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職能部門如何抓農業生產托管
——來自湖南的探索與實踐

2018-01-23 05:17
農村經營管理 2018年12期
關鍵詞:試點縣社會化農戶

近年來,湖南積極探索推進服務規模經營、帶動普通農戶進入現代農業發展軌道的新途徑、新機制,形成了農業生產托管等直接服務農戶和農業生產的新模式、新形式。目前,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3.52萬個,其中參與服務的農村集體經濟組織0.36萬個、農民合作社1.89萬個、農業企業0.32萬個、其他0.95萬個,服務對象299.67萬個,其中接受服務的農戶252.98萬戶,農業社會化服務面積 1111.61萬畝。

抓好頂層設計,強化政策支撐。省委、省政府把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納入《湖南省“十三五”規劃綱要》《湖南省“十三五”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和《湖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相繼出臺了《關于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發展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的實施意見》和《關于深入推進農業“百千萬”工程促進產業興旺的意見》等政策文件,提出“到2020年,全省農業社會化服務覆蓋面達到70%左右”的目標任務,制定了構建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的具體舉措,明確了相關扶持措施。各地認真落實中央、省里精神,把該項工作納入了重要議事日程。

創新工作機制,明確實施責任。一是責任主體實。試點縣人民政府是項目實施工作的責任主體,向省農委、省財政廳遞交了承諾書,都安排了項目工作經費,衡南縣財政安排項目實施專項經費50萬元。試點縣農業(經管)部門是項目實施的責任部門,具體負責方案制定、項目實施、檢查驗收等工作;財政部門主要負責資金管理、撥付、績效評價等資金監管工作;縣審計局、紀委及糧油、土肥、植保、農機等部門分別履行各自職能,抽調人員參與項目實施。部門間相互協作,密切配合,形成工作合力,確保了項目實施順利進行。二是工作標準實。在工作標準上堅持“四實”“四決不”,即:服務主體實,決不能是“皮包”公司;作業面積實,決不能弄虛作假;服務合同、服務公約、服務臺賬、驗收清單、結算清單、補貼發放等項目資料實,決不能張冠李戴;工作表格和相關數據實,決不能虛報浮夸。承擔試點任務的溆浦縣、鼎城區對服務組織服務面積與原任務量不符的補助金額均按要求進行了核減,并重新遴選服務組織進行作業。三是實施流程實。試點縣均按照確定服務組織、簽訂服務合同、提供作業服務、確認服務任務、撥付補助資金、項目總結上報、組織績效評估的流程組織實施,項目管理規范,任務對接緊密,步驟環環相扣,保證了項目實施質量。鼎城區在“常德香米”產業園(省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分別建立了5個5000畝以上的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示范片,樹立了標示牌,打造“常德香米”品牌與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融合推進的示范樣板。

精選關鍵環節,加大扶持力度。一是緊抓重點環節。試點縣選擇農業生產關鍵且薄弱、農戶受益大的環節作為重點服務環節,分類推進,重點突破。衡南縣面向關鍵領域、薄弱環節加強農業社會化服務能力建設,著力打造區域性烘干倉儲中心、現代化工廠育秧中心、現代化統防統治中心,切實提升帶動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質量。鼎城區將機耕和病蟲害專業化統防統治作為重點環節,在項目區5個鄉鎮全面鋪開,幫助解決了耕地地力下降、地面不平整和病蟲害綠色防控的問題。二是做好結合文章。各試點縣結合當地實際,在項目推進上與規模經營相結合,與產業扶貧相結合,與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相結合,獲得了較好的社會效益。衡南縣努力打造“托管服務+脫貧攻堅”示范樣板,福祥農機農技種養合作社與本村43個貧困戶進行產業對接,受益150人,有效帶動了貧困戶脫貧致富。三是加大扶持力度。從2013年開始,湖南省先后在漣源、桃源等12年縣市區開展農業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全國試點,2017年在衡南等5縣市開展生產托管等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財政項目試點,每縣安排試點引導經費1000萬元。省委、省政府大力推進“百千萬”工程,培育了大批實力過硬、服務力強的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壯大了農業社會化服務主體力量。目前,全省農民合作社總數達7.9萬個,家庭農場總數達3.41萬戶。

