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活動載體 提升新聞品質

2018-01-15 07:32徐素新
記者搖籃 2018年11期
關鍵詞:科技興農新聞策劃創新

徐素新

【摘 要】多年來,葫蘆島日報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每年都要開展多種形式的有組織有計劃的采訪活動,比如“360行記者體驗”“園區行”“科技興農百村行”“家鄉行看變化”“軍營一日”等,有力地提升了新聞品質。僅以“科技興農百村行”為例,談談創新活動載體對提升新聞品質的作用?!翱萍寂d農百村行”是葫蘆島日報精心組織策劃的大型新聞采訪活動,歷時5個月,在6個縣(市)區中采訪了55個鄉鎮的100個村,參與記者60多人次,投入人力之多、涉及面之廣、持續時間之長在新聞采訪活動中絕無僅有。通過這次活動,記者做到身入、心入、腦入,汲取了更天然的營養,錘煉了職業作風,提升了職業水準,升華了職業精神。

【關鍵詞】科技興農? ?新聞策劃? ?活動載體? ?創新

一、認真組織,精心策劃,一以貫之是采訪活動取得成功的前提

任何一項好的活動不經過認真精心的組織策劃就會打亂仗,無章法可循。而一旦有了好的策劃方案,讓其躺在那里睡大覺,不去落實,不去實踐,那無異于一紙空文,落實得不到位又只會停留在形式上。為此,我們制定了詳細的策劃方案,與市農委溝通確定100個農業各業先進村,召開5次采訪對接會,各鄉鎮宣委把意見反饋鄉鎮領導并對采訪對象進行反復篩選調整,做到采訪有方向有目的有對象,做足功課,減少了盲目性,提高成功率。采訪記者做到了三見面,與鄉鎮領導見面,與采訪對象見面,與主管部門見面,廣選重采,重中選特,優中選精。整個活動經歷了春的播種、夏的耕耘、秋的收獲,有計劃有組織有步驟有重點,取得了預期的傳播效果,較好地實現了新聞效果、政治效果和社會效果的統一。南票大棗建昌中草藥稿件見報后,有讀者打電話詢問相關情況,要批發大棗種植中草藥,南票宣傳部還把我們采寫的稿件收集發在他們網站上,作為推介他們地區農業產業特色的資料??梢哉f,沒有前期的精心策劃,沒有精心組織落實,沒有這樣的創新活動作為載體,采寫出的新聞作品不可能有這樣的影響力和傳播力,這樣的效果使我們感到欣慰。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關鍵是農村,重點是農民。在鄉村振興發展戰略中,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大道上,作為媒體如何去擔當去作為?我們感到責任重大。這次創新采訪活動,我們幫助農業部門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寶貴材料,發現挖掘出好多在農業生產中的好典型、好經驗、好做法,很多新技術、新工藝、新品種得以推廣應用,媒體的作用得到了發揮,有力促進了“三農”工作的開展。

二、思考,心入,走下去還要跳出來,是采訪出精品的關鍵

沒有思考就沒有高度,不能心入就會漂浮。這次采訪活動盡管主題很明確,方向很清晰,但在活動啟動之前,參與采訪的記者集中進行了預熱,集中培訓,組織學習中央關于農村工作的一號文件,人手一份,認真研讀,深刻領會,抓住要點,這對于深入采訪,把握主題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用心傾聽,虛心請教,認真思考,深度挖掘,仔細觀察,把每一次采訪都當作是一次學習的過程,做到了采訪不到位不放棄,思考不到位不動筆,寫得不到位不出手,為了挖掘素材,有的采訪要進行二三次,有的稿件要反復研究寫作角度,甚至修改幾次,直至滿意為止。正是身入、心入、思考,才寫出了叫響的作品。比如,《多彩的菊花身價倍增》《一盤鮮食雜色蛤31道工序始出來》《紫蘇不休眠出口到日韓》等,這些作品緊扣主題,視角獨特,寫作手法精巧,用生動活潑的語言、鮮活的事例,反映了科技興農的豐碩成果、典型事跡及成功經驗,現場感強,具有很強的親和力、感染力,挖掘出的事例具有很強的引領示范作用,給讀者留下了很深的印記。正所謂腳踏實地,作品才能出人頭地,也充分證明了好作品都是靠兩個腳板跑出來的,都是在兩腳泥一頭汗中采寫出來的。正如記者感言,作為記者,只有到了一線,扎根到一線,才能真正抓到“活魚”,只有深入到百姓當中,傾聽他們的心里話,真正俯下身,才能深切體會群眾,才能更好地轉變作風,以更加敏銳的眼光和視角升華報道主題,才能靠平日深厚的積淀豐富報道內容。也只有在真正嘮嗑中學說家常話,勞作中感受冷曖,才能更好地采寫出好作品,因深入而生動,因真切而感人。

三、大型主題策劃活動是提升形象、鍛煉隊伍、錘煉作風、歷練本領的有效方法

這次采訪活動由葫蘆島日報社要聞記者承擔完成,這是對隊伍的一次鍛煉,一次大檢閱。根據采訪的人員特點,分成六組,以老帶新,進而提升整體水平。這樣的組合,產生了三個非常好的效果。其一,在學習中提升進步。新記者向老記者學習,學習扎實的采訪作風,學習他們具有的職業敏感,從而在政策把握、提煉主題、寫作技巧、表現手法上都有很大提升,同時,老記者有針對性指導,要比單純就理論說理論更有效、更管用。其二,自加壓力,形成一種競上的氛圍。六組100個村,難免出現同質化、同題化,但在采訪過程中,各組之間有一種比勁,在同質上找角度、找新意,在同類上找特色挖亮點。開動腦筋,挖掘素材,他們白天深入大棚內、果樹下、雞舍中、豬棚里,田間地頭,進行采訪,與農民心交心,拉家常,聽民聲。晚上伏案寫稿,把鮮活、鮮為人知具有突出特色的典型事例呈現給廣大讀者,在他們看來,這次采訪是最辛苦也是收獲最多、感觸最多的一次采訪活動,這是創新活動載體的實際成果。其三,團隊意識增強,更加注重團結協作。各組長能夠擔負職責,既采訪寫稿又要指導修改,任務很重,沒有怨言,體現了吃苦奉獻精神。此外,組團采訪代表體現報社記者整體形象,比單兵作戰更具影響力。通過這次采訪活動媒體與各縣(市)區鄉鎮記者與通訊員搭建了溝通的橋梁,也真切地聽到了他們對宣傳工作的訴求及很好的建議,記者扎實的采訪作風也給基層留下了良好的印象,提升了媒體的影響力,因作品精彩也增加了報紙的美譽度。

不懼艱難,不懼繁瑣,不辭辛苦,對新聞事件進行深度挖掘,追求其達到更好的傳播效果,這就是在“科技興農百村行”采訪活動中形成的一種精神,這種精神是一筆寶貴的財富,是促進新聞業務不斷提升的不竭動力。經驗告訴我們,不斷創新活動載體,提升新聞品質,是實現新聞最大傳播功效的有效途徑。

猜你喜歡
科技興農新聞策劃創新
董敏芳:在科技興農的道路上大步前進
科技興農?促進鄉村振興
新聞策劃讓新聞報道深一度
石門:科技興農打出“特色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