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貓吃草

2017-12-29 01:32林楓
祝你幸?!ぷ罴议L 2017年12期
關鍵詞:王世襄博物葫蘆

林楓

都知道貓愛吃腥,可是很少有人注意到貓也愛吃草,我們家率先發現這個事的是兒子。

有一段,家里新收養了一只小貓喚作露西,剛來的時候挺活潑,養著養著就不精神了,食量大減。

兒子忽然想起來,說:不如喂點草給它吃吃看,也許是它自己舔毛毛舔的,又吐不出來。

兒子說,以前家里的那只大貓迪娜整天在外面玩,有一回在家里吐出一團東西來,全是自己的毛毛,他注意到,迪娜就經常在外面草地里吃草。

經兒子這么一說,我們都覺得有道理,急忙到外面去拔了些草回來。露西聞見青草的氣味,一路小跑地奔了過來,叫聲急切,不似平常。得了草,果然是一氣兒大嚼,吃一會兒,就抬頭叫幾聲,似乎是說,“怎么不早給我弄草來”,全家人都跟著高興起來。

貓這個小精靈就是這么有辦法,它從不討好你,只有它高興了,你全家才能高興起來,真是了不起的情感大師。

到了下午,露西就開始吐,吐出好多毛團,吐過,大吃了一頓,就恢復了以往的調皮和活潑。想想也是,貓一共能有多大的胃,被毛毛充滿了,吃不下東西,怎么會活潑呢?吃了草,胃受到刺激,草又和毛發糾纏在一起,這樣才能吐出來,胃清了,精神就回來了。

記得小時候老人家說過,舊時代小孩子沒看好,吞下了縫衣針,那時候醫療條件不行、鄉下沒有醫院,不可能開刀動手術,就得讓孩子吃整根的韭菜,吃下去把針裹住,隨后通過大便拉出來,這樣才不會把胃和腸子扎破。民間的智慧真的很大。

孩子不像成年人那么社會化,他的世界很小也很大,孩子們不會過于關注社會,但對自然卻保留著敏感,這與生活在荒山大野,天天面對莽原、星空的遠古人類是類似的。

其實人的生命歷程大致上反映出地球生命的演化過程,精子像浮游生物那么簡單,在水中游動著,上億的精子奮勇爭先,只有最強勁的那個能夠成功登陸,其實每一個孩子都是激烈競爭的勝出者,都是一個奇跡。受精卵最初也就像一只小蝌蚪,慢慢地演化成魚形,生存于水中,這和自然的進化過程是一樣的,最初的生命都在水里生活,不需要呼吸空氣。胎兒經過懷胎十月,漸漸地長出四肢,成了人形。在各個器官中,最后成熟的是肺,肺成熟了,胎兒就會分泌一種酶,刺激宮縮,開骨縫,母親就要生產了。從這個意義上說,沒有分娩的跡象就實行剖腹產,對胎兒是不利的,因為他的肺器官還沒完全成熟,這樣的早產兒,將來肺部出問題的概率比較高,至少是不很強健,容易得肺炎。再一個,胎兒經過產道的擠壓,頭蓋骨的縫隙才能彌合,這對新生兒都有幫助,上天經過億萬年的設計,使每一個生命現象都有其特殊價值,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應該逆天而行。

孩子來到世上,憑本能生存,餓了就哇哇大哭,這和嗷嗷待哺的小鳥沒什么兩樣。孩子學習自己行動,也是從爬開始的,這和當初的生物進化是同一個過程,人就是從爬行動物最終得到一個機緣而站立起來的,而這個站立的過程,千辛萬苦,不知經過多少代努力。孩子通過數月的時間,摔倒了再爬起來,頑強不屈,走過了生命千萬年的歷程。

幼兒四處爬的階段,對地面上的東西異常關注,見到大小合適的東西,抓起來就往嘴里塞,實在是出自一種本能。

兒童的思維雖然簡單,但是充滿直覺和好奇。有時候我就想,孩子提出的一些讓成人都難以回答的問題,可能都是遠古的人們一再追問的。除了身體經歷了生命的整個進化過程,孩子在思維上也映射著人類的思想史和對自然的探索歷程。千萬別忽視孩子們古怪的提問,那是他們在思考呢!我們今天的大腦就是在這些思考中不斷成熟和進化的。

孩子們喜歡充滿想象力的故事,也喜歡所有生命相互溝通、交流的故事,人從一般動物獨立出來之前,不就是這樣嗎?我小時候在農村生活過幾個月,牛、羊、狗,雞、鴨、鵝,加上兔子、馬匹、家燕,只要是聚居在一個院里,大家都相安無事,那時候我就注意過它們之間甚至會互相打招呼,乃至謙讓。

童話的世界是孩子們深埋心底的遺傳,在那個世界里,他們覺得比眼前的現實世界還要來的真實和動人心魄。

孩子們永遠會好奇星星掛在天上為什么不會掉下來?太陽下山了住在哪里呢?風起了,雨來了,它們從哪里來,又到哪里去呢?

