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偷師中國,美國開始向“馬賽克戰爭”轉變

2018-01-11 01:35易芳
東西南北 2018年23期
關鍵詞:軍種馬賽克戰爭

易芳

2017年8月,素來以發展顛覆性技術而聞名于世的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提出了贏得未來沖突勝利的升級版戰略——“馬賽克戰爭”。

2018年9月,DARPA在成立60周年的研討會再次強調:要贏得未來和規避沖突的最新戰略,就是將作戰方式由傳統形式向“馬賽克戰爭”轉變。

那么,什么是“馬賽克戰爭”?

眾所周知,馬賽克是由無數個“馬賽克碎片”組成的一個系統,具有呈現簡單,功能多樣,且具有快速拼裝等功能和特點。

DARPA提出的“馬賽克戰爭”,正是借鑒了“馬賽克”的這種特性。

按這種設計思路,美國人將各種傳感器、陸??仗炀W等成本低下、功能單一的武器系統或者平臺視為“馬賽克碎片”,通過網絡信息系統將這些“碎片”動態地組合起來,形成一個按需集成、極具彈性、靈活機動的系統,針對戰場需要進行密切合作。

一支專注于戰爭設計、思想創新的軍隊,遠比一支專注于武器發展的軍隊要可怕。再先進的技術,只有科學合理地運用起來,才能全面發揮其作戰效能。

美軍作為一支聯合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軍隊,在他們看來,現代戰爭“無戰不聯”。與之相矛盾的是其軍種(如美國海軍、空軍、陸軍、網軍和太空軍等)間涇渭分明的“條塊”思維。

美國國防高級研究計劃局(DARPA)作為顛覆性技術革命的先驅者,其“碎片化”的技術革命恰恰缺乏一種先進思想“統起來”。

“馬賽克戰爭”就是DARPA蓄謀的一場顛覆性的軍事思想革命。它面向尖端科技、未來戰爭,可能將敵人拖入更加濃重的“戰爭迷霧”,并成為激發美國“戰爭癮”的一針催化劑……

那么,DARPA為何在此時提出并不斷強調“馬賽克戰爭”理念呢?主要有以下5個方面的原因。

第三次抵消戰略失靈

綜合國力達到美國的60%,美國人將這個數值視為挑戰自己全球統治權的危險信號,必須想方設法地予以遏制。其中最能有效保障美國霸主地位的成分就是軍事力量。

2014年8月,美國加速推進“亞太再平衡”戰略背景下,特別是針對對手的“反介入/區域拒止”能力,美國國防部提出了“第三次抵消戰略”,希望通過發展“改變未來戰局”的顛覆性技術群,以實現軍事上的絕對優勢。

然而,不到兩年,2016年7月5日,軍事專家朱爾斯·赫斯特在美國《國家利益》雜志直言,美國的“第三次抵消戰略”不足以阻止未來一場大規模戰爭。

今年,在DARPA的“60大壽”上,美方多位人士表示,奧巴馬的“第三次抵消戰略”是“正在走向失敗的主張”,DARPA的“黑科技”確實失靈了。

原因其實不難理解:現代社會技術擴散太快,美國有的比如AI、無人科技、高超音速武器等,其他大國都有了,美國的相對優勢沒有必勝把握。

比如,美國研發了采用仿生學設計的四足步行機器人“波士頓大狗”。不久,解放軍在“跨越險阻”競賽中出動了機器大狗。

比如,2016年10月美軍使用3架F/A-18超級大黃蜂戰機釋放了103架“Perdix”無人機,進行無人機蜂群試驗。

之后,我國就完成119架小型固定翼無人機成功演示了密集彈射起飛、空中集結、多目標分組、編隊合圍、集群行動等動作。而且,我國在珠海航展上公開展示的固定翼無人機集群試驗系統,具備了與“蜂群”無人機相抗衡的實力。

此外,在航母、衛星、隱身戰機或精確彈藥等大國重器上,相關大國也不甘落后,特別是近些年構建起來的“反介入/區域拒止”作戰體系,讓美國先進平臺的戰略價值正在不斷縮水。

