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衡水安樂秧歌傳承發展研究*

2018-01-23 23:06寧麗瑾張雅靜
黃河之聲 2018年22期
關鍵詞:安樂秧歌衡水

寧麗瑾 張雅靜

(衡水學院音樂學院,河北 衡水 053000)

安樂秧歌,是流傳在冀中平原上的一個極其有限的品種,它的表演既有歌又有樂,舞姿硬朗,風格詼諧。不僅在百姓的生活中送歡樂,而且具有藝術傳播學的諸多價值。本文研究它,旨在更加深入地了解和研究安樂秧歌的歷史演變過程、流傳的區域、舞蹈藝術形態等問題,通過了解安樂秧歌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的現狀,總結經驗,并提出一系列可行的保護措施。

一、安樂秧歌的藝術形態之辯

安樂秧歌發源于河北省衡水市桃城區東部現鄧莊鄉所轄北蘇閘村一帶,在一輩又一輩傳承人、藝術家的不斷創新中,形成了固定的舞步、動作,還排練出經典的演出節目。安樂秧歌的角色扮演非常豐富,形態各異。它的道具也是有一定的講究和來頭。更令人驚嘆的是,安樂秧歌的步法多樣,有秧歌步、顫步等嚴格的表演方法和動作。其伴奏音樂是清一色的打擊樂,樂器構造簡單,易于學習,傳播起來相對比較容易,在表演過程中能夠很好地配合起來。

(一)表演形式

安樂秧歌表演時,領隊高舉著“安樂會”標志的會旗為舞者們開路,會旗有一定的講究,得是三角形的大旗,旗面為白色,中間有三個黑色大字——“安樂會”,周邊為鮮艷的紅色,以引起人們的注意。舞者們分成男女兩隊,領隊各舉一面大旗,男女兩隊演員有序地進場表演,在后排打擊樂的烘托下,演員們到達了指定地點,先在場中排成一個大圓圈以固定場地,老執兩根木棒槌來到場中先表演自己的絕技,表演過程中還不時地與其他演員和觀眾們互相交流。演員們依次演出完畢,就會表演集體舞蹈,表演時自由組合、邊扭邊逗、而且不時地變換隊形。

(二)步法隊形

安樂秧歌的基本動作屬于我們常見的“秧歌步”,其舞者的律動主要是通過扭腰聳肩,一步一個拍子、每四拍為一組,前三拍向前走,最后一拍向后(退一步)來完成?;镜奈璧感螒B可概況為秧歌步、顫步、蹲跳步、蹎顫步、蹲顫步、搓顫步、別步等。秧歌是在“扭”的律動中完成群體性的隊形組合與變化的。通常,由一至兩名領舞者率領舞隊,走變換各種隊形圖案。安樂秧歌的表演與隊形的變換,是在打擊樂伴奏下進行的。舞者先走成一個“大圓圈”,集體表演時,具體的隊形有“走八字”、“二龍吐須”、“串葫蘆蔓”、“四門斗”、“穿花空”等。

(三)角色行當

受戲曲藝術的影響,角色行當在秧歌表演的人物形象與性格刻畫上初具特色。一般而言,男性有“傘頭”、“鼓子頭”、“棒子頭”等,女性稱“花”,民眾的傳統習慣,“花”——旦角,多由男性扮演,以增加表演滑稽性色彩。安樂秧歌的主角是老這個形象,還有扮演老頭兒、丑婆兒的,還有拿折扇的公子和穿紅帶綠的小媳婦形象。老手執一對棒槌;丑(乞丐)左手端著一個破碗,右手通常拿一雙筷子或手持打狗棒來進行表演;公子手持折扇;媳婦拿兩塊紅手絹舞蹈。

(四)伴奏特點

安樂秧歌主要運用打擊樂器伴奏,有鼓、大鑼、小鑼、鐃鈸,以增加表演時熱火朝天的氣氛。安樂秧歌表演時,一般會表演“開場槌”,多為牌子曲,用來招攬觀眾,同時告訴演員做好準備工作。

二、安樂秧歌的發展沿革之辯

安樂秧歌已經有300多年的歷史,它長期活躍在北蘇閘村的各種民俗活動中,經久不衰,而且發展迅速。

1986年,政府掀起了“花會”改革熱潮,并組織了各項花會比賽。北蘇閘藝人們編排的安樂秧歌舞——《八仙過?!肥艿搅擞^眾的贊揚,并在河北省文藝匯演上獲獎。同年,中央電視臺“對外部”受河北省電視臺邀請前來北蘇閘村考察,觀看了安樂秧歌的表演并為其錄制了影像資料。