規范項目管理,創新服務模式。一是細化項目實施方案。任務下達后,各試點縣選擇1~2個適合本地實際的主導產業,圍繞農資供應、工廠化集中育秧、機耕、機種、統防統治、機收、倉儲烘干和秸稈回收還田等環節,多次修改完善實施方案,制定了詳盡的工作計劃、技術規范、服務流程、驗收標準等,明確了服務區域、服務面積、服務內容、服務標準、作業時間等內容及要求,夯實了項目實施基礎。二是嚴格項目資金管理。試點縣都制定了項目和資金管理辦法、績效評價方案等,加強項目資金管理,對補助資金實行縣級報賬制,做到專項核算、專賬管理、??顚S?。每筆資金支出由財政、經管、農機等部門共同研究,并報領導小組同意。對項目實施的質量和過程實行嚴格監管,做到“四公示”:服務組織遴選公示、服務計劃公示、服務作業面積清冊公示、縣級補助結果公示;“五簽字”:農戶簽字、服務組織簽字、村委會簽字、鄉鎮人民政府簽字、驗收組成員簽字;“三級檢查”:村級初審、鄉鎮審核、縣級驗收。桃江縣印發服務合同樣本、統計表格、資料整理清單等,指導服務組織建立服務臺賬,完善數據統計,做好資料收集和存檔工作,保證了項目實施規范有序。三是創新服務方式方法。各地結合地方實際,探索了多種有效服務模式,為全省開展農業社會化服務提供了成功經驗。按參與主體分,有“合作社(大戶、家庭農場)+農戶”“合作社+服務站+農戶”“集體經濟組織+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等模式;按服務內容分,有產前服務、產中服務、產后服務等;按服務方式分,主要有托管服務式、訂單服務式、平臺服務式、站點服務式、股份合作式、代耕代種式等。

強化工作指導,嚴格檢查驗收。一是工作指導到位。指導試點縣根據當地資源稟賦、農業生產托管服務發展、農戶生產需求、主體服務能力等情況,科學確定項目實施任務量,因地制宜確定了不同品種作物需重點推廣的服務環節和技術。建立了服務合同備案制度,制定了農業生產服務示范合同,規范合同簽訂。農技部門積極參與,制定了符合綠色增效要求的服務技術標準和驗收標準,規范服務流程和操作規程。建立了由集體經濟組織、技術專家、普通農戶等廣泛參與的多方考評機制,制定了服務效果認定標準和方式。二是督促檢查到位。省級農經部門制定下發實施方案,加強工作調度,建立項目進度季報和定期督查通報等制度,及時總結推廣典型經驗做法,推動了全省農業生產托管工作創新發展。市、縣也采取深入田間地頭指導、定期檢查、電話抽查、現場走訪、專業培訓、相互觀摩、服務對象評議等方式,加強項目實施檢查指導,公開操作程序,公示服務結果,切實做到讓群眾明白、讓群眾參與、讓群眾監督,對項目實施質量和效果起到了很好的推動作用。三是項目驗收到位。督促服務組織和服務對象嚴格履行合同約定,及時足額兌付補助資金,做到政策公開透明、操作流程規范、資金支付憑據真實可靠。試點縣均制定了農業生產托管項目檢查驗收方案,采取作業現場測量、臺賬資料查看、電話抽查及實地抽查等方式進行,對上報的服務作業面積逐村進行抽查,每個村核查面積不少于服務面積的20%,做到項目區村村必到、承擔服務的組織家家必查。對達不到驗收標準、抽查不合格的服務組織,依法依規處理,并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抽查結束后,及時組織績效評估,并對考核結果進行公示,接受社會監督。

猜你喜歡
試點縣社會化農戶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企業退休人員移交社會化管理的探討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農戶致富新選擇
社會化服務是實現農業現代化的必由之路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牽手校外,堅持少先隊社會化
32個“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試點縣名單公布
基于德美土地金融借鑒的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運行機制構建
農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政策實施制約及推廣
高校學生體育組織社會化及路徑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