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激電中梯測量在晴隆丁頭山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

2017-12-26 04:16楊德傳李再勇
中國地質調查 2017年6期
關鍵詞:激電長約鉛鋅礦

楊德傳,汪 磊,李再勇

(貴州省地礦局一一三地質大隊,六盤水 553000)

激電中梯測量在晴隆丁頭山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

楊德傳,汪 磊,李再勇

(貴州省地礦局一一三地質大隊,六盤水 553000)

丁頭山是一個老鉛鋅礦區,2014年貴州省普安罐子窯—水城花嘎鉛鋅礦整裝勘查工作中,在物探方法試驗的基礎上,選用激電中梯剖面測量開展面積性測量工作。在圈定物探異常的基礎上,對重點異常進行了激電測深和不同極距的電阻率聯合剖面測量,在丁頭山找礦靶區內,根據物探解譯成果布置鉆孔進行工程驗證,在深部發現新的鉛鋅礦體,新增了鉛鋅資源量,取得明顯的找礦效果。為研究物探手段在老礦區找礦工作中的應用方法及效果,結合前期工作成果,對如何運用物探方法在鉛鋅區域成礦帶中尋找構造控制鉛鋅礦體進行了初步的探索,對老礦山增儲具有一定指導作用。

丁頭山; 鉛鋅礦; 激電中梯測量; 應用效果

0 引言

物探方法歷來是金屬礦產找礦勘查工作中的重要手段[1-7],而在鉛鋅區域成礦帶中如何尋找碳酸鹽巖中構造控制鉛鋅礦體成為一個研究的熱點問題。在前人勘查工作的基礎上,在已知礦床中開展物探方法試驗和系統物性測量,選用激電中梯剖面測量,通過對物探成果綜合分析,在丁頭山找礦靶區對物探所推測的重點含礦斷裂帶進行鉆探工程驗證,在深部發現了新的鉛鋅礦體。本文根據測區巖礦石電性資料選擇了激發極化法,并取得了一定的找礦效果。

1 區域地質概況

研究區大地構造位置屬揚子地塊西南緣,處于特提斯—喜馬拉雅構造域與濱太平洋構造域兩大構造單元結合部位,即NW向威寧—六盤水斷裂(埡都—紫云斷裂)和NE向師宗—盤縣斷裂的夾持部位,其北為四川盆地,西部為康滇—三江復雜變形區,東南部為右江褶皺帶。區域上構造以NW向、NE向為主,處于以二疊紀、三疊紀地層為主體的三角帶。丁頭山背斜兩翼發育NE、NW向斷裂構造,次級褶皺普遍。核部出露最老地層為石炭系打屋壩組,上覆有二疊系、三疊系地層。區內鉛鋅礦主要受丁頭山短軸背斜控制,鉛鋅礦主要產于南丹組(Cpn)碳酸鹽巖破碎帶中[8-9](圖1)。

1.包磨山組; 2.龍吟組; 3.南丹組; 4.打屋壩組; 5.逆斷層及編號; 6.正斷層及編號; 7.鉛鋅蝕變帶; 8.礦體及編號; 9.見礦鉆孔; 10.礦化蝕變孔; 11.未見礦鉆孔; 12.14號物探異常范圍; 13.勘探線及編號; 14.產狀圖1 丁頭山鉛鋅礦區礦床地質圖Fig.1 Geological map of the deposit of lead-zinc mining area in Dingtou Mountain

1.1 構造

1.1.1 褶皺

丁頭山背斜核部最老地層為打屋壩組,主要分布于花貢、五里牌、丁頭山、馬家巖一帶,次級褶皺發育。在核部地層出露區,巖層具NW和NE 2個走向,但NW走向的產狀占明顯優勢。丁頭山背斜即是一構造穹隆,在約0.3 km2范圍內巖層產狀變化為350°~25°∠70°~25°,經背斜西翼90個巖層產狀赤平投影統計,顯示丁頭山背斜具有2個樞紐和2個軸面,產狀分別是323°∠10°、53°∠84°和228°∠10°、138°∠82°。

