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空:角逐未來的戰略制高點

2018-01-13 07:56仲晶
前線 2017年12期
關鍵詞:國家安全

[摘要] 太空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實現國家安全的先決條件。太空環境的特殊性和航天技術的獨特性,使太空行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軍事強國正展開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其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應建立共同安全的太空安全觀,防止太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共同創造和平安全的太空環境,為全人類造福。

[關鍵詞] 太空安全; 太空合作; 國家安全; 國際戰略

[中圖分類號] E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0-5919(2017)12-0064-05

“太空是國際戰略競爭制高點。有關國家發展太空力量和手段,太空武器化初顯端倪。中國一貫主張和平利用太空,反對太空武器化和太空軍備競賽,積極參與國際太空合作。密切跟蹤掌握太空態勢,應對太空安全威脅與挑戰,保衛太空資產安全,服務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維護太空安全?!?1太空是國家安全和軍事斗爭的新高地,是大國戰略博弈的新焦點,是戰略制衡的新籌碼。當今世界,太空軍事化趨勢加速發展,世界軍事強國非常重視對太空的進入和控制,太空主導權的爭奪日趨激烈。太空是否會成為未來的戰場?太空行動有什么特點?人類如何保護這一制高點?這是一個值得重視和關注的重大課題。

沒有太空安全就沒有國家安全

伴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人類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開拓著太空,不僅深刻地改變著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方式,而且對國家安全和軍事斗爭產生著重大而深遠的影響。

太空安全是國家安全的重要支柱。目前,人類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技、軍事等各個領域都離不開太空的支持。太空中的各種衛星為我們提供測繪、通信、導航、氣象等各種信息與服務,維持社會體系的正常運轉。尤其是在突發災害和重大事故中,太空更是承擔著重要角色。太空提供的各種情報信息、精準定位和快速數據分發能力是國家安全應急體系高效工作的基礎與前提。在2004年印度洋海嘯、2005年克什米爾地震、2011年日本核反應堆泄漏等事件中,衛星實時高分辨率圖像為緊急救援提供了重要支持,也為后續開展后勤指揮、人員安置、安全防護、物資分發、交通運輸及搭建通信網絡等,提供了巨大幫助與支持。2016年4月,厄瓜多爾連續發生強烈地震。應厄瓜多爾請求,中國國家航天局緊急調動高分二號衛星對厄瓜多爾受災地區進行觀測,并提供了高分二號衛星獲取的災區震后影像圖和災區震前影像圖,為厄瓜多爾掌握災情、開展救援工作提供信息支持 。2

當太空安全受到威脅時,國家安全也將面臨挑戰。2002年6月23日至6月30日,我國鑫諾衛星2A、3A轉發器受到非法攻擊,四川、貴州、云南等10個省級電視臺受到嚴重干擾,侵犯了公民權益,危及我國家安全。美國前防長拉姆斯菲爾德2001年發表的《美國的國家空間安全領導、組織與管理》評估報告,明確指出“必須警惕空間珍珠港的威脅”,在美國政府和軍方內部產生很大震動和影響。人類對太空嚴重依賴和太空自身的脆弱性,使太空成為國家安全的一根“軟肋”。

太空正孕育著新型戰略威懾力量。伴隨航天技術的發展,太空領域正孕育新的戰略威懾力量。如太空即時打擊力量,能在1~2小時內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由于速度快、機動能力強,現有防空反導系統都不能實施攔截,是改變“游戲規則”的非核戰略威懾力量。目前,美國主要研發了三類全球即時打擊武器。一是HTV-2“獵鷹”亞軌道滑翔飛行器,可用于投射核彈頭。其由火箭或彈道導彈將飛行器推至亞軌道(35~300千米),飛行器與火箭分離,飛行器下降到距地表100千米左右大氣層邊界做無動力滑翔,可以輕松達到5馬赫以上的高速度。二是X-51A“馭波者”高超聲速飛行器。一般來說,在大氣層內傳統噴氣發動機不可能實現大于5馬赫速度,必須使用超燃沖壓發動機,實現高超聲速飛行。目前,美國雖然進行了多次試驗,但發動機技術還遠未成熟。三是X-37B空天飛機。由運載火箭送入低軌道,可長期在軌飛行,并像飛機一樣在機場著陸,速度最快可達20~30馬赫。該飛行器平時用于執行太空偵察、巡航、衛星防護、修理等任務;戰時用于對敵國目標實施干擾、捕獲和摧毀等軍事行動。

