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穩健性研究述評

2017-12-30 10:54李曉冬
西安航空學院學報 2017年4期
關鍵詞:穩健性壞消息盈余

李曉冬

(蘭州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蘭州 730020)

會計穩健性研究述評

李曉冬

(蘭州財經大學 會計學院,蘭州 730020)

投資者利益保護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永恒主題,而資本市場上的信息不對稱嚴重阻礙了投資者投資回報的獲取。會計穩健性是重要的會計信息質量特征,能夠有效緩解公司內外部的信息不對稱,抑制管理層的機會主義行為,保護投資者利益。從會計穩健性的定義與分類、計量方法、存在性三個方面對國內外相關文獻進行梳理并作了簡單評述,以期為我國特殊制度背景下的會計穩健性研究指明可能的方向。

會計穩健性;計量;存在性

一、引言

穩健性的思想由來已久,最早出現于十三世紀的英國莊園會計,當時產生的主要原因是財產托管人為了解除其受托責任,而后漸漸被會計人員所接受。Basu認為,穩健性作為一項會計慣例,已經影響了會計實務界五百年之久,其對企業的經營決策、會計報告的生成和執行以及管理層決策行為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近年來,我國上市公司財務造假案頻發,財務丑聞不斷,引發了我們對企業財務報告信息質量的思考。資本市場的繁榮發展離不開對投資者利益的保護,資本市場越發展,投資者利益保護越重要,可以說,投資者利益保護是資本市場健康發展的永恒主題。然而資本市場的信息不對稱在阻礙資源有效配置的同時,嚴重妨礙了正常投資回報的獲取。穩健性作為會計信息質量的重要特征之一,在緩解信息不對稱、保護投資者利益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因而成為國內外學者持續關注的熱點話題。本文將從會計穩健性的定義與分類、計量方法、存在性三個方面,全面梳理國內外學者關于會計穩健性的研究成果,以期為我國特殊制度背景下的會計穩健性研究指明方向。

二、會計穩健性的定義與分類

早期對于會計穩健性的定義,主要是規范類的描述,缺乏相關的理論支撐。最早對會計穩健性做出定義的是美國學者Bliss,他認為會計穩健性是“預見所有可能的損失,但不預期任何不確定的收益”[2]。此后在其基礎上學者們相繼進行了類似的闡述。Watts認為會計穩健性就是更及時地確認費用和損失,延遲確認收入,并且使會計記錄的負債價值最高,資產價值最低[3]。但Ball認為上述定義存在一定的缺陷,即對于及時性的具體條件考慮不足[4]。他針對這一不足,通過構建盈余-股票報酬模型從實證的角度給出了會計穩健性的定義,把壞消息和好消息作為及時性的具體條件,相對于壞消息(損失)而言,對好消息(收益)的確認需要更多的證據,從而造成會計盈余對收益和損失確認的非對稱性,即為會計穩健性[1]。Basu通過量化會計穩健性,把其概念和衡量方法推進到新的高度,并且奠定了會計穩健性實證研究的基礎。此后,針對會計穩健性的實證研究相繼展開。我國學者對于會計穩健性的定義,大多是借鑒國外的研究成果,直接在舶來概念的基礎上進行實證檢驗,缺乏在我國特殊制度背景下會計穩健性概念的構建。對于穩健性定義的解釋,多見于我國的會計準則當中。2006年頒布的《新企業會計準則》,對穩健性的定義是:在對交易和事項進行會計確認、計量和報告時,應保持應有的謹慎,不應高估資產或者收益、低估負債或者費用。這一定義與財務會計準則委員會(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 FASB)的定義基本一致。FASB在第2號概念公告中對穩健性的含義作了界定,其主要特點是對不確定性的審慎反應。但是,Givoly等認為此定義有偏,缺乏理論支撐,同時審慎反應對如何充分考慮風險并沒有做出闡述[5]。

