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移民的村莊

2018-01-16 17:34碧小家
四川文學 2018年1期
關鍵詞:大地移民

碧小家

上篇

一旦涉獵到邊陲移民這一話題,一方面讓人覺得不知從何說起,另一方面讓人不免產生一種蒼涼與悲壯、沉重與崇高感……

令我們欣慰的是,今天看到的庭州大地已是滿目蔥蘢,四處禾黍彌望。這是一個早期移民和當代移民共同創造的大村落,同時也是無數移民共同創造的綠洲農耕文化大苑地。

在庭州屯墾開發史上,曾經有過兩次移民大出關。第一次大批賄西而移的移民是在清代,第二次是新中國成立以后。其間,那些踏響于陽關大道的從不停歇的移民腳步聲永遠回蕩著一種沉重與艱辛,一種茫然與追尋,一種苦澀與企盼……正是這種人生的大情緒,在百年孤獨中一直頑強地彌漫在陽關道上,彌漫于西域大地,最終蔓延成一片綠洲,并一天天結出苦難與豐碩之果。

于是,在庭州綠洲農耕文化中,透射著輝煌和奇跡的同時,也隱含著艱辛與悲愴。它是勝利者的豐碑,同時也是強悍者的見證。

庭州大地猶如一位慈悲為懷的母親,她永遠懷著一腔寬厚和惻隱之心接納與安撫著追尋而來的天涯游子;庭州大地同時也猶如一位嚴峻的父親,它讓那些懷著夢想的移民必須戰嚴寒、斗酷暑,在貧瘠、干旱、風沙與荒漠戈壁嚴酷的擊打下,先經歷九九八十一難后,才會讓你一點一點地品嘗到綴滿勞動之樹的甜美果實。

于是,在雜沓紛繁的移民腳步聲中,漸漸衍生出“移民嘗試”這一鐘擺式的文化。移民的堅守往往在長期定居中完成,而移民的妥協卻往往在不斷地出關、進關,在流動和重重疑慮中完成。堅守與妥協,不斷地嘗試與義無反顧……漸漸鑄造了庭州邊陲移民的精神文化史,延續至今。

一旦提起“移民嘗試”這一話題,無論是早期的移民或當代的移民,都可以舉出無數的例證。尤其是甘肅的隴西人,他們總是在不斷地出關、進關,在游移不定、心神茫然的生存之路上完成著妥協與堅守的一生。如乾隆年間出關的甘肅靈州回人馬起蛟,在新疆跑買賣做生意,于乾隆四十六年回到了原籍。四十九年再度出關,最終還是定居了下來。青海西寧人韓得自幼隨父出關。父親下世后,他一度回到原籍州。乾隆四十一年,他再度出關,在新疆趕了一輩子馬車……

早期有規模的移民文化崛起是從清代開始的。當我打開《清實錄》一頁頁地看下去時,那些呈現于史籍中的關于邊陲移民的優惠政策、條文、確鑿的史實和準確而又詳盡的數據……如一串串堅實而耀眼的珍珠熠熠閃爍在我的眼前。于是,清代的移民文化,成了西域移民史上最堅實可靠的基石。尤其是乾嘉時期的移民出關盛況,它成了整個古代西域移民史上的集大成者。

乾隆帝是一個最懂得先安定團結,然后才談發展的一代明君。在他執政時期,便下了最大決心,平息了叛亂多年的準噶爾部,而后提出了“屯田實邊”這一偉大而富有戰略性的號召。

于是,在陽關道上,塵埃滾滾,車馬轆轆,駝鈴聲聲……沉寂百年的絲綢古道突然間人喊馬叫,步履雜沓紛亂,一下子顯得熱鬧了起來。自此,重疊回蕩于陽關道上的移民足音時斷時續,時緩時快,時疏時密,再也沒有停歇下來。

乾隆二十六年至四十五年——近20年間,清政府從內地招募了12,487戶、5萬多移民。并將這一時期出關的移民分成了5類。乾隆朝大學士紀曉嵐流放新疆時所著的《烏魯木齊雜詩》注中說:“烏魯木齊之民凡五種:由內地募往耕種,及自塞外認墾者,謂之民戶;因行賈而認墾者,謂之商戶;由軍士子弟認墾者,謂之兵戶;原擬邊外為民者,謂之安插戶;發往種地為奴當差,年滿為民者,謂之遣戶?!?/p>