太空成為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決定性因素。從近幾場局部戰爭實踐看,偵察監視、通信、導航、氣象等衛星在奪取戰場信息優勢、提高武器裝備作戰效能等方面發揮的作用越來越大,已成為打贏信息化戰爭至關重要的支撐。目前,任何一次軍事行動都離不開太空的支持。以2002年美軍突襲阿富汗霍斯特東南叛軍武器藏匿地為例,作戰計劃是:由特種作戰小組負責偵察并發現武器藏匿地,然后由2架F-15E飛機攜聯合制導攻擊武器(JDAM)提供空中火力,將武器藏匿地摧毀。這次行動的成功,首要取決于太空力量的運用。其過程是:利用天基偵察衛星提供的監視地區衛星圖像,通過不同時段圖像比對分析,發現該地區西北方有挖掘的痕跡,初步判斷出行動位置;由氣象衛星提供行動時間內地球與太空天氣預報;利用衛星提供不間斷通信,確保指揮控制順暢;利用和調控全球定位系統(GPS)衛星,將信號增強至最優級,確保聯合制導攻擊武器精確擊中目標。未來戰爭中,誰控制了太空,誰就能夠掌控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陸權。正如鷹是飛行動物食物鏈的最高端,太空已成為“戰爭食物鏈”的最高端。

航天技術的獨特性與太空環境的特殊性

航天技術發展和太空開發推動國家利益的爭奪從陸地、海洋、空中等傳統領域走向太空高邊疆。由于太空環境的特殊性和航天技術的獨特性,使太空行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新特征。

全球性與跨域性。太空的獨特之處,在于不受傳統的陸地、海上、空域的限制,具有天然的全球性和跨域性。1顆運行在36000千米高的地球同步軌道衛星,視場可覆蓋約1/3的地球表面。3顆地球同步軌道衛星就可以覆蓋整個地球。

利用太空的全球性,可以實現全球范圍信息支援和作戰行動。各種偵察預警衛星能實現對全球的持續監視,提供全時空的戰場態勢;通信衛星能實現全球互聯互通,交鏈陸、海、空、電、網等領域;導航衛星能實現全球范圍的精確授時和定位。正是基于這一認識,2013年美國空軍就將戰略目標定位為“全球警戒、全球到達和全球力量”。

利用太空的跨域性,可以實現跨域融合和跨域行動??缬蛉诤?,是利用太空優勢建立跨領域協同,實現各領域的有機融合。例如,利用通信衛星,實現陸、海、空、電、網部隊之間的協調;利用定位、導航與授時衛星,提供時空基準,實現陸、海、空、電、網部隊同步行動和精確武器制導等??缬蛐袆?,是指太空即時打擊武器打通了大氣層內外的地理區隔,實現了航空武器、彈道導彈、臨近空間武器、航天武器、跨大氣層武器的“五位一體”?;趯μ湛缬蛐缘恼J識,俄羅斯將空軍與空天防御部隊合并為空天軍??仗燔娪煽哲?、航天部隊和防空反導部隊組成,集航空航天、防空防天于一體,具備航空、臨近空間、太空軌道的作戰能力,實現空天跨域作戰。

高效性和時效性。太空環境的特殊性,太空力量戰斗力的強大催化功能,以及太空行動的迅捷性、敏感性,決定了太空行動具有突出的高效性和時效性。

太空力量是整體戰斗力的倍增器。比如,美國空間實驗室發射的“鴿群”衛星星座,由95顆低軌小衛星組成,不需要指令,就可以24小時不間斷獲取實時數據,實現全球持續覆蓋和數據實時更新,并根據用戶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務。這些小衛星特別適合探測移動目標,高效支持作戰。 相反,一旦衛星失效或不能利用衛星,將對整體戰斗力產生致命影響。美軍戰略司令部司令海頓說:“正因為有太空,我們可以在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和任何氣象條件下打擊地球上任何目標,如果不能利用太空,美國軍力將明顯下降,甚至有可能回到二戰模式或工業時代戰爭?!?正因為如此,美國十分重視其天基系統的安全,多次評估對手可能在第一時間對其何種衛星采取何種打擊方式,以及這些作戰行動會產生何種影響,研究在應急情況下對天基系統的替代方案與防御方法。例如,美國提出要將抗毀性作為天基系統發展的關鍵指標,研究不依賴GPS衛星的定位、導航與授時系統(PNT)和小衛星快速重構系統等。

太空行動強調快速響應。2007年,美軍提出了“太空快速響應作戰(ORS)”思想,并制定了“太空快速響應作戰計劃”。在這一計劃指導下,美軍強調構建精干高效的太空指揮控制體系,有效縮短偵察—定位—決策—行動(OODA)作戰環路周期;研發快速響應技術與裝備, 2009年美國《新聞周刊》披露,美國國防部正在研發“即插即用”衛星,這種衛星在幾天甚至幾小時之內就可以組裝完畢,并被迅速“按需”發射。2013年11月,美軍太空快速響應作戰辦公室利用“彌洛陶洛斯-1”火箭一箭發射29顆衛星,有效驗證了快速發射補網技術;美國還將不同的航天器快速靈活組合,滿足不同任務需求。美國正在研究分布式虛擬衛星技術,其技術特征是功能分解、結構分離、無線鏈接、無線能量傳輸、編隊飛行。當不同模塊發射后可在軌道上更換、重用、升級、重組。

