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穩中求進,推進高質量發展

2018-01-19 21:54陳龍
金融博覽 2018年1期
關鍵詞:國有經濟債務改革

陳龍

2018年,將是我國發展極為不平凡的一年——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一年。根據國內外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分析,2018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趨勢,新舊動能轉換加快,經濟運行和財政收入質量進一步提升,呈現諸多積極變化,但仍面臨一些制約高質量發展的問題,為此,需要堅持穩中求進的方針,加快改革,完善相關體制和制度,防范公共風險,推動高質量發展。

2018年我國經濟將保持

穩中向好的總體趨勢

依據當前我國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和結構優化升級、國內改革以及國際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可以判斷2018年我國經濟將繼續保持穩中向好的總體趨勢。

新舊動能轉換和產業結構升級,為我國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產業基礎和動力支持。自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根據國際國內經濟形勢的發展變化,作出了經濟新常態的判斷,并針對新常態下面臨的新問題和新矛盾,堅持新的發展理念,深入推進全面深化改革,實施了包括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一帶一路”建設、京津冀協同發展等一系列重大戰略和改革舉措,使我國經濟建設取得重大成就。我國的經濟總量和發展質量有了較大提升。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遠高于全球經濟同期的平均增長速度,總量規模不斷擴大;經濟結構不斷優化升級,工業向中高端邁進,技術含量和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高技術制造業、裝備制造業加快增長,占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分別超過12%和32%;服務業繼續保持全面快速的發展態勢,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到了58.8%;在信息技術支撐下,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等新動能不斷成長,開拓了經濟增長新空間。經濟新舊動能轉換加快,增加了經濟的韌性和發展動力。

改革將加快步伐,其紅利繼續釋放,為2018年持續穩定發展創造了良好的制度環境。黨的十九大對我國的歷史方位和社會主要矛盾作出了新的論斷,解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需要新的發展理念和發展戰略,實現更有質量、更為均衡的發展。為此,黨的十九大提出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基本方略,對下一階段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戰略部署,并規劃了“兩個階段”的發展藍圖。同時,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加快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等進行了深入部署,提出了推動經濟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堅決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這一系列的部署,將加快改革和制度建設步伐,有利于激發市場活力,穩定經濟增長。

從國際上來看,全球經濟將延續整體復蘇態勢,總體處于兩個經濟增長波段的“交匯期”和“博弈區”??萍及l展和技術創新等因素發揮了積極作用,以信息技術和新能源技術為代表的新一輪科技革命,以及新產業、新業態、新商業模式在全球經濟發展起到日益重要的作用。全球經濟整體回升帶來“共振”效應,將會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國際環境,有利于我國經濟持續發展。

2018年經濟

也面臨一些挑戰和壓力

同時也應看到,制約我國發展的根本性矛盾尚未解決,經濟增長的基礎仍不牢固,特別是國有經濟資源配置不合理、財政金融風險以及全球經濟出現的對我國不利的影響,都將給2018年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挑戰和壓力。

國有經濟資源配置不合理,成為制約經濟進一步好轉的重要因素。國有經濟資源配置不合理,主要表現在一些國有企業和地方融資平臺占據大量的國有經濟資源,但卻沒有發揮應有的效益,造成了資源的浪費和低效使用。例如,國有企業杠桿率較高,一些企業非主營業務擴展過度,降低了國有資源使用效率。2016年國有企業的負債率達到61.3%。一些“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占據大量的國有經濟資源。國有經濟資源配置不合理,對當前穩定經濟增長、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帶來諸多負面影響。一方面,不利于國有企業做強做優做大,不利于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另一方面,國有經濟資源配置不合理,制約了經濟發展的活力,削弱了中期經濟增長動能。

潛在的財政金融風險制約了我國高質量發展。受宏觀經濟運行的復雜性和社會治理中矛盾的綜合性等影響,我國表現出較高程度的動態財政金融風險,并在一定范圍內可能形成風險累加的“棘輪”。例如,地方政府性債務仍有“敞口”風險,影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深入推進。地方債務置換等措施,雖減輕了地方負擔,但未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借新還舊的債務規模較大,形成了債務積累風險,并出現了債務“轉表”、“隱形化”和復雜化加劇趨勢,如因一些PPP和政府購買服務項目運行不規范可能產生隱性債務風險,加大了債務風險的傳染和沖擊效應。再如,金融穩定性有所下降,存在“脫實向虛”等金融異化現象。影子銀行規??焖贁U張、宏觀杠桿率過高以及P2P等機構違規設立資金池等將形成金融風險的壓力。有關數據顯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后,我國的宏觀杠桿率由2008年底的141%迅速攀升至2016年底的247%。

