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工作坊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應用現狀(綜述)

2018-01-01 23:31馮星亮王繼年陳明衛梁朝朝
安徽醫專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住院醫師醫學教育工作坊

樊 松 馮星亮 王繼年 高 敏 陳明衛 張 泓 梁朝朝 王 珩

1 工作坊教學模式及其特點

工作坊,英文為workshop,也稱專題研習工作坊?!肮ぷ鞣弧逼渥畛鮼碓从诂F代建筑設計領域的實踐教學,逐漸演變為一種實踐教學模式。歷史上最早的“工作坊”出現在二十世紀初期德國魏瑪共和國的“公立包豪斯學?!保⊿taatliches Bauhaus)也稱為“包豪斯學院”[1~2]。工作坊具有三位一體的教學模式的主要特點:即完成正常的教學任務的同時,教學為科研和實踐工作服務;科研為教學和實踐提供理論指導;實踐又為教學和科研提供驗證,最終使教學、研究與實踐互相促進[1]。工作坊教學可以幫助學生將所學理論知識融會貫通達到理論與實際結合的效果,而這種效果是其他教學模式所不能達到的[3]。

2 工作坊模式在醫學教學中的應用現狀

工作坊教學模式從醫學生的臨床教學到醫學實踐各個過程都有其應用。國內醫學院校醫學課程大多是以“填鴨式”的理論教學為主,工作坊教學模式與之相區別最大的特點是強調在理論教學的同時,同步進行臨床實踐學習。眾所周知,醫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除了要有扎實的理論基礎,還必須具有豐富的臨床實踐能力。在醫務人員的成長曲線中,臨床實習過程是非常重要的塑形期,它可以幫助醫學生提高理論知識與實踐技能緊密結合的能力,也是培養合格醫生的關鍵。但是在當前的醫療環境下醫患關系日趨緊張,由于患者及家屬的拒絕、帶教老師的風險擔憂等因素,讓醫學生的臨床實習卻更像是“見習”了[4]。臨床實習中的臨床實踐操作也被不斷弱化,如此一來醫學教育中最重要的實習階段對醫學生而言也就變成了紙上談兵的學習。因此,醫學生的實習積極性遭到了一定的打擊。工作坊的出現,有助于豐富臨床教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幫助解決醫學生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脫節的問題。

近年來國內外不少高等醫學院校嘗試在醫學教育中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并取得了一些較好的效果。Mosalanejad L等[5]對120名醫學專業學生進行了工作坊對醫學生知識與實踐能力影響的評估。培訓前后的結果顯示,工作坊教學模式對學生專業技能的提升具有顯著影響。Karim HM等[6]開展了一項研究旨在評估基礎生命支持(BLS)教學課程中傳統課堂教學與工作坊式教學之間的教學效果。他們將105名學員分為兩組,其中55名學生接受傳統課堂教學,剩余50人采用工作坊式教學。結果顯示,接受工作坊教學的學員實踐技能顯著高于傳統教學組。Clay RD等[7]對一項在學術醫療中心進行的前瞻性隊列研究中,33名內科實習生進行了床邊超聲工作坊教學,培訓后他們的專業成績顯著高于培訓前,提示采用床邊超聲工作坊教學可以較好的幫助醫學生或住院醫師掌握相應的臨床技能。Simmons L等[8]為內科住院醫師開發了相關的工作坊課程,隨后130名內科和兒科住院醫師參加了為期4個月的工作坊,89.7%的參與者認為工作坊模式非常好;93.5%的參與者表示,工作坊模式有助于他們將理論知識與實踐融會貫通。Karim等[9]在住院醫師中引入了住院醫師工作坊作為試點項目,評估引入工作坊教學前和后的效果以了解工作坊作為提高住院醫師綜合素質中的意義。該項調查共有32名學員完成了測試并提供了反饋意見,其中有20名(62.5%)學員認為所有住院醫生都必須參加工作坊,有10人(31.3%)認為工作坊教學在研究課程中開展也是很有必要的。馬來西亞科班桑大學醫學中心在急診模擬實驗室舉行了為期兩天的模擬醫學教育(SBME)培訓工作坊,香港急救醫學學院模擬小組委員會組織了一個為期兩天的急診科醫生、護士模擬訓練工作坊,參與者均對這種新的教學模式持積極態度[10~11]。

