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改革開放40年巨變:四川寶山村發展個案

2018-01-23 05:17
農村經營管理 2018年12期
關鍵詞:寶山農家樂山村

四川省彭州市龍門山鎮寶山村地處成都平原西北部龍門山中段的大山區,距成都市76公里,交通非常便利。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寶山村是西部有名的窮山村。自1971年起經歷三次創業后,寶山村逐漸形成了集“水電開發、礦山開采、林產品加工、旅游開發”為一體的產業發展格局。截至2017年底,寶山村擁有26家企業,固定資產達106億元,工農業總產值達到85億元,村民人均收入71759元。全村實現“學有所教、勞有高酬、病有良醫、住有優居、老有所養”,村民提前進入小康生活。

產業轉型和村莊發展:寶山村的三次創業

第一次創業(1971—1978年):造田改土和農業騰飛。在1966年以前,寶山村是當地有名的窮村,人均口糧僅71斤。1971年賈正方上任村支部副書記后,確定了第一步抓糧食生產、解決吃飯問題,第二步抓多種經營、增加群眾收入,第三步壯大集體經濟、共同富裕奔小康的“三部曲”奮斗目標。隨后,寶山村組成改土專業隊,整整苦戰了5年,改造梯田715畝,使過去最好年景畝產糧不過200斤的亂石坡變成了穩產高產的好梯田,結束了吃糧靠返銷的歷史。在這5年內,寶山村還改造茶園500多畝,造林3000多畝。到1978年,寶山村的糧食單產達到每畝800多斤,人均口糧415斤,村集體有了1600元錢的公共積累。

這一時期的寶山村仍是典型農業村莊,勞動力大多數滯留在農業內部。村莊的漸進式演變尚未表現出和多數農業村莊有明顯差異。

第二次創業(1978—2008年):農業勞動力釋放和工業發展。農業騰飛解決了糧袋子問題,卻很難解決錢袋子問題。1978年,寶山村因地制宜,走資源型發展路子,1978—2008年,寶山村共修建了12座水電站,收購5座水電站,水電產業成為寶山村集體經濟的支柱產業。除發展水電產業外,礦產、林木、山貨等資源也被充分開發。到2007年底,寶山村擁有30家企業,職工1200余人,固定資產達40億元,形成了以水電為龍頭,集鄉村旅游、建工建材、建筑裝飾、化工冶金、山珍食品開發等產業為一體的多元化現代企業“寶山集團”。

這一階段是寶山村產業轉型較為明顯的時期,是由完全農業產業向以工業為主、農業為輔轉型的階段。工業致富讓寶山村在眾多村莊發展中逐漸走在前列,1994年,寶山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000多元,到2004年,寶山村的村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412元,家家戶戶都新建或改建了住房,安裝了電話或購置了手機,30多戶住進了獨棟別墅。

第三次創業(2008年以來):農旅融合發展和村民就地城鎮化。早在1996年,寶山村黨委就決定投資4500萬元開發回龍溝生態旅游風景區,1999年5月成功開發了寶山第一口溫泉,到21世紀初,該村的旅游業已有了一定基礎。

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突襲寶山村后,全村倒塌房屋7078間,損失慘重。2010年,寶山村借助災后重建的契機選擇了統規自建方式,寶山集團支持村民興建標準化的農家樂民宿建筑。農業資源的利用方式逐步改變,除少量耕地用于種植玉米外,部分耕地由村級企業流轉或由專業大戶種植中藥材、藍莓,多數耕地(梯田)種植了各色花草,林地保養并修建林間通車山道,農業資源轉型為旅游景觀資源。2013年寶山村對715畝梯田進行了恢復改造,連片種植紅茶、藍莓、薔薇花等,將梯田打造成大地景觀。到2017年底,寶山村的旅游產業已完成旅游接待中心、溫泉度假區、鄉村旅游區、回龍溝大峽谷風景旅游區和太陽灣風景區的“一心四區”布局。農業在村莊發展中的定位已從過去的生產型農業轉變為景觀型農業。

寶山村旅游產業的發展帶動了村內農家樂服務業的整體發展。截至2017年7月底,全村2/3以上的村民在經營農家樂。村里成立了農家樂協會,統一服務標準。每年的6月中旬至9月中旬是農家樂經營的旺季,幾乎家家客滿,很多農家樂甚至要提前一年預定。保守估計,寶山村一家中等規模的農家樂一年的純收入在20萬元左右,為村民創收提供了巨大驅動力。

