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

2018-01-23 20:43李銅山
中州學刊 2017年12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戰略農民農業

李銅山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的綜合形象和全景描述是鄉村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鄉村振興戰略的硬性要求和鮮明標桿是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鄉村振興戰略的莊重態度和宗旨使命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鄉村振興戰略的終極目標和評判標準是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農民獲得體面的收入、農村樹起體面的形象;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取向和戰略措施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關鍵詞:黨的十九大報告;鄉村振興戰略;農業;農村;農民

中圖分類號:F320.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7)12-0001-0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不僅明確提出要“堅定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等“七大戰略”,而且意味深長地將鄉村振興戰略放在了“七大戰略”之“居中”位置,彰顯了鄉村振興戰略的方向性、根本性、全局性和時代性??梢哉f,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我國開啟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必然選擇。只有深刻揭示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底蘊,系統明晰鄉村振興戰略的踐行取向,才能不折不扣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在理論探索中前行,在工作實踐中夯實。

一、鄉村振興戰略的綜合形象和全景描述

鄉村振興戰略的綜合形象和全景描述是鄉村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筆者認為,如果簡單地下一個定義,鄉村振興戰略就是由中共中央確定的指導鄉村廣大地區振發興舉、增強活力的全局籌劃和綜合策略。其基本內涵還是為“三農”(農業、農村、農民)提供良好的“三生”(生產、生活、生態)環境,已經比較清晰地勾勒出了一幅令人向往的鄉村富裕、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壯麗圖景。

1.鄉村振興戰略囊括了鄉村發展、鄉村文明建設及鄉村現代化建設的方方面面

這一點,從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的“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钡摹翱傄蟆敝芯涂梢钥闯?。

就鄉村發展而言,不僅農業要振興,農村要興旺,農民要康樂,而且要協調耦合、欣欣向榮,朝著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奮斗目標——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邁進。顯然,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就意味著,鄉村發展生產力和調整完善生產關系兼有,鄉村加快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發展兼顧,全面而綜合。

就鄉村文明建設而言,不僅要建設物質文明、政治文明,而且要建設精神文明、社會文明、生態文明,集“五大文明”建設于一體。具體一些講,“產業興旺”和“生活富?!本褪且ㄔO物質文明,“鄉風文明”就是要建設精神文明和社會文明,“生態宜居”就是要建設生態文明,“治理有效”就是要建設政治文明。歸納起來,鄉村振興戰略是“五大文明”建設的完美展示。

就鄉村現代化建設而言,不僅要實現經濟現代化,而且要實現社會現代化、人的素質現代化。具體一些講,“產業興旺”就是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興旺發達;“生活富?!本褪强捎糜谵r村產業發展和農民消費享受的財物充裕豐富,富足無憂;“鄉風文明”就是鄉村風俗和農民信仰符合全面小康的精神文化要求,文明民主;“生態宜居”就是經濟富裕度、環境優美度、資源承載度、生活便利度、公共安全度等都達到舒適居住的高要求,美麗爽心;“治理有效”就是鄉村各方面都得到井井有條的治理,和諧祥和。歸納起來,鄉村振興戰略是經濟現代化、社會現代化和人的素質現代化的“美聲大合唱”。

2.鄉村振興戰略是要讓鄉村共享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福祉

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準確而及時,與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水平、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同步,是運用共享發展理念,讓城鄉居民共享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福利。

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明確了鄉村發展新任務。鄉村振興戰略提出之前,我國已提出并進行了10多年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此次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雖然是以新農村建設為基礎,但遠遠超越了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具體講,除了“鄉風文明”保持一致之外,“產業興旺”遠遠超越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边h遠超越了“生活寬?!?,“生態宜居”遠遠超越了“村容整潔”,“治理有效”遠遠超越了“管理民主”??梢哉f,無論從涵蓋的范圍和內容看,還是從達到的層次和高度看,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與新農村建設的目標要求相比,都是“高、大、上”的。

另一方面,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新時代鄉村發展新動力。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之后,我國提出和確立了“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重要政策取向,要求統籌城鄉發展。雖然政策有了大的進步,但確切地講,還是把鄉村放在了“被統籌”“被幫扶”的不平等地位,鄉村發展似乎還要跟著工業和城市走。此次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根本性地一改往常的發展思路,真正地把鄉村放在了與城市平等的地位上,要求鄉村立足于自身的產業、生態、文化等資源,作為一個有機整體激發發展主動性和活力,不僅要從過去的被動接受反哺轉變到今天的主動作為、實現振興上來,建立健全朝氣蓬勃的內生增長機制,而且要與城鎮確立全新的城鄉關系,最終實現城鄉融合發展和共建共榮共享。