在這種情況下,單一領域的科技優勢無法維持美軍甚至美國“獨步天下”的絕對優勢,必須另辟蹊徑。

并且,美軍當前的作戰設計中存在著類似預警機、航母等“中心節點”,一旦被摧毀,將令美軍承受巨大損失。但是,若要開發新的戰爭技術不僅成本高昂,而且研發周期可能長達數十年。

因此,對原有武器、平臺等資源進行優化重組、兼之以尖端技術的“馬賽克戰爭”便大有用武之地了。

整合“碎片化”尖端科技

DARPA明確表示,對于軍事作戰能力的下一次革命,并不依賴于突破型平臺的引入。

那么,重點是什么呢?

目前,DARPA新建自適應能力辦公室,并投資一系列技術,包括人工智能、機器人技術、高超音速飛行和太空系統等,尋求將這一構想變成現實。

在AI領域,DARPA已經邁過了AI規則和深度學習階段,正在發展AI與環境的自適應;

在高超音速領域,美國已經實質性退出了《中導條約》,在爭奪5-10馬赫的競爭;

在復雜城市作戰領域,DARPA啟動了“進攻性蜂群使能戰術”項目,能夠以250個或更多協同自主作戰系統進行城市蜂群行動,目前正在重點研究“士兵-蜂群”編隊和蜂群戰術。

要知道,再先進的技術,只有科學合理地運用起來,才能全面發揮其作戰效能。

但是,DARPA作為顛覆性技術革命的先驅者,其“碎片化”的技術革命恰恰缺乏一種先進思想“統起來”。

而美軍各軍種琳瑯滿目的作戰理念顯然無法擔起這副重擔(比如,“云作戰”以空軍為主,“分布式殺傷”以海軍為主,“多域戰”以陸軍為主)

于是,DARPA用自己的技術設計自己的戰爭思想,而不是分割交給軍隊,防止設計與使用“兩張皮”,以期能夠系統、科學地解決產品到使用的問題。

簡言之,要的就是“一加一遠大于二”的效果。

彌合軍種間結構性矛盾

美軍是一支聯合文化底蘊非常深厚的軍隊,在他們看來,現代戰爭“無戰不聯”。與之相矛盾的是其軍種(如美國海軍、空軍、陸軍、網軍和太空軍等)間涇渭分明的“條塊”思維。

不僅如此,各軍種分別提出了五花八門的作戰概念。遠的不說,自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以來,美軍作戰概念就讓人眼花繚亂。

咱們舉幾個例子:

2013年,美國空軍提出“快速猛禽”作戰概念,2014年,對“作戰云”概念進行了正式定義。2017年,又將“快速猛禽”升級為“靈活作戰部署”。

海軍水面部隊有“分布式殺傷”,水下部隊有“幽靈艦隊”概念,海軍陸戰隊提出了“21世紀機動戰”。

陸軍2016年提出“多域戰”概念,2018年升級到“多域作戰”1.5版,還得到了空軍、海軍的認可。

說到聯合作戰,又有“空海一體戰”、“聯合作戰介入”、“全球公域進入與機動”、“城市作戰”、“應對導彈齊射攻擊”,等等等等。

為啥要這么做?

很簡單,多分錢!

靈活多變的馬賽克

蜂群戰術是未來戰爭的常用戰術之一

防務預算一旦審批,就是本軍種可以掌控的經費,各軍種為此經常斗得你死我活。

美軍“空海一體戰”理論,就曾受到陸軍的極力抵制——“空海一體戰”跟我沒有啥關系,防務預算也就沒我啥事。于是,硬生生地逼迫參聯會搞了一個“聯合作戰介入”概念,來平息主要軍種之間的紛爭。

不過,陸軍的地位依然沒有什么改觀,后來提出了“多域作戰”概念,目的也是要錢。

“條塊”思維不但導致系統兼容性差,也明顯加大了各軍種聯合作戰的指揮難度——一旦打起仗來,到底誰聽誰的?

