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利用現代科技做好考古發掘現場安保工作的幾點思考

2018-01-23 13:42廖忠志
文物鑒定與鑒賞 2018年12期
關鍵詞:保衛工作安保考古

廖忠志

(海南省博物館,海南 ???570103)

我們都知道考古發掘現場一般會有大量文物,這些文物有的價值較高,有的甚至是國寶,價值連城。這些價值極高的文物往往會成為犯罪分子的目標。因此,考古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顯得尤其重要,有的安保級別甚至不亞于銀行金庫。

1 考古發掘現場安全保衛工作的內容

對于考古工作來說,發掘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關系到考古工作能否如期開展、能否順利完成,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環節。安保工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作,涉及內容廣泛,對安保人員的專業技能和職業道德有很高的要求??脊努F場安全主要涉及兩個方面。

第一方面是考古面臨的自然、氣候等方面的大環境,這其中包括了防洪、森林防火、防毒蟲等。

第二方面是現場人員所面臨的一些小的環境問題。主要包括:一是考古現場人員安全。工作人員在外作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安全問題,包括烈日中暑、使用工具不當造成的人身傷害、探方過深的意外坍塌砸傷、意外摔傷、發掘區位于崖壁之下有落石的風險等。二是考古現場文物安全??脊努F場安保面臨的關鍵問題是文物本身的安全。這其中包括對發現文物的及時搶救和處理,降低發掘現場對出土文物的破壞;還要組織保安人員上崗和巡邏,做好現場的防盜搶工作,防止文物丟失損壞。三是考古現場信息安全。數碼技術、互聯網、計算機、遠程監控等科學技術的運用給考古工作的信息提取、存儲和傳輸帶來了極大的便利,改善了工作人員的工作方式,但也造成了極大的安全隱患,泄密、截收、竊聽和偽造等問題更隱蔽,更加難以發現。四是引導工作人員遵守現場紀律,協助領導維護現場的工作秩序。

2 當前考古發掘現場安保工作面臨的問題

第一,考古現場各項安全規章制度不能完全得到落實,沒有形成真正意義上的閉環管理模式。安全保護措施沒有形成體系,沒有將考古資料進行集中管理,存在極大的泄密隱患。

第二,保安人員人力不足。因為編制和資金的原因,導致保安人力不足,對于發掘現場的安全保障較為吃力,安保系統存在漏洞。

第三,目前考古現場的保衛工作主要以保安人員的巡查為主,這種靠人工巡檢的方式機動性十分有限??脊虐l掘任務通常比較復雜,除了地面部分,還包括地下以及室內的發掘??臻g分布的多樣性決定了現場需要多層次、全方位、不間斷地保護,這是僅靠人力很難做到的。這些因素加大了安保工作對于人員的需求,提高了安保工作的難度。

3 發掘現場安保工作改進措施

3.1 制度保障

3.1.1 要實施安保專業人員負責制度

考古領隊是現場的最高領導,既管業務又管安全。這種模式很容易分散其專注力,有的時候甚至會抓大放小,放松了對安全保衛工作的重視。因此,應當讓專業安保人員來負責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主要方式有三種:第一是從本單位現有的安保人員中抽調人員組建隊伍,或者與專業的保安公司簽訂合同;第二是在考古發掘現場招聘當地符合條件的人員,進行安保培訓,然后上崗;第三是主動向政府請求協助,建立與各級公安、武警的聯防、聯動機制,以保障考古工作安全順利進行。

3.1.2 合理劃定隔離禁區與核心禁區

考古現場很容易引起群眾的圍觀,許多出土文物都因為人群的擁擠踩踏而造成破壞甚至損毀,還有一些不法分子借機進行盜搶。因此,要在考古現場劃定禁區,安裝防盜柵欄、金屬質地的圍欄、隔離網等安保物防設施,防止無關人員入內。這樣做既是對群眾安全的保護,也能防止文物被損毀、盜搶等。

3.1.3 制訂應急預案,嚴肅責任追究

要針對當地的天氣、季節、地質環境等因素,包括遭遇狂風暴雨等極端天氣、停電以及文物被盜搶等突發事件,制訂一系列應急預案,并組織全體人員進行演練,將不利因素對安保工作造成的影響降到最低。要嚴肅追究文物保護中工作缺位的相關人員責任,對失職和瀆職人員進行懲戒,構筑一道嚴密的考古工作“保護網”。