在Basu研究的基礎上,Beaver和Ryan將會計穩健性做了具體分類,分為條件穩健性和無條件穩健性。條件穩健性又稱為事后穩健性,源于Basu對穩健性的定義,指會計人員對損失和收益確認的非對稱及時性[6]。無條件穩健性又稱為事前穩健性,它與本期的經營成果無關,在經濟事項發生前就已經確定了符合穩健性的會計處理方法,通過費用的加速和收入的延遲確認,使得低報凈資產的賬面價值,當期的“消息”并不會影響收益或損失的確認。條件穩健性與無條件穩健性的區別主要在于:前者是原則導向,管理層選擇和操縱的空間較大;后者是規則導向,它的會計處理方法是由會計準則所明文規定的,管理層選擇和操縱的空間不大。正是由于這一區別,使得條件穩健性更受會計信息使用者的關注。因此,學者的研究主要是針對條件穩健性,本文所指的“會計穩健性”亦指條件穩健性。為了便于表述,后文中仍稱為會計穩健性。

綜上所述,穩健性的實質是會計盈余對“好消息”和“壞消息”的反應速度不同,對于“好消息”的確認要求比對“壞消息”更高,以防止低估負債和費用,從而保護利益相關者的合法權益。但是,對于穩健性的定義缺乏相關理論支撐,也沒能準確說明審慎反應如何充分考慮不確定性。除此之外,在考慮穩健性的條件下,如何有效權衡相關性和可靠性這兩個會計信息質量特征間的關系以及最終的會計目標,都沒有給出令人信服的解答。我國學者對于會計穩健性概念的研究,大多是在已有概念的基礎上直接進行實證檢驗與分析,缺乏對我國特殊制度背景下會計穩健性概念的構建。以上這些可能是未來會計穩健性概念構建時的重點研究方向。

三、會計穩健性的計量

自Basu首次將會計穩健性量化以來,極大地促進了會計穩健性從規范研究向實證研究的轉變,此后國外學者在Basu的基礎上,作了大量的改進研究。本文現將主流的會計穩健性計量方法作一簡單的梳理與述評。

(一)盈余-股票報酬計量方法

1997年,Basu首次提出了會計穩健性的度量方法,即盈余-股票報酬反向回歸方法。Basu認為,如果市場是有效的,資本市場上的“壞消息”“好消息”反應在會計盈余上的速度并非相同,會計盈余對“壞消息”的反應更加及時,而對“好消息”的反應需要在未來逐步確認[1],也就是說會計盈余對“壞消息”“好消息”確認的及時性具有非對稱性的特點。為此,他建立了如下模型來度量會計穩健性:

EPSi,t/Pi,t-1=β0+β1Di,t+β2RETi,t+β3Di,t×RETi,t+εi,t

(1)

其中,EPSi,t為i公司t期每股盈余,Pi,t-1為i公司t期期初的股價;RETi,t為i公司t期5月1日到(t+1)期4月30日的年度股票回報率;Di,t為啞變量,當RETi,t<0時取值為1,否則為0。β0表示常數項,β1表示啞變量前的系數,β2表示“好消息”反應的及時性程度,(β2+β3)表示“壞消息”反應的及時性程度,β3表示“壞消息”比“好消息”反應的及時性增量,也即會計穩健性,εi,t表示殘差項。如果穩健性存在,則β3>0。

(二)穩健性得分模型(C-Score模型)

雖然Basu模型量化了會計穩健性,但是并不能計算出每個公司層面的穩健性,且RET<0的樣本較少,選擇樣本量時受到了限制[7]。同時,采用股票回報率數據,結果容易受到同期披露政策和其他環境變動的影響[8]。為了解決上述問題,Khan和Watts對Basu模型進行了修正,選取市賬比、資產負債率和公司規模作為工具變量,構建了C-Score模型[9]。具體模型如下:

G-Score=β2=μ1+μ2SIZEi,t+μ3MTBi,t+μ4LEVi,t

(2)

