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

2018-01-19 19:41金淑梅
都市家教·下半月 2017年12期
關鍵詞:校外教育學校教育區別

金淑梅

【摘 要】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教育正逐漸變為復雜的系統工程。搞好教育、服務未成年人的健康發展是全社會共同的責任。為此,各級各類教育需要攜起手來,加強合作,形成有力的教育合力,有效促進未成年人的發展。而明確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關系,則更能發揮好各自自身的優勢,彌補彼此的不足,形成更好的教育合力。

【關鍵詞】校外教育;學校教育;原因;區別;對策

一、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未能實現有效銜接的原因

1.力不從心:校外教育機構資源貧乏,總量不足

具體表現為陣地容量小、資金投入少、專業人員隊伍弱。以山東省團屬青少年活動陣地為例,山東省團屬青少年活動陣地共有23所,其中省屬2所,市屬12所,縣屬9所(全省共140個縣、市、區),數量較少,與廣大未成年人的需求有較大差距?,F有的校外活動場所設施陳舊,資金投入得不到保障,教育功能沒有得到充分發揮。同時,現有在編職工結構不合理,后勤人員和管理人員多、業務骨干少的問題十分突出,靠外聘人員挑業務工作大梁的問題有一定普遍性。

2.不被認同:校外教育職能定位不統一

校外教育在未成年人成長過程中到底扮演什么樣的角色?目前,沒有爭議的部分是圍繞特長培養、素質拓展開展的各種培訓項目;有爭議但許多校外活動場所都在辦的項目有幼兒園、學前班、藝術小學等,有的甚至利用校外活動場所進行各種與未成年人毫不相干的商業經營等。但學校教育和未成年人迫切需要的活動項目,比如道德養成、心理輔導、社區實踐等,卻很少開展或者沒有能力開展。由于職能定位不統一,校外活動陣地傳遞給學校和未成年人的信息雜亂無章,降低了青少年對校外教育活動陣地的認同,也影響了社會對其職能的正確評價。

3.體制不順:校外教育管理體制復雜

目前,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由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牽頭進行統籌協調和指導。但校外教育陣地的隸屬關系和管理體制比較復雜,教育機構、婦聯組織、團屬事業單位和有關企業的后勤服務單位都有校外活動場所。并且就管理體制而言,有獨立法人的事業單位,有機關的附設機構,有事業編制企業待遇,也有完全承包經營的企業化運作。因此,即便是《意見》對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銜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但由于條塊分割、政出多門、多頭管理、體制不順等原因,許多部署并不能得到有效落實。甚至某些地方的教育行政機關認為,校外教育只是對學校教育主渠道的一種“補充”,不可能也不應該與學校教育等量齊觀,于是在資金投入、政策配套、環境保障上對校外教育機構有意無意地忽視。

二、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區別

1.校內教育和校外教育是有區別的

第一,校內教育是義務教育,是孩子必須接受的教育,它給孩子的教育更多的是普及性的、非?;A的知識。當前校內教育在一定意義上來說主要還是應試教育,因為它首先面對的往往是升學,但是青少年宮等這樣的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以下簡稱青少年宮)的教育是選擇性的教育,青少年宮則更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與興趣的培養,青少年宮的教育是要使學生在學校教育的基礎上有一些提高,將在學校學到的一些知識進一步深化,有助于學生今后的成長和成才。

第二,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還體現在兩者專業分工和教學方法上的不同。校外教育擅長開展藝術類、科技類與綜合實踐類課程的教育教學,因為在青少年宮中負責這些課程教學的師資無論在數量上還是在其專業化水平上都普遍優異于學校教師。

第三,學校教育是一種普及性的教育,學校班級教育規模大,對所有的孩子幾乎都是一樣的。而校外教育主要是培養學生個性和特長的地方,校外教育可以豐富學生的興趣,拓寬他們的眼界,培養人際交往等方面的能力。

第四,校外教育相比學校教育,校外教育環境輕松,是培養興趣的好地方;在校外教育中,學生和家長擁有更多的選擇權利;青少年宮的教師,其水平更加專業,更受學生歡迎,這里的教師不像學校教師那樣嚴格,教師可以像朋友一樣交流相處,其教學方法亦為學生所接受,學習和娛樂兩不誤。

