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平臺驍將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病害分析及形制考證

2018-01-11 02:32
自然與文化遺產研究 2017年7期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福建 泉州 362000)

平臺驍將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病害分析及形制考證

陳曉嵐

(中國閩臺緣博物館,福建 泉州 362000)

福建省泉州石獅市東埔村邱氏宗族向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捐贈了一套“清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敕封邱天勝及上三代為一品誥命”,下文簡稱“四世一品”誥命。這套誥命質地柔軟、織物組織緊湊、紋樣細膩,織造工藝高超,但經長期自然和人為因素影響,誥命殘缺、破洞、文字缺失、皺褶、破裂、脫絲、污漬、褪色,保存狀況令人堪憂。文章通過對誥命的質地、織物組織結構、紋樣形態等進行科學的分析檢測,比對同時期誥命,考證出其原有形制,擬定合理的保護修復技術路線,為實施保護修復及復制工作提供依據。

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現狀分析;形制考證;保護修復

1 邱氏家族簡介

1.1 邱氏宗族的遷徙與繁衍

東埔村位于泉州東南20 km處,東臨大海,北連大堡、祥芝,南靠伍堡,地理位置優越,是福建省石獅市鴻山鎮東埔一村、東埔二村、東埔三村的總稱。歷史上東埔也曾稱“東玨”“東淮”,《西山雜志》記載,“村人從漁而生,漁舟歸來,魚滿于東畔之埔也”,得名“東埔”,又名“東坡”?!妒{東埔邱氏族譜》記載:東埔邱氏源自河南光州固始人宋邱一族,元至正十一年(1351年),東埔邱氏始祖奕田公(1332—1403)避亂入閩,遷居晉江二十都龍窟,后分4柱,奕田公居住西港,次子思文(必秀公)見東坡山川秀美,備數百金向劉氏購置一片山地,移居于此,開創東埔邱氏基業,后被尊稱為“東坡公”[1]。東坡公在東埔開基后,子孫繁衍頗盛,歷代人才輩出,明清兩朝,科第蟬聯,如明邱清任文淵大學士,邱明浩任四川巡撫,清邱天勝任貴州參將,邱有道(邱天勝之子)任揭石守備,邱有章任澎湖水師副總兵,邱懋功任廈門右營游擊等[2]。

根據《東坡邱氏世譜》記載,邱氏始祖奕田公次子思文公(東坡公)生兩子,江公和海公,江公生三子,長子守魁居引東(引東派),二子守勤徙居泉南新橋,三子守能居引外(引外派);海公生兩子,長子守正居引內(引內派),次子守垕(引后派)[1],筆者據此整理出東埔邱氏引東派世系譜圖。

邱氏奕田公(始祖)→二世思文公(亦田公次子,居二十都,號東坡公)→三世江公(思文公長子)→四世守魁(江公長子,居引東)→五世乾德(守魁公次子,引東長房二之派)→六世颙觀(乾德公次子)→七世光公(颙觀公之子,引東頂書房之祖)→八世一春(光公長子)→九世宗錫(一春公養子)→十世道俸(宗錫公長子)→十一世鐘義(邱天勝,道俸公弟四子)→十二世有道、有富、有貴、有鶴(鐘義公四子)

1.2 邱天勝及“四世一品”誥命

邱天勝(1633—1713),字孚功,號凱臣。因平臺戌邊有功,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邱天勝奉旨進京殿授,以軍功授榮祿大夫左都督兼管貴州參將??滴跞昶咴率湃?,康熙皇帝下詔敕封邱天勝為“一品”其妻劉氏為“一品夫人”,連同其父邱道鳳、母王氏,祖父邱來治、祖母王氏,曾祖父邱孟春、曾祖母王氏等三世亦受恩榮贈“一品”?!妒{東埔邱氏族譜》記載了“四世一品”誥命的全部內容,其中敕封邱天勝的誥文如下。

奉天承運,皇帝制曰:國重干城,特賁褒揚之典功,高營衛式膺殊渥之施,載沛榮綸,用嘉懋績。爾左都督管貴州撫標右營游挈事拖沙喇哈番邱天勝,英猷克矢武力維宣,撫恤師徒廣仁風。于挾纊,勤勞軍旅鼓壯氣。于同袍,閩惠攸頒徽章宜錫。茲以覃恩特授爾階榮祿大夫錫之誥命于戱,幕府疏動尚欽,承夫寵澤,嚴廊行為,爰誕畀以恩光,袛受崇褒益懨來効。

2 “四世一品”誥命保存現狀分析

“四世一品”誥命墨寫于黃地祥云飛鶴紋錦上,用滿漢兩文書寫,左邊為滿文,右邊為漢文,頭尾均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雙龍圖案,雙龍中間均有“奉天誥命”4個字。該誥命一直由邱氏后人保存,由于保存方式和使用方法不當,目前文物本體保存狀況極差,僅余6段殘片,尺寸如下:殘片1為107.5 cm×28.5 cm;殘片2為71 cm×28.5 cm;殘片3為74 cm×28.5 cm;殘片4為57 cm×28.5 cm;殘片5為80 cm×28.5 cm;殘片6為14 cm×28.5 cm。

