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不想當“怪獸家長”

2017-12-29 01:12凌太來了
祝你幸?!ぷ罴议L 2017年12期
關鍵詞:名校電梯家長

凌太來了

那天好朋友從上海來香港,帶了一箱大閘蟹給我。晚上,兩個人啃著蟹喝著酒在燈下敘舊。三杯下肚,倆當媽的當然就開始聊教育。

她大女兒原來是我家哥哥的同班同學,去年全家搬到上海。她說雖然孩子們上的還是國際學校,但功課確實比在香港緊張。家長們都非常拼,各種家長群熱火朝天,上個課外興趣班,也都奔著參賽得大獎去練的,壓力很大。

說到壓力大,誰又不是呢。且不說帝都戰神、魔都牛娃,就說“一國兩制”下的香港小朋友吧,從兩三歲就開始接受面試培訓和各種學習了,因為等他們長大以后,要通過激烈競爭進名校,畢業以后又都喜歡在醫生律師銀行政府的路上擠著,不拼不行。我們的兒科醫生說香港本地小學生十一點睡覺很正常,戴眼鏡的孩子也不比內地少。

不光要拼成績,十八般武藝也都要拼。兩年前哥哥在鋼琴課上老跟一個比他大一歲的女孩打照面,那孩子那會兒也就三年級,本地名校生,各種課業重壓之下還考到了鋼琴八級和小提琴五級,真不知怎么做到的。而且聽說這在她的學校很常見。難怪某名校校長說,他們招學生首先要招聽話的——不聽話的孩子怎能完成這些不可能的任務?不光學生要聽話,恐怕家長也得是“怪獸家長”才行——這不是我說的,是一個香港媽媽自己說的,她還以此為題寫了兩本暢銷書。

我們身在國際學校本來還算輕松,朋友間也基本是一片祥和。但無奈網絡世界不斷把各種牛媽牛娃的消息傳到耳朵里,讓我們自愧弗如。再加上他倆陸續上到高年級,就要為“小升初”做準備,而如果以后出國讀書的話,好學校的激烈競爭和“亞裔門檻”是繞不過去的,所以我不可能一點不緊張他們的學業,我也會做該做的、一些方向上的事情。

但是,我還是不想當“怪獸家長”。

我不想每天送他們去補習學校,不想逼著他們練琴,不想讓他們沒時間玩兒、運動、看小說,不想他們睡眠時間少于9個小時,更不想天天陪著他們做作業、跟著他們從小學開始再上一遍學——我甚至不覺得這是當家長的責任。

不是我不重視學習。且不說填鴨式的學習方法好不好,這里還有個教育目標問題,有個時間平衡問題。如果把所有時間都用來抓學習、學技能,那其他方面就會出現短板。而我的人生經驗告訴我:光有知識能力的人是過不好一生的。

尤其是在這個AI(人工智能)橫行、知識更新迅猛的時代里,我希望我的孩子既有知識能力,又有學習能力,還有社會能力。尤其是后兩種能力,可能才是他們未來安身立命的核心競爭力。

而能力這個東西,除了天生異秉,都是需要后天發展的,那就要花時間。想要發展學習能力,就要確保除了做作業、刷題、學習某種技能之外,還有時間閱讀、觀察、思考、提問、討論、搜索、研究、實驗……最重要的是保持好奇心和學習熱情。要想發展社會能力,就要花時間去接觸人、接觸社會,要跟小朋友玩,要會做家務、買東西,要跟家人朋友鄰居同學老師陌生人打各種交道、處理各種問題,不斷積累自己的人際經驗和社會能力。

可是,現在的孩子,有這個時間嗎?現在的家長和學校,允許他們花這個時間嗎?

哥哥在北京上幼兒園的時候,班里有個男生,媽媽開一間很大的地產公司,爸爸全職帶著他,一家人都很和善可親。本來幾個男生玩挺好,后來不知從什么時候起,課后就見不著這孩子了,一放學就走,周末約玩和各種小朋友聚會也都沒有他的身影。我一打聽,原來他的周一到周日,都被各種學習課和興趣班排滿了,根本沒時間干別的。我到現在還記得他個子大大、眼睛細細的樣子,雖然是個錦衣玉食前途無量的孩子,我還是為他感到心疼甚至擔心。

因為投資了一個教育培訓公司,我前一段時間去參觀了一些三線城市的本地名校。確實是名校,每年往北大清華輸送不少學生的那種,高中三個年級就好幾千人。十六七歲的年輕人早上6點半到校,一直要在擁擠的教室里學到晚上10點,然后回家還要寫作業到深夜。如此三年,日復一日。高中既是如此,想必他們小學初中,一路走來的壓力應該也不小吧。不客氣地說,看到他們,我真沒有想到什么人才精英棟梁,只想到了養雞場。一個人的童年、少年、青春年華這么度過,真的很可悲又無奈。我不覺得當他們18歲考上名校的時候就自動準備好面對自己的人生了,我甚至不確定那時他們是否還能對生活和學習懷有熱情。

