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國時期武術傳承方式的變化及其影響

2018-01-01 11:43甘正永
關鍵詞:師傅武術教學

劉 偉, 甘正永, 葛 雷, 凌 洪, 陳 康

(安徽水利水電職業技術學院, 安徽 合肥 231603)

民國時期,出現了大批的武術名家、技藝泰斗,但動蕩不安的政治格局以及西方體育與教育思想的引入,使武術傳承的方式發生了巨大的變革。武術傳承方式的轉變也給武術在民國時期的發展帶來了巨大的變化。

1 民國時期武術傳承方式的變化

1.1 由傳統的家族式傳承向學徒式傳承轉變

在歷朝歷代的武術傳承方式中,以家族式的傳承模式最為常見,其最顯著的特點便是“傳內不傳外,傳男不傳女”這種根深蒂固的封建思想,這種要求的排他性與嚴苛性,容易造成傳承的斷層,甚至技藝的流失,乃至小部分武術門類因此“后繼無人”。

晚清民國時期,隨著思想觀念的逐漸轉變,各門各派對武術傳承人的要求也逐漸放寬,開始對外招收異姓徒弟。例如,民國時期楊氏太極拳的代表人物楊澄甫就開始大量招收門徒,并且打破了以往武術拳師保守的教學思想,把太極拳的核心技術廣傳四方,所以后來楊澄甫的弟子中出了許多太極拳的大家。例如:田兆麟、董英杰、褚桂亭、陳微明以及后來移居臺灣的詩書畫醫拳“五絕奇士”鄭曼青等等。

1.2 由早期對少數人的口傳身授轉向一對多的模式化教學轉變

為了保證武術技藝的精髓能夠得到正統的延續,各門各派的武術家們在家族傳承中以口傳身授的方式盡心盡力地對武術傳承人進行教學,傾囊相授,不遺余力。

由于西方學校教育和體育思想的傳入,武術的傳承開始出現學校教學以及學徒制等集體教學傳承方式。而轉入集體教學后,往往是一個師傅帶多名徒弟,師傅一人精力有限,一對多的教學效果大打折扣。同時,部分師傅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思想保守的現象,為了避免出現“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的情況,師傅們往往還會有所保留,將本門的武術精髓留給所謂的入室弟子或關門弟子來學習,其中尤其以近代武館最具代表性。

1.3 武術傳承由先前民間自發的行為轉為政府提倡行為

武術在拼殺中誕生,且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抵御強敵、保家衛國不僅僅是國家軍隊的職責,民間群眾也自發通過學習武術來強身健體、保衛家園。不同的朝代對于武術的態度有所不同,但是學者周軍旗指出:武術的發展離不開統治者的意志與利益需要。

民國時期,隨著外敵入侵,很多優秀的知識分子和社會接觸人才開始認識到強國必先強種。而以武術為代表的中華民族傳統技藝理所當然地成了強國強種的首先工具。由最開始梁啟超等人的提倡到后來孫中山的弘揚與支持,再到后來民國政府通過各種各樣的法令與政策,助推武術的發展與規范,民國時期有大批精英提倡武術。另外,政府還建立起一些專門的武術教育機構,如中央國術館以及各個地方的國術館等,或者在學校開設武術課程、并制定了武術教學大綱,開始將武術教學引向正規化。以政府行為對武術活動進行提倡與規范。武術的傳承方式由以民間自發傳承為主轉變為以政府提倡推廣傳承為主。

1.4 宗教傳承沒落

自古以來,我國不少武術門派的發展與宗教可謂是密不可分,練功習武也成為了一些宗教人員日常生活的內容之一,其中以少林派(以少林寺為代表)以及武當派的武術最為世人所熟知。

但是隨著戰爭炮火的打響,宗教的發展也因此幾經曲折,特別是在文化帝國主義的入侵下,本土宗教不斷遭受以基督教為代表的外來宗教的沖擊,群眾基礎越發薄弱。這種情況下,武術再宗教中的傳承開始沒落,少林寺從清朝到改革開放之前都處于沒落的狀態,習武的僧人少之又少。道教圣地武當山的武術傳承幾乎絕跡。

