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高年段閱讀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

2018-01-15 19:13吳丹
語文周報·教研版 2017年52期
關鍵詞:整體思路教材

吳丹

在應試教育中,教師對于學生基礎知識的學習傾注了大量的心力,沒能為學生能力真正考慮,忽視了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往往在語文課文的學習當中,教師按部就班,對于文章的講授不夠深入,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停留在表面。教師不在課堂中重視閱讀教學,基礎知識的死板教學無法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學生的閱讀沒有章法。因此,教師要在閱讀教學中,加強學生閱讀的訓練,提高學生的閱讀修養,帶領學生從文章中獲得啟示,獲得凈化。而閱讀的有效性在于,對于文章整體的把握與感知。

一、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

倘若缺乏興趣的推動,學生缺少學習動機,學生就很難積極主動地參與到閱讀教學中來。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首先要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讓學生積極學,主動學。小學生思維活躍,好奇心強,但認知不夠完善,對事物往往都是三分熱度,教師要從學生的學習特點出發,充分發掘閱讀學習過程中的樂趣,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一方面,小學生喜歡接受肯定與贊美,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及時表揚學生,這樣既能有效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信心,又能提高學生閱讀的積極性,讓學生更為主動地投入到閱讀中來。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定期給學生推薦閱讀文章或書籍,如,《中國歷史故事精選》《小學科學知識故事》等故事、獵奇類書籍,發展學生的閱讀興趣,促使學生形成愛閱讀、要閱讀、堅持閱讀的良好閱讀習慣。潛力是先天的,興趣卻是后天可以培養的,教師要從學生的閱讀興趣著手,給予學生良好的閱讀體驗,利用興趣彌補學生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以此更好地達成預期的教學目標。

二、立足于學生的認知,發掘教材的內涵

在整體閱讀意識培養過程中,必須基于學生發展需要及能力水平,不能偏離實際。一方面,教師要根據最近發展區理論,針對每個學生的發展差異,制定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養目標及方案,通過因材施教,更好地達到預期的教學目標。另一方面,教師在教學方式選擇上,要契合學生的喜好,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如,采用游戲教學法、趣味教學法等教學手段,提高課堂的趣味性及可參與性,構建學生喜愛的閱讀教學課堂。同時,教師的閱讀教學應當立足于教材,發掘教材。教材是很好的閱讀文本,內涵豐富,文學性強,利用課文教學發展學生的整體閱讀意識,能夠有效提高課堂效益,一舉多得,實現教學質量的提高。

三、授人以漁,教會學生一定的閱讀技巧

(一)學會概括內容,了解表達順序。

小學高年級的學生已經基本有一些關于學習的想法了,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溫和地引導學生完善自己的閱讀方法,切勿操之過急,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不要讓學生養成段落式的閱讀習慣,看到一篇文章,首先應該是進行整體閱讀,做到在第一次閱讀過后就能夠理清文章大意,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主要內容,并且知道文章的“來龍去脈”。通過“概括”這一環節,還能夠增強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使學生將自己的思路理清,正確表達自己的想法。其實,在培養學生進行整體閱讀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的思維敏銳度,使學生能夠快速地理清自己的思路。

(二)抓住重點關聯,領悟整體思想。

在語文考試的閱讀題中,通常會有“聯系上下文,分析……”這樣一道題,這就表明:文章中任何一個伏筆,任何一分情感,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如果單一地閱讀某段或文章中的某個事件,無法體悟到文章整體的思路,片面地閱讀就會造成理解上的困難與偏差。小學高年級的學生,極有可能會因為急于閱讀,而出現“想當然”的情況,而誤解整篇文章的思路。所以,隨著文章的推進,更需要學生能夠在閱讀當中沉下來,找到每個大段的關鍵點,找到重點之間的關聯,能夠聯系上下文,貫通全文地進行思路的理解。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夠避免像理解停留在表面上,才能夠更深層次地進入到文章的思路當中。

四、讀寫結合,全面發展

如果寫作離開閱讀,那么寫出來的文章也就成了無根之萍;同樣,倘若閱讀離開寫作,學生的感悟、心得就得不到實踐加強。由此可見,閱讀與寫作是相輔相成的,在閱讀教學過程中應當做到讀寫結合,以寫促讀,實現學生閱讀整體閱讀意識的長足發展。這里所說的讀寫結合,主要是指在閱讀過程中,讓學生進行隨筆寫作,不同于作文與日記。隨筆沒有字數、格式、篇幅的要求,更注重于學生將閱讀心得進行記錄,并及時整理。學生通過寫閱讀心得,能夠更好地從整體上把握文章,解讀文章,進而在閱讀過程中提高自身整體閱讀的意識。endprint

猜你喜歡
整體思路教材
教材精讀
關注整體化繁為簡
設而不求整體代換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我的思路我做主
十二星座5月整體運程
如何選擇整體法與隔離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