所以,“馬賽克戰爭”來了,用網絡化信息技術手段,將這些“條塊”聯系起來。

目前,DARPA正在進行“復雜適應性系統組合與設計環境”、“系統之系統集成技術與實驗”、“分布式作戰管理”、“對抗環境中的彈性同步規劃和評估”、“對抗環境下的通信”、“任務優化動態適應網絡”等一系列項目。

可以說,美國通過“馬賽克戰爭”編織一張大網(美國人稱之為“組合效果網”,該網以“馬賽克碎片”的作戰效能為中心,達成最優化作戰效果),從而實現各種資源實時共享,各方可各取所需,并增強互聯、互通、互操作能力。

一旦獲得成功,將解決系統集成、平臺協同、指揮控制、作戰管理、互操作等一系列問題,大大提升美軍自主式作戰能力。(注:自主式作戰,是美軍在20世紀末以發展無人武器平臺而提出的作戰概念,核心是讓武器裝備具備人工智能,減少人在回路決策與控制。比如,美軍的戰斧導彈、無人機等,可以盤旋在空中,并依所處位置、打擊效能、對手的威懾程度等因素,自主決策打誰、怎么打、打到什么程度的問題,還能及時評估作戰效果,并通過中繼等方式報送指揮中心。目前,美軍已經取得了不少突破。)

因此,“馬賽克戰爭”就是讓這些自主式武器平臺的“碎片”,連成一個大的自主式體系,真正把體制上分割的現狀用顛覆性技術手段實現了融合。

?算一筆經濟賬很有必要

俗話說,“大炮一響黃金萬兩”。

一場二戰,美國舉債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70%,生產了超過27萬架飛機、7000多艘艦船;現代戰爭的成本更高,美國政府共為伊拉克戰爭花費2.2萬億美元。

當前,美國將戰爭準備定位于大國之間的常規戰爭,目的不是踏平一個國家,而是使其放棄抵抗的欲望,將超大城市作戰、地下戰作為現代戰爭的重點,正是出于此意——一舉突破對手的政治、經濟中心,從而實現威懾甚至政權的顛覆。

一旦與大國發生常規的武裝沖突,特別是現代城市戰爭,軍事費用必然將以10倍以上增長。

因此,美國海軍高呼“至少需要355到400艘艦船”,而一艘福特航母就造價130億美元,耗時8年;美國空軍高呼需要1200多架飛機,而一架F-35的造價最初高達2億美元。

不僅如此,9月,美國空軍部長稱,如果要實現打贏“大國沖突”,美國空軍需要擴大七十幾個中隊,相當于增加1/4的兵力!

不幸的是,美國當前的經濟形勢,比此前任何一次現代戰爭前的表現都差,雖然作出一副不惜與對手長時間競爭的架勢,然而,財政惡化、國家制造能力萎縮以及脆弱的全球供應鏈,都使其難以在未來戰爭中繼續保持這一優勢。

因此,事實上,美國只是想打短促、利索、點到為止的戰爭,傾向于更經濟、更有效的作戰思想。昂貴的高精尖武器亦是其“不能承受之重”,被浪費掉的巨款自然讓他們感到肉疼。

另外,各軍種搶到經費之后,分別另起爐灶,搞“煙囪式”發展。以高超音速武器為例,海軍、空軍、陸軍各顧各的,之間缺乏互通有無、取長補短的環節,造成了重復研發,導致大量時間和預算的浪費。

現在,為了加快高超音速武器發展,三軍合力研制,集中力量辦大事。

從中可見,“馬賽克戰爭”肩負著減輕經濟負擔的艱巨任務:通過整合,使原有武器裝備及平臺發揮出最大效能,減少被美軍軍種之間結構性矛盾放大的內耗。

這樣,美軍才有可能以最小的代價贏得未來戰爭。

受中國體系作戰的啟發

美軍作戰歷來重技術,每一種作戰思想都打下深深的技術烙印;而中國重哲學,“馬賽克戰爭”理論受中國體系化作戰思想的影響很大。

美國海軍戰爭學院海事戰略主席詹姆斯·福爾摩斯在《中國的戰爭方式》一文中提到,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想法,不是單個的戰士或船只、飛機或坦克,而是體系化作戰。

