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引領法治新發展

2018-01-13 07:52楊偉東
前線 2017年12期
關鍵詞:新時代

[摘要] 黨的十九大在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的基礎上,繼續秉承黨的十八大以來高揚法治、推進法治的思路,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的基本方略之一,確定了新時代法治建設路線圖,要求深化依法治國實踐,對全面依法治國作出了全新的理論和制度安排。

[關鍵詞] 新時代; 法治定位; 法治建設路線圖

[中圖分類號] D616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5919(2017)12-0028-04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代。這一新時代內涵豐富,意義高遠,不僅意味著中華民族迎來了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也意味著科學社會主義在中國煥發出強大生機活力,更意味著我國的發展之路為解決人類問題貢獻了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新時代既是我國經濟社會大發展的時代,也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全面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毙聲r代引領法治的新發展,法治建設助推新時代,新時代必將是法治建設與發展的時代。

新時代的法治定位: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的基本方略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法律是治國之重器,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1“人類社會發展的事實證明,依法治理是最可靠、最穩定的治理?!?2因此,法治的地位的高低,決定著一個國家、社會的治理高度和穩定程度。自黨的十八大以來,法治被定位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被確定為戰略布局的重要環節,法治地位不斷提高。黨的十九大承襲這一基調,繼續高揚法治的地位,把全面依法治國確立為新時代的基本方略之一。

第一,法治被確立為新時代人民的重要需求。

新時代是國家強大、人民富裕的時代,是全國各族人民團結奮斗、不斷創造美好生活、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時代。黨的十九大報告在分析新時代的主要矛盾時指出,經過改革開放的快速發展,我國社會生產力水平總體上顯著提高,社會生產能力在很多方面進入世界前列,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在新時代,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已經成為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約因素。因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黨的十九大根據中國發展情況明確確認當今人民的需要已不再是單一的物質需要,而包含著除物質方面之外的其他方面的多樣需要,指出在新時代“我國穩定解決了十幾億人的溫飽問題,總體上實現小康,不久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廣泛,不僅對物質文化生活提出了更高要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義、安全、環境等方面的要求日益增長”。從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十九大把法治確認為新時代一項獨立的重要的需要,它與民主、公正、正義、安全和環境方面的需求并列,一同與物質需要構成了新時代的人民的需要?;诖?,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必須認識到,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是關系全局的歷史性變化,對黨和國家工作提出了許多新要求。我們要在繼續推動發展的基礎上,著力解決好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大力提升發展質量和效益,更好滿足人民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日益增長的需要,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展、社會全面進步?!边@不僅意味著在新時代人們對法治的追求獲得了足夠重視,更意味著滿足這一重要需要構成了新時代的重要任務。

第二,堅持全面依法治國是新時代的基本方略。

黨的十九大明確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作為新時代的行動指南 ,清晰闡述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精神實質和深刻內涵。

黨的十九大報告在重申“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重要性的同時,梳理了新時代應當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十四項基本方略,要求全黨全面貫徹落實以更好引領黨和人民事業發展??梢郧逦吹?,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位列十四項基本方略之中。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痹谇逦_立全面依法治國在新時代定位后,黨的十九大報告繼而要求:“必須把黨的領導貫徹落實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完善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依法治國和依規治黨有機統一,深化司法體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養和道德素質”。

新時代的法治目標實現藍圖:兩個階段的法治建設路線圖

黨的十九大對法治的定位確定了法治在新時代的地位,而對法治目標的確立則明確了努力方向及其實現過程。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指出,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是新時代的目標。同時,黨的十九大用“兩步走”“兩個十五年”的戰略安排,擘畫出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與新征程的整體安排相適應,黨的十九大在確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同時,也勾勒出新時代的法治目標實現的步伐和過程。

第一個階段(從2020年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第一個階段,從二○二○年到二○三五年,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到那時,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將大幅躍升,躋身創新型國家前列;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得到充分保障,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基本實現?!秉h的十九大清晰無誤地列出了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指標及其要求。這些指標涵蓋了經濟、政治、法治、文化、社會、生態等方面的要求,其中對法治目標的要求,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這是繼黨的十八大后黨的全國代表大會再度對法治目標的確定。

黨的十八大在描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宏偉目標時,指出到2020年,“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全面落實,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黨的十九大提出了全新的法治建設階段性目標,即到2035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基本建成。這一目標和要求不僅更為簡潔、明確,更為重要的是具有足夠涵蓋性,把法治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內在地與法治建設的布局融合為一體,即“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從而把法治建設過程與法治建設的努力方向高度結合。

第二個階段(從2035年到2050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第二個階段,從二○三五年到本世紀中葉,在基本實現現代化的基礎上,再奮斗十五年,把我國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到那時,我國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將全面提升,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备鶕h的十九大對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指標中的“政治文明”全面提升和“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要求分析,至2050年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成。