1.1.2 斷裂

王家河斷層(F28)為正斷層,該斷層位于黃廠斷層以南,近EW向展布,長約3 km,斷面傾向南,傾角63°~76°,西端被牛角井斷層所限,東端被NE向斷層阻切,上盤地層為龍吟組,下盤為南丹組,該斷層限制了F28-1、F28-2、F28-3控礦斷層向南的延伸,斷距200 m左右。

電水河斷層(F27-1)為正斷層,該斷層位于丁頭山東南部,電水河以北,呈近SN向展布,長約500 km。斷層面傾向西,傾角44°,北端被F13斷層所切,南端受限于黃廠斷層,為F27斷層的分支斷層。該斷層含礦性較好,是區內主要控礦斷層,直接控制Ⅰ-6號礦體。

馬家巖F28-1斷層為逆斷層,該斷層位于丁頭山東南馬家巖以南,呈近SN向展布,長約1 250 km,南端被王家河斷層阻切,北端受限于黃廠斷層,斷層面傾向東,傾角67°~76°,兩盤地層均為南丹組。斷距約50 m,是區內主要控礦斷層,含礦性較好,直接控制Ⅰ-7號礦體。

馬家巖F28-2斷層為逆斷層,該斷層位于丁頭山東南馬家巖以南,呈近SN向展布,長約1 050 km,南端被王家河斷層阻切,北端受限于黃廠斷層,斷層面傾向西,傾角66°~85°,平均傾角71°。兩盤地層均為南丹組,斷距約20 m,是區內主要控礦斷層,直接控制礦區內Ⅰ-8號礦體。

1.2 主要含礦地層

區內含礦地層分布于勘查區東部及東北部花貢、龍吟、丫口及花嘎一帶,巖性為深灰、灰黑色薄層至中厚層含燧石泥晶灰巖、泥晶生物屑灰巖,夾黑色薄層硅質巖,上部夾深灰色厚層礫屑灰巖、含礫生物屑灰巖,局部夾少量灰黑色泥質灰巖、深灰色白云巖、白云質灰巖及黏土巖,厚度大于300 m,分布穩定,是一跨系巖石地層單位,與威寧組呈相變關系。巖石中方解石脈發育,溶蝕現象明顯,溶溝、溶槽、溶蝕裂隙及小晶洞均較發育,是區內主要的鉛鋅礦賦礦地層或圍巖。

2 研究方法

巖(礦)石的物性特征主要與巖(礦)石的結構、構造和物質成分相關,了解測區巖(礦)石物性特征是物探方法選擇和測量解釋的前提。本文采取電法和磁法測量方法測定工作區內普安白沙已知鉛鋅礦床電磁參數,通過對測區各時代地層巖石及鉛鋅礦石的物性參數對比可知: 工作區主要是峨眉山玄武巖具有較強磁性,在玄武巖分布區會出現較強的磁異常,其次二疊系、三疊系砂巖因含有一定的鐵質成分,在其分布區域可能形成弱磁異常,輝綠巖有弱磁性,但不穩定,在出露或埋深不大時會有異常顯示; 而區內鉛鋅礦或礦化具有低電阻率、高極化率的基本特征,石炭系、泥盆系灰巖作為礦化圍巖具有中等電阻率、低極化率的特點,礦化體與圍巖有明顯的電性特征差異,為本次物探方法找礦提供了物性基礎,因此在本區選用激發極化法尋找鉛鋅礦是可行有效的。

2.1 磁性特征

測區共劃分19個組級地層單元,本次物性測量針對其中18個組中的白云巖、灰巖、硅質巖、泥巖、砂巖、玄武巖、輝綠巖7種巖石以及鉛鋅礦礦石開展磁性參數測量工作,測量方法主要為標本法。共采測物性標本658塊,使用GSM-19T質子磁力儀,采用高斯第一位置法(即單探頭的總場測量裝置)進行磁性參數測定工作,另設1臺日變站,進行磁日變的修正。按地層單元統計磁性參數見表1。

