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戰與應對

2018-01-01 11:43
關鍵詞:受教育者教育者思政

張 靜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安徽 合肥 231603)

互聯網技術蓬勃發展,人們的生產、生活不斷發生變化,網絡在全方位有力地影響著大學生的價值觀念、思維方式、政治態度和行為選擇。這就需要在遵循大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前提下,把握“互聯網+”帶來的教育變革和大學生思政教育面臨的挑戰,積極探索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徑。

1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的內涵

“互聯網+”這一創新型的國家戰略有效推動了社會各方面的大變革大發展。它主要是通過信息技術將互聯網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發展,從而帶來社會財富的增加,創造新的社會活力?!八枷胝谓逃情_放的、動態的、整體的特殊生態系統”。[1]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互聯網+”的颶風早已在教育領域發生著翻天覆地的變化,“互聯網+”思政教育已成為社會健康發展的迫切需要。

“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深刻改變了教育的理念、方法和內容。其一,教育內容不再局限于老師向學生單向的課本理論灌輸,信息技術的高度融合,化解了傳統因時空限制而產生的矛盾,有目的個性化網絡學習正成為一種趨勢,正創造一個“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新型社會。[2]其二,網絡世界的平等性彰顯人的維度。社會發展的主體是人,活動于網絡世界中的每個人都是平等的,機會均等地交流互動,平等地各取所需,教育者利用網絡進行教育活動,受教育者通過網絡充分表達自我。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互聯網+”背景下,更加尊重人的個性和發展規律,出現了很多基于互聯網技術的MOCO、翻轉課堂等個性教育模式。其三,網絡平臺的多樣性豐富了教育內容?!盎ヂ摼W+”背景下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提高,教育資源更加豐富。多樣化網絡平臺提供了及時豐富的信息,學生能夠接觸到更多的思政教育素材和信息,開闊了眼界。

2 “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2.1 “互聯網+”強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緊迫性

經濟全球化蓬勃發展,西方發達國家仰仗先進技術向他國肆意輸入本國文化和價值理念,對于思想不成熟、鑒別能力欠缺的大學生而言,很容易被網絡中良莠不齊的信息浸染,造成他們價值觀選擇中的搖擺不定、過分依賴網絡而禁錮自己的獨立思維,沖擊著健康向上人生價值的塑造。從教育者的角度來看,他們長期受傳統教育理念和方式的影響,對于網絡教學方式和內容不信任、不認同,網絡技術運用的缺失、對網絡教育資源的排斥都牽制著教育者更好地用“互聯網+”教育形式滿足受教育者個性化需求。

2.2 “互聯網+”消解了思想政治教育者的權威性

傳統教育囿于時空和資源的限制以及“親其師,信其道”傳統理念的影響,思政教育者往往以絕對權威的高姿態進行著傳道授業解惑。 “互聯網+”促使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教育者的傳道授業也因此遭遇質疑。網絡交流具有平等性,學生可以在開放的網絡環境中自由選擇,“互聯網+”時代的大學生對海量信息的熱衷和新媒體技術的青睞,無不消解著傳統的教育統治地位。傳統教育教育者的網絡運用思維滯后、新媒體技術很少涉獵,網絡敏感度欠缺和傳統的理論灌輸,這些都嚴重掣肘了教學水平的提升,已然無法滿足大學生的自主需求。

2.3 “互聯網+”弱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現實性

人們在互聯網世界中的信息展現和情感表達會參雜著諸多虛假成分。在虛擬世界中人們可以隨心所欲地根據自身意愿塑造虛假個性,這種雙重人格和身份長久下去,受教育者自然會抗拒現實中的具有等級意義的師生間的溝通方式,進而影響教育主體間的現實溝通效果?!盎ヂ摼W+”時代人們的虛擬化生活狀態更加普遍,足不出戶即可滿足各種需求,網絡中人們都是用符號進行虛擬交往,面對面的生活化溝通越來越少,虛擬環境里的人都將成為技術的產物,過分依賴網絡進而變成技術的奴隸,遠離現實生活,阻礙了教育者與受教育者在生活中的有機交往,淡化了人與人之間的溫情,這也給教育者對受教育者的真實思想政治狀況的把握帶來難度,不利于大學生的全面健康發展。

