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

2018-01-03 03:41丁嵐峰張雪峰包國民張之奎
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信息 2017年6期
關鍵詞:工匠培育校企

丁嵐峰,張雪峰,包國民,張之奎

(1.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2.石家莊鵬海制藥有限公司,石家莊 050600)

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構建思路

丁嵐峰1,張雪峰1,包國民1,張之奎2

(1.黑龍江民族職業學院,哈爾濱 150066;2.石家莊鵬海制藥有限公司,石家莊 050600)

構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堅持通識課程與“工匠”培育相結合、專業課程與“工匠”能力培育“知行合一”、頂崗實習與“工匠潛質”培育相融合、“工匠”培育制度保障優先的原則;著重解決生源供給側多元化、“工匠”人才培養的類型、“工匠”培育“導師”標準及“工匠”培育的管理機制問題;研究“工匠”培育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課程設置(含教材建設與課程設計)、“工匠”人才規格,構建“工匠”培育的“互聯網+學生、員工”終生“育匠”學習平臺以及教學質量評估、診斷與改進保障制度等內容。

工匠培育;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構建思路

中國是制造業大國,但不是制造業強國。要提升我國的綜合國力,實現“兩個一百年”的宏偉奮斗目標,支持中國經濟邁向中高端,就必須實施國家“中國制造2025”行動計劃,關鍵是提升中國制造的技術含量和質量水平。高等職業教育肩負著“工匠”人才培育的歷史使命與責任,對培育具有“大師氣質與潛能”的制造業人才起著極為重要作用。因此,以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為目標,立足現在和未來行業企業人才市場的需求,探索工匠精神融入高職專業人才培養模式,讓工匠精神滲透到專業教育教學全過程,著重培養高職學生“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雙創”精神,培育對產業、行業、企業文化的領悟能力和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產業人才,將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與深遠的影響力。

1 構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與意義

1.1 構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指導思想

以全面貫徹黨的十八大和十八屆三中、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意見》和《中國制造2025》等文件精神、規定為指導思想,不斷探索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融合的模式創新,提升構建“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理論與認知水平。

1.2 構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意義

“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是工業文明高度發展的必然精神成果,“工匠精神”是現代職業教育的精神標桿,是技術理性與價值理性相統一的濃縮。高等職業教育是以服務為根本、以就業為導向的教育,要把我國建設成制造業強國,高等職業教育就應該以這種精神成果作為自己的價值導向。只有依托“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才能培育出既能見技術技能,又能見人的素質素養的“工匠”人才。

“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是高等職業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專業內涵發展的方向性路標。高等職業教育有著自身的規律、特點和獨特的表現形式、精神內涵,只有高度重視“工匠”培育并落到實處,才能給高等職業教育灌注豐富的思想內容、人文價值,才能培養出“德藝雙馨”的“工匠”人才?!肮そ场迸嘤鳛槁殬I教育的重要的指導思想之一,必然會給高等職業教育帶來“質”的飛躍。因此,必須要在人才培養模式、專業課程建設、教育方法的創新上有一系列的變革,從而使高等職業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具有極強的人文性、價值性和思想性。

“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是職業教育文化軟實力的象征。將“工匠精神”引入高等職業教育,對于改變高等職業教育的形象、社會評價,讓全社會真正認識到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

2 構建“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原則

2.1 遵循教育規律的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遵循教育的一般規律和職業教育的特殊規律,必須遵循產業發展的基本規律、教育教學的基本規律和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教育教學是基礎,培養人才是目標,為產業發展服務是宗旨,產業發展為教育教學、人才培養為市場。

2.2 通識課程與“工匠”培育相結合的原則

在高等職業教育通識課程教學中要強化學生對職業的認知,要融入工匠精神培養要素。發揮通識教育與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協同作用。要明確高職教育“工匠”培育不僅是培養具有工藝專長的技術技能人才的“工匠”精神、態度和力量的勞動者,更重要的是造就具有職場核心競爭力,不斷追求職業技能的極致化,靠技藝傳承保持人才的可持續發展。要樹立學生“慢工出細活”,陶鑄職業信念,在不斷修改和完善中實現對完美的追求,滿足企業技術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的需求。