2 民國時期武術傳承方式發生變化的原因

2.1 社會大環境的變遷——閉關鎖國下的小農經濟被打破,外來思想入侵

自第1次鴉片戰爭爆發之后,我國長期以來的閉關鎖國狀態隨之瓦解,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局面也在帝國主義的槍炮侵略下被打破,政治格局的動蕩不安引發了國內軍閥的混亂爭戰,再加上西方文化思想的沖擊,以及洋務運動、五四運動等大量新思潮的涌現,促使民眾的意識逐漸覺醒。為了尋求自我庇護,武術作為首當其沖的手段,在民間得到廣泛傳播與認可。

2.2 西方體育思想與學校制度的引入——武術教育目的變為強健體魄

自中國喪失了獨立主權,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之后,清朝的封建統治也在西方列強的蠶食與瓜分下最終消亡。同時,西方的文化與制度也逐漸影響著我國傳統的教育模式,為了弘揚傳統的尚武文化以及強健國人體魄,一些地區開始仿效西方的學校制度,利用武術教學積極展開救國行動,上海的精武體育會、南京的中央國術館、北京的四民武術社等各類武術組織也在此階段大量涌現。同時武術在軍事訓練以及學校教育中開始出現,這必然導致武術傳承方式發生相應的變化。

3 武術傳承方式變化所帶來的影響

3.1 正面影響

武術進入繁榮發展的黃金階段,掀起全民武術熱潮。民國時期,順應時代變化的武術傳承方式,借由政府的因勢利導以及民族意識的覺醒,無不推動著武術自上而下的全面開展。各類武館以及武術團體遍地開花,出現了帶有商業性質的武術傳承,為武術人才的培養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武術運動得到了全面的推廣,從政府到民間均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認可,對當時國民體質低下的情勢產生了十分積極的影響。

在文化與思想層面,武術開始作為體育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從民間正式走向課堂,并制定了相對成熟的教學與管理制度;出版了一大批與武術的書籍及研究文獻,各門各派的武術成果通過書籍的形式得到保存與記錄。相關研究表明民國38年期間出版的武術類圖書約388本,遠遠超過了民國之前所有武術類著作出版量的總和。在這些大量出版的的武術書籍當中,如徐震的《國技論略》、孫祿堂《太極拳學》、唐豪的《少林武當考》、陳鑫的《陳氏太極拳圖說》等都是十分優秀的作品。

3.2 負面影響

武術傳承的純粹性難以保證,難出武術大家。在民國時期,家族式口傳身授的精細化教學更多的被體育性質的學?;湫g教育以及商業化武館教育等一對多的學徒式教學所代替。所謂“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武術的全面發展必然要求一對多的教學,然而一對多教學的教學效果卻遠遠比不上傳統口傳身授教學模式那么精細。所以,即使是同一個師傅,教出的徒弟因為各自天賦與練習模式等各種差別,掌握的武藝程度也各有不同。李承偉等人認為:師傅在向徒弟教學時,會將技術分不同層面予以傳授,核心的精髓只交給自己精挑細選與信賴的入室弟子。即使這樣,由于師傅所要教學的人很多,對所謂入室弟子也多有“照顧不周”,導致很難出現武術大家。

此外,由于書籍以及報刊雜志的興盛,很大一部分人是通過紙質的載體來學習武術的,往往只能學到個外形的相似,學不到武術的精髓。同時,民國時期的武術名家雖然不少,但是也有不少人是靠吹捧和炒作得來的名聲,實際的武術水平則無從考證。近些年,有不少武術史研究學者對民國時期的一些武術名家提出了種種質疑。所以,民國之后,由于武術傳承方式和社會大環境的改變,很少有武術大家出現。

4 結束語

民國時期武術傳承方式的變化也是順應社會變遷與政治環境變化而形成的,在看到變化所帶來的諸多有利之處的同時,我們也應認識到這種傳承方式的變化對武術傳承所產生的弊端。

猜你喜歡
師傅武術教學
師傅開快點兒/你笑起來真好看
中華武術
近十年武術產業的回顧與瞻望
微課讓高中數學教學更高效
“自我診斷表”在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只會一種
只會一種
對外漢語教學中“想”和“要”的比較
新型涵道武術擂臺機器人
跨越式跳高的教學絕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