但凡出關應募的移民,官家提供車輛運送和路費等。據《地丁題本》記載:應募出關者,10歲以上為大口,以下為小口。大口每百里給銀1錢2分,小口給銀6分,各按路程遠近發給。每3人供車一輛。出關前,每百里給車價銀4錢5分;出關后,每百里給車價銀1兩6錢。此外,每大口發一件防寒皮大衣,折銀9錢6分;每戶給一口鐵鍋,折銀4錢5分。從乾隆二十九年到三十五年,清政府“辦供招往烏魯木齊、木壘等處墾田戶民”的路費共用銀28.17余萬兩。

對最初出關的單身移民,愿接眷者,路途花銷的費用全部由政府承擔。后來,因應募出關者日益眾多,清政府將資送費用“酌給一半”;稍后,“再減一半賞給”;最后,“聞風愿往戶民日多,即此等再行減半之數,亦毋庸發給,不過官為查照存案,聽其自行前往而已?!?/p>

甘肅等內地的移民出關到庭州屯區后,由政府授予官地,一般每戶30畝。移民使用的農具和種子,統統由政府賞給;耕畜、建房銀資和收獲前的口糧,全部由政府借給,三年后償還清?!稙豸斈君R政略》記載:移民出關到屯,官府“賞給農具一付,籽種小麥八斗,粟谷一斗,青稞三斗外,借給房銀二兩,馬一匹,作價銀八兩?!?/p>

清政府為了鼓勵服刑期滿的流放者轉為民戶后,能在新疆落戶屯田,便規定:“不分例應攜眷與否,凡攜眷者一并給予口糧、車輛?!睂σ殉鲫P未攜眷者,清政府補充規定:“有請愿在被入籍者,即行交該省督撫,將伊等家屬,照送遣例,辦給口糧,車輛送往?!?/p>

有了好政策,自然會吸引許多流放者就地為民?!镑[鱗小屋似蜂衙,都是新屯遣戶家?!边@是清人紀曉嵐對當時聚集于昌吉頭屯河新屯遣戶的真實寫照。

“戍邊處處聚流人,百藝爭研各自陳?!蹦憧汕f別小看這一支為數不算太多的遣民,他們中間不乏能工巧匠、民間藝人,為西域邊陲的開發和文化促進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正是這一天天崛起的綠洲文明,吸引著更多的移民賄西而來。乾隆朝統一西域后,道路暢通,農業和商業經濟逐漸復蘇,自發出關的商賈日以增多,有不少移民攜家帶眷,招親引朋,一撥一撥地來到邊陲屯區應募認墾。據《烏魯木齊政略》記載,乾隆四十三年,僅烏魯木齊就有“搬遷到屯的商戶1136戶,遣戶1243戶?!?/p>

對商賈轉民屯、鼓勵第一代出關商民認墾,清政府有明確規定:“凡商賈呈墾者,每戶給地30畝,并給予農具、籽種、馬匹。六年升科。如力能多墾,取結給照,永遠管業?!边@項政策吸引力很大。譬如,烏魯木齊商賈陳善魁等170余戶商民“所搬父兄子弟共800余口”,陸續出關認懇。endprint

“秋天春麥隴相連,綠到晶河路幾千。三十四屯如繡錯,何愁轉粟上青天?!边@是紀曉嵐對乾隆三十四年前后庭州屯田盛況的描述。

同治朝,庭州移民創造不易的農耕文化受到了重創。

移民的悲愴與苦難,在同治朝鑄成。

異邦入侵、戰亂,造成田園荒蕪,屯民棄家遠遁,開拓不易的大片屯田受到了重創。烏魯木齊是塞外重鎮,據《平定陜甘新方略》記載,經戰亂洗劫后,“漢城僅剩頹垣,滿城已同平地?!瓭M漢兩城,只余漢民及殘回數十人?!薄俺枪⒕突氖?,即間有二三客民力事耕作,亦不過墾數十畝,食三五人而已?!?/p>