誥命本體病害有:經線斷裂,緯線脫落,殘缺,污漬,破裂,皺褶,破洞,褪色,文字缺失,裹布及兩端軸頭均已缺失。根據誥命保存現狀分析,以上病害對其外觀影響較大,原有形制遭到嚴重破壞,脫絲、破裂、殘缺部位有惡化的趨勢,對誥命今后保存和研究極為不利,亟須對該文物采取保護修復措施。

誥命病害示意圖及局部病害圖如圖1、圖2所示。

圖1 誥命病害示意圖

圖2 誥命局部病害圖

3 “四世一品”誥命的分析檢測

在保護修復工作實施前,應對“四世一品”誥命進行科學的分析檢測,這關乎到保護修復方式方法的確定,減小在保護修復過程中對織物纖維的損傷。

3.1 纖維鑒別

對誥命中的纖維進行取樣分析,以確定其材質。鑒于文物的珍貴性和不可再生性,選擇簡便易行的顯微鏡觀察法,分別在隱蔽部位對織物經緯線取樣,用哈氏切片器切片,觀察纖維的橫截面和縱面。經顯微鏡觀察后可知該誥命經線、緯線均為桑蠶絲,見圖3。

圖3 誥命纖維鑒別圖

蠶絲是由絲素和絲膠組成,絲素為纖維狀蛋白質,絲膠為球狀蛋白質,它們具有強度高,伸展性強,吸水性好,光澤柔和及耐弱酸作用等特性。當環境內的溫度和相對濕度變化時,絲纖維會產生熱脹冷縮和濕脹干縮,造成纖維的變形;在酸、堿及光照等環境因素的不良影響下,會產生化學和光化學的降解,使蠶絲纖維的性能產生變化[3]。據了解,“四世一品”誥命長期保存在陰暗、潮濕的環境中,每年端午節前后邱氏后人按祖上的規矩將誥命拿出來晾曬,蠶絲纖維會因此熱脹冷縮和濕脹干縮,造成纖維變形、最終導致纖維斷裂。正是因為這些因素協同作用,對誥命本體起著不容忽視的損害。

3.2 織物組織結構分析

通過便攜式顯微鏡觀察,該誥命質地柔軟,組織結構為斜紋緯錦,正面地組織結構為三上一下右斜紋,經線細緯線粗,經線直徑為0.13 mm,緯線直徑為0.78 mm,經緯密度分別為80根/cm,32根/cm(16地緯+16紋緯)Z捻向,屬弱捻,如圖4所示。

圖4 誥命織物組織結構圖

3.3 紋樣圖分析

誥命所用材料十分考究,均為上好蠶絲制成,頭尾均有兩條上下翻飛的雙龍圖案,正文部分紋樣為云紋飛鶴,該紋樣是通過緯向在織物正面顯花,且4個循環變換一次織物顏色。紋樣精美、細膩,織造工藝高超(圖5)。

圖5 誥命紋樣圖

4 “四世一品”誥命形制考證及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作為歷代帝王下達的文書命令及封贈有功官員或賜給爵位名號頒發的誥命,是用于封贈一至五品的官員。這種封贈制度可以對官員先代、妻室、子孫后代實行推恩封贈,可承襲數代,生者受封,死者受贈。清代封贈制度承襲明制,且對封贈的范圍與數量都有嚴格的規定,如“順治五年,定制,凡遇恩詔,一品封贈三代,誥命四軸”,“乾隆三十二年定:一品封贈三代;二品、三品封贈二代;四至七品封贈一代……”本人得封稱誥授,推恩封贈官員曾祖父母、祖父母、父母及夫人,健在者稱誥封,已故者稱誥贈。誥命顏色可以分為三色、五色、七色,受封贈的官員官銜越高,圣旨顏色越豐富。據此筆者初步推測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原有形制應為4幅。

4.1 形制考證

為了確定誥命的形制及顏色分布規律,中國閩臺緣博物館邀請中國絲綢博物館紡織品修復專家、南京云錦博物館紡織品復制專家來館指導修復、復制工作,并赴潮州饒平新圩鎮僑光村,考察莊氏后人保存的莊宏略“四世一品”誥命,該誥命與中國閩臺緣博物館所藏誥命為同年同月同日封贈,因此可參考性極強。