2.3 專業課程與“工匠”能力培育“知行合一”的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課程教學要培養學生“知行合一”,提升職業能力。在教學中實訓操作、產品制造與傳授技藝的過程就是“知行合一”的過程?!爸本褪浅藢W習各種工具的實際操練技能外,還需要對教師或師傅所授的技藝不斷揣摩和領悟,持之以恒,形成“精神”;“行”就是不僅要對自己所制造的產品反復比較、總結改進,更要勇于突破前人的發明創造,用于創新,造就“工匠”。實際上“知”與“行”的完美結合程度決定具有“工匠精神與工匠技藝”人才的水平。高職院校教師職業能力的提升也要在長期的教學與實踐中不斷思考學習與教學的方式,培養反思能力,通過教學反饋、“診斷與改進”不斷提升自己的職業教育教學水平。同時要掌握行業企業對新知識、新技術、新工藝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2.4 頂崗實習與“工匠精神”培育相融合的原則

高等職業教育實踐教學中要重視“心傳身授”的現代師徒關系。高職專業教師和企業指導師傅是卓越產業技術工人職業生涯里的“導師”,其技術水平關系到“工匠”能否更好地踏入職場和完成高端產業工作任務。培育大國工匠需要有“知技兼備”的職教名師和企業大師。構建現代學徒制度,師徒之間的“心傳身授”沒有固定模式,師傅不僅有責任將技藝傳授給徒弟,而且要教會徒弟做人、做事的職責?;凇肮そ场迸嘤母叩嚷殬I教育人才培養模式就是讓名家大師、能工巧匠與學生建立師徒傳承關系,重視師徒間的“默會知識”溝通,重視師生間的情感態度的影響,樹立學生的自尊,激發學生對教師或師傅的敬重之情,隨之讓學生產生對行業、企業、工作崗位的向往之情。

2.5 產教融合“工匠”培育制度保障優先的原則

高等職業“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關鍵是校企深度融合,是成功構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石。校企雙方要緊密協同,不斷提升校企合作的深度,打造制度化的校企合作協同育人“工匠”培育的人才培養體系。要在法律法規指導下,優先構建校企合作所涉及的學校、企業、政府部門等各方的責權利,加強職教法與教育行政法規、勞動法規、稅收法規之間的匹配和銜接。要構建暢通的企業、學校、政府、行業等多方互信對接機制,做到專業設置標準契合產業發展需求,課程內容符合行業標準,學生能力素質滿足職業資格要求。要明確校企合作中企業的主體地位,各級政府應鼓勵校企合作,給予企業接收實習生和在實習設備以及實習生補貼等方面的優惠,共同培養社會所需要的基于“工匠”培育的卓越產業人才。

3 構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需重點解決的問題

3.1 生源供給多元化的路徑問題

解決“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生源入口多元化問題是保證生源質量的前提。要建立一條基于“工匠”培育的高職生源準入途徑,重點從中高職貫通和普通高中、社會同等學歷等“生源供給側”研究入手,在實施現有“招生即招工、入校即入廠”的校企合作培養技術技能人才群體的基礎上,創新構建“工匠”培育的具有工藝專長與“工匠精神”的高職人才供給路徑;要突破目前中職、高中、同等學歷的農民工、軍隊轉業人員和企業員工的培育門檻,制定出科學的方案和考評方式,暢通基于“工匠”培育的卓越產業人才生源多元化的徑路。

3.2 “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標準問題

構建適于“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專業教學標準是研究解決的中心問題。要選擇適合基于“工匠”培育的特色專業進行試點,在產教人才培養過程中充分調研分析現代企業對“工匠”人才需求的基礎上,根據人才成長規律和企業工作崗位“人才素質與規格”的實際要求,解決好“工匠”培育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課程設置與教材建設以及工學交替實踐教學體系等問題。重點研究解決好在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機制方面的問題,明確高職院校承擔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基本技能訓練的任務,明確合作企業通過現代學徒制的形式以及員工終生學習“育匠”的責任與任務,把“工匠精神”融入頂崗實習領域和繼續學習領域。研究解決“學生受益、社會滿意、企業屬意”的產教融合的“工匠”人才培養模式,重點研究解決產教融合“互聯網+學生、員工”終身育匠學習平臺設計方案的設置內容、結構安排、考核及證書標準等問題,以達到高等職業教育培育具有“工匠技藝與精神”的卓越產業人才的目的。