2.校外教育是學校教育的補充或延伸

盡管學校教育和校外教育兩者定位不同,各有特點,但是它們的培養目標都是一致的,都是為了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發展。學校教育做的不完善的地方,可能正是校外教育大有可為的領域,正是校外教育的市場。在中共中央辦公廳和國務院辦公廳聯合印發的《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校外活動場所建設和管理工作的意見》(中辦發[2006]4號)文件中,提到“要積極探索建立健全校外活動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的工作機制”。由此可見,校外教育確實是校內教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補充,或者說校外教育是校內教育的延伸。

3.通過青少年宮教育的實踐來看,未成年人的全面健康發展,需要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及家庭教育的三位一體,形成整體的教育合力

而協調好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共享與互補關系變得更為重要。目前,學生和家長普遍都已認識到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的不同之處,尤其在當前社會背景下,學校及教師受升學的客觀壓力影響,使他們不得不極其重視傳統的主要科目的學習,如語文、數學、英語、物理、化學等課程的教學,因而學校普遍忽視藝術類、科技類與綜合實踐類課程的教學,有的甚至在實際教學安排中沒有開設某些國家規定的必修課程,或者即使課程表上有而實際常被其他主干學科所替代,這需要引起教育行政部門的高度重視。同時,在學校里,尤其在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嚴格按照年齡編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應有的滿足,不利于學生的個性發展。而校外教育恰恰彌補了學校教育的不足,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和個性,使其個性需求得到較好的滿足,個性得到張揚,綜合素質得到不斷的提高。

三、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的途徑

1.理順校外教育活動場所的管理機制

青少年校外活動陣地的建設與管理是一項具體的青少年事務,而青少年事務管理從嚴格意義上講應當是政府職能。鑒于我國目前尚無專門管理青少年事務的政府機構,作為一種過渡性措施,可以將青少年事務管理納入政府工作議事日程,成立青少年校外教育指導中心,并委托共青團統籌青少年校外專門和日常兩類活動場所的發展。這是從根本上解決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相銜接的舉措。委托共青團主要基于三個方面考慮:一是共青團作為我國最大的青年組織,同時受黨的委托領導少先隊,團員青年、少先隊員8小時以外活動的組織管理本身就是共青團的“本職工作”;二是共青團有20年指導全國青少年宮協會工作的直接經驗(中國青少年宮協會成立于1988年),對青少年活動陣地建設與發展已經形成了較為完整的思路;三是共青團組織的性質決定了其在管理青少年活動陣地的過程中能更好地堅持公益原則、教育原則,堅持青少年活動陣地正確的價值導向。

2.加強校外教育機構建設,提高銜接學校教育的能力

首先,不斷擴大和提高校外教育機構的規模和質量。積極爭取黨委政府支持,本著全面規劃、量力而行的原則,逐步加大對校外教育活動場所的建設力度,逐漸形成以城市青少年宮為中心,以社區文化站和農村青少年之家為基礎的青少年活動陣地網絡。同時,通過規范內部管理,提升工作競爭力。其次,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建立一支德才兼備、結構合理的專、兼職教師隊伍,是保障校外教育與學校教育有效銜接的基礎。主要是改變現有的人員管理模式,引進平等競爭機制,實行嚴格全員聘任制和崗位責任制。要通過建設高質量的師資隊伍,形成對未成年人有吸引力的工作品牌,提高學校和社會對校外教育的評價。

3.找準校外教育的功能定位,與學校教育主動溝通,共同發展

當前,校外教育機構相對教育行政部門和各類學校事實上處于弱勢地位。校外教育要充分發揮作用,得到發展,必須找準定位,主動溝通。這樣才能實現校內外教育的互補發展、協調發展,真正為未成年人的和諧校外活動創造條件。endprint

猜你喜歡
校外教育學校教育區別
校外教育管理的幾點體會和思考
校外教育中關于生命教育的探討
淺談高中思想政治課中的公民教育
高中班主任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現狀及對策研究
中美比較視角下的美國校外教育對我國的啟示
位置的區別
研究生教育校外創新實踐基地運行機制
看與觀察的區別
區別
AM2+和AM3有什么區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