莊宏略(1659—1714),出生于饒邑的橋梓樓(今新圩鎮僑光村)?!娥埰娇h志1979—2005》記載“康熙初年,東南沿海烽煙四起,清廷擴充軍力,招兵買馬,宏略毅然投軍。他體高魄大,臂力過人,刀槍劍戟,無所不精,深得官長同袍賞識。在戰場上,他不辭艱險,奮勇殺敵,屢建奇功,官擢左都督,領四川黎雅營?!盵4]康熙三十六年,朝廷加封莊宏略為“特階榮祿大夫”,封其妻張氏為“一品夫人”;贈其父、祖父、曾祖父為“特階榮祿大夫”;封贈其母、祖母、曾祖母為 “一品太夫人”。

據莊氏后人介紹,莊宏略“四世一品”誥命原本應有4幅,贈其祖父那道圣旨30多年前不慎被焚毀,其余3幅保存較為完整,局部有色塊殘缺、經緯線斷裂、邊沿脫絲、污漬、褪色等現象。誥命總長約447.3 cm,通寬約30.6 cm,頭尾均有上下翻飛雙龍圖案,顏色分別為黃咖、灰藍,每個色塊長度約為43.4 cm;正文部分灰綠、棕色、米黃、土黃、金黃偏紅五色重復出現,每個色塊長度約為29.5 cm,此外每幅圣旨均配有五彩飛鶴云紋織金錦裹布,長度約為36 cm。綜合現存的3幅莊宏略“四世一品”誥命可以基本確定其原有形制。誥命色塊的排列規律從左至右分別為:黃咖(翻飛雙龍圖案)—金黃—灰綠—棕色—米黃—土黃—金黃偏紅—灰綠—棕色—米黃—土黃—金黃偏紅—灰藍(翻飛雙龍圖案)—五彩飛鶴云紋織金錦裹布,色塊分布示意圖如圖6所示。

圖6 清康熙三十六年七月十九日敕封莊宏略為“一品”誥命顏色分布示意圖

我們經手持式顯微鏡觀察分析得知,兩件誥命織物組織結構同為斜紋緯錦,正面地組織結構為三上一下右斜紋,織物紋樣均為云紋飛鶴,色塊分布規律一樣,顏色相仿,尺寸相近。按封贈等級推測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缺失裹布為五彩云紋飛鶴紋織金錦。此外,我們還運用精密色差儀記錄莊宏略“四世一品”誥命每一色塊的顏色,參考同時期相對完整誥命的顏色排列規律,大致可以復原出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的原有形制。針對上述考察結果,中國閩臺緣博物館已委托有資質的機構按原工藝、原材料對誥命進行復制,補全缺失的部分。

4.2 保護修復技術路線

為了更好地研究該誥命極其珍貴的歷史信息并延長其保存壽命,按照絲織品文物保護修復的原則制定如下保護修復技術路線,使文物盡可能恢復原有形制[5]。

表面除塵→殺蟲防霉處理→繪制紋樣圖、病害圖→對病害處拍照→取樣分析→斑點實驗→回潮、整形→定型陰干→修補面料及縫線的染色→針線法修復→包裝→保存保管→資料整理→建立檔案、撰寫修復報告。

5 結束語

搶救性保護重要文物是作為一名文博工作者的首要責任。文物保護修復是一項復雜又艱巨的工作,隨著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和新材料的不斷出現,必然會促進文物保護修復技術的提高。同樣,文物復制工作也是非常必要的,一方面可以有效保護國家珍貴文物,另一方面還可供文物收藏愛好者鑒賞研究。邱天勝“四世一品”誥命的保護、修復及復制工作還在延續,筆者會繼續撰寫文章記錄后續修復和復制的成果。

[1]蕭慶偉,鄧文全,施榆生.閩臺涉臺族譜匯編077[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

[2]李麗月.石獅文史資料總第二十輯 石臺親緣[M].石獅:石獅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2013.

[3]中國紡織品鑒定保護中心編.紡織品鑒定保護概論[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2年.

[4]饒平地方志編纂委員會.饒平縣志(1979—2005)[Z].

[5]國家文物局博物館與社會文物司.博物館紡織品文物保護技術手冊[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9.

Problem Analysis of and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Imperial Mandate of Qiu Tiansheng’s Four Generations as First-rank Court Of fi cials

CHEN Xiaolan
(China Museum of Margin Between Fujian and Taiwan, Quanzhou Fujian 362000, China)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study of the imperial mandate of Qiu Tiansheng's four generations as first-rank court officials. The scroll has soft texture, compact structure and fine dermatoglyphic pattern. However, through the years, due to natural or human causes, the scroll has some problems, such as imcompleteness, holes, gauffers, stains, color-fading, etc. It's in a worrisome conservation situation. This study will do a textual research on the scroll's original form by analyzing its texture, textile structure, dermatoglyhpic pattern, etc. and comparing it to other contemporary mandates, so as to propose a plausible repairing and preserving plan.

Qiu Tiansheng; four generations as first-rank court officials; status quo analysis;original form; repair and preserve

G262.1

A

陳曉嵐(1985-),女,館員,主要研究方向為紡織品保護與研究。E-mail:28868901@qq.com.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