二、鄉村振興戰略的硬性要求和鮮明標桿

鄉村振興戰略的硬性要求和鮮明標桿是農業必須強、農村必須美、農民必須富。這一點,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三個必須”。習近平總書記2013年12月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的講話中,2016年4月在小崗村考察時的講話中,均有全面完整的表述。2015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中,也有分散的表述。即,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1.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

農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①農業不僅是中華民族實現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基礎和支撐,而且直接關系到夢想能否實現和夢想實現的速度、質量和品位②,因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國家必須擁有強大的農業。所以,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這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明確的必然要求。endprint

農業問題主要是糧食問題,糧食穩住了,農業其他問題都可以解決。自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反復強調“糧食”和“飯碗”問題,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③,“我們的飯碗應該主要裝中國糧”④,“保障糧食安全對中國來說是永恒的課題,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⑤,使我國對農業地位和重要性的認知有所提升。

“四化同步”發展進程中,農業現代化是短板。我國跨入新時代,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以后,農業強起來的任務更加顯現出艱巨的特殊性——不僅要充分發揮其多功能性,承擔起越來越多的繁重任務,而且要加快融合發展、跟上現代化步伐和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

黨的十九大以后,借助于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我國十分有必要對農業在國民經濟中的角色地位和產業特性進行重新認識,下決心開創“強農業”的偉大實踐,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農業出路在現代化,農業現代化關鍵在科技進步,我們必須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視和依靠農業科技進步”⑥等指示精神,給農業插上科技的翅膀,挖掘糧食生產新潛力,開辟農業供給側結構優化新途徑,尋求農業發展方式轉變新突破,早日建成農業強國。

2.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

農村是立國之源,強國之地。農村不僅是人們記憶中的故鄉和寄放鄉愁的地方,而且是能讓廣大農民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一個真正美麗的國家必須擁有美麗的農村。所以,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這是鄉村振興戰略中清晰的必由之路。

這些年來,農村面貌變化不大,與城市日新月異的變化相比依然滯后,其中最直觀的體現,就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滯后、農民享有的基本公共服務不完善。而建設美麗鄉村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基礎和前提,因為即使將來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還有四五億人生活在農村。⑦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那樣,“一定要走符合農村實際的路子,遵循鄉村自身發展規律,充分體現農村特點,注意鄉土味道,保留鄉村風貌,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⑧。

因此,黨的十九大以后,農村美不美更為重要。只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誘導全社會積極支持美麗鄉村建設,使社會資本加速流向鄉村,使鄉村文明得以宣傳和傳承,才能使農村得到“內外兼修”,逐步地從“臟亂差”轉變為“凈齊優”“明潔好”,才能適應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客觀需要。

3.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

農民是立國之根,強國之力。農民不僅是農業綜合生產能力的承載者和實踐者,而且是社會財富的根本創造者和共享者。一個真正富裕的國家必須擁有富裕的農民。所以,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這是鄉村振興戰略中精準的必定追求。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鄭重指出,“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⑨,“要大力促進農民增加收入,不要平均數掩蓋了大多數,要看大多數農民收入水平是否得到提高”⑩,“要更加重視促進農民增收,讓廣大農民都過上幸福美滿的好日子,一個都不能少,一戶都不能落”B11。

而讓農民富起來,不僅是農民收入增加,還包括廣大農民精神層面的富足。黨的十八大以來,為讓農民富起來,我國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把著力點放在保持城鄉居民收入差距持續縮小勢頭,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提高農業補貼政策效能等方面,在促進農民增收上獲得新成效。B12黨的十九大以后,我們必須把著力點放在建立健全城鄉融合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上來,真正實現城鄉居民基本權益平等化、城鄉公共服務均等化、城鄉居民收入均衡化、城鄉要素配置合理化和城鄉產業發展融合化。

三、鄉村振興戰略的莊重態度和宗旨使命

鄉村振興戰略的莊重態度和宗旨使命是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這一點,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三不能”,同時可以從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7月在吉林省調研時的講話中得到印證。他明確提出:“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必須始終堅持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不減弱、推進農村全面小康不松勁,在認識的高度、重視的程度、投入的力度上保持好勢頭?!?/p>