表1 磁性參數測量統計Tab.1 Statistics of magnetic parameter measurement

由表1可知如下特征。

(1)玄武巖、輝綠巖的磁化率比其他巖石的磁化率大得多,變化范圍較大,可形成跳躍變化的不穩定磁異常。

(2)碎屑巖類的磁化率較碳酸鹽類巖石的磁化率高,變化范圍不大,可形成較為穩定的升高磁場。以砂巖為主的飛仙關組和以泥巖、砂巖為主的龍潭組巖石的磁化率比正常碎屑巖的磁化率高,變化范圍也大,分析認為與沉積時物源來自玄武巖區有關,可形成跳躍的升高磁場。

(3)工作區分布廣泛的碳酸鹽類巖石的磁化率較低,變化范圍不大,可形成較為穩定的低磁場區,構成工作區以低磁場區為背景的磁場面貌。

(4)采自鉛鋅礦床的方鉛礦標本的磁化率以弱磁性為特點,顯示反磁性特征,表明成礦與磁性變化的非相關性。

(5)各類巖石磁化率排序為: 白云巖≤灰巖≤硅質巖≤泥巖≤砂巖≤輝綠巖≤玄武巖; 各類巖石剩余磁化強度排序為:白云巖≤灰巖≤硅質巖≤泥巖≤砂巖≤輝綠巖≤玄武巖。

綜上所述,可以認為工作區主要是峨眉山玄武巖具有較強磁性,在玄武巖分布區會出現較強的磁異常; 其次二疊系、三疊系砂巖因含有一定的鐵質成分,在其分布區域可能形成弱磁異常; 輝綠巖有弱磁性,但不穩定,在出露或埋深不大時會有異常顯示。

2.2 電性特征

本次電性測量17個組中的白云巖、灰巖、硅質巖、泥巖、砂巖、玄武巖和輝綠巖7種巖石以及鉛鋅礦,礦石開展電性參數測量工作,共采測電性標本629塊,工作區物探電性參數測量結果統計見表2, 通過對所測結果的仔細分析,認為工作區各地層及其巖性的電性具有如下特征。

表2 物性參數測量統計Tab.2 Statistics of physical parameters measurement

2.2.1 電阻率特征

(1)不同時代的灰巖電阻率不一樣,時代越新電阻率越高,泥盆系和石炭系灰巖平均電阻率分別為151.5 Ω·m和113.7 Ω·m,而二疊系和三疊系則分別為746.0 Ω·m和438.6 Ω·m。

(2)所有時代的泥巖、泥質砂巖、砂巖電阻率較低,一般為100.0 Ω·m左右。

(3)火烘組(D2h)、南丹組(Cpn)斷層破碎帶中塊狀鉛鋅礦石電阻率較低,分別為109.9 Ω·m和120.4 Ω·m。

(4)火山巖電阻率較低,一般為100.0 Ω·m左右,峨嵋山期玄武巖為165.5 Ω·m; 輝綠巖的電阻率稍高,為238.7 Ω·m。

2.2.2 極化率特征

(1)各地層巖性之間極化率差異不大?;規r極化率一般為1%~2%,其他巖石的極化率一般在3%以下。

(2)鉛鋅礦的極化率普遍較高,一般在5%~6.5%,遠遠高于圍巖的極化率,表明礦體與圍巖的極化率存在著明顯的差異。

總之,區內不同地層、不同巖性具有一定的電性差異,特別是鉛鋅礦體具有明顯的高極化、低電阻率特征,為本次物探方法找礦提供了良好的物性基礎。

2.3 物探異常圈定與解釋

丁頭山測區出露地層有下石炭統打屋壩組、石炭系—二疊系南丹組、下二疊統龍吟組; 鉛鋅礦主要受丁頭山短軸背斜控制,主要賦礦層位為南丹組(Cpn)碳酸鹽巖,區內已發現丁頭山、花貢等7個鉛鋅礦床(點),礦化受斷裂帶控制,蝕變比較發育。測區主要構造為NE向和NW向,測線為WE向。本次電法測量采用激電中梯、激電測深和聯合剖面3種方法,其裝置特點分別如下:

(1)激電中梯測量。采用縱向中梯裝置,即AB連線方向(測線方向)垂直于礦體(脈)走向。發射極AB長為1 200~1 600 m,接收極MN為20 m,采用測網1 000 m×20 m,即線距為100 m,點距為20 m; 接收電極使用硫化鉛不極化電極,極差小于2 mV。放置電極前,先挖20~30 cm的深坑,清除坑中的礫石、草根等不良雜物,澆入適量的水,接收電極MN與AB平行,角度誤差不大于±3°,野外使用羅盤進行校準,記錄點為電偶極MN連線的中心點。為了減少電磁耦合,供電周期為8 s,供電時間2 s,接收線與發射電線盡量不發生相交。線號南小北大,線距為100 m,號點東大西小,點距為20 m。

(2)激電測深。采用對稱四極裝置,點距為40 m,供電周期為8 s,供電時間2 s,AB/2最大為800 m,AB/2最小為1.5 m;AB/2與MN的大小見表3。激電測深一般選擇中梯激電異常上進行。

表3 激電測深AB/2與MN/2極距表Tab.3 Excitation depth of AB/2 and polar distance of MN/2

(3)聯合剖面。采用三極裝置,點距為40 m,供電周期為8 s,供電時間2 s,AO(A′O)=300 m或100 m,MN=40 m,AB=3 000 m。測線與激電中梯平行或重合,聯合剖面一般選擇中梯激電異常上進行。

2.3.1 測區電阻率特征和構造分析

丁頭山測區電阻率值的分布特征以背斜軸部為中心,呈對稱分布。背斜軸部是小于400 Ω·m的低阻區,與下石炭統打屋壩組(C1dw)頁巖、粉砂質頁巖的相對應; 緊鄰背斜兩翼為大于400 Ω·m的高阻區,對應南丹組(Cpn)灰巖; 遠離背斜電阻率逐漸降低,背斜軸部南西方向的傾伏端,為小于400 Ω·m的低阻區,與地表龍吟組(P1y)的砂質頁巖相吻合。

根據區內電阻率異常分布形態、走向以及電阻率等值線梯度變化,斷裂通過的部位電阻率等值線往往出現密集梯度帶、不同電阻率面的分界線、等值線發生錯斷或扭曲。丁頭山測區共推斷了22條斷裂,構造方向有SN向、近EW向、NE向和NW向4組。其中EW向斷裂構造9條(FT2~FT4、FT7~FT12),NE向斷裂構造4條(FT5、FT14、FT16、FT19),SN向斷裂構造5條(FT6、FT15、FT18、FT21、FT22),NW向斷裂構造4條(FT1、FT13、FT17、FT20)。其中FT1、FT2、FT5、FT14~FT16、FT18、FT19、FT22斷裂為區內已知斷裂,其他斷裂為本次電法工作推測的新斷裂(圖2)。

2.3.2 異常特征及解釋

經數理統計,測區充電率Ms值最小為-288 ms,最大270 ms,均值26.2 ms,一般在-50~70 ms,標準偏差12.7 ms。結合地質構造情況確定異常下限35.0 ms,丁頭山測區物探共圈定13個充電異常(圖3)。

根據每個激電異常特征,結合地質情況進行綜合分析,推斷解釋深部礦體產出的可能性。

在綜合分析研究基礎上,開展野外核查,確定異常類別,5、7、8異常多與已發現礦體、含礦斷裂產出部位吻合,異常類別為Ⅰ類礦致異常。11、12、17異常類別為Ⅲ類異常。6、9、10、13、15、16異常地表見礦化蝕變,異常類別為Ⅱ類礦致異常。而14異常與15、16異常強度相似,均沿近SN向次級斷裂分布,地表均出現礦化露頭,因而本次整裝勘查將14號異常作為丁頭山測區重點研究和解剖對象,其余異常特征見表4。

圖2丁頭山測區激電中梯電阻率等值線平面圖
Fig.2IsolineofIPintermediategradient-resistivityinDingtouMountain

圖3 丁頭山測區中部激電中梯充電率異常圖Fig.3 Abnormal graph of IP intermediate gradient charging rate in middle part of Dingtou Mountain