C-Score=β3=λ1+λ2SIZEi,t+λ3MTBi,t+λ4LEVi,t

(3)

式(2)衡量會計盈余對“好消息”反應的及時性程度,式(3)衡量“壞消息”比“好消息”反應的及時性增量,即會計穩健性。將(2)和(3)帶入(1)中得:

EPSi,t/Pi,t-1=β0+β1Di,t+RETi,t×(μ1+μ2SIZEi,t+μ3MTBi,t+μ4LEVi,t)+Di,t×RETi,t×(λ1+λ2SIZEi,t+λ3MTBi,t+λ4LEVi,t)+εi,t

(4)

通過對式(4)逐年回歸求得系數λ1、λ2、λ3、λ4,并將其帶入(3)中即可求得穩健性指標β3。

(三)應計-現金流計量法

2005年,Ball和Shivakumar提出了用應計-現金流方法來衡量會計穩健性。他們使用經營活動中的正現金流量代表“好消息”,負現金流量代表“壞消息”, 其核心思想為,企業現金流序列相關,通過判斷應計來計算公司層面的會計穩健性[4]。具體模型如下:

ACCi,t=β0+β1DCFOi,t+β2CFOi,t+β3DCFOi,t*CFOi,t+εi,t

(5)

其中,ACCi,t表示i公司t期的總應計,等于(營業利潤-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期初總資產(為了控制規模效應);CFOi,t為i公司t期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期初總資產(為了控制規模效應);DCFOi,t為啞變量,當CFOi,t<0時取值為1,否則為0。β0表示常數項,β1表示啞變量前的系數,β2表示正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應計項目之間的關系,(β2+β3)表示負的經營活動現金流量與應計項目之間的關系,εi,t表示殘差項,其中β2<0,(β2+β3)<0。如果會計穩健性存在,則β3>0。

綜上所述,Basu模型是會計穩健性度量的經典模型,穩健性得分模型和應計-現金流模型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還有其他模型,本文只對主流的模型作了簡單介紹。Basu模型和C-Score模型都是基于資本市場的數據,對市場的有效性有較高的依賴,而有些國家的資本市場可能并未達到要求,在這些國家使用這兩個模型來檢驗穩健性的存在,其結果具有很大的不確定性。應計-現金流模型放松了對資本市場有效性的依賴,同時也突破了樣本量的限制,并且適用于非上市公司,因此應計-現金流模型也成為衡量會計穩健性的經典方法之一。張兆國等研究發現,Basu模型和應計-現金流模型顯著負相關,可以同時加以采用,并且在所有的會計穩健性計量方法中,這兩種方法的可靠性較高,具有比較優勢[10]。上述各個模型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國內學者并未建立適合我國的會計穩健性計量模型,都是在已有的基礎上直接利用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進行檢驗。國外資本市場有效性、制度環境和投資者保護程度和我國存在很大的差異,上述模型是否適合我國資本市場,學界觀點存在很大爭議。未來可以探索基于我國特殊制度背景和特殊的資本市場有效性下會計穩健性的計量模型,以更好地推動我國會計穩健性研究的深入發展。