1.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

中外對農業角色地位和重要性的認知不同。一般來說,發達國家大體按照產業出現的歷史順序來劃分,他們也都把農業確定為基礎產業和戰略性產業,并始終把優先發展農業作為重要國策,以至于雖然農業在發達國家GDP中的比重有所減少,但農業的基礎地位卻絲毫沒有被削弱。而我國按照農業的性質和勞動對象的加工順序來劃分,把農業認定為初級產業——一種與傳統的落后的生產方式、生產條件相聯系的產業,把農業限定在十分狹小的范圍,似乎只包括種植和養殖,而農產品流通屬于第三產業,農產品加工屬于第二產業,從而導致農業各環節之間不協調,農業產業規模得不到內涵和外延上的擴充,致使農業的比較利益和綜合效益一直低下。

今后,這種觀念必須改變。未來,現代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剛性基礎,農業現代化是國家現代化必不可少的重要組成部分,沒有農業現代化,國家現代化就是不完整的。所以,一定要關心農業,堅持把現代農業建設作為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任務,任何時候都不能放松。堅決加強耕地質量保護與提升,堅決強化農業科技支撐,堅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堅決完善農業支持保護體系B13,使農業逐步由目前的小規模、高成本、低效益、弱競爭力轉變為適度規模、低成本、高效益、強競爭力上來,堅決防范“農業過關論”“糧食過關論”的泛濫。

2.任何時候都不能淡漠農村

中外對農村印象的認知和應對方法不同。有些外國人認為,農村空氣好、環境優美,是休閑避暑、舒緩壓力、追求閑情逸致的絕好去處,所以他們一般白天、工作日待在城市,而晚上、節假日回到農村,心目中沒有什么城鄉差別,更多的是對農村的眷戀。中國人特別是大城市的不少市民認為,農村是自己掙扎了一代人甚至幾代人才擺脫的“苦地”和“窮窩”,是萬萬不能再回去了,所以一提到回農村就大傷腦筋,滿腦子都是城鄉差別,嫌棄農村生活,決心要在城市里打拼。endprint

今后,這種思想必須改變。農村是中國人祖祖輩輩生活的家園,是中華文明的發源地和革命勝利的大本營,沒有農村繁榮富裕就沒有全中國人民的全面小康,所以一定要關注農村,堅持把鄉村建設作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任務,任何地方都不能松勁。強力推進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強力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強力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強力打造農村優美的田園風光,使農村的“五大文明”程度全面提升到與全面小康相適應,堅決防范“農村可怕論”“農村逃逸論”的危害。

3.任何時候都不能忘記農民

中外對農民的認知和態度有所不同。有些外國人認為,農民是一群辛辛苦苦為他們創造衣食之源的人,理應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和幫助,更多的是愿意贊美農民。中國人特別是大城市的不少市民歧視農民,認為農民土里土氣,“臟、臭、俗”,理應得到全社會的鄙視和譏諷,以至于2006年6月網上曾經出現過《疾農民如仇——我為什么看不起他們》這樣荒謬的帖子。

今后,這種看法必須糾正。農民是國家糧食安全的守護者,農民是中國夢的堅定履行者,沒有農民的安居樂業就沒有穩固的社會主義新時代,所以一定要關愛農民,堅持把農民就業增收和脫貧致富奔小康作為檢驗農村工作成效的一個重要尺度,任何時間都不能動搖。要決心加大財政支持力度,決心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決心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心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使農民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實、更有保障、更可持續,堅決防范“農民不可理喻論”“農民社會階層論”的傳播。

四、鄉村振興戰略的終極目標和評判標準

鄉村振興戰略的終極目標和評判標準是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農民獲得體面的收入、農村樹起體面的形象。這一點,可以簡單地概括為“三體面”,同時可以從習近平總書記2017年8月在省部級主要領導干部專題研討班上的重要講話中得到佐證。習近平總書記當時明確指出,“人民群眾的需要呈現多樣化多層次多方面的特點,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穩定的工作、更滿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會保障、更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更舒適的居住條件、更優美的環境、更豐富的精神文化生活”。對于承天接地的廣大鄉村來說,如果換一個比較“接地氣”的表述和說法,就是“三農”一定要“三體面”。

