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懲治校園暴力的法律思考

2018-01-15 21:46田圣新
青春期健康 2018年1期
關鍵詞:暴力行為施暴者規制

田圣新

隨著現代互聯網的快速發展,網絡將普通百姓變成了一個個的新聞人,也可以成為自媒體者。許多最新鮮、最及時的事件幾乎都出自各大視頻網站、交友平臺。小到家庭瑣事大到交通事故的第一現場,都可以通過網絡呈現在大眾眼前。校園暴力也是其中的一個重要內容。過去以為校園暴力只會出現在電視新聞中,而且數量也是鳳毛麟角。但隨著互聯網的發展,越來越多關于校園暴力的報道及視頻浮現在大眾眼前,我們才忽然發現,校園暴力竟然如此普遍的出現在校園內外。在很多視頻網站上,我們會時不時地看到這些內容:浙江省一名初一男生將一名一年級男生關在屋子里暴打,用煙頭燙男生的皮膚,用繩子勒脖子;江西省九名女生圍毆一個女生,對其進行毆打;四川省三名未成年少女對一名女孩施暴,將女孩的上衣脫光并進行拍照,照片中有施暴的兩名女生還擺出剪刀手;貴州省一男生被多名同學強行拉出學校,圍毆致死,等等。[1]如今的校園暴力表現形式越來越豐富,手段的殘忍程度也在加重,值得引起高度關注。

一、校園暴力的主要形式

所謂校園暴力,是指惡意通過肢體、語言及網絡等手段針對他人的生理、心理、名譽、財產等實施的暴力行為。主要是指發生在學生之間的欺凌與壓迫,也包括老師和校外人員實施的侵權行為,最終結果是造成被欺凌者感到自己處于無助的弱勢狀態。[2]在大多數的校園暴力中,除了部分人身傷害之外,校園暴力造成的最直接后果是帶來受害者心理上的煎熬與摧殘。

校園暴力可以分為直接暴力與間接暴力,其中直接暴力包括肢體暴力和言語暴力。肢體暴力是最常見的一種校園暴力形式,如校園兇殺、打架斗毆等,是施暴者通過對受害者身體的傷害來達到顯示自己厲害而使受害者害怕的目的。而言語暴力則是通過嘲諷、辱罵、誹謗等方式使受害者從心理上感到害怕、無助的暴力形式。間接暴力則主要指冷暴力。如果說肢體暴力和言語暴力是一種有形的暴力形式的話,那么冷暴力就是一種典型的無形的暴力形式。冷暴力通常表現為在校園中形成小團體或拉幫結派、散布謠言,刻意地冷漠、疏遠、孤立他人,將受害者排除于某個團體之外。

隨著互聯網的發展,網絡暴力也成為了一種新的暴力形式。從根本上講,網絡暴力是將肢體暴力、言語暴力相結合,通過互聯網這個中介呈現在大眾眼前的一種暴力形式。包括在QQ、微信、微博等主要的社交媒體平臺上發布對受害者實施校園暴力的視頻、照片等。

二、我國法律對校園暴力規制的法律缺位

校園暴力在全球范圍內都是社會高度關注的熱點問題,畢竟每個國家的未來都寄托在這個龐大的青少年群體的身上。然而,反觀我國針對校園暴力的法律規制現狀,不難發現,我國的法律在對校園暴力問題的處置上存在明顯的缺位與不足。

首先,現行法律內容相對校園暴力的現實發展情況規定滯后?,F有的《未成年人保護法》《刑法》以及《治安管理處罰法》等都多多少少的涉及到校園人身安全的問題,但是缺乏針對性,對于“打不死、不打殘、不反社會就沒事兒”的校園暴力沒有針對性立法,就給這些施暴者提供了機會,實施了暴力卻不需要接受懲罰,助長了施暴者的囂張氣焰。[3]我國《刑法》第17條規定:“已滿16周歲的人犯罪,應當負刑事責任。已滿14周歲不滿16周歲的人,犯故意殺人、故意傷害致人重傷或者死亡、強奸、搶劫、販賣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的,應當負刑事責任?!边@意味著16周歲以下實施暴力行為的未成年人及大部分14周歲以下實施暴力犯罪行為的未成年人都處在刑法調整范圍之外。而校園暴力行為的主要實施主體正是這個范圍。由于對這個群體缺乏明文規定,導致他們在實施了暴力行為之后沒有得到應有的懲罰,進而增加了其再次實施暴力行為的可能性。同時,在當前社會發展的大環境下,10~13周歲的未成年人的的發育程度已經相當成熟,早已不是多年前的10~13周歲未成年人的生理及心理狀況了,他們對于法律也有了一定的認識,實施暴力行為的前提也不再是“不知法、不懂法”了。