蘭德分析師杰弗里·恩格斯特羅姆的專著《體系對抗與體系破擊》在美國引起廣泛關注。

隨著遠戰打擊力量的運用,信息化戰爭的作戰范圍已經擴張到數千千米,甚至超越了中程導彈5500千米的范圍。

大國之間的軍事競賽,本質上,還是戰區范圍聯合作戰能力的競賽——誰掌握了戰區聯合作戰的主導權,誰就可能贏得未來戰爭的勝利。

DARPA認為,“馬賽克戰爭”的概念比此前設想的“體系化作戰”的方法更加先進——中國體系化作戰是由單一系統集成設計的,其配置復雜,“馬賽克戰爭”在體系作戰上更加靈活,集成的能力更強。

在上述背景下,“馬賽克戰爭”應時而生。

總而言之,作為第三方機構,DARPA根據作戰需求而非軍種需求綜合提出“馬賽克戰爭”理念,一方面,可以有效地平衡軍種之間的分歧,并使技術狀態和軍種作戰地位無縫銜接,從而減少軍種之間為爭奪資源而進行“肉搏”;另一方面,提高兼容性,真正用顛覆性技術將這些“條塊分割”的軍種關聯起來。

戰爭成癮的美國,須警惕!

一流的軍隊設計戰爭,二流的軍隊應對戰爭,三流的軍隊尾隨戰爭。

一支專注于戰爭設計、思想創新的軍隊,遠比一支專注于武器發展的軍隊要可怕。

一旦成為現實,“馬賽克戰爭”將增加世界軍事競賽的“迷霧”,成為美國戰爭癮的一針“催化劑”。

根據美國1973年通過的《戰爭權力法》,美國總統在未經國會授權的情況下,可發動不超過60天的對外軍事行動,只需在行動展開后48小時內通知國會即可。

美國軍事學院教授格雷戈里·達迪斯2015年曾指出,經過幾十年的戰爭,美國已經到了沒有它就無法生存的地步。

他甚至直言,戰爭已成為解決美國恐懼的手段,而美國的恐懼已成為更多戰爭的理由,美國沉迷于戰爭而害怕和平。

美國前國防部長查克·哈格爾也稱,不間斷的戰爭,很少有美國人在這樣的前景下退縮、考慮更多的和平選擇。

事實也是如此。

特朗普上臺后,2017年4月就向敘利亞發射了59枚戰斧導彈,還向阿富汗東北部投擲“炸彈之母”,2018年4月再次下令對敘利亞軍事設施實施打擊。

美國《軍事時報》近日也報道,今天的軍隊擔心新的戰爭即將來臨,甚至有46%的美軍士兵認為,該國會在明年卷入戰爭。

美國癡迷戰爭的原因絕不僅僅是為了抵御與之不同的意識形態,更重要的是,美國是發動戰爭的既得利益者。

美國精英害怕美國失去對全球的領導權,害怕既有的生活方式和規則將被改寫,害怕在全球博弈中犯下的罪行被清算……

對于美國而言,“馬賽克戰爭”的發展路線是很清晰的。然而,由于“碎片”元素數量巨大、排列組合方式太多,加之科技發展程度的差距,對于美國的對手,它恰恰是一場“戰爭迷霧”,將使本就獨占鰲頭的美國軍事力量更為高深莫測。

戰爭將在哪里展開?

美國將用什么方式進攻我們?

“馬賽克”產生的作戰效能和影響又是什么?

……

為了謀求安全,各國可能不得不加強對自身軍事領域的投入,甚至誤入歧途、累及經濟發展。而這種行動又會給美軍提供進一步要求追加預算的借口,使世界陷入安全困境……

(杜君琦薦自瞭望智庫)

美軍福特級航母

猜你喜歡
軍種馬賽克戰爭
AI黑科技真的能去馬賽克嗎
歷史傳統、官兵結構與ROTC軍官占比的軍種差異
馬賽克紋瓶
《馬賽克》
象牙戰爭
戰爭催生的武器
戰爭
“第二炮兵”屬于軍種,還是兵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