3.3 “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師資隊伍建設問題

解決“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的首要問題是專兼職“導師”隊伍素質提升的問題。構建好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企業實踐指導“大師”的言傳身教、精神引領是關鍵。為此,要針對校企合作不緊密、實踐教學環節薄弱、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的現狀,選派教師到企業實踐,獲取生產一線實際經驗,要改進教學方法和工作過程導向的課程改革,開發教師服務企業發展的方式和途徑;要解決好校企合作企業兼職特聘教師崗位,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大師、巨匠任教,優化師資隊伍結構的問題,重點解決好構建“教師下企業、大師進校園”雙向交流合作中可能發生的實際問題。

要解決高職院校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教師和企業“大師”的師資規格準入標準與校企雙方“導師”責任體系的問題,并建立“工匠”培育的學生可持續發展培育檔案,加強信息交流與管理。著力解決好“工匠”育人的良好社會生態環境、“大師”的薪酬待遇和社會榮譽等問題。

3.4 “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保障問題

解決好“工匠”人才培養教學質量管理與運行機制問題,是構建高等職業教育“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制度保障。要通過校企合作共同解決“工匠”培育的教育管理制度問題,構建穩定、長效的合作保障機制,使校企合作深入、持續、健康地發展。重點在產教融合過程管理制度、教學質量“診斷”與“改進”保障體系、校企協同培育“工匠”人才的管控辦法、人才基本權益等問題;要根據人才發展需要合理安排“工匠”崗位與工作任務,解決“工匠”培育的工學交替、彈性學制或學分制等問題,積極探索解決基于“工匠”培育的“就業”向“工匠”轉變的多種實現途徑問題。

要進一步推進依法管理、科學管理和規范管理,保障學生人身安全與健康。要以問題為導向解決好學生以獲得“畢業證書、職業證書、工匠潛質證書、學位證書”為目標,把工匠精神全面融合于高等職業教育的“學習領域”和“工作領域”之中的問題,為社會培育出具有“大國工匠精神”的卓越產業人才(如圖1所示)。

圖1 構建“工匠”人才培養模式需解決問題的路線

4 “工匠”培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主要內容

人才培養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育理論、思想指導下,以相對穩定的教學內容、課程、制度和評價方式,按照規定的人才培養目標與規格,實施教育的全過程。實際上就是人才培養目標、培養規格以及實現其目標的方法與手段?;凇肮そ场迸嘤母叩嚷殬I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要本著教育科研服務教育決策和指導教學實踐,完善高等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產教深度融合,共同培育具有“工匠精神”人才,最終實現高等職業教育的內在價值。

4.1 實施“工匠”培育生源供給側的多元化

針對黑龍江省高職生源情況、行業企業對“工匠”人才的需求狀況等調研,提出“工匠”培育專業入學門檻與形式建議(考慮設立特色專業“工匠”班、招生與入學考試形式建議);尋求適于“弘揚工匠精神,打造技能強國”的“工匠”培育生源“招生即招工、入學即育匠”的路徑與措施。重點研究構建校企合作“工匠”培育人才的薪酬、待遇機制與社會榮譽等政策內容。

4.2 構建“工匠”培育的人才培養模式

構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是研究的主要核心內容。選擇適合基于“工匠”培育的特色專業進行試點,根據“工匠”培育的人才成長規律與行業、企業核心工作崗位的實際需要,把行業企業傳統文化與企業大師的技藝與“工匠精神”傳承、融合在專業教學體系之中,構建適于“工匠”培育的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課程設計標準(含校企合作實訓項目化教材開發)、人才培養規格和素質規格,實施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落實基于“工匠”培育的“1221”人才培養工程(如圖2所示)。

圖2 “工匠”培育模式的“1221”人才培養工程

重點研究、制定適合的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以及藥品生產技術、食品加工技術、3D打印技術等特色專業“工匠”人才培養模式。