其次,現行法律法規低估了校園暴力的社會危害性進而導致對受害者的保護缺位。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七條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六周歲的人使用輕微暴力或者威脅,強行索要其他未成年人隨身攜帶的生活、學習用品或者錢財數量不大,且未造成被害人輕微傷以上或者不敢正常到校學習、生活等危害后果的,不認為是犯罪。這條規定致使那些通過勒索小額財務、侮辱、壓抑受害者心理等的校園暴力行為處于法律調整的范圍之外,但事實上,這些不被法律所調控的暴力行為正是校園暴力的主要表現形式,再加上受害者不敢聲張等原因導致其內心備受煎熬卻無力反抗。而對待施暴者,管理主體僅僅通過口頭批評教育等形式小事化了,未從根本上杜絕校園暴力的再次發生,也無法從根本上實現對受害者的真正保護。

再次,針對校園暴力的糾治措施的缺位。一方面我國未設立專門的機構來處理校園暴力事件,而在美國、日本等西方國家,都設立有處理校園暴力事件的專門機構,如美國教育部設立的安全無毒校園辦公室,專門處理校園暴力事件,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另一方面,我國現有的針對未成年人犯罪的主要糾治措施是監外執行、社區矯正等,相應的制度建設還很不完善。監外執行的意義在于著重考慮未成年人的長遠發展,但卻忽視了對校園暴力的防范。社區矯正因其制度不完善,原本應當起到重要監督作用的社區和派出所等流于形式,并未真正履行其職責,空有一個制度,效果相當不明顯。[4]糾治的方式沒有威懾力、沒有實際的糾治效果,對施暴者而言就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對校園暴力的防范就沒有積極的效果。

三、完善我國校園暴力法律規制的措施

綜合上述分析與論述,在我國校園暴力的法律規制問題上應該從以下兩點進行完善:

(一)完善現行懲治校園暴力的法律體系。

1.對現行涉及校園暴力的法律法規進行修正:首先針對前文所述關于刑法中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已經明顯落后于社會現實的發展,現行關于刑事責任年齡的規定對許多施暴者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漏洞,他們像打擦邊球一樣,既實現了自己施暴的目的,又逃避了法律的制裁,使得他們根本意識不到其行為的危害性,恰恰是利用了年齡的優勢而為所欲為。因此應當將我國刑法中的刑事責任年齡進行適當的減小,就如民法中對民事責任年齡的修改一樣,適應當下未成年人心智成熟的程度,以此來將應當納入刑法調整的校園暴力行為進行刑法規制,達到對未成年人威懾的目的。

2.出臺針對校園暴力的專門立法:雖然我國現行法律體系中有不少涉及校園安全的法律法規,但他們都缺乏針對性與可操作性。如果能夠有一部專門針對校園暴力的法律,從明確校園暴力的內涵、預防校園暴力的出現、懲罰校園暴力施暴者、保護校園暴力受害者等多方面對校園暴力進行一個較為全面的規制,將大大提高打擊校園暴力行為的力度與效果。有了明確的法律規定,執法機關與司法機關也將有法可依,懲罰的可操作性、法律的威懾力也將大大增強,相信會有較為明顯的成效。

(二)健全對校園暴力施暴者的糾治措施

對于施暴者的糾治,可以從兩個渠道進行設置:

第一,學校方面。學校是校園暴力可能發生的第一場所,應該從預防與懲處兩個方面發揮其作用。從預防的角度,法制宣傳教育不可缺少。讓校園暴力不再發生的首要方式就是讓學生們能夠強烈感受到違法犯罪后的嚴重后果,以此來震懾想要實施校園暴力的群體;從懲處的角度,一旦發現有校園暴力行為的發生,學校應當首先作出反應,針對危害性很小的校園暴力行為,對施暴者應進行口頭及書面的警告和通報,并告知其監護人加以監管;而針對具有相當危害性的校園暴力行為,學校要及時與執法機關進行溝通,第一時間杜絕二次暴力的發生。

第二,社會層面。主要指監外執行與社區矯正制度的完善。應切實強化監外執行機關及社區矯正機構的職責,充分發揮其監督作用,并且可以創新相關制度,堅持防范與懲罰并舉的原則,既要創新性地設立相關制度,大力宣傳法制意識,普及未成年人的法律知識,又要對實施了校園暴力的施暴者施以相應力度的懲罰,以達到懲戒的效果。

參考文獻:

[1]陳超.校園暴力的刑法機制[J].法制博覽.2016·07:235.

[2]張遠照.論校園暴力之層級歸因、法律規制和權利保障[J].凈月學刊.2017.(4):114.

[3]黃潔.如何發揮法律對校園暴力的規制作用[J].法制與社會.2017·1:205.

[4]儲殷.當代中國“校園暴力”的法律缺位與應對[J].中國青年研究.2016.4:24.endprint

猜你喜歡
暴力行為施暴者規制
青瓦臺常駐記者吃霸王餐?
“白絲帶”,協助家庭暴力施暴者開展“自救”
中國社會組織自我規制的原因淺析
新常態經濟規制及其制約機制完善
淺析我國行政規制的法制完善
法治環境下規制政策的影響因素研究
校園暴力施暴者的施暴行為分析
媒介分析:動畫暴力對兒童的影響
第一次遭遇家暴該怎么處理?
所暴力行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