稍長,他們會問,人為什么要活著?死去的人還知道這世上的事嗎?由此我們知道遠古的人類為什么要創立宗教,為什么會開創藝術,為什么要追求不朽。

有些事只有孩子們才問,家長們不大愿意被孩子問住,就會敷衍。其實應該知道,孩子們的問,是穿越萬千年的光陰替古人追問的,有些問題直到今天也沒有答案。還是留下這些疑問給孩子們吧,他們將來會比我們回答得更好。

有些事也只有孩子才會發現,他們的心靈沒有被污染,沒有成年人那么多固有觀念的遮蔽,孩子們更具備直覺,這和我們的先祖更類似。孩子們所提出的問題看似無意義,但其實很本質,我們在傳授生活經驗的時候,孩子們在經歷我們的文明史。

在和動物的相處中,孩子們甚至比我們更有優勢。

小貓吃草就是一例,我們的思維空間更多地被現實占據了,而孩子們卻保持著對自然的敏感和發現能力。

王世襄小時候瘋玩,也有過一些趣事。

他父親是北洋政府的外交官,所以他小時候就讀的是為外國駐華使館人員子女開設的學校,全是英文教學,教師也來自于歐美國家。王世襄迷戀養鴿子、種葫蘆,有一回帶一只挽扣葫蘆去問博物老師,這是怎么種出來的。挽扣葫蘆就是將葫蘆像繩子一樣系上一個扣,這在西方博物學教師看來實在是不可能的事,答不上來。但是有實物在,又不是后天拼接的,說明是可以辦到的,這讓博物老師大為驚奇。

又一回,王世襄問博物老師,養大鷹的,隔段時間就要喂給鷹一個“軸”吃,這是為什么呢?老師聞所未聞,不能答?!拜S”是一種用絲線纏成的一個橄欖形的線團,養大鷹的人隔一段時間就會將上面纏上肉,騙大鷹吃下去,說是不這樣大鷹就會死。其實這和小貓吃草是一個道理,大鷹是掠食類猛禽,在自然生態下,無論是逮到小鳥還是兔子、鼠類,都會生吞下去,帶著皮毛是難免的,這些東西消化不掉,大鷹就會吐出來,順便把食道里積存的脂肪帶出來。經人馴化的大鷹,平日里靠人飼養,吃的都是肉條,時間長了,食道脂肪不能清除,大鷹就會死。喂“軸”,就是為了模仿動物毛發使之不消化而吐,起到接近大鷹自然生態的作用。博物老師沒養過大鷹,自然不知道這個。

至于那個神奇的葫蘆,王世襄后來請教種葫蘆的神人,才將絕技學到手,原來是要在葫蘆長到一定長度的時候,趁其尚未老結,將根系一側的土剝開,露出根來,取利刃將主根劈開,加上一粒巴豆,然后再將土填好,巴豆是強力瀉藥,次日,葫蘆就拿軟了,趁其軟,將葫蘆像繩子一樣挽上扣,然后將巴豆取出,培好土,待其恢復,澆水施肥,使其按時成熟、變硬老結,挽扣葫蘆就成了。這在舊時乃是絕技,非嫡傳子弟不肯傳授,一項絕技可以養活一大家子人呢!

前些年在臨沂鄉下的一個村子里,我還見過被供在家祠里的一只挽扣葫蘆,視為家族之寶物和神器,因為后來的子孫再也沒人能種出這一種葫蘆了,不知是什么原因或變故,先人沒有傳授這項技能。我們是農耕民族,好多經驗卻是口傳心授,不見于著述的。

少年王世襄在癡迷養鴿子、放大鷹、種葫蘆的過程中,也漸漸地窺破了自然的奧秘。深知古人的智慧來自于長期的實踐和觀察,也不乏大膽地嘗試,乃至奇思怪想、天才創造。在他少年時代看似渾渾噩噩的瘋玩之中,他找到了自己的路子和自信,也學會了耐心和不怕挫折,終至于大器晚成,成為世人矚目的奇才和國寶級人物。其實讓他自己說,就是一個充滿好奇又好動的小男孩,好在家庭環境比較寬松,在自己的興趣中不斷長大。在他小時候可以說是眼界雖高卻胸無大志,只顧瞎玩。家庭給了他應有的文化修養,興趣給了他應有的自信和探索的動力,晚年才算在文化的自覺中做了一些事情,完成了他人難以完成的著述,所有成就實在也得益于少年時的瞎玩和不服輸的勁頭。

我們老怕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可我們忽略了孩子的自動自發,家長在替孩子做出的一次次選擇當中,孩子的興趣難以施展,那些好奇天問喪失殆盡,孩子們過早地服從于這個社會的常規和規范,創造能力和發現的能力過早丟失了。

起跑線究竟在哪兒呢?本來就沒有。

孩子很可能是被我們的愛心按倒在了奔跑的路上,我們給他戴上了枷鎖,這個枷鎖就是我們成年人的定見和既有觀念。

猜你喜歡
王世襄博物葫蘆
“葫蘆鎮”上喜事多
寫意葫蘆
王世襄不擺譜
京城第一“頑主”王世襄
你不能一個字也不提我呀
寶葫蘆
Forbidden Money
安吉博物志最美不過長知識
治學與生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