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國鋒攝影的知識分子性

2018-01-21 10:39Bernet
東方藝術·大家 2018年10期
關鍵詞:王國當代藝術藝術家

Bernet

藝術圈有過一個關于當代藝術的學理討論,就是當代藝術究竟更靠近社會學,還是更接近詩學。換言之,它是現代科學的一部分,還是藝術表現的一部分。討論的實質是因為出現了“當代藝術”這樣一種新的學科,大家覺得藝術的意義從此變得不一樣了,卻又搞不清它的本體和未來的方向。

這種變化的一個重要經驗來源是,當代藝術更多加入了知性的色彩。一般而言,知性的工具是文字,而且是理論化、說教化、敘述性的文字。藝術,無論是哪種藝術,一貫都以創造感性的“美”為神圣目標的,怎么可以如此知性呢?

當代藝術執意要做這個事。它先是扮演起了哲學家的角色,對藝術本體究竟是什么、如何認識和改造它,進行了物質化、圖像化的哲學表達。于是有了關于杜尚的《泉》、瑪格麗特《這不是一個煙斗》的用物質與圖像對藝術本體進行詰問和改造的試驗性作品。再往后,這種功能又變化了,其指向和用途便流進了社會學,在知識階層、公共話語的各種表達中有所作為。

相較于以前的藝術,當代藝術在介入社會方面是無與倫比的。它不是???、魯迅的那種學術理論、雜文等的說理文字的介入,而是以圖像的方式完成的。圖像是個什么東西?圖像必然是直觀的。如果文字有抽象理性和具象感性的不同,那么圖像根本就沒有真正的抽象一說,它都是具體可“感”的。哪怕是所謂的抽象畫,不也是具體的造型和色彩用來給你“看”的么?既然如此,就必然要依賴感官的直接領會,那么其中的詩性、藝術性便天然存在于其中了。

因此,當代藝術呈現出了所有藝術形式所沒有的特別的功能。它可以用以在知性上啟蒙大眾,或會承擔起告訴人們一些道理的責任,揭示出事物背后隱而不現的真理。而與此同時,感性的、美的諸多元素又深植其中,或者說根本就是那些可感的顆粒、細節組成了整件作品,支撐起了它的表達。那種一貫認為用藝術講道理是僵化、敗壞藝術的論調,在此就被多元的創作手法、無所不用其極的材料、細膩的藝術表現技巧,以及對所傳達“道理”的深度的追求等等堵住了嘴。當代藝術便如此成為了新的文化雜交品種!

看王國鋒的作品,明顯感受到了他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代的藝術創作者身上具有的知識分子本色。這不是那種沉浸在自我小美中搔首弄姿的傳統文人,而是秉持著用圖像啟迪眾人的責任的現代藝術家。圖像是他進入世界的方式這可以被稱之為一種類似天賦的東西吧!啟迪、認知或追求真相、真理則是他作為知識分子的內核。由此我們看他的攝影,才會將其放在當代藝術的視角和高度上來審視。

王國鋒最著名的作品之一,是他拍攝的關于朝鮮的系列。他將青少年手風琴表演、獨唱或表演人員行少先隊禮等畫面拍攝出一種介于真實與虛幻之間的感覺。它在那個時空是真實存在的,我們知道他的形式卻畢竟又沒有實地見過,通過王國鋒的攝影看到后又頓時發覺它與我們認為的現實是有差異的,藝術家似乎是要說清更真的真實。在這種復雜的觀看經驗中,我們已經開始進入藝術家為我們設下的認知迷宮了。舞臺上的少年像是一個個木偶,又比木偶生動,因為充滿了肢體語言的細節和人與人之間微妙的互動關系,高度清晰的圖片、充盈的色彩又在提示著其中半真半假的文化性。這種無疑是只有在權力高度集中的國家才會出現的一幕,滑稽、細膩、虛幻,同時又是高度逼真的。此外,帷幕絲綢般的垂下或盤起,在謹嚴的舞臺秩序下顯示出縹緲的意境,高度極權國家的詩意由此透露了出來。種種細節的發生,體現了當代藝術作為社會研究一面的藝術性,這是其他任何文本不可能具有的。