脆弱性與制約性。由于太空環境天然的脆弱性,國際法對太空力量發展及其運用有諸多限制,從而使太空行動受到限制和約束。人類太空活動的增加正給太空環境造成很大程度的污染。這種污染不僅包括航天活動帶來的化學、生物和放射性污染,還有人造太空垃圾,比如失效航天器、太空碎片等,且這種污染日益嚴重。根據聯合國外空科技小組委員會的報告,目前外層太空碎片正以每年10%的速度增加。這些太空碎片危害巨大,可導致地球靜止軌道的擁擠,干擾地面和太空的天文觀察,干擾太空試驗,對天基平臺的太陽電池、光學表面造成侵蝕,等等。尤其是,這些碎片可能碰撞運行中的航天器,并通過二次碰撞造成碎片擴散。2009年2月,美國在軌通信衛星銥星-33與前蘇聯“宇宙-2251”報廢衛星,在西伯利亞上空790千米相撞,產生約上千塊可追蹤碎片和大量無法追蹤小碎片。隨著更多潛在的碰撞事件發生,可能造成更多的碎片,在低軌道造成多米諾骨牌效應。

由于國際法規和國際慣例與準則的限制,太空行動受到制約。早在1959年,聯合國裁軍談判委員會小組委員會和聯合國大會,就成立了旨在保證外空和平利用的“聯合國和平利用外層太空委員會”。經過世界各國的共同努力,國際上陸續簽訂了一些涉及外空軍備控制的雙邊和多邊條約。比如,1963年7月,美、蘇、英簽訂的《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是最初涉及外空軍備控制的條約,它禁止在外空進行核武器試驗或任何其他核試驗。1966年,第21屆聯合國大會通過了美蘇共同提出的《外空條約》。該條約規定:締約國承諾不在外層空間放置核武器及其他大規模毀傷性武器,禁止在月球和其他天體上進行一切軍事活動,外層空間的科研活動須用于和平目的。這些條約雖不是專門為防止太空軍備競賽而制定,但仍對限制和防止太空軍備競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這些國際法規、慣例與準則,對太空行動的手段及運用有很大制約作用。

軍事強國太空主導權的競爭日趨激烈

由于太空巨大的戰略價值,以及對國家安全和經濟發展的重要作用,目前世界各國都在不遺余力地發展太空力量。截至2014年底,超過10個國家具備了自主進入太空的能力,超過120個國家和地區至少擁有1顆衛星的部分所有權。太空軍事強國正展開對太空主導權的爭奪,其結果將對未來世界格局產生深遠影響。

各國紛紛出臺太空戰略、政策與發展計劃。美國2010年頒布了新版《國家太空政策》,2011年發布了《國家安全太空戰略》1 ,明確了太空戰略目標,即維持太空優勢,增強太空能力,威懾針對美的太空侵犯。與其相配套,2012年,美國又發布了《國防部太空政策》,明確提出自由進入太空和使用太空對美國國家利益至關重要,要求軍方確保航天發射和衛星運營服務,確保安全可靠、高效靈活地開展太空進入、太空運輸、太空操作和太空返回等行動,確保太空可控、安全、可防御。美國這些太空戰略和政策的核心,就是謀求絕對太空優勢。俄羅斯等國也高度重視太空力量建設的籌劃與指導。2013年,俄批準了《2030年及未來俄聯邦航天活動領域的國家政策》,提出2020年、2030年及遠期的運載火箭與航天發射場、社會經濟及太空科學、載人航天等領域的發展規劃與重點。2014年,英國發布了《國家太空安全政策》,明確提出四個發展目標,即增強太空服務與抗毀能力,利用太空確保國家安全利益,倡導和平安全的太空環境,工業界與學術界抓住機遇發展太空技術支持國家安全。日本早在2008年就修改了《宇宙基本法》,解除了航天不能用于軍事目的的禁令;2015年又發布了新的《宇宙基本計劃》,提出未來太空發展計劃。加拿大也發布了《航天政策框架》,明確了航天活動的核心原則。各軍事強國制訂太空戰略和政策的目的非常明確,即獲取太空利益,發展自主太空軍事能力和爭奪太空主導權。