3.2 科學技術助力發掘現場安保工作

當前考古現場安裝監控設施已成為一種常態,好處是可以將考古工地的情況通過數據傳輸設備傳送到發掘單位的計算機上,監控室值班人員配合現場安保人員可以24小時不間斷地對工地實施監控,對于留存文物的保護及人員安全、打擊文物犯罪、方便事后取證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也減輕了現場安保人員的工作負擔,提高了考古工作安防工作的可靠性。

但當前監控系統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脊胚z址大多分布在人煙稀少的偏僻地區,環境復雜,無法架設定點監控設備。且定點監控設備會對考古現場造成破壞。監控存在死角,難以滿足業內苛刻的要求。因此,發掘單位應當增加資金投入,引入更多先進設備,打造多位一體的安防系統。

一是加裝報警探測器。這種報警器主要用于考古人員退場后對現場進行監視,將報警探測器接入最近的攝像機報警端口,可以很方便地對考古現場進行布防、撤防等操作,實現對考古入侵事件的及時監測、報警和聯動。

二是安裝紅外高清網絡攝像機。這種攝像機成像較為清楚,且不受昏暗環境影響,可以實時監控現場情況,對文物犯罪起到一定的震懾作用,也能為事后的調查取證提供保障。

三是啟用人臉識別技術。工作人員進入場地使用人臉識別技術,防止無關人員蒙混過關,混入考古現場,影響正常工作秩序和文物安全。根據長期觀察,盜賊進行作案前一般都會進行多次踩點,人臉識別系統通過抓拍人臉進行比對,對可疑人員進行預警,再配合人防,就能及時發現和處置有關安全隱患。

四是配置移動監控車。這種移動監控車其實是一種帶有監控功能的機器人,車輛配有升降桅桿和360度旋轉高清紅外攝像頭,無監控死角,夜間成像清晰,不受煙霧、霧霾等天氣影響。車輛自帶蓄電池和太陽能電池板,支持WIFI、3G、4G信號傳輸,支持雙向語音通話、照明、人臉識別危險行為等特殊功能。移動監控車是集數據收集、傳輸、儲存播放為一體的移動式無線視頻監控系統,由攝像頭收集數據后,通過信號傳輸通道傳輸至處理中心,使用者可通過監控中心或者手機APP查看現場情況,操作十分簡單,可協助考古現場安保人員預警危險事件,加強安防力量。

五是要配備電子設備管理技術。失泄密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隱患。為防止失泄密事件的發生,文物發掘單位應當做好以下幾方面工作:首先,將所有電子設備集中保存、專人管理。使用時由使用人進行領取登記,使用完畢后要及時交回,并做交還記錄,防止管理混亂,從制度上消滅泄密隱患。其次,將所有電子設備貼上磁性編碼,每次設備出門必須進行授權,如果沒有進行授權就出門會引發警報,從而防止電子設備外流,從硬件上切斷泄密渠道;最后,加強工作人員思想教育,樹立工作人員保密意識,從思想上阻斷泄密可能。

最后一種方式是犬防。也就是人們常說的養狗,文物的保護靠龐大的人力和高科技還不夠,犬防作為一種古老的安防方式至今仍在使用,證明了它的可靠性。犬類有著靈敏的聽覺、視覺、嗅覺,對于險情的發現十分及時,并且還有著極高的忠誠度,它的作用無法取代。

4 結語

考古發掘現場的安全保衛工作是一個涉及多領域、多環節的復雜工作,需要多部門互相配合、互相協助,需要發掘單位投入一定的資金購置設備,也需要安保人員平時進行各種突發情況處置的演練。要將物防、技防和人防相結合,打造多角度、全方位的安全防護體系,使文物犯罪無處下手,為“國家寶藏”提供有力的安全保障?!?/p>

猜你喜歡
保衛工作安保考古
十大考古發現
考古出乎意料的幾件事
新形勢下加強企業內部保衛工作的思考
淺談新形勢下企業保衛工作中存在問題及對策
三星堆考古解謎
跟蹤導練(一)
“考古”測一測
做好企業治安保衛工作的認識與實踐
02 飛控技術與機場安保引關注
建設全球最大最先進核安保示范中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