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穴位注射療法治療腦癱患兒腰肌無力臨床觀察

2018-01-24 11:24姚獻花王志如王迎紅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8年1期
關鍵詞:肌無力腦癱針刺

姚獻花 王志如王迎紅

(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兒科,河南 鄭州 450000)

腦性癱瘓是指一組持續存在的中樞性運動和姿勢發育障礙、活動受限癥候群,這種癥候群是由于發育中的胎兒或嬰幼兒腦部非進行性損傷所致。腦性癱瘓的運動障礙常伴有感覺、知覺、認知、交流和行為障礙,以及癲癇及繼發性肌肉骨骼問題[1]。對于腦癱患兒來說,目前尚沒有徹底的根治方法,主要采用綜合康復方法治療使患者最大可能恢復到接近常人,達到生活自理,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本文主要介紹穴位注射對腦癱患兒腰肌無力療效觀察,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5年1月—2015年12月在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小兒病癱康復中心住院的符合腦癱診斷[1]腰肌無力患兒6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30例,其中男21例,女9例,年齡 (18.37±8.07)月;治療組30例,其中男19例,女11例,年齡 (18.47±7.53)月。2組在性別、年齡方面的差異無顯著性意義,見表1。

表1 2組治療前一般資料比較 (x±s)

1.2 治療方法

1.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康復療法(推拿按摩、功能訓練、作業療法、認知直覺障礙訓練、言語訓練、經絡導平、肌興奮、神經肌電反饋、生物肌電促通儀等綜合康復治療)。

1.2.2 治療組 常規康復的同時予穴位注射治療。(1)取穴:大腸俞、腎俞、小腸俞、三焦俞、腰俞、委中、環跳、華佗夾脊穴。(2)常用藥物:二丁酰環磷腺苷鈣針(商品名:力素),上海第一生化藥業有限公司,批號1306111;復合輔酶針:北京雙鷺藥業有限公司,批號20130503;維生素B1針:批號1208299;維生素B12針:批號1212289;甲鈷胺針(怡維康)。(3)操作方法:選準穴位,局部常規消毒,采用5 mL注射器,2 mL注射器針頭,吸取注射藥物后,對準穴位,右手持針與皮膚成15°斜刺,迅速刺入穴位內,刺入深度0.5~1 cm(根據患兒年齡大小及肌肉厚薄情況而定),慢慢推進或上下提插,待針下有”得氣”感后,回抽一下,若回抽無血,即可將藥推入。每個穴位注射藥物約0.3~0.5 mL。根據病情每次可取4~6個穴位。注射完畢后棉球按壓1~2 min,以局部不出血為止;當日禁止洗澡。

1.3 評價標準

1.3.1 療效評定方法治療前、治療12周后采用粗大運動功能量表 (GMFM-88)項進行評估。該量表分5個功能區,本組評定只對坐位(B項)20項評估計分,滿分60分,以全不能完成者記為0分,完成動作<10%者記為1分,完成動作10%以上但<100%者記為2分,完成全部動作者記為3分。

1.3.2 療效判定標準 目前國內尚未制定統一的療效標準,參照國內多家文獻報道與康復醫學評價手冊并結合臨床制定標準如下:治療前后GMFM總百分比分值比較:顯效:GMFM總百分比分值提高≥15%;有效:GMFM總百分比分值提高1%~14%;無效:GMFM總百分比分值未提高。

1.4 統計學方法 應用SPSS 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所有數據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治療前后比較采用配對t檢驗,治療后組間比較均采用成組t檢驗。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提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2組GMFM評分比較 治療前2組患兒GMFM評分差異沒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后2組GMFM評分分別與治療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1)。治療后2組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治療組優于對照組 (P<0.01)。見表2。

表2 2組治療前后GMFM評分比較 (x±s,分)

2.2 2 組患兒臨床療效比較 治療組的總有效率為93.3%,對照組的總有效率為90.0%,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427,P<0.05),治療組優于對照組。見表3。

表3 2組治療后臨床療效比較 [例(%)]

3 討論

腦性癱瘓在中醫學中無此命名,根據其臨床表現把它歸屬于“五遲、五軟”范疇,主要是由于先天不足,后天失調,氣血虧虛所致;多與肝、腎、心、脾四臟功能不足有關;因“肝主筋脈,滑利關節;腎主骨、生髓、通于腦,腰為腎之府;心主神志;脾主四肢、肌肉,又為氣血生化之源”,四臟功能不足,皆可引起患兒筋骨萎軟,肌肉無力,筋脈拘攣,髓竅不通,神情呆鈍,站、坐、立、行及語言發育遲緩。對于該病的治療多采用推拿、按摩、針刺及現代康復療法綜合治療。本研究采用在常規康復的基礎上加用穴位注射療法將藥物注射在穴位里,對于腰肌無力的患兒腰肌力量的提升明顯優于常規康復的療效。