當然這絕對不是這些孩子的錯。

我在微博上說到這種事情時,留言里會有一種聲音:你有經濟條件,你有選擇,當然你有底氣讓孩子輕松一點了。

這樣說的人是不太了解我教育觀的由來,也不了解我作為“學霸里的學渣”的心路歷程,這沒關系。我也承認我的現實選擇比大多數同胞要多一些。但其實,我身邊那些同樣有很多選擇的人,做出的選擇跟我不一樣,比如哥哥幼兒園那個同學的家長,比如專門把孩子從美國送回中國公立學校讀書的朋友。所有的選擇都是基于家長的價值觀、教育觀和現實的需要,各有利弊,就看你最看重的到底是什么。

每個人其實都有選擇。我們暫且不說那些未受教育、喪失能力的人,就說普通人吧,大家真的必須非得一定要這么焦慮不可嗎?能不能稍微放松一下,除了花錢送孩子早教和培訓、逼他們練琴刷題之外,多跟他們玩玩、聊聊、念念書、一起做些有意思的事情?能不能心平氣和地在生活中教教孩子做人的道理?能不能用點心,了解一下孩子的成長階段和學習節奏,允許他們探索、試錯、做決定?能不能不要窄化孩子未來人生的可能性,不要把他當成自己投資的一個項目,即使他是個普普通通的人也能愛他、以他為榮?

在我看來,這些都是做家長的選擇,也是做家長的本分。

其實做家長的“底氣”也正是來自于這些本分。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在他成年之前,我們把這些家庭教育的關鍵點都顧及到了,才會覺得問心無愧,并且對他的未來感到安心。做到這些可不比送培訓班、“推藤”容易。

當然,在競爭激烈的現實和其他人的影響中克服焦慮、堅定教育目標也真不是件容易的事。我自己也時時困惑、時時反省。

就好像我有一次開會的時候,寫字樓人多電梯少,高峰期更緊張,好不容易等到的電梯也往往已經塞滿了人。這種時候,大家就會把上下的按鈕全按亮,也不管自己是去哪,先上去再說。寧肯先上到頂層再下到地庫,或者先下到地庫再上到頂層,也不愿意站在那等下一班能上的電梯。

這就是資源匱乏時人的一種選擇,看似理性,其實未必。因為也許在電梯里上上下下花的時間比等候還長,而且這樣一來造成了太多無效的搭乘,電梯變得更擠了。

這也是我們現在教育的狀況。資源匱乏、低效、瘋狂。很多人不但浪費生命做了無用功,甚至還忘了自己原本要去哪,下錯了樓層。

每當我困惑的時候,就想想“人生是長跑,方向比速度重要”這句話,有幫助。我相信我的孩子們這些年受到的教育是地基式的,挺全面、沒跑偏。他們都身心健康、樂觀善良、有責任感,有不錯的情商和人際交往能力;有求知欲和好奇心,知道努力,以后大概率會上一所還不錯的學校、畢業以后可以自食其力……這在我看來就是非常達標的教育結果了,沒有什么值得焦慮的地方。

而我內心深處對他們更高的期望是:我希望他們這輩子可以勇敢嘗試、知道自己想干什么,有一個精彩、有變化的人生經歷,可以抗打擊,能看到更廣闊的世界,最好還有意愿和能力幫助到他人……有了這些開放式的期望之后,反而不會對眼下的事情感到焦慮了。

今天,我的一個女性朋友跟我分享了她這個暑假的經歷。她家也是每個暑假都帶孩子們去國外,但不去旅游景點,也不上那些夏令營。他們會去一些偏遠的地方自駕游,隨遇而安地住下來,和當地人一起生活一段時間。她說她想看看這個世界上不同的人生,也想讓孩子們看到。

這次他們去了冰島,住在一個農場里。農場主是位女士,除了經營農場之外還開了家庭旅館和一個小小的農場動物園。她14歲的小女兒什么活都會干,還特別成熟,會管理、懂交往,跟大家以前印象中的14歲少女完全不一樣。

有一天黃昏,朋友一家和這個姑娘站在圍欄前說話,遠遠地來了她的一個女同學,騎在一匹馬上。女同學大聲喊她一起去做什么事,少女便應了,然后翻身騎上自己的馬,跟女同學一起絕塵而去。朋友說,她的孩子們看著兩匹馬在夕陽下遠去,簡直羨慕得目瞪口呆。

回到香港,她8歲的小兒子說他長大以后想做一個農夫,并且說干就干,在陽臺上種了很多植物,天天澆水,苦等收獲。

她說到這些不禁微笑,我聽得直想擁抱她。感謝這個世界上所有充滿正念和生命力的家長,還有元氣滿滿的孩子們,把我心里的那個“怪獸家長”趕得遠遠的了。

猜你喜歡
名校電梯家長
名校介紹
家長日常行為規范
我心中的好家長
被困電梯以后
家長請吃藥Ⅱ
乘電梯
趕集挑名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