打造太空裝備體系。獲取太空主導權的基礎是構建太空裝備力量體系。美國已經建立了完善的太空裝備體系,主要包括太空態勢感知體系、太空信息支援體系、太空作戰響應體系、太空信息攻防體系和太空運用體系。俄羅斯太空裝備體系建設,強調發射新一代格洛納斯-K導航衛星,建立寬帶、移動和中繼通信系統初步實現全球覆蓋,發展面向重點地區的導彈預警衛星。歐洲太空裝備體系建設,強調多國合作、彌補短板,重點發展電子偵察衛星,多國合作發展導彈預警衛星,2018年歐洲伽利略全球導航系統將全面運行。日本太空裝備體系建設,強調與美國合作、固強補弱,重視發展覆蓋本土和周邊的導航衛星星座“準天頂”(QZSS),還計劃與歐洲伽利略系統合作,實現全球覆蓋。印度已初步建成由7顆衛星組成的區域導航衛星系統。從各國太空裝備體系建設的情況看,美國與其他軍事強國的太空裝備體系相比已形成代差,美國正試圖保持和擴大這種優勢,而其他國家正努力減少這種差距。

完善太空指揮管理體系。早在1985年9月,美國就成立了具有聯合指揮能力的美國航天司令部,2000年成立了第76太空管制中隊和第527“侵略者”中隊,分別擔負太空防御和進攻任務。從作戰指揮關系看,美軍太空作戰由全球太空作戰和戰區太空作戰兩部分組成。此外,國防部所屬的國防信息系統局、國家地理空間情報局、國家偵察局、國家地面情報中心,國家所屬的航空航天局、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以及盟國的太空力量,也向戰略司令部或戰區提供太空支援。

提高太空實戰化能力。美軍相繼出臺一系列作戰條令和作戰規則,對太空軍事活動進行規范。同時,進行專門的太空戰演習或在軍事演習中增加太空軍事行動的內容,訓練太空作戰人員。從2001年起,美先后進行了10次“施里弗”太空作戰模擬演習。演練其認為是潛在或現實對手國家的太空威懾和太空力量打擊等。太空戰演習對美軍太空力量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是太空理念的傳播器、太空概念的孵化器和太空能力建設的指示器。美軍通過這一系列演習,已基本完成了太空作戰的理論與實踐準備。

和平利用太空防止太空武器化

21世紀,面對日益升級的太空競爭,世界各國更加關注太空軍備競賽和太空武器化的危險。目前,就防止外空武器化、確??臻g安全主要有兩種思路:一是為尋求其太空的絕對安全而不惜以犧牲其他國家的安全為代價,反對就太空武器化展開談判。有關國家認為,它們比其他國家更依賴太空,必須發展其獨一無二的空間能力保證其安全,反對和抵制任何可能對其發展太空能力形成約束的條約。很明顯,有關國家的態度是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倡導的空間和平利用、防止外空武器化和避免外空軍備競賽背道而馳的。

二是反對外空武器化和外空軍備競賽,主張通過國際合作的方式解決有關國家的空間安全關切,這有利于增進國際安全與穩定,符合所有國家的共同利益。2008年,中國、俄羅斯共同向聯合國裁軍談判委員會提交了《防止在外空放置武器和對外空物體使用或威脅使用武力條約》 (PPWT)草案,提出應盡早就太空非武器化展開談判。2014年對這一草案進行了完善修訂。這一草案受到很多發展中國家的支持。但由于有關大國的阻撓,日內瓦裁軍談判會議在防止外空軍備競賽而強化外層空間法律體系方面停滯不前,導致太空軍備控制進程受挫。

為維護太空安全,我們應建立共同安全的太空安全觀,航天強國應起帶頭作用,摒棄冷戰思維,防止太空武器化和軍備競賽,共同創造和平安全的空間環境,讓所有國家共享太空技術的成果。外空屬于全人類,國家無論大小、發展快慢都能參與太空開發,并從太空和平利用中受益。

[參考文獻]

[1]中國國防白皮書.中國的軍事戰略[N].北京:解放軍報,2015-05-27.

[2]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16中國的航天白皮書[EB/OL].http://www.scio.gov.cn/zfbps/32832/Document/1537007/1537007.htm.

[3]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文章選編[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黨建讀物出版社,2016.

(作者簡介:仲晶,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所長)

責任編輯 / 梁齊勇

猜你喜歡
國家安全
我國刑法中“恐怖活動組織”的犯罪學分析
國家安全視角下的戰略物資儲備立法完善
儒學創新為中華文明“走出去”提供戰略支撐
試析宗教虛擬化及其傳播對國家安全的影響
淺析國家安全視野下的新媒體危機
華人卷入兩起涉美“國家安全”案
中國互聯網治理的轉型性特征
論主權投資的國家安全審查及我國的制度完善
國家安全視野下大學生國防教育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