正常人體的站立、行走是肌肉、筋骨等各功能共同協調作用的結果,而脊柱與髖部的穩定性對站立行走起著決定性作用;由于腰部肌肉群也就是人體肌肉的核心部分,其功能是維持脊柱和髖部的穩定性;腦癱患兒腰肌無力在臨床中普遍存在,導致核心肌群不穩定而影響了患兒坐、立與行走。上世紀90年代,一些歐美學者對軀干肌的作用特別重視,提出了“核心穩定性”理論;該理論在體育界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運用,而在醫療界亦逐漸得到關注;宋雄等[2]采用針刺配合核心穩定性訓練治療腦性癱瘓收到了較好的療效。

穴位注射是針灸療法中的其中之一,它是以中醫理論為基礎,結合現代藥物的藥理作用將藥物滯留于腧穴內,能夠對經絡和神經系統有著較長時間的刺激作用[3],不僅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神經細胞修復,而且可以重建神經元網絡[4],周君等[5]認為針刺夾脊穴能夠促進抑制性神經遞質釋放增多,強化神經的突觸前抑制,這樣可以使腰背部痙攣的肌肉緩解,提升腰背肌肉力量。有研究表明痙攣性腦癱患兒抑制性神經遞質-氨基丁酸 (GABA)降低[6],而針刺可以明顯提高GABA的含量[7-8],使痙攣肌肉的張力降低;結合力素能夠調節各種酶的活性,促進新陳代謝,有舒張平滑肌,擴張血管,促進神經再生,轉化異常細胞,促進呼吸鏈氧化酶的活化,改善心肌缺氧等作用,能給機體肌肉輸送營養;維生素B12能夠營養神經細胞,二者合用共為神經肌肉細胞提供營養從而達到提升腰部力量目的,提高人體在非穩定狀態下的控制能力,增強平衡能力,協調大小肌群的力量輸出,增強運動功能,促進患兒運動功能的恢復。臨床觀察發現無論肌張力增高或者降低所致的腰肌無力均有較好的療效。

選用大腸俞、腎俞、小腸俞、三焦俞、腰俞、委中、環跳及華佗夾脊穴為人體的陽經之穴,屬足太陽膀胱經和督脈循行之處,二者交會于百會穴,再從頭頂入里聯絡于腦,回出后分開下行項后,沿著肩甲內側,挾著脊柱,到達腰部,從脊旁肌肉進入內腔聯絡腎臟;中醫學認為“腰為腎之府”,腎又“主骨生髓通于腦”與膀胱經互為表里關系,因此,選用上述穴位治療腦癱患兒腰肌無力主要體現在:①穴位注射療法不僅能夠促進神經細胞的再生,還能明顯改善微循環,對腦功能的修復有一定的促進作用[9];②將藥物注射于穴位內緩慢釋放、療效持久,通過神經和體液調節作用以改善臟腑氣血功能;故選用上述穴位及夾脊穴治療腦癱腰肌無力取得較好的療效,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1]李曉靜,唐久來,馬丙祥,等.腦性癱瘓的定義、診斷標準及臨床分型[J].中華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4,29(19):1520.

[2]宋雄,林小苗,鄒林霞.針刺配合核心穩定性訓練治療腦性癱瘓[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1,17(1):68-69.

[3]黃啟軍,楊杰,劉振寰,等.鼠神經生長因子穴位注射治療兒童腦癱伴言語障礙 62 例療效觀察[J].中醫兒科雜志,2013,9(3):30-33.

[4]朱德軍,袁婉麗.針灸在小兒腦癱運動功能障礙康復治療中的療效探討[J].中醫藥導報,2013,19(5):73-74.

[5]周君,劉紅英,鄧暉,等.針刺夾脊穴治療痙攣型腦癱的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雜志,2009,36(5):815-817.

[6]羊繼平,張錫慶,王曉東,等.痙攣型腦癱患兒腦脊液興奮性、抑制性氨基酸的研究[J].中華小兒外科雜志,1998,19(5):282-285.

[7]李平.針刺對腦梗塞模型大鼠海馬游離氨基酸水平影響的實驗研究[J].針刺研究,1998,23(4):257-261.

[8]劉伍立.針刺陽陵泉緩解痙攣狀態及對腦脊液γ_氨基丁酸的影響[J].中國針灸,1998,18(9):517-518.

[9]趙寧俠,閆炳蒼.電針華佗夾脊穴治療肌張力低下型腦癱臨床觀察[J].吉林醫學,2012,33(5):932-633.

猜你喜歡
肌無力腦癱針刺
引導式教育在小兒腦癱康復治療中的應用研究
預防護理在全身型重癥肌無力患者預防誤吸中的應用效果
中醫藥治療重癥肌無力系統評價的再評價
中英文對照名詞詞匯(六)
“脾主肌肉”在治療ICU獲得性肌無力中的應用
腦癱姐妹為爸爸征婚
29年前為腦癱垂淚,如今卻為拳王歡笑
針刺聯合拔罐治療痤瘡50例
針刺治療糖尿病前期32例
針刺結合聰耳息鳴湯治療耳鳴8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