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針對不同池塘水質的調控方案

2018-01-18 01:09石曉平陳曉輝
漁業致富指南 2018年3期
關鍵詞:水色增氧全池

李 順 石曉平 陳曉輝

要想養好魚,必先養好水,不同的池塘,水質千差萬別。在養殖過程中,應根據池水水質的具體情況,采用對應的水質調控方案,采取行之有效的解決辦法。

一、水體中溶氧不足

當池塘溶氧不足時,可采用的主要應急措施有:

1.合理使用增氧機:適時開啟增氧機或微孔增氧設備。

2.合理的換水。

3.減少池塘中有機物、微生物等耗氧量。

4.逐漸培育出適宜的新藻相。

5.合理地使用增氧劑。目前主要的增氧劑有:

①過硼酸鈉。使用時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但應注意不能與酸類物質混存。

②過氧化鈣。使用時用水溶解后,以1g/m3的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

③過碳酸鈉。預防缺氧,以0.075~0.15 g/m3水體終濃度全池潑灑;缺氧急救時,使用量可加倍,以0.15~0.22g/m3水體潑灑。此外,0.02%過碳酸鈉溶液還可進行活魚運輸,每5~6h加藥1次。

二、水體中有機物過多

當水體有機物過多時,快速降解水體中有機物的方法尤為關鍵,通??刹捎萌缦陆鉀Q方案:

1.可采用明礬(結晶體),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達3g/m3。

2.采用聚合氯化鋁,用水溶解后,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達3g/m3。

3.采用沸石粉,全池潑灑,使水體濃度達20g/m3。

三、水質過肥、藻類過度繁殖

水體過肥、藻類過度繁殖常常會導致水體的緩沖系統減弱,常用的控制方法如下:

1.采用膨潤土。定期全池潑灑,用量為使水體終濃度呈75~150g/m3。

2.當藻類過度繁殖時,可采用絡合銅殺滅藻類。用水稀釋后全池潑灑,用量為使水體終濃度為:魚池0.37~0.8g/m3,蝦池0.6~1.2g/m3,但淡水蝦慎用。

四、水體中pH值變化過快過大

1.pH值過低時

①可以將池中老水排掉,注入新水,反復2~3次,以調節水體中的pH值。

②每半個月潑灑一次生石灰水(如淡養對蝦池pH值低于7.8,每畝用量5~15kg),既可以調節水體酸堿度,又可以防治病害發生。

③對于pH值下降過快或過低的水體,也可用NaOH或小蘇打進行調節,采用1%NaOH溶液,一定要進行稀釋(比如稀1000倍),少量多次均勻潑灑,并及時測定水體的pH值,以確定效果。

④加速培植浮游植物,形成新的藻相,對于形成的藍綠藻要及時控制,必要時追施無機肥料,促使優良藻類繁殖茂盛。

⑤充分增氧,控制還原型物質的生成。

2.pH值過高時

①用滑石粉(主要成分硅酸鎂)調節,用量為每畝1~2kg。通?;垡?.5~2.5g/m3全池潑灑,可使水體pH降低0.5~1。

②每畝用0.5~1kg明礬,全池潑灑。

③對pH過高或升幅太快的水體也可用稀鹽酸或醋酸潑灑,少量多次潑灑后,并及時測定水體的pH值。

④多施有機肥,以肥調堿。

五、水體中氨氮偏高

1.在養殖初期嚴格清塘、清淤,減少池塘中氮的庫存量。

2.養殖初期肥水的時候注意有機肥的使用量。

3.根據水體的實際承受能力,制定合理放養密度。

4.選擇消化率高的餌料,科學投喂。

5.經常開動增氧機。

6.養殖中后期使用沸石粉(15~20 g/m3)或活性炭(2~3g/m3),改善底質,吸附氨氮,降解有機物。

7.定期檢測水中氨的指標,如果氨氮超標,早預防,早處理。

8.及時清理養殖水域底層的污垢及水產養殖動物排泄的糞便等。

9.正確合理地使用光合細菌、EM菌等活菌制劑,能有效降低水體中的氨氮、亞硝酸鹽。目前使用活菌制劑已成為控制水體中氨氮的主要措施之一。

六、水體中亞硝酸鹽偏高

2.使用氨離子螯合劑、活性炭、吸附劑、腐植酸聚合物等配合成的水質吸附劑,如亞硝酸鹽降解劑,通過離子交換作用,吸附或降解亞硝酸鹽。

3.使用芽孢桿菌、硝化細菌、光合細菌、放線菌等微生物制劑。

4.偏瘦水體增施磷肥,以磷酸二氫鈣為最佳,促使浮游植物對氮的吸收,偏肥水體用沸石粉或明礬+食鹽全池潑灑。

5.及時排換水,尤其是底層水和污水,及時清理池塘中的污物。

6.消毒殺滅厭氧菌后,并用沸石粉進行吸附。

7.適當提高水體的鹽度,可一定程度降低亞硝酸鹽的毒性。

七、水體中硫化氫偏高

硫化氫對魚類具有較強毒性,在養殖水體中的濃度應嚴格控制在0.1mg/L以下。當水體中硫化氫含量偏高時,主要的防治措施有:

1.沖洗池底污泥,曝曬、鏟除池底硫化物較多的黑泥或污泥,改良底質。

2.通過增氧措施使池水保持較高的溶解氧水平,避免硫化氫的產生和積累。

3.合理放苗,合理投喂飼料。

4.適當換底層水,減少硫化氫的生成和積累。

5.按20mg/L的濃度全池潑灑生石灰。

6.可每畝用300~500mL雙氧水,加少量鐵屑或含鐵的礦渣或沸石粉等水質底質改良劑,吸附或者沉淀H2S。

7.池塘中施硝化菌、硫化菌和酵母菌等有益微生物制劑,使硫化氫轉化。

八、水體水色發白

池塘水體水色發白,在養殖前期通常是由于浮游動物過多或者浮游植物突然大批死亡,單細胞藻類不能正常生長所致;而在養殖后期因為有害微生物大量繁殖或浮游動物繁殖過剩所致。主要的防治措施如下。

1.首先要多開增氧機,然后排掉部分底層水并引進部分新水。

2.采用驅氨凈水劑、增氧劑、光合細菌等。

3.引進新藻種,并適當肥水。

4.發白水體如果氨氮或亞硝酸鹽的含量過高,應該先使用驅氨凈水劑如沸石粉、氯化鋁,同時控制或停止投喂飼料,待大部分的浮游動物被攝食或死亡后,再引進部分新水,并進行肥水。

5.對于輪蟲等引起的水體發白,可先不間斷增氧,次日清晨沿池塘四周潑灑殺蟲劑并于上午增施磷肥。

6.潑灑維生素C等,減輕魚類的應激。

九、水體水色偏瘦

水體只有保持一定的肥度,才能維持水體中良好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對于偏瘦的養殖水體,常采取的措施是施肥。往往采用施足有機肥,追施無機肥的方法,在春季多施氮肥,夏季多施磷肥,以磷促氮,這樣既滿足浮游植物對氮磷吸收比例的需求,又不使氨氮過分富積。在追肥時應把無機肥充分化開,選擇晴天上午均勻潑灑,可肥水、有效改善水質。

十、水體水色呈紅色

在天氣晴好時,先用碘伏等潑灑消毒,第二天再用漂白粉、強氯精等潑灑一遍,適當換水3天后再視情況追肥一次。如果是原生動物引起的,則需用敵百蟲等及時殺滅,并及時培育新藻種。

十一、水體藍綠藻水華

1.加大換水量,最好將表層的肥水換掉。

2.在晴天中午機械增氧。

3.控制投飼施肥。減少投飼量,盡量不投散料、粉料,避免飽食排泄和飼料散失而肥水。

4.不或少施氮肥,適當施用磷肥,加速喜磷的硅藻類優勢種群形成,抑制藍綠藻的繁殖。

5.使用螯合銅濃度0.6~1.0g/m3,以改進傳統使用硫酸銅殺藻的辦法;使用0.6mg/L強氯精在晴天上午潑灑,以防因浮游植物缺氧死亡而壞水。

6.生態防治。放養適量的羅非魚或花白鰱,攝食利用藍綠藻;移植水生植物如水葫蘆等減少水體肥度。在高溫季節抑制藍綠藻不可用生石灰。

十二、水色呈黑褐、紅棕、濃黃色

養殖水色呈黑褐、紅棕、濃黃色主要是因微囊藻、甲藻、三毛金藻成為水體中的優勢種所致。

1.人工打撈藻類。

2.晴天上午于下風口多次潑灑硫酸銅、硫酸亞鐵合劑殺滅藻類。

3.有條件養殖戶可通過換水,利用潛水泵將集中于下風口的藻類排除,加注相鄰魚池水質較好的水。

4.施肥,微囊藻、甲藻為優勢種的水體多施磷肥少施氮肥,而三毛金藻為優勢種水體施硫酸銨為最好。

5.經常開增氧機,通過曝氣散發有毒氣體。亦可采用具有增氧漂白作用的增氧劑。

十三、水體水色呈黑色、發臭

應快速降解水體有機物(方法同前),更換底層水,同時采用二氧化氯等強氧化劑氧化或殺滅過多的有機物和微生物,并充分增氧,2~3天后用改水劑、底質改良劑及活菌制劑加速池底有機質或腐殖質的轉化。最為關鍵的是要及時引入新水新藻,并加施磷肥,及早培育出新的優勢藻類。

十四、水體中毒

1.魚藤中毒。先堵住有毒的水源的水進入塘內,同時,用人尿兌水全池潑灑。用量為1畝水面平均1m水深,用25kg左右的人尿,兌水至50kg后,全池均勻潑灑。

2.茶麩中毒。首先,用溶氧高、無污染的河水注入池塘(千萬不能下池攪拌),然后每畝水面1m深用0.5kg桐油兌25kg水全池潑灑,這樣能有效解救剛中毒的魚類。

3.有機磷農藥中毒。中毒魚類的反應是:魚離群亂竄、狂奔,捕獲的魚打開鰓蓋看見鰓絲出血,身上無其他痕跡。此時,最好的解救辦法:首先排出部分池水,將無污染且溶氧高的河水注入塘里;然后用25~30kg黃泥加30~40kg人尿(按照每畝水面平均1m水深)攪拌均勻后全池潑灑;再用“阿托品”以每立方米水用1g的比例全池潑灑。

猜你喜歡
水色增氧全池
淡水水產養殖中機械增氧技術的應用分析研究
機械增氧技術在水產養殖中的應用
水色
增氧灌溉對寒地水稻秧苗素質的影響研究
秸稈燃氣增氧燃燒特性的數值模擬
雨花·藝術 徐華翎作品
健康養殖問答(25)
鑒別魚塘水質好壞有妙招
水色紙飛機
中草藥在魚病防治中的施用方法與配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