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著眼于增強核心競爭力進行產業轉型升級

2018-01-13 08:03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課題組
前線 2017年12期
關鍵詞:產業結構服務業京津冀

中共北京市委黨史研究室課題組

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轉方式、調結構成為我國經濟發展的基本方式和內驅動力。北京作為首都,產業結構具有長期歷史發展中形成的自身特點,更體現著國家對首都的定位和要求。2014年2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北京并發表重要講話,明確了北京“四個中心”戰略定位,提出北京要放棄大而全的經濟體系,構建高精尖的經濟結構,使經濟發展更好服務于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為北京經濟發展和結構調整指明了方向。幾年來,北京認真貫徹落實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戰略部署,主動把握和積極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的要求,把調整優化經濟結構尤其是產業結構作為轉變發展方式、提高發展質量的重要內容,積極探索內涵集約、減量發展新路子,實現了從聚集資源求增長到疏解功能謀發展的重大轉變。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產業結構演變的歷史回顧

新中國成立以來,北京產業結構幾經調整,經歷了從服務經濟到工業經濟再到服務經濟的結構轉變。這一轉變不是簡單的循環往復,而是不斷革故鼎新、轉型升級的過程。大體分為兩大階段:

(一)確立工業主導型產業結構(1949-1978)。新中國成立后,國家一窮二白,恢復國民經濟成為當務之急和首要任務。北京認真貫徹中央“將消費城市變為生產城市”重要指示,迅速將工作重心轉移到恢復和發展生產上來。1953年北京制定第一個城市規劃,明確提出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的定位,特別強調要把北京建設成我國強大的工業基地?!耙晃濉睍r期,北京工業化快速推進,三次產業結構 從1949年的23∶37∶40演變為1957年的11∶48∶42,初步奠定了“二三一”產業格局。黨的八大提出要把我國從落后農業國變成先進工業國的主要任務,并堅持長期工業化建設的發展思路,其間北京城市規劃歷經三次調整,基本堅持了發展工業和建設現代化工業基地的方向,并優先發展重化工業。到1978 年,北京已建成門類比較齊全的工業體系,冶金、化工、紡織、重型機械制造加工等產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5.2∶71.1∶23.7,工業產值占比大幅提升。 經過30年建設發展,北京產業結構完成第一次調整轉型,確立了工業主導型產業格局和生產性城市定位。但工業化尤其重工業化的加速發展也導致產業結構和布局嚴重失衡,引發資源緊張和環境污染等諸多問題。

(二)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1978-2012)。改革開放給北京注入了新的生機與活力,也催生著城市建設和經濟發展方式的深刻轉變。1980年4月,中央書記處對北京城市建設作出四項指示,明確北京政治中心和文化中心定位,提出經濟建設要服從和服務于這個定位,不再發展重工業,而是進行適合首都特點的經濟建設。北京積極調整發展思路,圍繞發展“適合首都特點的經濟”,改變主要依賴工業尤其是重化工業發展的模式,走新型工業化道路,進一步發展第三產業,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發展。在此過程中,先后實施了“兩個戰略轉移” “優二興三”“退三進四” 等重大舉措,加強產業結構和布局上的進退調整。首先,資源型工業企業逐漸遷出北京,一批化工廠、焦化廠、鋼鐵廠等高耗能、重污染企業遷出或關停,淘汰落后工藝設備。市區企業搬遷轉移后,原址改造興辦服務業,涉足金融、商業、房地產等20 多個行業,形成新的增長點。其次,由傳統重工業主導轉向大力發展汽車、電子為主導的高技術產業和現代化制造業,建立中關村、亦莊開發區等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基地,形成軟件、集成電路、計算機和網絡、生物醫藥、能源環保等重點領域優勢產業集群,確立以優化改造傳統優勢產業為基礎、現代化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為主體、都市型工業為補充的新型工業結構。再次,第三產業由以傳統服務業為主轉變為以現代服務業為主,科技含量高、知識與技術密集特征凸顯,對首都經濟發展貢獻穩步提升。金融保險、科技服務、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在產業結構深度調整中得到快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依托北京深厚的文化底蘊、雄厚的科技實力和開放的人文環境取得又好又快發展,成為最活躍、最具增長潛質的產業。四是傳統農業比重不斷下降,都市型現代農業得到發展,并從單一生產功能向生態功能和生活功能擴展,科技含量進一步提高。截至2012 年,北京服務業占GDP比重超過76%,率先在全國確立服務經濟為主導的產業結構,成功實現由全國重要工業基地向服務經濟城市轉型。

十八大以來北京“騰籠換鳥”的實踐

黨的十八大以來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結構調整、轉型升級是大邏輯、大格局、大趨勢。面對新形勢、新要求,北京緊緊圍繞首都新的城市戰略定位,加快騰籠換鳥,疏解非首都功能,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推動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部署,進入全面創新發展、提質增效的新階段,調結構、轉方式內涵更加豐富、舉措更加有力、成效更加凸顯。

(一)有序疏解非首都功能。加快疏存量,淘汰、疏解、轉移那些不符合首都戰略定位、不適合在北京發展的高污染、高耗能、高風險、低效益產業。嚴格控增量,率先制定實施全國首個新增產業禁止和限制目錄,杜絕新上落后產能,從嚴調控一般制造業、農林牧漁業、批發零售業等。同步促提升,統籌推進疏解與轉型,引導各類市場“退低引高”“內生外擴”,以京津冀“一盤棋”思路搞好產業疏解轉移和承載對接,優化提升三地產業整體結構布局。