從全球經濟發展來看,不利于我國發展的因素也在增加。例如,逆全球化及貿易保護主義抬頭給我國對外貿易會產生一定影響,雖然未來發生大的貿易戰可能性較小,但小的貿易摩擦會加劇,給我國經濟發展帶來負面擾動因素。發達經濟體再工業化加速趨勢,以及可能出現的減稅、全球稅收競爭等因素,對我國的制造業帶來新的挑戰和壓力,可能削弱我國發展動力。特別是美國特朗普政府的減稅措施付諸實施,則將引發全球稅收競爭,助推全球企業所得稅稅率下調的趨勢,從而對全球制造業資本的配置產生影響,促進制造業資本流向美歐,對我國的制造業帶來新的挑戰和壓力,不利于我國工業轉型升級。

加快改革,

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

推動高質量發展

為推動高質量的發展,需要以創新推動經濟動能轉換,提升經濟韌性,優化國有經濟資源配置,完善相關體制和制度,把握宏觀政策的節奏,增強制度和政策的協調性,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穩定當前經濟增長,并解決經濟發展中的深層矛盾,為中長期經濟發展積聚新動能。endprint

繼續實施制度創新,以簡政放權與能力建設相結合,進一步推進政府綜合改革;建立健全創新創業的法律體系,保護知識產權和科研合作各方的權益;繼續放開投資領域,打破不合理的壟斷和市場壁壘,促使社會資本在公平競爭中實現創新;加快調整稅制結構,形成有利于創新和實體企業發展的稅收環境,針對可能發生的全球稅收競爭,做好稅制調整預案。根據中央與地方的承受能力、納稅人稅負結構、稅收征管以及國外稅制等多種因素,適當調低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稅率。完善支持自主創新的科技金融政策體系,構建多層次風險分擔與政策支持機制。

堵疏結合,規范流量,開展削減存量改革試點,防范地方債出現“灰犀?!?。其一,實行綜合系統管理,規范PPP、政府采購和投資基金運行,防止出現新的債務風險。首先,繼續強化債務管理,嚴肅查處變相舉債等違規行為。扎實穩健地推進PPP、政府購買服務等相關改革。特別是要注重防范PPP的異化和潛在的風險,從基礎抓起,完善法律和制度,探索PPP的適用范圍和有效形式,推動相關利益方角色和行為方式的全面轉型,構建激勵相容機制,嚴把技術和質量關,推進PPP健康發展。其二,應建立省級資源統籌和改革協調機制,在削減存量債務、融資平臺轉型等方面實行省級統籌,即在省級范圍內,統籌財力分配、統籌公共資源全局調整、統籌融資平臺轉型與改革。根據經濟發展和財力狀況,采取債務化、處置資產、轉換股權、資產證券化、信托等方式消化存量債務,壓縮地方政府及其融資平臺的存量債務規模。

優化國有經濟資源配置,進一步釋放經濟活力。加快國有企業“去杠桿”,使其削減非主營業務、聚焦主營業務,提升核心競爭力。應采取資產處置、產業間整合等方式,削減、收縮國有企業的非主營業務。對于產能過剩、發展潛力不大的非主營業務,可通過市場化的資產處置方式予以解決;對于具有一定的優勢或發展潛力的非主營業務,則通過產業間整合,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提升產品品牌價值和企業競爭力。加快處置“僵尸企業”和特困企業,釋放國有經濟資源。將處置“僵尸企業”、特困企業與去杠桿、去產能、產業重組和結構調整結合起來。對于具有一定的品牌影響力和技術競爭力,符合產業發展方向,卻又因各種原因暫時困難的企業,通過兼并重組、優化組合的方式,盤活現有資源,提升企業經營和競爭能力;對于不符合產業發展方向而又長期虧損的企業,則應通過破產重組、資產處置等方式,將其占據的財政、信貸等資源釋放出來,為新興產業或具有創新潛力的企業提供資源支持,進而形成經濟發展的新動能。

(作者為財政部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研究員)endprint

猜你喜歡
國有經濟債務改革
國有經濟改革實現中國宏觀經濟平穩增長
國有經濟推進新中國工業化的成就和經驗
改革之路
家庭日常生活所負債務應當認定為夫妻共同債務
改革備忘
萬億元債務如何化解
改革創新(二)
國有經濟對居民收入差距的非線性效應
萬億元債務如何化解
“消失”的千萬元債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