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晉中農業農村改革變遷

2018-01-23 05:17
農村經營管理 2018年12期
關鍵詞:晉中市產權制度農村土地

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晉中市按照中央、省委的總體部署,從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推進現代農業發展的大局出發,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系為主線,著力鞏固和完善農村土地承包制度、加快構建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穩步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匯聚農業農村改革新動能。

一、農村土地承包制度不斷鞏固完善,集體土地從“兩權分離”走向“三權分置”

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加快農業發展若干問題的決定(草案)》,開啟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初步建立了以家庭聯產承包為主的責任制和統分結合的雙層經營體制。1979年,晉中市同全國各地一樣,在堅持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的基礎上,實行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將土地所有權和承包經營權“分離”。全區1241個實行“窮過渡”的生產小隊,恢復了生產大隊核算,2280個生產隊建立了“三小五定責任制”,852個生產隊實行了“包工到組、以產計酬”的形式。1981年,全區鋪開了包干到戶工作,1983年底基本完成。1984年,按中央政策,為3299個村的承包戶發放了15年土地使用證書,涉及農戶占全區總農戶的96.5%。

落實承包期延長政策。1993年,中共中央下發《關于當前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1994年,根據中央要求,山西省人民政府制定了《延長農村土地承包期允許土地使用權有償轉讓的實施辦法》,決定在現有耕地承包期再延長30年不變。1995年,全區開展了延長土地承包期工作,1999年基本完成。98%的村組延長了土地承包期,簽訂了30年不變合同,向農戶發放了土地承包使用證書。隨著2003年《農村土地承包法》頒布實施,農村土地承包進入依法管理的新階段。

推進承包地確權登記頒證。晉中市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從2014年開展試點,2015年全面啟動,2017年底基本完成,今年進行掃尾完善。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家庭承包確權面積419萬畝,比二輪承包時的382萬畝增加了11%。在此基礎上,今年將進一步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證頒發工作,并實現農村土地承包管理信息上線試運行。

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一是建立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平臺。為規范流轉行為,搞好流轉服務,晉中市在開展農村土地確權工作的同時,同步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建設。2015年,市政府辦公廳出臺了《晉中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并將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建設納入現代農業示范區“十個一工程”,強力推進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工作。同時,市財政將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專項資金500萬元納入本級財政預算,用于支持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截至2017年底,全市率先在全省實現縣級農村產權流轉交易中心全覆蓋。鄉鎮全部設立了農村產權流轉交易所,村級配備了信息聯絡員,初步建成了縣、鄉、村三級聯動的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體系,為流轉雙方提供信息發布、產權交易、法律咨詢、權益評估、抵押融資等服務。二是出臺扶持鼓勵政策。近年來,市委、市政府出臺了一系列促進農村土地流轉的若干扶持措施,從建立健全土地流轉市場、規范土地流轉合同,加大項目引導扶持力度、完善糾紛調處機制,到稅收優惠、金融服務、用地支持、人才政策、組織領導、財政扶持等方面進行制度設計,引導土地經營權有序流轉。特別是在財政扶持上,從2015年開始,市級財政每年安排1000萬元專項資金,鼓勵通過流轉承包地經營權發展適度規模經營,促進承包土地向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有序流轉。2006年以來的10年間,全市流轉土地面積從9.3萬畝增加到123萬畝,流轉率從2.3%增加到29%,流轉規模與速度均位居全省前列。

二、農業經營體系日益健全優化,經營方式從“分散粗放”走向“規模集約”

上世紀90年代中后期,晉中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新型農業產業化經營主體快速發展。特別是2005年,在《農民專業合作社法》出臺之前,晉中市率先在工商局注冊了全省第一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帶動全市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快速發展并日益壯大,成為推動全市農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農業經營方式由家庭“分散粗放”經營占主導向多元經營主體聯合的“規模集約”經營轉變。

農民專業合作社蓬勃發展。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在工商部門注冊登記的農民合作社11760個,入社成員達到16.2萬人,分別是2007年發展規模的近10倍、11.6倍;合作社成員人均收入高于當地平均水平20%以上;合作社統一組織銷售農產品總值達到14.9億元,是2010年的1.5倍。在注重發展數量的同時,晉中市狠抓合作社的規范提質。通過持續開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社建設行動,培育了一大批經營規模大、服務能力強、產品質量優、民主管理好的示范社。累計培育國家級示范社33個、省級示范社246個、市級示范社470個、縣級示范社923個,形成了部、省、市、縣四級農民專業合作社示范引導體系。

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不斷壯大。上世紀90年代初期,晉中市在全省率先提出并實施農業產業化經營,并把其作為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的重要抓手,引導大量工商資本和民營資本投向農業產業開發,大力發展規模效益農業,大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應運而生。目前已發展到456個,其中省級龍頭企業54家,市級266家。全市涉農品牌超過4000個,其中3個獲中國馳名商標、63個獲山西省著名商標、“三品一標”認證產品198個。龍頭企業農產品加工業總產值達到256億元,加工轉化農產品近350萬噸,帶動農戶近37萬戶,提供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25元。

家庭農場健康發展。2008年以來,晉中市積極培育家庭農場。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計在農經部門認定的家庭農場829個,比2013年實現了翻番,經營土地面積8.1萬畝,雇工人數達到3100人左右。同時,實行家庭農場與農民合作社同步示范創建,累計評定示范家庭農場96個,其中省級11個、市級80個。

三、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穩妥有序推進,集體資產從“看得見摸不著”走向“看得見摸得著”

自發探索階段?!笆蔽逡詠?,結合“撤村轉居”,各地學習和借鑒先進地區的經驗做法,積極探索資產股份化、管理公司化的農村集體經濟管理新模式。截至2016年底,全市21個村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探索工作,取得了明顯成效。

示范培育階段。按照試點先行、穩妥推進的思路,2014年,晉中市在昔陽縣西大街村開展了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2015年基本完成試點任務。在此基礎上,2017年進一步將平遙縣、太谷縣確定為省級試點,著重在“兩個全面”“五個探索”上下功夫。目前試點工作已基本完成,90%以上的村組成立了股份經濟合作社(或經濟合作社),為全面鋪開提供了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

全面推進階段。根據中央部署和省委、省政府要求,今年晉中市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工作在試點的基礎上全面啟動,計劃2019年底基本完成清產核資和成員身份確認工作,2021年基本完成股份合作制改革。截至7月底,除省級試點平遙縣、太谷縣外,其他9個縣(區、市)已開展清產核資967個村,占總村數2263的43%。

猜你喜歡
晉中市產權制度農村土地
莘縣農村土地托管的實踐與探索
農村土地如何突破“細碎化”?——“三農”干部談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與經營創新
祥云縣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幾點思考
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
晉中市祁縣:傾力打造中國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2019—2020年晉中市食品藥品投訴舉報分析及建議
挑好“金扁擔” 闊步奔小康——晉中市第二屆現代農業博覽會開幕
首次大修的《農村土地承包法》修改了哪些內容?
100個縣將開展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
現行農村土地產權制度存在的問題和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