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荊門市小麥條銹病發生特點和預報要點

2017-12-23 07:04魏先堯胡曉燕王家同代英堂
湖北植保 2017年6期
關鍵詞:菌源縣市區荊門市

陳 雁 魏先堯 胡曉燕 王家同 代英堂

(1.湖北省荊門市植物保護站 420800; 2.湖北省荊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420800)

荊門市小麥條銹病發生特點和預報要點

陳 雁1魏先堯1胡曉燕2王家同1代英堂1

(1.湖北省荊門市植物保護站 420800; 2.湖北省荊門市農業技術推廣中心 420800)

荊門市氣候條件、種植品種適宜小麥條銹病的發生,近年病害發生加重。外地菌源傳入的早晚、多少對條銹病發生起決定作用,適宜的溫度有利于延長病程。3月15日之前見發病中心的年份,條銹病中等以上發生概率高;在菌源存在條件下,病害發生級別與病程高度相關,相關系數r=0.807,暖冬、4月下旬氣溫偏低,有利于條銹病重發;條銹病在荊門呈10~12年一次偏重以上發生,大發生年后一年可能中等以上發生;在菌源充足、氣候適宜時,條銹病可短時間內爆發,要結合西北越夏地的病害發生情況,針對性開展監測預警,早期監測重點關注漢江周邊連片麥田,做好點、片監測,關注病害流行期開始時期,提高條銹病預警水平;加強條銹病品種抗性監測,篩選抗病品種,更好為防控服務。

條銹??;發生特點

荊門市地處湖北中部,漢江西岸,東經111°51′~113°29′、北緯 30°32′-31°36′,處荊山向江漢平原過渡地帶,西北和中部為低山丘陵,海拔多在200m~500m,東部和南部為平原湖區,海拔高度多在30m~50m,漢江從北到南流經鐘祥市、沙洋縣,是全國重要商品糧生產基地,轄區7個縣市區糧食作物種植面積近20萬hm2。小麥是荊門重要糧食作物之一,年種植面積在12萬hm2,條銹病是我市小麥生產上的常發病害,重發年份對我市小麥生產造成重大損失。近幾年發病趨勢加重,2017年條銹病大發生,發生面積9.4萬hm2,做好預警監測,是條銹病防控的關鍵。筆者就近20年小麥條銹病在荊門的發生情況進行了總結分析,旨在增強今后條銹病監測針對性和準確性,更好服務于防控。

1 荊門氣候條件適宜條銹病的發生

荊門屬于北亞熱帶濕潤季風型氣候,具有典型的南北過渡性氣候特點。氣溫上,據1980年~2010年30年氣溫數據統計,年平均氣溫16.4℃,夏季7月~8月旬平均氣溫25.9℃以上,冬季12月~2月旬平均氣溫3.5℃以上,30年中極端最低氣溫-11℃,-5.6℃的天數共10d,由于海拔不高,條銹病無法越夏,但冬季極端低溫不多,對條銹病越冬不構成威脅。降水和空氣濕度上:據1961年~2010年50年降水數據統計,荊門市年平均降水1004.9mm,其中冬季(12月~2月)各月降水在35mm以下,占全年的2%~3%,春季降雨逐步增多,總體上冬旱年份不多,影響小,春季降雨量正常年份較多[1],加之山區、丘陵、江湖霧重,近幾年冬季霧霾天多,對條銹病的侵染繁殖有利,是條銹病冬繁的良好場所。

2 荊門作物布局對條銹病發生的利弊影響

荊門以種植水稻為主,后茬作物主要是油菜和小麥約各占半,小麥在荊門種植相對集中在各縣市區幾個鄉鎮,相連種植面積較大的鄉鎮,田塊之間病害傳播較快,其它地方鄉鎮之間屬于插花種植,對小麥條銹病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也造成各縣市區條銹病發生不均衡。

3 荊門小麥條銹病的發生特點

表1 1970年~1997年荊門條銹病發生情況單位:萬 hm2、級別

3.1 為本地常發重要病害,近年病害發生加強

根據表1、表2可見:從1970年以來48年中,小麥條銹病未見病6年,其他42年中發病程度1級~2級占26年,3級~5級占16年,2000年之前以輕-偏輕發生為主,2000年之后17年中,中等以上發生年份增多達9年,占16年的56%。1971年、1981年、1990年~1991年、2001年~2003年、2014年~2017年條銹病偏重以上發生,大約10~12年,條銹病有一次偏重以上發生,在大發生年份后一年,病害可能發生較重。

3.2 初見病時間跨度大,見病越早,病害發生趨勢越重

初見病時間從上年的12月25日~本年的4月27日,跨度4個月,根據頻次分布,較集中在3月中下旬,近3年,初見病期集中在上年的12月下旬,比常年提前2個多月。

表3 發病程度與見病時間趨勢圖

表2的發病時間按日期先后進行順序排列,形成圖表3可見,總體趨勢是見病越早,發生程度越重,在3月14日之前見病的年份,病害基本上中等以上發生,1999、2001、2003年例外,將在以下進行分析。