河北著名的民族舞專家吳志國先生等一行來到北蘇閘村,對安樂秧歌進行了一個多月的細致調查,把看到的安樂秧歌的舞蹈形態等內容匯聚成文字資料,收集到《河北民族民間舞蹈資料匯編》及《中國民族民間舞蹈集成.河北卷》中。

2009年,安樂秧歌成功申報為河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進入了省級保護行列。這樣,安樂秧歌既在形式上得到不斷豐富和提升,更在傳播、影響和保護傳承方面邁出了可喜的步伐。2012年,村民們在國際馬拉松比賽中扭起了“安樂秧歌”,編排了新穎的節目,迎接國際友人。這對于安樂秧歌走向世界起到了傳播和宣傳。2013年春節,安樂秧歌不僅在本鄉本土進行了盛大的“匯演”,還登上了衡水市桃城區“春晚”的舞臺。北蘇閘村的民間藝術家和孩子們同臺獻藝,是近些年桃城區開展非物質文化遺產進校園活動的一項成果。具體而言,安樂秧歌的傳承人定期到滏陽小學的音樂課堂進行講學,輔導學生們學會了安樂秧歌的舞蹈動作。這樣的活動開展,不僅豐富了小學生的課余文化生活,還使安樂秧歌有了新的傳承人和傳播者。

2014年3月25日,在筆者和校領導的邀請下,北蘇閘村的安樂秧歌隊盛裝來到了衡水學院,為學院的師生們帶來了一場生動詼諧的秧歌表演,為研究這項非物質文化成果留下了寶貴的影像資料。安樂秧歌從學院的大門一路扭到了音樂系的舞蹈課堂,學院聘請該項目傳承人來為學生們教授安樂秧歌的程式和表演,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走進了大學的校園。2016年4月22日,衡水市《首屆民俗文化節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展》,在衡水湖馬拉松廣場盛大開幕。在本次會展中,包括安樂秧歌等55個極具衡水本土文化特色的民俗藝術表演項目全部亮相,也使民間非物質文化遺產真正的走進了民間、走近了百姓。

三、保護安樂秧歌之思辨

目前,安樂秧歌在各級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保護工作取得了一些成就。安樂秧歌被列為省級的非遺保護項目,衡水市桃城區鄧莊鄉人民政府以及上級主管部門桃城區人民政府都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了大量的精力。而且,安樂秧歌之所以在當地文化生活中小有名氣,本身就是政府扶持呵護的結果。對此,我們要充分肯定政府的保護工作。人們談到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首先要把政府推到輿論的“風口浪尖”,把政府保護放到首要位置來“呼吁”。本文不贊成別人的“政府保護論”,而把反思“非遺”的自救放在重要的位置。我們不能一味地形而上學地泛談“政府呵護論”,本文強調的是如何喚起“文化的自救”,所有的藝術都應該自救。

安樂秧歌的傳播,應充分借助學校教育的優勢來實施,從兒童抓起。目前“安樂秧歌”已走進學校的音樂課堂,安樂秧歌的藝人們長期在那里講授秧歌的姿勢,并排練出固定的秧歌節目。安樂秧歌的傳承人還來到衡水學院音樂學院的舞蹈課堂來“傳經授道”,把安樂秧歌的動作要領傳授給舞蹈專業的學生。舞蹈專業的學生有專業的功底,學習快,掌握的也到位,有利于安樂秧歌的傳播,收到了顯著的效果。

四、結語

總而言之,本研究通過考察安樂秧歌的發展歷史、舞蹈形態、音樂形態以及傳承人情況,對安樂秧歌這項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做出了一些設想和建議。在研究過程中,也遇到了一些困難,比如由于歷史的原因,安樂秧歌的譜子已經失傳,研究它的伴奏音樂就有了一定的難度。希望通過本研究引起專家學者廣泛關注傳統民間音樂,更希望人們系統地了解傳統音樂文化,讓類似安樂秧歌的這些鮮為人知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在當前社會得以生存、發展與延續。希望越來越多的同行、專家能夠齊心協力,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流傳做出一定的貢獻。

猜你喜歡
安樂秧歌衡水
衡水鴻昊企業有限責任公司
適宜衡水的梨品種篩選試驗
“秧歌”的戲劇化與“劇種”定型
金湖秧歌的傳承和發展
軍人情懷
張珖隸書“安樂泉”三大字碑
富平村里唱秧歌
衡水專場(二)
昌黎地秧歌
天臺姑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