四、會計穩健性的存在性

對財務報表中的會計要素在確認與計量的過程中是否體現了穩健性原則,即會計穩健性的存在性,國內外學者都相繼作了一定的研究。

對于會計穩健性是否存在,國外研究起步較早。Devine、Sterling和Staubus從規范的角度,證實了企業的會計報告中穩健性的普遍存在[11-13]。Basu通過量化會計穩健性,利用盈余-報酬方向回歸模型,首次從實證的角度發現,美國公司普遍存在會計穩健性[1]。Holthausen利用Basu創建的盈余-報酬反向回歸模型衡量穩健性,驗證了在準則出現前,穩健性就已普遍存在[14]。上述學者的研究均證明,公司中普遍存在著會計穩健性。對于會計穩健性在我國上市公司中是否普遍存在,學者間的爭議較大。Ball等選擇1992-1998年我國上市公司數據為樣本,發現我國上市公司在我國和國際會計準則兩種制度下的盈余均不具備穩健性,但對于為什么會這樣并沒有給出證據[15]。李增泉、盧文彬利用我國滬深兩市A股上市公司1995-2000年的數據為研究樣本,應用Basu模型首次證明了我國上市公司會計盈余存在穩健性[16]。此后,國內學者針對會計穩健性的研究相繼展開。對于穩健性的研究更多的聚集于其影響因素上,如內部控制質量[17]、審計師變更[18]、注冊會計師個人特征[19]、機構投資者[20]、管理層判斷[21]、企業的戰略類型[22]、宏觀貨幣政策[23]、審計師經歷與旋轉門現象[24]等對會計穩健性的影響,這些研究都是建立在穩健性存在的基礎之上,也證明了會計穩健性的普遍存在。

綜上所述,縱觀國內外學者關于會計穩健性存在性的研究,其結果均表明: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上市公司,會計盈余穩健性普遍存在。此外,在我國特殊的制度環境下,穩健性成為上市公司盈余操縱的手段,未能真正提高上市公司會計信息的穩健性水平。以上這些可能是未來研究會計穩健性存在性問題的研究方向。

五、結論與啟示

國外對于會計穩健性的研究起步較早,我國學者從21世紀初才開始逐漸關注,距今不到20年時間,因此關于會計穩健性的研究,還有很大的可探討空間。通過前文對相關文獻的梳理可以看出,我國學者對于會計穩健性的定義與分類、計量模型都是在舶來基礎上的直接應用,缺乏對基于我國特殊制度背景下穩健性定義與計量模型的構建。對于穩健性的定義,國外學者的觀點基本一致,即對于收益和損失確認的非對稱性,但是缺乏相關經濟理論的支撐。我國對于穩健性的定義更多見于會計準則中的規定,基本上實現了與國際會計準則的實質趨同,但缺乏對本土環境下穩健性定義的構建。對于會計穩健性在財務報告中的存在性問題研究,在Basu設計出盈余-報酬反向回歸的基礎上,國內外學者作了大量的實證檢驗,研究結論基本一致,都認為穩健性普遍存在。

今后我國學者關于會計穩健性的研究,有以下兩方面的啟示:

(1)對于穩健性的定義,應該基于我國特殊的制度背景,研究其與國外穩健性定義的差異以及如何完善;我國的會計制度變遷是否會對穩健性產生影響及影響程度有多大;在強調穩健性原則的同時,如何權衡會計信息質量的相關性和可靠性之間的關系及最終的會計目標。

(2)對于穩健性的計量,自從Basu對其量化以來,國外學者不斷作了修正并進行了大量的實證檢驗,而我國學者并沒有結合我國特殊的資本市場環境、資本市場有效性構建適合于我國的計量模型。在舶來的基礎上,利用我國上市公司的數據直接進行檢驗,由于國外資本市場有效性、制度環境和投資者保護程度和我國存在很大的差異,其結果是否可信值得做進一步的檢驗。對此,我國學者應該基于我國特有的資本市場有效性,構建一套適合于我國本土的會計穩健性計量模型。

[1] BASU S.The conservatism principle and the asymmetric timeliness of earning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1997,24(1):3-37.

[2] BLISS J H.Management through accounts[M].New York: The Ronald Press Co.,1924:221.

[3] WATTS R L, ZIMMERMAN J L.Positive accounting theory[M].1st ed.Eaglewood Cliffs,N J:Prentice-Hall,1986:24.

[4] BALL R, SHIVAKUMAR L.Earnings quality in UK private firms: comparative loss recognition timelines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5,39(1):83-128.

[5]GIVOLY D, HAYN C.The changing time-series properties of earnings, cash flows and accruals: has financial reporting become more conservative?[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0,29(3):287-320.

[6] BEAVER W H, RYAN S G.Conditional and unconditional conservatism: concepts and modeling[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 2005,10(2): 269-309.

