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龍江六合生態園區建設模式

2017-12-20 21:30宋金輝李偉
科學與財富 2017年29期
關鍵詞:龍江縣建設模式生態園

宋金輝+李偉

摘要:本文從立地條件特征、設計技術思路、技術要點與配套措施、模式成效以及適宜推廣區域五方面敘述了龍江六合生態園區建設模式,為三北同類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實體。

關鍵詞:龍江縣;生態園;建設模式

1 立地條件特征

杏山鄉位于黑龍江省龍江縣西南部,距縣城56公里,西靠內蒙古扎賚特旗巴彥扎拉嘎鄉,東接頭站鄉,南隔綽爾河與扎賚特旗相望,北接景星鎮,屬合并鄉,由原杏山鄉與東華鄉合并而成,屬丘陵漫崗地帶,全鄉幅員面積528平方公里,耕地42.5萬畝,有行政村17個,68個自然屯,總戶數10200戶,40100人。鄉政府駐地杏山村。

杏山鄉地貌具有多樣性,自然資源比較豐富。杏山鄉地勢西高東低,西部為半山區,東部為平原區,土壤種類較多,多以黑鈣土為主。杏山鄉礦產資源比較豐富,主要有河卵石、粒砂、白漿土,還有一定儲量的金和礦泉水。杏山鄉農業耕地面積大,土質較好,旱田占總耕地面積的99%,水田主要在東華村境內。主要種植作物有玉米、大豆、水稻、雜豆、瓜菜等。境內有國家投資興建的六合生態園區,園區按照“山水林田草,路村井電畜”進行整體規劃,并有省長張左己親自栽種的公仆林,園區內街道整齊,規劃錯落有致,可用“小橋流水人家”去形容,園區內林草豐茂,共有退耕還林5000多畝,森林覆蓋率為26.8%,人工種草3000畝。

龍江縣杏山鄉六合生態園區位于龍江縣西南部,處于大興安嶺余脈丘陵與平原過渡區,土壤主要由暗棕壤、碳酸鹽草甸土組成,荒山荒地大部分為風化石,PH值7.0~7.8。該區屬于半干旱風沙區,最低氣溫-36℃,最高氣溫38℃,無霜期120d,日照時數2700~2800h,年降雨量200~420mm,年蒸發量1600~1900mm。六合村為全縣首批小尾寒羊養殖基地村,并被省政府命名為省級文明村,該村的六合屯以生態建設、舍飼養羊、退耕還林和人工種草而聞名全省。

在特色經濟發展上。幾年來,經過政府部門的積極引導和扶持,形成以下特點:牧業經濟:近幾年來,畜牧業發展一直是鄉黨委、政府的工作重點,經過幾年苦心經營,多方努力,目前全鄉畜牧業發展形勢喜人,飼養規模、品種均有很大改觀,正逐步取代種植業成為鄉域經濟發展的“半壁江山”,成為農民增收奔小康的主渠道。雜糧種植:杏山鄉農民歷年來有種植雜糧的習慣,面積穩定在8萬畝以上,近年來在其它大糧價格下跌情況下,雜糧市場看好,價格攀升,經過政府引導、扶持,農戶種植面積不斷擴大,而且優化了品種,同時,充分利用我鄉東河口村雜糧批發市場的拉動作用,促進了農產品銷售。生態建設:經過四年的引導建設,充分利用國家退耕還林優惠政策和縣政府傾斜扶持政策,全鄉退耕還林面積達到35450畝,這一政策得到了廣大干部群眾的一致認可,群眾積極性非常高,每年以1萬畝的速度向前發展,不僅改善了生態環境,也增加了農民收入。龍江縣杏山鄉采取多種措施鼓勵農民春孵春養雞、鴨、鵝三禽工作,幫助養三禽戶優先貸款購買種蛋,簡化信貸手續;組織專家技術人員走村串屯搞春孵春養三禽培訓,幫助他們掌握運用科學方法搞好春孵春養,保證成活率;畜牧部門負責搞好苗禽的防疫滅病工作。到目前全鄉廣大農民已投入種蛋50多萬枚,搞孵化的農戶達400多戶,從而推動了全鄉雞、鴨、鵝三禽養殖業發展。