異常編號異常位置異常特征地質特征異常類型DTJD5仙雞尾東南部異常呈NW向豆莢狀,M>35.0ms,長約400m,平均寬110m。電阻率值為低阻(小于800Ω·m),呈低阻高極化特征該異常處于南丹組(Cpn)灰巖,NE向與NW向斷裂交叉部位,已知蝕變斷裂帶F3上盤ⅠDTJD6新三十畝附近異常呈NW向帶狀展布,M>35.0ms等值線圈定,長約840m,寬約150m,面積約0.12km2,極大值為56.0ms;對應ρs為相對低阻(小于2000Ω·m)反映,呈低阻高極化特征,平靜的正磁場區南丹組(Cpn)灰巖與龍吟組(P1y)過渡部位,該異常與層間滑動關系密切ⅡDTJD7炭山南600m異常呈近SN向帶狀展布,M>35.0ms,長約800m,寬約200m,與M異常對應的電阻率值ρs為變化梯度帶,是相對低阻的反映,平靜的正磁場區丁頭山背斜軸部附近,沿SN向斷裂分布,該異常處于南丹組(Cpn)灰巖與打屋壩組(C1dw)頁巖界面附近,礦區外圍ⅠDTJD8雙鳳山海子洞異常呈NE向長帶狀展布,M>35.0ms等值線圈定,長約1330m,寬約170m。對應ρs為低阻(小于400Ω·m)反映,平靜的正磁場區背斜軸部,下石炭統打屋壩組(C1dw)和南丹組(Cpn)灰巖中,沿NE向斷裂展布。地表見礦化ⅠDTJD9半坡西南400m異常呈EW向帶狀,長約350m,寬約120m,與M異常對應ρs為高阻反映,屬高阻高極特征南丹組(Cpn)灰巖,受NW向FT17控制ⅡDTJD10半坡西南550m異常呈EW向展,面積大小相當,長約350m,寬約120m,與M異常對應ρs為高阻反映,屬高阻高極特征南丹組(Cpn)灰巖,受NW向FT17和EW向FT8斷裂控制ⅡDTJD11納屯西300m異常呈NW向分布,長約360m,寬約150m,與M異常對應ρs為低阻反映(大部分小于800Ω·m)位于南丹組和(Cpn)龍吟組(P1y)的斷裂接觸帶附近,受NE和NW向斷裂控制ⅢDTJD12納屯北部呈團塊狀,長約590m,寬約530m,與M異常對應的電阻率值ρs為小于200Ω·m的低阻,可能是龍吟組(P1y)組中弱石墨化的劣質引起的巖性異常處于龍吟組(P1y)和包磨山組(P1b)過渡部位ⅢDTJD13斬龍坳附近異常呈NE向帶狀分布,長約1000m,寬約110m,與M異常對應的ρs為低阻反映(大部分小于400Ω·m),平靜的正磁場區龍吟組(P1y)中,受NE向F1斷裂控制,F1斷裂多處已發現礦體ⅡDTJD15馬家巖南西300m異常為團塊狀,長約450m,寬約220m,與M異常對應ρs為相對低阻反映(400~1400Ω·m),低緩的磁異常區處于南丹組(Cpn)灰巖中,為三組斷裂交叉處,地表見蝕變、礦化ⅡDTJD16對門寨附近橢圓狀,長約230m,寬約130m,對應的ρs為低阻(400~1400Ω·m)反映,平靜的負磁場區南丹組(Cpn)灰巖中ⅡDTJD17何家田北200m長約340m,寬約120m,近EW向展布,與M異常對應ρs為低阻(小于400Ω·m)反映異常沿龍吟組(P1y)和包磨山組(P1b)的層間破碎帶分布,受F1斷裂的控制Ⅲ