要把加強師資隊伍素質培養、優化專兼職教師隊伍結構納入“工匠”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范疇。加強專業教師、輔導員(班主任)教師和企業指導“大師”共育具有“工匠精神”的卓越產業人才培養的適應度,采取考察觀摩、技能培訓、跟崗實習、頂崗實踐、在企業兼職或任職、參與產品技術研發等形式提升專職教師的專業素質;聘請企業高技能人才、能工巧匠等“大師”到學院任教,研究構建“雙師型”名師工作室。

4.3 構建“互聯網+學生、員工”終身育匠學習平臺設計方案

構建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要不斷探索基于“工匠”培育的企業文化與通識課程相銜接的德育教育深度契合,主要研究“工作領域”的頂崗實習、“大師”傳授、技能培訓學習的實訓課程教學標準、實踐實習教學標準。重點研究技藝技能傳承創新建設,構建產教融合“互聯網+學生、員工”終生育匠學習平臺的設計方案,開展新技術技能的開發與應用、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傳統(民族)技藝傳承、實習實訓資源開發、創新創業與“工匠精神”教育交流等。在“育匠”學習平臺的物化成果內容中要融入實物作品、創新創業教育案例、實習實訓課程資源、技術技能創新方案、發明專利等。要深入研究“工匠”培育的工作領域與學習領域“工學交替”和企業大師“育匠”的現代學徒制的實踐教育內涵。

4.4 構建“工匠”培育制度的質量保障建設

研究建立“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畢業生精準卓越產業人才的發展追蹤與信息檔案,構建為培育“工匠精神”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終身學習的社會生態氛圍的制度。校企共同制定“工匠”培育人才的系列保障制度,制定“工匠”崗位標準與實施路徑,研究構建“工匠”培育的教育教學質量評估、診斷與改進體系。積極構建實施校企合作高職學生的“學位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的培訓途徑、管理辦法以及證書發放機制與制度,同時,構建實行“教師下企業、大師進校園”相互交流合作機制。

綜上所述,通過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研究,期望在生源供給側和培育“工匠精神”生源徑路方面實現新的突破;在構建產教融合適于“工匠”培育的高職專業教學標準、課程教學標準和“互聯網+學生、員工”終身“育匠”學習平臺設計方案方面有所創新,并在實踐教學標準的制定以及校企合作在高職學生學歷證書、職業資格證書、“卓越產業人才”證書和“學位證書”的培訓等方面提出新的舉措;在構建落實“工匠”培育的保障制度、產教融合專兼職“導師”隊伍建設和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教學質量評估、診斷與改進等方面有新的創新。

[1]張培斌,秦友德.高等職業教育必須遵循的基本規律[J].黑龍江畜牧獸醫,2011,(10).

[2]莊西真.以工匠精神引領高技能人才培養[N].中國教育報,2017-08-21(3).

[3]中共中央.關于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意見的通知[Z].新華社,2016-03-21.

[4]教育部教職成[2015]9號.高等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行動計劃(2015~2018)[Z].

[5]國務院國發[2014]19號.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Z].

[6]國務院.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Z].國務院常務會議,2010-05-05.

[7]教育部全國總工會.關于農民工學歷與能力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的通知[Z].2016-03-01.

[8]教育部辦公廳,財政部辦公廳教師廳[2017]8號.關于做好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2017年度項目組織實施工作的通知[Z].2017-09-01.

2017-10-16

黑龍江省教育科學規劃辦重大課題“基于工匠培育的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課題編號:ZJA1316001) 成果之一

丁嵐峰,1957-,男,哈爾濱市人,教授/省級教育教學名師,職業教育研究;張雪峰,1975-,男,哈爾濱市人,生物產業學院院長/經濟學博士,農業經濟推廣研究;包國民,1965-,男,蒙古族,黑龍江肇源縣人,副教授/高教研副主任,高職教育研究;張之奎,1973-,男,黑龍江雞西市人,研究員/副總經理,制藥生產與企業管理。

[責任編輯寶玉]

猜你喜歡
工匠培育校企
90后大工匠
工匠風采
工匠神形
深化校企合作促進應用型人才培養實現校企生三方共贏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敵人
未來或可培育無味榴蓮
校企合作運行機制初探
工匠贊
機械制造專業校企聯合培養機制的探討
念好"四部經"培育生力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