國內李振洋等[12]通過工作坊教學模式對醫護工作者進行培訓,學生可以直接與老師面對面交流,消除了理論知識與臨床技能脫節的現象,大大提高學生積極性,同時也使培訓內容更加易于理解。譚潔等[13]在湖南中醫藥大學引入工作坊教學模式后,對三個年級的學生進行了教學對比研究,其中從學生綜合成績看,2012級康復班采用傳統教學后綜合成績的優良率為47.8%,而2013級、2014級康復班采用工作坊教學后綜合成績的優良率分別為76.1%、80.8%,超過80%的學生的教學反饋認為工作坊教學模式從總體上優于傳統的實踐教學模式。工作坊教學兼顧了與傳統方法的有機結合,既做到重點突出,又能理論聯系實際,合理分配“理論”與“實踐”的比例。也有醫學教育專家采用“標準化病人”聯合工作坊教學來培養醫學生的溝通能力,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14]。工作坊教學與“標準化病人”相結合,教學過程中采用案例分析、角色扮演、情景模擬、集體討論、老師點評等多樣靈活的教學方式,提高學生積極性的同時真正做到了寓教于樂,從而達到教學相長的教學效果,契合了醫學人才培養重實踐能力、重綜合素質的要求。

同時隨著我國醫學高等教育國際化的發展,越來越多的外國醫學生來華留學。李薇等[15]嘗試在來華留學醫學生教學中引入了工作坊培訓模式并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他們針對南方醫科大學113名MBBS課程來華留學醫學生設計了臨床技能培訓工作坊,以理論教學結合仿真臨床技能操作的形式對學生進行了臨床技能培訓。在工作坊實施前后對上述學生進行調查,結果表明來華留學醫學生對工作坊中教師的英語水平、教學形式、理論與實踐分配及教學內容的滿意度明顯高于MBBS課程。

工作坊教學是一種體驗性好、參與程度高和互動性強的教學模式,它可以大大提高醫務人員的學習興趣。學員不再是埋頭于理論知識,而是可以在較短的時間內獲得豐富的臨床教學體驗,從而自發地將專業知識與對應的臨床操作結合起來。這是傳統教學方法所無法比擬的優點,不但可以極大地提高臨床技能教學質量和效率而且也為醫務人員奠定了良好的臨床工作基礎。

3 展 望

目前,工作坊教學模式在我國還沒有大規模開展。就醫學專業而言,由于其醫學基礎知識和臨床技能具有相輔相成的特點,重視理論與實踐結合的工作坊教學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老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科、教學目的以及學生的特點選擇靈活多樣的教學形式。相關教學機構應大力推進工作坊教學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開展,不斷提高臨床帶教教師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制定相對科學、完整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最終實現工作坊教學與傳統教學模式的有機結合[16]。

但是工作坊教學模式也存在一些弊端。首先,“工作坊”對學生來說比較新穎。因而,可能會有一些接受培訓的學員僅僅注意了其新奇性,而忽略了教學的重點。其次,一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被動學習的習慣,突然面對這種新的學習模式可能會覺得不知所措,針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在開課前做好準備工作,幫助學生完成思想的轉變[17]。第三,目前關于工作坊模式在醫學教育中的研究案例尚有限,尚缺乏客觀統一的評估標準。

綜上,工作坊教學模式對于醫學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值得我們進一步深入研究。

猜你喜歡
住院醫師醫學教育工作坊
《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雜志稿約
論中醫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的六個關系
《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雜志第二屆編委會
BOPPPS教學模式在全科住院醫師神經內科臨床教學中的應用
麻醉科住院醫師在疼痛科輪轉期間臨床教學實踐與探索
《中國畢業后醫學教育》雜志常用名詞要求
美國住院醫師招收匹配計劃簡介與借鑒
工作坊模式下汽車保險專業教學改革與實踐
提升醫學教育能級 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藝術管理國際工作坊暨公共藝術與城市發展高峰論壇圓滿落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