表2 1998年~2017年荊門小麥條銹病發生情況表單位:萬hm2

3.3 初見病地點較集中,病害時空分布有差異

全市最早見病地方主要集中在鐘祥的石牌鎮、沙洋李市鎮等漢江流域及周邊的小麥種植區,京山永隆鎮見病較遲。各縣市區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不均勻,2011~2017小麥年度統計報表(表4)顯示:多數年份各縣市區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差異較大,如2014年全市發生面積2.74萬hm2,鐘祥發生 2 萬 hm2,東寶發生 0.57 萬 hm2,沙洋和京山共發生0.17萬hm2??傮w相對而言,鐘祥、東寶、沙洋的發病面積比京山大。

表4 2011年~2017年各縣市小麥條銹病發生面積及占本地種植面積的比例單位:萬hm2

3.4 初見病田間病害狀態與發病程度有一定關系

初見病有單葉、發病中心,其中單葉對病害發生程度影響小,發病中心出現的早晚、多少、大小與以后病害發生程度關系大。1998年~2017年初見病是單片葉的有7年,發展為中等以上發生的3年,其中2003、2014年在發現單葉出現后的一個星期內,見發病中心。

4 發生規律分析

條銹病的發生是菌源量傳入的多少、早晚,氣候條件的適宜性、感病品種的種植面積和早期防控等多種因素相互作用的結果,在各種條件都滿足的情況下,條銹病即可大發生。

4.1 傳入有效菌源的多少決定病害發生與發病程度

我市最早見病在12月25日,可見在小麥播種后1個多月,就可能有外地菌源的傳入。傳入早,有利于本地菌源的繁殖積累,傳入量大,有利于病害大面積發生。

4.1.1 外地傳入菌源的本地發展

大部分年份,我市條銹病的發生,經過“點—片—面”的菌源積累病害發展的過程(表5、表6),開始病害發展較慢,主要在見病內發展,當菌源積累到一定量后,病害發展很快,2015年病害快速增長期從3月上旬開展,之前經歷了2個月緩慢增長期。如菌源傳入的早、傳入量大,由點—面的時間縮短,病害發展快,為害就重。如1999年、2016年、2015年、2017年初見病時期都在上年12月底,1999年、2016年初見病是單葉,2015年、2017年初見病是發病中心,定局時1999年、2016年的條銹病發病程度是2、3級,2015年、2017年發病程度是4、5級。雖然都是早期菌源傳入,但1999年、2016年傳入菌量少,未形成有效菌源,直到3月上旬出現發病中心后,病害才有發展。發病中心出現意味傳入的菌源有一定的量,具有傳播繁殖能力,有利于菌源積累,發病中心出現早、多,加快條銹病“點—片—面”的發展過程,有利于條銹病重發,2015年、2017年不僅見病早,而且發病中心多。

表6 2015荊門鹽池系統點條銹病監測數據折線圖

4.1.2 外來菌源量大,氣候條件適宜,可造成條銹病爆發

2001年、2003年初見病遲,但全市發病面積大,2003年3月下旬各地調查未見病,4月7日沙洋李市調查病田率達57.14%;2001年3月27日麻城點零星見病,4月10日調查病田率已達100%,病葉率0.3%,這兩年前期未見病,后期田間病害突增明顯,無“點—片—面”的發展過程,直接到“面”,各地同時發病,覆蓋范圍廣,分析是后期大量外來條銹病孢子隨氣流傳播沉降造成。

表5 2015荊門鹽池系統點條銹病監測數據

表7 條銹病3級以上發生年份旬平均溫度表(℃)

4.1.3 各縣市區條銹病菌源傳入早晚和多少不同,也是各地條銹病發生不均衡的重要因素

根據初見病地點,結合研究表明,早期我市外來菌源主要來自漢江流域,沿漢江的鐘祥、沙洋及周邊東寶的部分鄉鎮一般見病早,發病面積大,程度重。如2014年3月19日、3月20日鐘祥、東寶分別見多個發病中心,4月9日沙洋、京山仍零星發生,定局時早發、多發的鐘祥、東寶條銹病發病面積大,合計2.67萬hm2,遲發、少見的沙洋、京山發病面積小,合計0.17萬hm2(表3)。

4.2 氣溫對病害發展和發生程度影響大

根據荊門市的氣候特點,溫度對病害的發生發展影響比降雨和濕度更大。結合我市的常年旬平均氣溫(表7),通過表4可見,在存在有效菌源的條件下,我市病害流行適期從3月中下旬~4月上中旬,暖冬、4月中下旬氣溫偏低,增加了條銹病的病程,有利于菌源的積累和病害發生發展。