1.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

不知從何時開始,農業這個古老產業在我國的社會地位逐步下降,與工業、商業、服務業乃至娛樂業等其他眾多產業形成了鮮明的悖逆變動之勢。探究其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從事農業勞動強度大,作業環境臟亂差;農業面臨的風險多,生產生活生態無絕對保障;社會地位落后,沒有其他階層光鮮亮麗等。以至于誰干農業,誰就覺得低人一等,抬不起頭。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會徹底改變這些情況,一定會使務農成為體面的職業,具體體現在:農民將會有適度的勞動強度,再無汗流浹背地“面朝黃土背朝天”之辛勞;將會有得力的保險保障,再無“怨天尤人”之困擾;將會有較高的社會地位,再無“自己都看不起自己”之自卑等。換句話說,未來的農業將不再是現在大多數人不愿意干的情況了,不僅會因為務農職業體面搶著干,而且即使讓你干,你也要先獲得“新型職業農民”稱謂或“綠色證書”通行證,擁有從業資格。

2.農民獲得體面的收入

過去幾十年,我國制定和執行了“趕超戰略”,不僅政策有意識地向工業、城市、市民傾斜,而且采取多種措施從鄉村那里獲取趕超所需要的資源,造成了農產品與工業品之間嚴重的“剪刀差”,致使農業比較效益低下,農民增收空間狹小,農民收入與市民收入的絕對差、相對差迅速拉大,相對差峰值曾高達3.33∶1,于是“跳農門”“棄農離農就工從商”成為廣大農民的生存路徑,“兩棲型農民”也越來越多。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會根本扭轉這種狀況,一定會使農民獲得體面的收入,具體體現在農民將會有多樣化的收入渠道,再無“增收無方”之煩惱;將會有穩定性的收入保障,再無“掙多少是多少”之哀嘆;將會有較高的收入水平,再無“低收入階層”之稱謂等。換句話說,未來的農民收入會有大幅度的明顯保障性增長,尤其是隨著宅基地政策的完善,土地確權后耕地占用補償費的大比例提高,以及鄉村人口社會福利制度的創新,農民的收入將會更豐厚,甚至會使一些市民羨慕。

3.農村樹起體面的形象

前些年,“臟亂差”一直是人們對農村的普遍看法。有人甚至用“城市像歐洲、農村像非洲”這樣的描述,來形容我國城鄉生活的巨大反差?;叵肫饋?,改革開放初期的10多年,我國農村鄉鎮企業“村村點火、鄉鄉冒煙”,尤其是小造紙、小化工、小煤礦、小煉油、小水泥等污染嚴重的“五小企業”,不僅沒有使當地的經濟發展起來,而且造成了不少河流臭氣熏天以及農業的面源污染,以至于我國下決心關?!拔逍∑髽I”后,又還了20多年的“環境債”,農村生態環境才逐步好起來。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將會全面消除這種印象,一定會使農村樹起體面的形象,具體體現在農村將會有良好的居住環境,再無“烏煙瘴氣”之非議;將會有完善的公共服務,再無“窮鄉僻壤”之抱怨;將會有豐富的精神生活,再無“素質低下”之蔑視等。換句話說,未來的農村生活將會因為有更新鮮的空氣、更潔凈的水、更完善的軟硬環境、更濃厚的鄉愁等而讓城市人羨慕乃至嫉妒。

五、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取向和戰略措施

踐行鄉村振興戰略的政策取向和戰略措施是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這一點,可以簡單地記憶為“三著力點”,同時可以在習近平總書記所做的黨的十九大報告中全部找到。

1.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作為古老的農業大國,中國具有優先發展農業農村的先天基因和獨有優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后,我國的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而我國發展最大的不平衡,是農業與工業相比的發展不平衡;最大的發展不充分,是農村與城市相比的發展不充分。在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進程中,必須以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為引領,從優結構、強基礎、促轉變、建體系、改理念等多個方面認真地貫徹落實。B14endprint

就優結構而言,一定要在國民經濟結構中強化農業農村的重要位置,在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和重大計劃時,優先考慮、安排,并能見到卓越成效;就強基礎而言,一定要把農業農村的“強筋壯骨”擺上重要議事日程,集中人力物力財力智力權力,抓緊抓好;就促轉變而言,一定要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使多功能農業日臻成熟;就建體系而言,一定要盡快健全農業農村產業體系、生產體系和經營體系,實現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就改理念而言,一定要將“農業農村不重要了”“農業農村過時了”等不合時宜的觀念清理淘汰掉,堅決樹立起“農業農村應該優先發展”“農業農村必須優先發展”“農業農村不優先發展不行”等新理念。

2.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

這既是新時代做好“三農”工作和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根本遵循和戰略方向,也是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實現鄉村振興、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觀要求。B15在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進程中,必須以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為抓手,從充分發揮市場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全力破解制約障礙等方面進行頂層設計。