向稱富庶的阜康,其城荒毀已久,“榛莽叢雜,不便行走?!惫懦亲永掀媾_遭劫后,街上只住著三戶人家,一家姓田的人家看護著那些空房子,可房子的主人卻始終沒有回來。古城子半截溝戰亂后,只有一家姓劉的屯民回到了莊子上,而周圍的七個莊子卻一直空無人住?!?/p>

同治朝給庭州移民的農耕文化造成的創傷,后經光緒、宣統,乃至民國的艱辛努力,也未能恢復到乾隆與嘉慶朝的盛況。

清代出關的移民,無論是應招的還是自發的。乾隆朝的應募出關者大多來自甘肅的肅州、安西、高臺、張掖、山丹、東樂、敦煌、甘州、鎮番、武威、中衛、平番、靜寧等地。他們步前人的精神后塵,來到西域,造屋壘灶,升起炊煙……于是,西域荒蠻之地便有了雞鳴狗吠,有了星星點點的村落,有了戲耍于黃昏暮色中的娃娃們的笑鬧聲。

甘肅地區,尤其是隴西地區的干旱、缺水、土地貧瘠,鑄造了這一帶人如西部駱駝般的能吃苦耐勞、頑強、堅韌、沉默、隱忍、踏實和質樸的精神品質。隨著甘肅人的不斷出關,這種精神氣質漸漸形成了早期邊陲移民的文化主脈,并最終滲透進當代移民的血脈中。

當我們追尋早期移民的足跡時,在塔西河屯所遺址,在蘭州灣、涼州戶等老移民屯地,在古城子半截溝、開墾河畔,在早期種植過小麥、青稞和胡麻的地方,我們感受到了甘肅人對庭州農耕文化的滲透。

正是這一支甘肅人,他們將隴西等地的口音逐漸演變、綜合,與邊疆方言大融合后,最終固定為一種口音。這種口音沿用至今,被稱為“新疆話”。如今,能操持這種口音的移民被統稱為“老新疆人”。

這就是甘肅人對早期邊陲移民文化建設所做出的貢獻。他們給了新疆大地一種口音,一種氣質,一種表情,一種質樸的性格和踏踏實實的做事精神……

下篇

真正的中亞新疆移民與農耕文化的大幕是從新中國成立后徐徐拉開的。

新中國成立之即,首次出關的是17萬大軍。千重塵埃漫西域,十萬大軍出陽關,鐵馬金戈開世界,鑄劍為犁定乾坤。出關的軍隊化劍為犁,他們“放下槍桿子,拉起犁繩子,一拉就是一輩子”。

為了讓10萬軍墾扎根邊陲,新政府著實動了一番腦筋。他們從山東、湖南等省招了一大批女兵補充到軍墾區后,大多與首次出關的軍墾戰士結為伉儷,又重演了一次清代西域史上的“官媒配婚”。清代曾經在西域實行過的指配為婚的怪誕政策在新中國特殊時期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正如清人紀曉嵐在《烏魯木齊雜述詩》中描述的那樣:“赤繩隨意往來牽,頃刻能開并蒂蓮?!?/p>

接下來,河南、江蘇、湖北等省的一批支邊軍墾女青年帶著深厚的中原農耕文化大規模地出關,并開創了軍墾綠洲文化的新紀元。

此后,上海、天津、武漢等大城市的10萬知青的足音又紛至踏響于陽關道。這批當代文明的使者浩浩蕩蕩地出關后,與“中原農耕文化”匯為一流,緩緩融入軍墾綠洲,使“軍墾”這個當代詞語如虎添翼,很快便在荒漠戈壁上騰飛了起來。

在當代庭州大地,拋開軍墾支邊者之外,更大規模出關的應該是江蘇、湖北、安徽等地的支邊者和甘肅、河南、四川等地自發出關的所謂“自流人”。

1959年前后,江蘇等地的支邊者紛紛出關。同時,在這一撥又一撥的支邊者行列中,常常夾雜著一些衣衫襤褸、形容憔悴的“自流人”。 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出關留居奇臺縣的“自流人”多達28,000余名。這些自流人主要來自甘肅隴西干旱區和河南黃泛區。大批的支邊者和自流人懷著人生的夢想與苦澀,在陽關道上激蕩起一縷縷塵土后,便散失于庭州荒涼而博大的地平線下,散失于一道道河谷和一座座山巒村落之中……