3 “互聯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現的有效路徑

3.1 堅定“互聯網+”思想政治教育思維

當代大學生是思想豐富又活躍的群體,思政教育者要秉持以學生為本,一切了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的教育理念,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包容學生的個性特征和獨立人格。這就要求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敏銳關注大學生的思想態勢,關注社會潮流發展和新鮮事物,多從大學生的角度去思考問題,對大學生關心的熱點焦點話題及時給予正確的剖析,增加有效溝通,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另外,“互聯網+”時代強調創新。這要求在繼承思想政治教育優良傳統的同時不斷創新教育思維和理念、優化工作方式、不斷滲透融合“互聯網+”帶來的諸多優質資源,為思政教育注入源頭活水,更從容地面對新時期思政教育面臨的新挑戰。

3.2 積極構建創新性的主體互動模式

首先要“互聯網+”注重體驗互動,倡導學生主動參與。在思政教育過程中,更加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發揮受教育者的主動性與創造性,避免教育者的一言堂和唯我獨尊的僵化形式,實現從主體性向主體間性的良性轉化,給學生更加自由的話語空間和權利。其次要創新教育主體互動形式。借助“互聯網+”的創新平臺,進行不局限于時空限制的自由交流,通過多種途徑掌握當代大學生的思想變化與發展狀態,大力提高思政教育的針對性和科學性。再者要以人為本,實現思政教育互動模式的人本關照。 “人在本質上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3]“互聯網+”時代的受教育者有個性有思想有知識,以人為本,回歸現實生活世界,構筑“互聯網+”人文關懷平臺,關照受教育者的精神文化需求,實現思政教育主體互動的生活化與個性化。

3.3 強化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體意識

首先要加強宏觀設計與規劃。高校必須轉變教育觀念,因人而異,因時而進,因式而新,使思政教育如春風化雨般入腦入心。其次要加強高校思政教育隊伍建設。教育者及時更新知識儲備,提高政治素養和網絡技術,學校要投入大量的人力財力,開展網絡思政教育培訓,塑造一支政治理論素質高又具網絡技術的專業人員,培養一批思想較成熟穩重、組織管理能力較強、頗具校園影響力和網絡敏感力的學生骨干,強化他們影響大學生網絡思想和行為的輻射力、感染力。還要拓展思政教育載體?!盎ヂ摼W+”時代是個跨界融合的新興時代,社會各方面都在互相滲透、融合、影響。[4]大學生對網絡的認知和運用能力較強,高校根據學生所需,豐富網絡教育載體,在創新網絡平臺打造品牌文化和欄目,加強先進文化和榜樣力量的宣傳教育,增強思政教育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3.4 營造“互聯網+”思政教育的優良環境

環境是思政教育價值和意義充分實現的土壤。首先,政府嚴格履行自己“把關人”的職責,加強制度建設和頂層設計,從信息源上保證網絡信息的質量,樹立政府的領導權威?!爸贫群每梢允箟娜藷o法任意橫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無法充分做好事,甚至會走向反面?!盵5]另外,加大投資力度,搭建優勢平臺,弘揚時代主旋律,創設利于思政教育的良好環境。其次,注重整合社會優秀資源。在適應當代大學生心理特點和現實需求的新媒體上,形成宣傳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強勢,打破校園思政教育壁壘,選擇貼近學生實際的思政教育典型事跡和活動內容,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增強思政教育影響力。馬克思指出:“社會生活在本質上是實踐的?!盵3]再者要重視校企合作,將優秀企業文化滲透進課堂教學。還要加強圖書館、博物館等社會公共教育資源的文化育人作用,允許學生免費進入參觀并配備專門的講解員,在合適時間和用適宜的方式共享社會資源,創造思政教育的最大效益。

4 結束語

“互聯網+”作為一種新興的社會力量,給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機遇,也帶來了諸多挑戰?;趯W生特點和所需,在教育思維、模式、意識和環境等方面進行路徑探索,切實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實效性和針對性。

猜你喜歡
受教育者教育者思政
品讀
思政課只不過是一門“副課”?
我國教育者心目中的未成年人好奇心激發和培養
關于國企黨建與思政宣傳有效結合的探討
我國教師教育者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初中歷史教學方法初探
少數民族地區初中數學學習弱勢學生的成因分析及轉化對策的研究
淺談初中語文“三段六步”教學法的策略
教育者要懷揣夢想上路
思政課“需求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