就充分發揮市場作用而言,就是要充分發揮市場在城鄉要素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利用市場機制統籌利用城鄉的資源、信息和“五力”(人力、物力、財力、權力、智力),實現城鄉間資源的取長補短,實現城鄉間的信息互通有無,促成城鄉間的“五力”優勢互補,通過高效率配置方式完成城鄉間的耦合互動和融合發展。

就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而言,就是要更好發揮政府在推進城鄉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中的作用,利用政府作用推動基本公共服務向鄉村傾斜,推動要素資源寬廣度大流量地向農村配置,逐步縮小城鄉之間基本公共服務發展方面的差距,迅速提升鄉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水平,使鄉村整體的“外在顏值”和“內在氣質”同步提高,使鄉村“骨骼”和“血肉”全面發展,形成得體的新型城鄉關系。

就全力破解制約障礙而言,就是要全力破解制約城鄉融合發展的制度障礙,通過加速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構建城鄉協調發展新格局,通過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保障和提升農民財產權益,通過補齊鄉村基本公共服務短板達到“城鄉一盤棋”的協同躍升,通過完善政策體系為城鄉融合發展創造良好的制度環境。

3.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這既是“四化同步”發展中迅速彌補農業農村現代化短板的迫切需要,也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中促使農業農村早日達到現代化水平的重要使命。而無論是推進農業現代化,還是推進農村現代化,都一定要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等五大新發展理念。

就推進農業現代化而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就要著力于“五個持續調”。一是持續調實農業產業結構,全面完善現代農業發展的軟件和硬件;二是持續調優農業產品結構,圓滿完成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任務;三是持續調綠農業發展方式,深入實施綠色農業戰略;四是持續調新農村產業結構,大力促進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B16;五是持續調強農產品“三品一標”(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層次和國內外市場競爭力。

就推進農村現代化而言,要踐行新發展理念就要著力于“五個必須”。一是就創新發展而言必須完善現代農村體制機制,具體包括通過創新農業經營形式發展適度規模經營,通過創新農村產權制度完善農村集體產權權能,通過創新農村金融體制完善農業保險制度等;二是就協調發展而言必須提升現代農業產業素質,具體包括通過調整農業內部產業結構統籌糧經飼結合和農林牧漁一體,通過促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進農村產業鏈和價值鏈轉型升級,通過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解決農村的硬件軟件設施不足問題;三是就綠色發展而言必須保護農村可持續生產能力,具體包括通過城鄉環境并重治理消除農村面源污染,通過擴大退耕還林還湖還草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通過加速兌現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承諾夯實農藥化肥零增長行動;四是就開放發展而言必須利用好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和“兩個市場”,具體包括通過“一帶一路”延伸拓展國際農業資源利用途徑,通過實施“飛地戰略”緩解糧食土地方面的壓力,通過創新性運用PPP模式加速提高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飽和度;五是就共享發展而言必須讓農民分享更多發展成果B17,具體包括通過完善支持保護制度健全農村收入穩定增長機制,通過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健全農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機制,通過深化經營制度改革健全農村利益聯結機制。

注釋

①吳宏耀、張征、馮華:《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人民日報》2015年2月2日。

②本報評論員:《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農民日報》2014年1月14日。

③④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在北京舉行 習近平李克強作重要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12月25日。

⑤《習近平在山東農科院召開座談會:手中有糧 心中不慌》,央廣網,http://china.cnr.cn/gdgg/201311/t20131128_514264155.shtml,2013年11月28日。

⑦張冬科、張建軍、王浩:《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人民日報》2015年2月5日。

⑥⑧⑩B11《“平語”近人——習近平的“三農觀”》,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12/29/c_1117601781.htm,2015年12月29日。

B12祝衛東、楊尚勤、顧仲陽:《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人民日報》2015年2月3日。

B13韓長賦:《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人民日報》2015年8月13日。

B14何紅衛、樂明凱:《鄉村振興要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訪十九大代表、湖北省天門市委書記吳錦》,《農民日報》2017年10月24日。

B15本報評論員:《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政策體系——三論認真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農民日報》2017年11月4日。

B16高飛:《深化農村改革 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訪十九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常委、玉林市委書記莫恭明》,《農民日報》2017年10月24日。

B17夏淼:《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導,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農民致富之友》2016年第18期。

責任編輯:澍 文endprint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戰略農民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國內農業
擦亮“國”字招牌 發揮農業領跑作用
農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鈣與您同在
饸饹面“貸”富農民
“黨建+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層治理創新
淺談對鄉村振興戰略的認識和思考
“五老”以“三用”關愛青年農民
也來應對農民征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