相宜的水墨,靈動健美的水鳥,活躍在他的畫面上,共同組合成一支交響樂曲。這樣的畫面是富有思想、境界、趣味和精神的,同時這些因素也構成了繪畫的生命力。尤其是《寒塘初雪》(180cm×97cm),一片荷葉、一組荷葉、一塊石頭、兩只水鳥,從下而上塑造出強烈的畫面節奏,看似凌亂的荷葉桿交錯穿插,形成了這種節奏的輔音,石頭記白當黑,烘托出兩只水鳥依依之情,顧盼之意,雪花紛飛,看似無聲卻有聲。因為有了節奏,有了情意,有了聲音,雖然畫家給我們描述的是蕭瑟的“寒塘”,但我們所感覺到的卻是溫暖的情緒和一片祥和的自然世界。

端熟了一只飯碗,打破它,再選擇一個新的飯碗,是何其的難啊。王同君就是這樣一個敢于打破“熟飯碗”的藝術家。他在藝術探索中,不斷地否定自己,在否定中尋找自己的未來理想。這是一種藝術的精神。一個藝術家如果沒有這種精神和勇氣,他永遠都是一個寄生者,一個懦夫,一個智障兒。從理性的自我設計到水墨語言的性情回歸,王同君已經和傳統繪畫的精神指向合流了,追求經典、再塑傳統,我相信他會在這條道路上走得很遠很遠。

王同君 荷塘秋韻 120cm×240cm

猜你喜歡
黑土地花鳥畫色彩
保護黑土地刻不容緩
淺析唐代壁畫中的花鳥畫
畫學叢談·花鳥畫(下)
吳國良花鳥畫選
院體花鳥畫是怎樣來的?
黑土地上稻花香
神奇的色彩(上)
春天的色彩
色彩當道 俘獲夏日
阿榮旗保護黑土地的做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