(二)向科技創新要增量。發揮北京科技資源優勢,打造產業轉型發展的主要動力源。一手抓傳統制造業向綠色制造、智能制造等現代高端制造業轉型升級,以汽車、裝備制造業等為主導、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現代高端制造業發展迅速,帶動工業結構進一步優化;一手抓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培育,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航空航天等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以網絡和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和新能源等高新技術為支撐,推動產業高端化發展。

(三)發揮服務業帶動提升作用。北京發揮比較優勢,立足區域輻射、服務全國,生產性服務業持續快速發展。作為全國首個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城市,率先構建與經濟發展新常態相適應的服務業發展格局,有效催生與首都功能定位相契合的服務業新供給,促進首都服務業高端化、國際化,推動京津冀區域協同開放,創造一批在全國可復制、可推廣的重要經驗。據統計,2017年上半年,第三產業占GDP比重已升至82.2%,持續領跑全國,穩居第一。

推動北京產業轉型升級的幾點思考

新時期、新常態下,北京產業轉型發展機遇與挑戰并存,優勢與短板共生,必須圍繞國家戰略大局、結合北京自身特點,著眼保持首都經濟可持續發展和增強核心競爭力來思考和謀劃。

(一)必須凸顯首都城市這個戰略定位。從北京產業結構發展演變的歷程來看,幾次轉型調整的節點都與新版城市規劃的制定隨行,與當時城市戰略定位相適應、相協調?!侗本┏鞘锌傮w規劃(2016年-2035年)》強調了北京作為全國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國際交往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戰略新定位,同時劃定了北京的城市發展新目標,“要立足北京實際,突出中國特色,按照國際一流標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建設國際一流的和諧宜居之都”。這就要求北京必須緊跟新時期“四個中心”的核心功能,要持續推動產業轉移升級,遵循疏解首都非核心功能的戰略導向,淘汰退出一批,調整疏解一批,限制嚴控一批,高起點構建符合首都經濟特征的現代產業體系。要加強產業創新支撐,強化科技創新引領作用,以重大項目建設和創新成果產業化為抓手,向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航空航天、高端裝備制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傾斜,以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為依托,突破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領域核心關鍵技術和前沿技術,引領產業高端化發展。

(二)必須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這個大局。北京經濟轉型發展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國家戰略中的重要一環,必須著眼國家發展全局,打破一畝三分地思維定式,樹立跳出北京、發展北京的觀念,以更高站位、更新理念、更寬視野融入京津冀協同發展之中。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敢于騰籠換鳥、善于騰籠換鳥,還要把北京納入京津冀這個大籠子中進行統籌謀劃,從內部封閉調整的“小循環”轉變為區域互通互聯的“大挪移”。面對京津冀這盤大棋局,必須著力加強頂層設計,加快編制出臺京津冀產業發展專項規劃,突出引領發展和錯位發展,把產業疏解、改造、轉移、升級和新產業培育同步設計、同步推進、同步提升,積極構建各有側重、協同分工、互促互補的產業共同體。必須加快推動京津冀產業有序轉移對接和深化合作,由易到難分層推進不同領域、不同環節、不同業態科學布局,形成產業鏈、創新鏈、園區鏈,努力打造協同發展新的增長引擎。必須健全完善多方位協同發展保障機制,堅持市場機制為主導,創新體制機制,加快區域財稅體制、投融資體制、社會保障制度、政府績效考核機制等方面的創新與銜接,積極推動各種要素按照市場規律在區域協同發展空間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

(三)必須立足自身資源稟賦這個基礎??萍?、文化發達,人才、信息集聚是北京的最大優勢, 自然資源匱乏又是北京的最大劣勢。充分利用和發揮北京區位優勢、比較優勢,加大智力投入、創新驅動力度,強化科技創新對產業的引領支撐,才能從更深、更高層次優化首都產業體系,提升北京產業核心競爭力。要全面提升核心創新能力,積極保持國家科技創新中心的活力,打造“北京創造”品牌,通過創新使高端產業成為城市核心競爭力,在戰略性新興行業搶占鰲頭;要創新服務業發展,強化“北京服務”理念,做優做強以生產性服務業、文化創意產業為主導的高端、高附加值的現代服務業,使高端服務業成為三次產業的核心增長極,將北京打造成為立足區域、服務全國、輻射世界的高端服務業中心;加大力度吸引和培養高端人才,完善高端人才服務配套體系,為產業高端化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內生動力。同時,還務必要考量到資源環境的約束及其承載能力來謀劃北京經濟建設的可持續發展,最大限度降低資源消耗強度和污染排放強度,推動產業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圍繞優勢行業、高端產品、關鍵環節開展能效提升、節水治污、循環利用等專項技術改造,打造更多綠色、低碳、循環的產業集聚區。

(執筆人:陳麗紅)

責任編輯 / 高 斌

猜你喜歡
產業結構服務業京津冀
私募股權投資對產業結構升級的影響
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在西部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中的作用
城鎮化對產業結構高級化的影響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我國產業結構合理化程度的差異研究
2019長三角服務業企業100強
2018上海民營服務業企業100強
京津冀協同發展
2014上海民營服務業50強
2014上海服務業50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