對丁頭山14號異常進行了激電測深和不同極距的電阻率聯合剖面測量,圖4為2 線(過14號異常)激電測深反演斷面圖,地表出露地層為南丹組。在平距1 990~2 000 m、海拔1 150~1 190 m處,極化率值大于3%,對應電阻率值為600~3 000 Ω·m,出露地層為電阻率值梯度變化最大的部位,是層間破碎界面的反映。電阻率斷面圖(圖4(b))大致可分為3層: 淺層為中低阻層,以平距1 950 m處為界,西段較薄,厚度小于20 m,東段突然變厚,厚度達50 m,是風化或半風化的灰巖的反映; 中層高阻層,在海拔1 050 m以淺、電阻率值大于1 200 Ω·m以上,是南丹組灰巖的電性特征; 下層在海拔1 050 m以深,以電阻率值小于1 200 Ω·m為特點,結合2號勘探線上鉆孔揭露的資料,認為是南丹組泥質灰巖。平距1 955 m處電阻率等值線曲線發生了扭曲、錯斷,推測為一個向西傾伏的斷裂。

1.推測巖性接觸帶; 2.推測斷裂; 3.極化率等值線(η/%); 4.視電阻率等值線(ρ/(Ω·m))圖4 丁頭山測區激電測深反演電阻率斷面圖Fig.4 Section of induced polarization sounding resistivity inversion in Dingtou Mountain

圖5 丁頭山測區2線電阻率聯合剖面曲線圖Fig.5 Profile curve of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2 line in Dingtou Mountain

圖5為2線(過14號異常)電阻率聯合剖面圖。在大極距AO=BO=300 m剖面上,平距1 710 m處出現正交點,小極距AO=BO=100 m剖面上平距1 585 m處有正交點; 2個不同深度交點的位移較大,該低阻帶傾角為37°,推測是1條SE向的低角度斷裂或者是南丹組與龍吟組不同巖性的接觸界面。

3 找礦效果

此次勘查中,根據物探面積性工作圈定異常,對重點異常進一步進行解剖,結合地質情況推斷含礦、控礦構造。丁頭山勘查區電水河一帶,在激電中梯 14異常電阻率400~1 400 Ω·m范圍內,經過激電測深,推測深部存在的斷裂可能為控礦、含礦斷裂,此區礦體受近sn向次級斷裂控制。建議在2、3勘探線布置8個鉆孔,6個見工業礦體,1個見礦化,未見礦鉆孔均在異常外,通過鉆孔驗證圈定了丁頭山電水河Ⅰ-6號工業礦體(圖5、圖6)。

圖6 丁頭山電水河D03-03′勘探線剖面圖Fig.6 Section of prospecting line of D03-03′ in Dianshui River of Dingtou Mountain

近地表老硐及ZK201、ZK202、ZK203、ZK301、ZK302鉆孔等工程控制,產于斷裂破碎帶中,礦體產狀與斷層產狀一致,礦體呈脈狀、透鏡狀、浸染狀沿斷裂帶分布,礦體長約300 m,傾向延伸約500 m,礦體平均品位鉛為3.31%,鋅為2.13%。礦石呈團塊狀、脈狀產出,地表局部氧化后成土狀。該礦體為本次深部工程控制的主要礦體,礦體規模達中型。此次勘查新增了鉛鋅資源量,成效顯著。

4 結論

(1)對于老礦區的找礦,根據地質、礦產、巖礦石的特性,選擇合適的物探方法。罐子窯整裝勘查中物探采用激電中梯電阻率及充電率、極化率方法進行面積性測量,然后對重點異常進行了激電測深和不同極距的電阻率聯合剖面測量,圈定異常、解釋異常,采用正確方法至關重要。

(2)物探工作布置目的性明確,首先工作必須具備一定的地球物理前提。在物探面積性工作圈定異常之后,根據地質礦產情況選擇有找礦意義的重點異常進行解剖。采用大功率供電系統,電法工作才能有效地加深勘查深度。整個工作過程各環節注重物探工作質量,才能獲取正確的地球物理數據,取得地質找礦效果。

(3)物探異常分布具有較好的規律性,走向大致為近NW方向和NE向。異常形態多呈不規則片狀、條帶狀和團塊狀分布于斷裂帶上,在斷裂夾持區或交匯部位異常的規模變大,受斷裂控制的特點比較明顯。結合該區礦體成礦均由斷裂構造所致,推斷異常反映部位深部可能有控礦、含礦構造存在,進行鉆探驗證發現。

[1] 張全勝,辛后勤,朱春生,等.地球物理勘探新方法技術及應用[J].礦產與地質,2004,18(4):371-375.