目前,水電產業和鄉村旅游產業是支撐寶山村集體經濟的兩架“馬車”,為村民享受各種福利提供了財力保障。寶山村民享受的福利包括:用電優惠、村民子女學費報銷、60周歲村民每月領取茶水費、村辦企業工作的村民每月有醫療補助和退休后有退休工資,種地的種子、化肥、薄膜由村集體無償分給村民、農村合作醫療費用由村集體統一繳納等。寶山村建有影視廳、書吧等文化活動中心和高爾夫、籃球場等戶外運動場所,村民可以免費或低價到文娛場所消費。該村還每年舉辦薔薇花風車節、冰雪溫泉節、市民音樂節、旅游文化節等大型活動,村民和游客都可以參加各類活動?!八娐窔夥?,科教文衛?!?,村民的十大民生保障需求都得到了有效供給,他們的生活方式實現了“市民化”,且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甚至超過了附近的城鎮居民。

寶山村的探索和實踐引人思考

農業產業弱質性和弱潛力要辯證看待。政界學界多承認農業存在弱質性,特別是生產型農業,其弱質性和發展潛力不足是表現得淋漓盡致的,而生產型農業轉變為服務于景觀旅游的非生產型農業,那么農業就可能因其從第一產業轉變為依附于第三產業的產業,其弱質性和弱潛力就會隨著第三產業的強弱而發生變化,因而農業不是一成不變的,農業在村莊發展中的地位、功能、作用、性質等都是隨著村莊發展階段不同而有所調整和變化。農業只有跟隨村莊發展進行調整才有存在的意義和價值,否則農業就很可能被丟棄或淘汰,如部分工業化村莊的農業已然消失。

開發利用村莊的資源要緊跟時代需要。不管是勞動力還是耕地、山林、礦藏、江河流水等,資源的活化和動態開發調整才是資源變為資產,進而資產轉化為財富收入并藏富于民的重要保障。村莊各類農業資源的開發利用要適應國家宏觀形勢變化,資源的受重視程度和開發利用方式都應該是動態的。例如寶山村在重視工業發展的第二次創業階段,礦產開發和林木加工的受重視程度分列第一位和第四位。到了第三次創業階段,為適應環境保護和資源可持續利用的大趨勢,寶山村關停了污染較嚴重的礦產企業,整頓了林木加工企業,依托山水林田發展鄉村旅游業,將礦產資源和林木資源由原先的掠奪開發調整為生態開發,提前完成了村莊資源利用方式轉型和產業升級。

產業轉型要兼顧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寶山村第一次創業是在農業內部進行的,當時就已兼顧了村集體和農民個體的糧食需求。隨后的工業創業更是以多種分配方式保障了村民個體人人都能享受發展成果,村民形成了“土地股權收入+投資股份收入+工資收入+集體福利收入+個人房屋租金”多元化的穩定收入結構。寶山集團的利潤中,60%留存企業用于再投資和提供村莊公共服務,40%用于村民分配。在第三次創業的旅游投資上,道路修建、景觀營造等公共產品屬性的服務都由寶山集團統一投資建設,村民免費分享到這些公共產品的溢出效益,例如便捷的交通和特色農業景觀為村民經營農家樂帶來了旺盛的客源。產業轉型過程中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的平衡是村莊和諧穩定繁榮的基礎。兼顧集體利益和個體利益是公平與效率的結合,有利于村莊產業轉型。

應從村莊發展的角度重新理解城鎮化。學界關于“城鎮化”至今尚無統一的概念。城鎮化的一般含義是農村人口轉為城鎮人口的過程,通常具有就業方式轉變、生活方式轉變和活動空間轉變的特征。筆者認為城鎮化關注空間轉變這一特征并無必要性,大村強鎮的農民的就業和生活方式都已明顯異于傳統農業村莊,例如寶山村的村民,其就業已大部分轉移到非農產業,生產生活已不再是自給自足,社會保障水平甚至高于附近城鎮居民??梢哉f,寶山村的村民除了保留農村戶籍和居住在村莊外,他們的生產生活方式都與城鎮居民大體相近。而河南漯河的干河陳村,村民已全部住進樓房,居住環境與城鎮社區無異,就業也全在工商業和服務業。因此,城鎮化不僅有城市的城鎮化,還應該有村莊的城鎮化,分別對應著人口“轉移”的城鎮化和人口“留守”的城鎮化。理解城鎮化,應關注的是農民在就業方式及收入來源、生活方式及消費習慣、公共服務供給保障等方面的轉變,而非簡單的戶籍身份和居住場所的改變。

猜你喜歡
寶山農家樂山村
黑太陽
農家樂里去休閑
程寶山書法作品選
山村日出
杜鵑花紅農家樂
寶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館
農家樂
山村之晨
讓農家樂再樂起來
山村晚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