[7] DIRTRICH R, MULLER K, RIEDL E.Asymmetric time-less test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2007,12(1):95-124.

[8] PATATOUKAS P N, THOMAS J K.More evidence of bias in the differential timeliness measure of conditional conservatism[J].The Accounting Review,2011,86(5):1765-1793.

[9] KHAN M, WATTS R L.Estimation and empirical properties of a firm-year measure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9,48(2-3):132-150.

[10] 張兆國,劉永麗,李庚秦.會計穩健性計量方法的比較與選擇——基于相關性和可靠性的實證研究[J].會計研究,2012(2):37-41,96.

[11] DEVINE C T.The rule of conservatism reexamined[J].Journal of Accounting Research,1963,1(2):127-138.

[12] STERLING R R.Conservatism: the fundamental principle of valuation in traditional accounting [J].Abacus, 1967,3(2):109-132.

[13] STAUBUS G J.An induced theory of accounting measurement[J].The Accounting Review, 1985,60 (1): 53-75.

[14] HOLTHAUSEN R W,WATTS R L.The relevance of value-relevance literature for financial accounting standard setting[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1,31(1-3): 3-75.

[15] BALL R, ROBIN A, Wu J.Incentives versus standards: properties of accounting income in four east Asian countries[J].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 2003, 36(1-3): 235-270.

[16] 李增泉,盧文彬.會計盈余的穩健性:發現與啟示[J].會計研究,2003(2):19-27.

[17] 王宗潤,陳艷,周艷菊.基于熵模型的內部控制質量與會計穩健性研究——來自我國金融行業上市公司面板數據[J].中央財經大學學報,2014(1):55-63.

[18] 張建勇.審計師變更與會計穩健性關系的實證研究[J].審計研究,2014(5):94-100.

[19] 羅春華,唐建新,王宇生.注冊會計師個人特征與會計信息穩健性研究[J].審計研究,2014(1):71-78.

[20] 陳愛華.異質性、機構投資者與會計穩健性[J].審計與經濟研究,2014,29(6):75-82.

[21] 周瑋,吳聯生.管理層判斷對會計穩健性的替代效應[J].會計研究,2015(5):3-12,94.

[22] 劉行.企業的戰略類型會影響盈余特征嗎——會計穩健性視角的考察[J].南開管理評論,2016,19(4):111-121.

[23] 劉勝強,常武斌.貨幣政策、會計穩健性與企業R&D投資——基于滬深A股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華東經濟管理,2016,30(7):119-124.

[24] 鄧川,高雅琴,楊文鶯.CFO審計師經歷、旋轉門現象與會計穩健性[J].財經論叢,2017(3):71-80.

[責任編輯、校對:李琳]

AccountingConservatismResearchReview

LIXiao-dong

(School of Accountancy, Lanzhou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Lanzhou 730020, China)

Protecting investors′ interests is the eternal theme of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capital market, but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 the capital market has seriously hindered the return of investors′ investment.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is an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 of accounting information quality, which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the information asymmetry inside and outside a company, restrain the opportunistic behavior of management and protect interests of investors. This paper reviews relevant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and makes a brief comment on the research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from the three perspectives of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measurement methods, and existence in the expectation of clarifying the possible direction of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research under the special system background of our country.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measure; existence

2017-06-05

甘肅省高等學??蒲许椖?2015B-062);甘肅省審計廳重點科研課題(SJ175002)

李曉冬(1990-),男,山西介休人,碩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財務會計理論與方法研究。

F233;F275

:A

:1008-9233(2017)04-0015-05

猜你喜歡
穩健性壞消息盈余
不算壞消息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與盈余管理
關于經常項目盈余的思考
會計穩健性的定義和計量
會計穩健性的文獻綜述
不確定性、會計穩健性與投資效率
貨幣政策、會計穩健性與銀行信貸關系探析
壞消息,好消息
壞消息,好消息
好消息壞消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