表8 2001年~2017年條銹病發生級別與病程的關系表

根據各年份條銹病見發病中心后,旬平均氣溫5℃~18℃的旬數累計形成表8,由表8見:在存在有效菌源條件下,病程越長,病程內相對溫度較高,越有利于病害的發生發展。根據相關性分析病害發生級別與病程(旬數)呈極顯著相關,相關系數r=0.807。

由于我市冬季干旱年份少,且漢江流經鐘祥、沙洋,天門河流經京山,江河周圍霧大水汽充足,濕度一般能滿足條銹病的初侵染和病害循環,在此不做分析。

4.3 感病品種的種植有利于條銹病的發展

表9 2015年小麥品種展示條銹病發生情況

表10 2009年小麥品種展示條銹病發生情況

表11 2015年5月小麥條銹病定局調查表

我市當前種植的主要小麥品種有鄭麥9023、鄂麥596、襄麥25、西農979等。2009年、2015年小麥品種展示田調查,鄭麥9023、鄂麥596、襄麥25的的病情指數低在1-2.02,比其他的如浩麥1號、寧麥23、華麥2152等病情指數低很多(表9、表 10)。但在大田這些品種對條銹病的抗耐性表現差異較大,2015年5月各縣市區定局調查,不同地方鄭麥9023的平均病指相差25.1,襄麥25相差 25.01,鄂麥 596相差 18.18(表 11)。

雖然病情程度與發病早晚、栽培管理、病害的防治和條銹病生理小種的變化等都有很大關系,但說明主栽的品種對條銹病的抗耐性并不強,一旦條件具備,條銹病可以迅速發展。

2017年元月16日在東寶區石橋驛鎮雷坪村一塊鄧麥2號小麥田中發現條銹病發病中心約1m2,57片葉,嚴重度1%~60%,平均20%,之后病葉率雖上漲,但嚴重度始終不高(見表12),3月23日調查,病葉上孢子不多,周圍有黃色失綠,最高病指9.15,之后田間施藥2次,5月12日調查整個田的病葉率4%,病指0.2;旁邊一塊鄂麥596,3月23日見發病中心,5月12日調查,田間病葉率92%,病指18.4。對于鄧麥2號這個品種在荊門的抗病性有待進一步觀察。

表12 2017年條銹病監測點調查表

5 結論

荊門是小麥條銹病適生區,良好的冬繁基地,在未大面積種植抗病品種的情況下,早期病害的挑治防控很重要,可以有效減少本地菌源,結合西北條銹病菌源越夏地的病害發生情況,要做好以下監測預警工作:

5.1 早期調查

從上年12月中旬開始各縣市區要組織人員進行踏查,主要區域在沿漢江岸邊及周圍連片小麥種植田,每10d一次,踏查的面積要大,同時可在適當的地方種植小片感病品種如:寧麥23、金麥8號等作為監測品種,見病后立即上報共享,以指導其他地方的監測。

5.2 暖冬和大發生的后一年要重點關注

12月中下旬和元月上中旬氣溫偏高,菌源充足,有利于病菌的侵染繁殖。根據48年的資料,條銹病過10年左右就要偏重以上發生一次,而且大發生后一年病害有可能中等以上發生,我們需要引起重視,加強調查力度。

5.3 根據發病中心出現早晚預報病害發生程度

發病中心出現的早(早于3月15日),則條銹病中等以上發生的概率高,如果適宜氣候條件,特別旬氣溫在5℃~18℃之間時間超過2個月,條銹病可能偏重至大發生。

5.4 開展初見病點和周圍田塊的系統監測

觀察病害消長情況,病害越早進入快速增長期,說明病害流行的速度加快,條銹病重發可能性提高,同時關注大面積病害發生情況,及時發現病害突增現象,及時發布預報,為病害防治爭取時間。

5.5 做好田間條銹病生理小種和抗病性監測

對表現好的品種,進行試種觀察,為抗病品種的推廣提供一手資料。

[1] 魯霞,王東仙,崔恒立,荊門市干旱氣候特征分析對農業的影響[J].安徽農業科學,2013,4:1226-1228.

S435.12 文獻識別碼:B

1005-6114(2017)06-034-006

2017-08-25

陳雁(1969-),女,高級農藝師,主要從事病蟲測報工作,電話13581358189 E-mail:jmzhbzh@163.com

猜你喜歡
菌源縣市區荊門市
湖南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性收入水平評價
——基于122 個縣市區2020 年調度資料分析
荊門市恒悅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來安縣2018年小麥赤霉病發生特點與防效分析
陜西省咸陽市劃定8個畜禽養殖禁養限養縣市區
湖北省荊門市檢察院依法對劉明剛涉嫌受賄案提起公訴
巧用門金穴治療急性盆腔炎
2015年湖南省活立木蓄積量、森林覆蓋率排名前10位的縣市區
河南欒川的趙先生咨詢:如何防治李紅點???
小麥條銹病綜合治理體系獲國家大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