2 治理技術思路

為了改善生態環境,實現農業和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大力實施“生態發展”戰略,積極探索旱區農業發展的有效途徑,走出了一條農牧結合,協調發展的生態農業建設之路。抓住國家實施“三北”四期和退耕還林還草的良好契機,大搞山水林田草綜合整治。以林茂、糧豐為目標,以調、退、養為手段,建設生態園區。走以生態抗旱為先導,工程措施、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相結合的整村推進綜合治理模式之路。

3 技術要點與配套措施

按照“山水林田草,路村井電畜”綜合治理的原則和“4、3、2、1”(耕地占40%,林地占30%,草地占20%,其它占10%)的比例進行了重新規劃,做到宜農則農,宜林則林,宜牧則牧?!吧健奔磳λ猩筋^進行植樹種草;“水”,即新上各種抗旱設備,挖農田泄洪溝,建設旱澇保收田;“林”,即實施退耕還林;“田”即按等高線改造坡耕地,調減人均占有耕地;“草”,即恢復草場,實行禁牧;“路”,即對村屯和農田路進行全面整修;“村”,即全面開展文明村屯建設;“井”,即增打各類抗旱井;“電”,即實施農網改造,實現動力電向大地的延伸;“畜”,即大力發展畜牧業。根據生態學和生態經濟學的原理在生態優質的原則下,對過去的順山壟、浸頭地、跑水又跑肥和水土流失嚴重的坡耕地,沿等高線進行重新打壟,全面耕暄并大量增施農家肥,著力改善土壤結構,建立“土壤土庫”,使跑水、跑土、跑肥的“三跑田”變成“集水、集土、集肥”的“三保田”。使全村規劃前的825.8hm2耕地,調減到460.5hm2,下降44.3%。治溝6條,5400延長米;修筑谷坊162座,挖截流溝2.7萬延長米,修排水溝2000延長米,修過水路面40延長米,一般干路6700m,農道橋1座,達到了田成方,林成網,路相通的高產穩產基本農田標準。特別在比較平坦,水源條件好的地塊,還辟建了133.3hm2的農田噴灌區,共打噴灌配套井20眼,架設輸電線路78km;修防洪壩300延長米,使噴灌區成為旱能噴,澇能排的豐產田。同時,在噴灌區內設置500m×500m的農田林網26個,林帶總長4.2萬延長米,栽植楊樹60hm2;在改壟處再隔40~60m,植一條1.4m寬的生物帶,共種植210條,12.4hm2。人工種草200hm2,圍欄11900延長米。植樹295.2hm2,其中,退耕還林222.8hm2,戶均造林1.3hm2,人均造林0.36hm2。退耕還草和封育草場299.5hm2。

4 模式成效

通過綜合治理,六合整村推進工作初見成效。人均收入可由整治前的1275元增加到4200元,一舉實現整體脫貧目標。森林覆被率達到42.1%,生態環境得到極大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文明程度明顯提升,農業經濟將得到長足發展。

5 適宜推廣區域

該項模式適宜在龍江縣漫崗丘陵區及省內同類地區推廣。

作者簡介:

宋金輝(1978—),男,本科,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生產工作。endprint

猜你喜歡
龍江縣建設模式生態園
當周生態園
揚帆遠航正當時——記龍江縣白山鎮中心學校校長 王學偉
中德生態園的“活力”示范
生物菌肥結合測土配方施肥在玉米上的應用
淺談龍江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現狀
阿爾鄉沙漠生態園
適應于智慧城市的通信接入管道建設模式探討
土建類專業雙師型教學團隊的建設研究
國內外智慧城市建設模式及路徑對我省的啟示
基于云計算的數字圖書館建設與服務模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