廣袤無垠的庭州大地啊,無論出關的支邊者、“自流人”有千千萬,一旦走近你,便猶如一粒粒拋向天空的小石子,很快就散落得無影無蹤了!所有支邊者、“自流人”的智慧、力量、青春和熱血統統被荒涼已久、饑渴已久的庭州大地分解、消化、吸收殆盡。

早期的庭州大地是荒蠻沉寂的,同時又是充滿魅力的。它能讓每一個出關的移民和支邊者對其懷有激情和憧憬。一方面,沉寂百年的庭州大地需要開發者來改變它原始荒蠻的現狀;另一方面,它像一個慈悲為懷的母親,不斷地接納和安撫著一個個追尋而來的遠行者疲憊而茫然的身心與靈魂。

地方支邊者、自流人、軍墾支邊者——形成了庭州當代三大移民文化主流,浩浩蕩蕩地融進戈壁、大漠、早期的村落、礦山、工廠等角落,他們的足音在戈壁灘、在村道、在春天的耕耘中和秋天的收割中……隱隱地回蕩著??嗳兆影殡S著希冀,茫然伴隨著堅韌,荒蠻落后伴隨著奮發進取……許多年過去了,庭州大地漸漸變得生機勃勃,富有活力了。一個又一個村落的誕生隨著雞鳴狗吠,隨著一縷縷炊煙的升騰,隨著牲畜的蹄音回蕩于村道的上空,隨著羊糞蛋蛋味道的彌漫,隨著男人的吆喝和女人的呼喚,隨著孩子們的戲嬉與笑鬧聲……漸漸變得明晰、堅實而優美了!

經歷了百年孤獨的庭州大地,終于迎來了一個不同凡響的時代。屯聚于庭州大地的移民創造的綠洲文化,在這樣一種宏闊而艱辛的大背景下漸漸展開,并一天天熔鑄成型。

半個世紀中,庭州移民在堅守與流動中完成著自己。的確,有許多支邊者、自流人做了“移民嘗試”。其實,“移民嘗試”的腳步從古至今從未間斷過。那些出關的移民眸子里永遠閃動著一種浪跡天涯的疑慮與不安,他們常常懷疑自己對前景的把握和對命運的判斷是否準確,他們總是拿不準自己該去古城子還是瑪納斯?……endprint

然而,從宏闊的角度俯瞰庭州大地,令人感動的依然是那些頑強而沉默的堅守者。他們猶如沙漠之舟,穿越沉寂的大漠、荒山、戈壁,任何艱難險阻都阻擋不住他們勇往直前的決心和步伐。正是這一支堅守者創造了綠洲文化,改變了庭州大地,使曾經原始荒蠻的庭州大地一步步走向繁榮和文明。

半個世紀后,庭州大地已綴滿了勝利的果實。有許許多多令人振奮的消息從庭州的各個角落傳遞而來,很快又傳遍了整個中國大地,傳遍了世界。做為庭州早期移民的后裔,我們從小就聽到了克拉瑪依發現了大油田,并在戈壁灘上建起了石油衛星城。后來,我們又聽到了石河子、奎屯、五家渠、阿拉爾等新崛起的兵團綠洲和城市,我們還聽到了支邊者在戈壁荒灘上開辟出一個又一個村落,播種了麥子、土豆,栽種了葡萄、蘋果和杏子……長大后,我又親眼看到了那一片片沃野良田,看到了兀立于荒原的那一棵棵高大而威武的樹,看到了一座座嶄新優美的城市和雞鳴狗吠、炊煙裊裊的村莊,我還真切地品嘗到了綴滿庭州大地的葡萄,品嘗到了清香脆甜的西甜瓜,以及綴滿庭州大地枝頭的所有果實……

的確不錯,今天走在庭州大地上,所看到的是:綠樹成蔭、炊煙裊裊,禾黍彌望。還有那許許多多閃爍在枝頭的果實。我聽到了來自春天的耕耘聲和來之金秋的割麥聲,同時還聽到了來自礦山和準東油田的好消息……

這一切,或看到了,或聽到了。然而,我卻很少看到鐫刻在每一個支邊者靈魂深處的那一份沉重與艱辛、憧憬與喜悅。真正宏闊而壯麗的當代移民文化沉淀的富礦一直深深地隱埋在每一個移民和支邊者的內心中,它像儲埋在阿爾泰山中的金子一般不為人知。

足音響徹庭州大地、響徹每一條村道的人們啊,在你蕩起的塵埃和升騰而起的炊煙中,有哪一縷不是移民和支邊者的呢?