[2] 齊文秀,劉濤.金屬礦物探新方法與新技術[J].地質與勘探,2005,41(6):62-66.

[3] 楊德傳,王東,鄧克勇.應用地面高精度磁法測量成果在貴州罐子窯—茅口地區圈定鉛鋅銅金找礦遠景區[J].貴州地質,2010,27(4):282-286.

[4] 王金貴,張鑫全,李典,等.綜合方法在內蒙古杭蓋音渾迪淺覆蓋區尋找隱伏礦床中的應用[J].中國地質調查,2016,3(4):69-75.

[5] 毛建仁,劉仰炮,張建椿,等.福建省永定縣大排鉛鋅礦的找礦思路創新和突破[J].中國地質調查,2014,1(3):53-56.

[6] 張英梅,孟祥偉,陳昆明.激電中梯和激電測深在車輞銅鉛多金屬礦中的應用[J].山東國土資源,2016,32(4):56-59.

[7] 李政文,賀振華.勘查技術工程學[M].北京:地質出版社,2003.

[8] 核工業航遙中心.貴州省普安罐子窯—水城花嘎鉛鋅礦整裝勘查物探測量報告[R].2014.

[9] 貴州地礦局一一三地質大隊.貴州省普安罐子窯—水城花嘎鉛鋅礦整裝勘查報告[R].2014.

Applicationofinducedpolarizationintermediategradientsurveyinprospectingforlead-zincdepositinDingtouMountainofQinglong

YANG Dechuan, WANG Lei, LI Zaiyong

(No.113GeologicalBrigade,GuizhouBureauofGeologyandMineralResources,Liupanshui553000,China)

As an old lead-zinc mining area, Dingtou Mountain was detected in detail with geophysical methods of IP intermediate gradient during the package exploration of lead-zinc deposit in Guanziyao-Shuichenghuaga area, Pu’an of Guizhou Province in 2014. After delineation of geophysical anomaly, the authors measured the main abnormal areas through combination of IP sounding and different distance resistivity. In Dingtou Mountain prospecting target areas, through geophysical interpretation and drilling verification, the new lead-zinc ore bodies were found and resource amount increased, which was an apparent exploration effe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geophysical methods and its effects in this old mining area, the authors discussed how to use the geophysical methods for finding tectonic-controlled lead-zinc ore bodies basedon preliminary achievements. This paper coul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raising reserves in old mines.

Dingtou Mountain; lead-zinc deposit; IP intermediate gradient survey; application effect

常艷)

10.19388/j.zgdzdc.2017.06.13

楊德傳,汪磊,李再勇. 激電中梯測量在晴隆丁頭山鉛鋅礦找礦中的應用[J].中國地質調查,2017,4(6): 89-98.

P631.3; P618.4

A

2095-8706(2017)06-0089-10

2017-03-10;

2017-06-06。

貴州省國土資源廳 “貴州省普安罐子窯—水城花嘎鉛鋅礦整裝勘查(編號: 2012-2014)” 項目資助。

楊德傳(1960—),男,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國土資源調查評價、金屬礦產勘查等方面研究工作。Email: 1034379063@qq.com。

汪磊(1971—),男,工程師,主要從事水文、工程、環境地質研究和勘查工作。Email: 1518480665@qq.com。

猜你喜歡
激電長約鉛鋅礦
江西千子嶺鉛鋅礦床勘查過程與找礦啟示
大功率激電測深方法在豫西董家埝銀礦床勘查中的應用
高頻大地電磁測深與激電中梯在金礦勘查中的應用研究
尼泊爾加尼甚(Ganesh Himal)鉛鋅礦床構造控礦特征
大功率激電測量在冀北溫家營—馬家溝銀多金屬礦勘查中的應用
激電聯合剖面在判斷矽卡巖型礦床礦體產狀中的應用
云南省會澤鉛鋅礦區深部找礦取得重大突破
全球十大鉛鋅礦
邊走邊看
樹枝變蟲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