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小學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2018-01-19 16:13關云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標準意義

關云

【摘 要】隨著教育的發展,教育水平的提高,教育功能日益擴大,教師擔負的角色也日趨復雜。教師這一職業的特殊性決定了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因此對教師心理問題的研究和調適值得我們去積極探索。

【關鍵詞】教師心理健康;意義;標準;原因;自我調適方法

一、教師心理健康的含義

所謂教師心理健康是指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完善人格,發揮心理潛能,維護和增強心理各方面的機能和社會適應能力,預防各種心理疾病,使個人的心理機能發揮到最佳狀態。

二、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

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不僅影響教師本人的事業心、成就感和個人幸福,同時也影響著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播者和學生人格的影響者,更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施者。因此,為了更好地教育學生,教師自己首先必須是心理健康的人。特別在小學階段,兒童的自控能力較弱,情緒易受到周圍事物的影響,心理健康的教師能通過教學歷程影響學生,使學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發展。反之,教師本身性格多疑、怪癖,情感喜怒無常,對學生賞罰無度,冷漠無情,就可能導致學生的心態不平衡,心理不健康的教師只會源源不斷地制造出不健全的學生。所以,推動素質教育深入發展,必須重視并解決教師的心理問題。

三、教師心理健康的標準

心理健康是指人具有完整的正常的心理狀態及較高的社會適應能力,它包括情感特征與意志特征、正常的認識、良好的個性、健全的人格等方面的內容。我國的心理學工作者提出了六項教師心理健康的指標:

(1)正確的角色認知。即能恰當地認識自己,并能愉快地接受教師的角色。

(2)具有健康的教育心理環境。即在教育中教師的情緒穩定,心情愉快,反應適度,情緒自控,積極進取。

(3)教育的獨創性。不人云亦云,能創造性地工作。

(4)抗焦慮程度高。能忍受困難與挫折的考驗。

(5)良好的教育人際關系。能正確處理學生、家長、同事與領導的關系。

(6)能適應與改造教育環境。善于接受新事物、新理念,不斷適應改革與發展的教育環境。

四、教師心理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

(一)工作壓力大

1.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源于教師工作的繁重性

小學教師的工作時間普遍較長,據了解,每名小學教師的課時通常為每周十到十五節課,有時,還要上副科課程,有的甚至一人要帶幾個班的課。在課后,教師還要備課、批改作業、輔導等。而小學班主任,每天的工作量會更大,工作很瑣碎,每天都要組織學生做清潔、維持秩序、做課間操、解決班上的大小事務。教師幾乎沒有了上下班的區分,長此以往,導致教師身心疲憊,導致極大的心理壓力。

2.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源于教師工作的復雜性

學生的思想和行為習慣都在不停的發展變化中,而且在一個班級中學生各方面能力層次不齊,所以,這些特點決定了教師職業的復雜性。

3.小學教師的工作壓力大源于日趨激烈的職業競爭

隨著教育內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斷深入和生源的不斷萎縮,教育內部的競爭也日益激烈,職稱評定、教師聘任、末位淘汰、按績取酬等等,有的學校片面強調升學率、平均分,考核、落聘、待崗、下崗始終是教師心頭揮之不去的陰影。長此以往,教師的心理承載著多重壓力。

(二)社會對教師的要求越來越高

首先社會對教師要求的學歷要求較高,另外,對教師上課的要求也越來越高,除此之外,教師還要通過承擔課題,發表論文等方式全面提高自身素質,做一名科研型的教師,否則不但影響職稱的評定,還影響個人的職業發展。教師還要熟悉多媒體教具的使用,自己動手制作課件、教具,自己開發校本課程等。人們對教育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受到更好的優質教育,這就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無形中給教師帶來了更大的壓力。

(三)個人生活和工作的沖突

教師也是普通人,也要處理生活瑣事,戀愛、交友、婚姻、照顧父母、教育子女等等。但是教師工作的性質是鈴聲就是命令,不管你的心情如何,有什么特殊情況,教師都必須精神飽滿地去講課,滿懷熱情地與學生交流、溝通,而不良的情緒長時間得不到合理的發泄,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另外,教師的收入普遍偏低,教師又面臨著買房子、生活需要等切實的經濟問題。而職業和社會又要求教師不斷付出,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效果。

(四)自我心理調適能力不足

大部分教師對心理健康認識模糊,教師心理自我管理水平普遍較低,缺乏對自我的心理調適能力。教師心理健康知識的缺乏,使教師在產生心理問題時得不到及時的調整與治療,從而也使教師的教育教學行為出現偏差。

五、教師心理健康的自我調適方法

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的產生雖受外界因素的影響,但都有教師自我參與的過程。因而,提高教師心理健康水平,作為主動參與者的教師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進行自我調適。

(一)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

只有認識到自己的缺陷與不足,并肯定自己、尊重自己的優點、才能獲得別人對自己相應的尊重。

(二)在工作之余學會休閑

安排自己工作之余的時間,留給自己多一點的時間來培養興趣愛好,使業余生活盡量豐富多彩,精神生活也多姿多彩。

(三)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

良好的人際關系是教師順利工作的基礎,也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之一。緊張、不友好的人際關系會帶來一定的心理負擔、心理壓力,會引起教師不愉快的情緒體驗,導致一定程度的心理壓抑。

(四)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

良好的意志品質能促使教師在各種困難和挫折面前保持樂觀而平靜的心態,保持積極穩定的情緒,冷靜地解決一切不愉快的問題。

(五)培養樂觀的人生態度

樂觀是促進身心健康的一劑良藥。積極穩定的情緒、樂觀的人生態度是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標志,也是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條件。

(六)保持健康的身體

健康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體之中。職業特點要求教師必須有充沛的體力和精力,才能應付繁重的日常教育教學工作。保持健康必須注意:第一,積極防止大腦過度疲勞。第二,加強身體鍛煉。

(七)學會調控職業壓力

職業壓力會影響教師的身心活動,身心活動也在影響或改變著職業壓力,對職業壓力起著調節作用。具體做法是:一是主動適應環境,勇于敢于改變自我,采取積極的認知方式。二是善于調節情緒,掌握緩解壓力的方法,例如:在不良情緒已經產生的時候,可以通過參加問題活動、聽音樂、散步、做肌肉放松訓練、找朋友傾訴等消除緊張、緩解焦慮,長期經常運用,能增強自我對情緒的調控能力,增進身心健康。

總之,引起教師心理問題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真正為促進教師心理健康的而需做的工作也比想象中多得多,教師在提高自己心理素質的同時,也應該適時適度的調節自己的心態與情緒。在目前教育體制改革的競爭中,只有正視現實,不斷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保持良好、豁達的心態,才能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endprint

猜你喜歡
標準意義
最新出版團體標準
有意義的一天
永遠幸福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數學中“無意義”的意義
留學的意義
人必其自愛
黨員標準是什么?
女漢子的新標準
詩里有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