每當我黃昏散步于昌吉街頭、屢屢看到那些扎堆于地質村、工程隊等單位大院門口,操著天南海北口音的當代第一代支邊者聊天的場景時,我便一下子想到了布滿庭州大地的鐵路、公路、橋梁、礦山、工廠、城市、采油樹……正是這些老一輩支邊者一鎬一锨地完成了庭州大地的基礎建設,然后讓工廠佇立起來,讓一座座城市崛起而美化起來,讓收割者的歌聲響徹村莊大地……如果沒有第一代支邊者做出奉獻,今天的庭州大地將會是一個什么樣子呢?

當代的庭州人,只要你走出門,你隨處可以聽到一個老移民的內地口音。在庭州,幾乎遍地都是移民和支邊者。辨認一個移民和支邊者不難,然而,要想揣測和深入到一個移民和支邊者的內心就不是那么容易了。你即便是面對面地去問一個老移民:你這一輩子都經歷了一些什么?你有哪些艱辛、磨難、喜悅和收獲?……被問的人一定會瞠目結舌,突然間顯出一臉的茫然和不知所措。不是因為他忘記了自己這一生的酸甜苦辣,也不是因為他不善于用口語表達,而是因為屬于一個人內心深處的感受和積淀太深太厚,僅僅靠語言一時半會兒是無法表述清楚的。結果,他只能結結巴巴,不知從何說起。

在軍墾綠洲中成長起來的第二代支邊者,他們最大的特點是:丟棄了父輩們代代承傳下來的鄉音。他們脫胎換骨,幾乎全部操持起新的語言工具——普通話,開始與這個世界對話,讓你從此再也無法從他們的語言中尋找到他們的故鄉。當年,他們的父輩出關做了支邊者;如今,他們考上了內地大學或為了發展又重新入關,有很多人一去永不復返。他們從一個移民地走向另一個移民地,他們無疑超越了第一代支邊者……然而,他們也許永遠丟失了父輩們的那一份人類最美好的理想主義,那一份最原始、最純真、最珍貴的精神品質!

丟失了鄉音的人們啊,你們的內心感到迷茫而孤獨嗎?

……然而,地方支邊者則又是另一番情景。

當代庭州地方支邊者因與早期的移民同居一個村莊,相互滲透,相互感染。于是,他們的后裔走出村莊,走向城市時,大都口操濃重的“新疆土話”,眸子里閃動著被早期移民潛移默化后的質樸而真誠的品質,臉上掛著早期移民承傳下來的憨厚與謙卑的表情……

新疆話,這個以甘肅隴西話為基音演變發展而來的移民“母語”,成了新疆當代地方二代支邊者的最顯著特點。這也是地方支邊者與軍墾支邊者文化發展的不同趨向。

新疆話的發音雖然很土,然而它質樸親切;它在整個中國地方口音中被人忽略,甚至被歧視,然而它卻體現著新疆人在走過自己的支邊者道路上的一種歸宿,一種渴望融合的善良而美好的愿望。

最終,我要強調的是:那些喊著山歌、吆喝著牛車,走向山道盡頭的是移民;那些趕著羊群,走向山梁草坡的是移民;那些高揚牛鞭、扶著犁頭,將大片沉寂的荒蠻之地一犁一鏵地改變為沃野良田的是移民;那些揮動手中之鐮,割倒一垅又一垅金黃麥子的是移民;那些戴著柳條帽走下礦井、走進工廠的是移民……老死后,被掩埋在西梁上、土梁河畔和西札子等墓地的依然是移民……endprint

猜你喜歡
大地移民
大地之歌
人是大地的兒子
仰望大地
仰望大地
焰火
法七成二代移民不娶移民
裂開的大地
Stay in Spain BY James Wilkinson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