在另一幄巨幄的朝鮮士兵集體鼓掌的攝影作品中,那種舞臺上的縹緲美感也消失殆盡了,取而代之的是整齊劃一的政治荒誕美學。我們的類似經驗有,球迷在看臺上歡呼時整齊的攝影,學?;蚱髽I拍攝的集體照等,但都因為沒有達到過如此高度的統一性而使對王國鋒攝影的觀看經驗顯得充滿力量感。

王國鋒還有一個系列關于朝鮮的攝影作品是將不同職業的朝鮮人放在鏡頭下審視,拍出一張張既有職業屬性又富有個人特征的照片。一般而言,在集體社會中只有作為國家宣傳存在的職業照,而不存在對個人進行近距離觀察的攝影。王國鋒將對個人的凝視與對朝鮮人民職業及面貌的宣傳融合在了一起,男人、女人、教師、軍人、運動員、售貨員等都作為一個特別的“被看物”加以對待,從而激起人們的特別感受。

王國鋒另一組作品是他所拍攝的廣場上的建筑,他以高度逼真的視覺手法將建筑物的宏大與細節同時保留在一幅攝影作品中。他常用的手法是建筑前沒有任何人,而是一個巨大的建筑物突兀而富有張力地出現在畫面上,充滿筆直的線條感,無論是北京站還是那些歐洲建筑,頓時出現一種有別于人性的物質性,體現出特有時空下權力主體的威嚴和冷峻。在其他幾幅關于建筑的攝影作品中,王國鋒將建筑的另一半用色光拉長了換之以一幄抽象畫的形式。面對這樣一幄作品,我們不禁要問,藝術家為什么要這樣去處理呢?在視覺上,它是新奇而富有沖擊力的。在這樣做的意義上,卻無法以直觀得到解答。但可以肯定,它破壞、干擾了以往你所認為的充滿權力感的宏大建筑,以一種更加前衛、囂張、無意義的方式沖擊,改造了它。王國鋒用個人化、自由化為前提的抽象美為建筑物做了彌撒,從而催生出新的感知體驗。

王國鋒的觀念圖像作品《新聞》系列同樣引入注目,同樣注重給人啟迪。他捕捉了一些國際上重要政治事件的圖像,在核心位置上用中英文分別寫上“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嗎?”“他們是誰,他們看到了什么?”等文字。圖像與文字的關系在這里既產生出一種張力又殊途同歸。在繪畫中,筆墨、肌理等是屬于藝術特有的感性語言和痕跡,而圖像作為信息的傳達,既包含了表意性,同時也擁有天然的可感性。這里的作為說明信息的文字是干澀直白的,圖像則在與文字配合的同時加入了一些模糊性、設計性的語言,使整幄作品給人一種強烈的觀念沖擊。王國鋒的藝術便在這樣的手法的處理下,產生出認知與反思的誘惑力。

在作品《共產主義博物館》中,他將那些與共產主義教義和實踐有關的舊物陳列在展廳之中,有別于一般的展廳陳列,他將展廳一分為二,一半是黑白色的、另一半是彩色的,使作品產生一種過往與今夕的對比感。黑白部分無疑是屬于過去的,那是真正的記憶的部分,象征著彼時的真實,同時也告知別人它是虛幻的。彩色的部分是在今天語境下對過去的復原,是一種明顯的虛設,同時作為當下的擺設,又是真實的被陳列物。藝術家的思辨、機智包括細膩、精致的還原方式,在這件裝置加攝影的作品中被一覽無余。此外,王國鋒還創作有很多的錄像、行為作品。

王國鋒的作品處處體現著一個當代知識分子的冷靜與客觀,在當代政治哲學意義上,對廣大民眾給予開放的真實信息是正義的前提,知識、信息的不對等如何去實現民主政治呢?當代藝術家運用自己的智慧、工具、手藝加入到了知識分子的隊伍中來,成為當代文明的記錄者與創造者。僅憑這一點,當代藝術便超越了以往任何一個時代的藝術形式,其中的優秀藝術家也將在這場運動中被載入史冊。

猜你喜歡
王國當代藝術藝術家
當代藝術看得懂
地下王國
逃離鼠王國
建立新王國
小小藝術家
小小藝術家
從蘇繡能否成為當代藝術談起
BIG HOUSE當代藝術中心
關于當代藝術市場的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