黨的十九大對新時代的法治目標實現藍圖的描繪和勾勒,集中體現了三個結合:一是法治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相結合。法治建設需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并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保障。二是法治建設與國家戰略發展安排相結合。把法治建設納入國家戰略中加以謀劃,與國家整體發展同步發展。三是法治建設與法治建設布局相結合。把法治各個方面的發展,納入發展和建設之中。三結合既有助于法治目標的實現,也有助于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目標的實現,具有重大意義。

新時代的法治舉措:深化依法治國實踐

藍圖固然重要,藍圖的實現更為重要。黨的十九大對我國新時代的法治發展作出了新的安排,明確提出要深化依法治國實踐。除重申和強調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已提出的要求外,黨的十九大推出了諸多全新的舉措。

第一,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

黨的十九大提出“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加強對法治中國建設的統一領導”,這是黨中央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重大舉措,對全面推動依法治國有重大意義。

一是昭示了黨中央把全面依法治國向縱深推進的決心和勇氣。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的一場深刻革命,關系到觀念轉變和制度變革,既需要勇氣也需要決心。因此,多年來,在我國不少地方都成立了依法治省、治市等領導小組,由黨政主要領導擔任組長,多個部門參與,對法治建設的重大問題進行決策部署,強力推進。此次提出在中央層面設立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舉措,既是對地方經驗的借鑒,更彰顯了黨中央對法治建設向縱深推進的決心。通過這一個領導小組,可以更好地把黨的領導貫徹到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全過程,統一全國人民在依法治國方面的認識、思想和意志,形成深化依法治國實踐的強大合力。

二是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保障。黨的領導是推進各項工作的最根本保證。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長期艱巨復雜的任務,脫離開黨的堅強領導,全面依法治國不可能深入。

三是為全面依法治國不斷提供新動力。全面依法治國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環節多,需要充分發揮黨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領導核心作用。成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領導小組,可以不斷發現推進依法治國中出現的新情況,及時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舉措,與時俱進作出一系列關系法治中國建設的重大決策。

第二,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

一個國家盡管法律規范眾多,但皆需要在憲法統領之下。憲法是國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效力,是各項制度的基礎。在我國,憲法是黨和人民意志的集中體現,是通過科學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然而,不容回避的現實是,盡管憲法是根本法,但實踐中相當一部分人并未真正認識到憲法的崇高地位,現實中的確存在著違憲行為,造成憲法實際地位與應有地位的反差。因此,高揚憲法地位,樹立憲法權威,是全面依法治國的重要任務。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們已采取了確立憲法日和推行憲法宣誓制度等措施從正面提升憲法地位。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求“推進合憲性審查工作”,旨在防止違憲和追究違憲的行為,加強憲法實施和監督,這對切實提高憲法地位和維護憲法權威具有重要意義。

第三,推動司法體制改革向縱深發展。

司法公正對社會公正具有重要引領作用。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成為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司法體制改革的方向,并取得重大進展,司法體制改革的主體框架和主要舉措基本確立。然而,司法體制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斷向前推進。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睆闹锌梢钥闯?,綜合配套改革和司法責任制成為司法體制改革的兩個重點。前者致力于解決司法體制改革衍生問題,進一步優化司法權力運行,完善司法體制和工作機制;后者致力于以責任為抓手,提高司法質量和公信力。二者是隨著司法體制改革深入而需要面對和解決的深層問題,關乎司法體制改革的成效。

第四,絕不允許逐利違法。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逐利違法、徇私枉法?!逼渲?,“逐利違法”為新增內容?,F實中,有管理者和執法者為追逐個人利益、部門利益,不惜犧牲和損害公共利益、國家利益,甚至為執法護違法,違法養執法,管理、執法與違法相互依存,極大損害了法治,其危害性絕不亞于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黨的十九大報告旗幟鮮明地把逐利違法與這三者并列作為打擊對象,凸顯了與違法現象作斗爭的決心。

第五,將法治融入和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

除重點舉措外,黨的十九大報告要求將法治融入和落實到各項工作之中,并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舉措。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要求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為深化機構和行政體制改革,要求完善國家機構組織法;為提高社會治理水平,要求提高社會治理社會化、法治化、智能化、專業化水平,加強國家安全法治保障;為建設美麗中國,要求加快建立綠色生產和消費的法律制度和政策導向;為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要求提高國防和軍隊建設法治化水平;為懲治腐敗,要求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等等。這些具體領域的安排是全面依法治國的實現路徑,助推新時代法治宏圖的實現。

[參考文獻]

[1]習近平.關于《中共中央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說明[N].人民日報,2014-10-29.

[2]習近平.在慶祝澳門回歸祖國15周年大會暨澳門特別行政區第四屆政府就職典禮上的講話[N].人民日報,2014-12-21.

(作者簡介:楊偉東,國家行政學院法學部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

責任編輯 / 杜梅萍

猜你喜歡
新時代
新時代網絡新聞采訪特點研究
新時代小學教育管理的發展方向及思路創新
基于人才成長的鄉鎮成人教育研究
新時代背景下小學德育管理研究
淺談新媒體環境下電視臺出鏡記者如何做好新聞報道
擱淺的“新時代”,“樸氏外交”因何三鼓而竭
新時代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研究
新時代特點下的大學生安全管理工作淺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