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敬重生命教育,生物課堂的靈魂

2018-01-24 20:54陳錦云
讀寫算·教研版 2017年5期
關鍵詞:生物教學

陳錦云

摘 要:本文從當今社會存在淡漠生命的現象入手,結合國外成功的“敬重生命”社會背景,從生命教育的角度出發,分析了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筆者認為的可行性策略。

關鍵詞:敬重生命教育;生物教學; 挖掘素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7)05-146-01

一、沒有哪一種成長需要用生命去買單

當今社會淡漠和殘害他人生命的現象時有發生,而這種現象越來越低齡化,有人用自己的腎臟換取一部微不足道的手機,有人因為一句口角將人置于死地,手段殘忍,更有甚者,因為班主任的一句不順心的話,讓教他育他多年的人倒在血泊之中。生命,何等厚重的字眼,在這些孩子的眼中也許已經卑微到塵埃里。

90后作為新一代的主力軍,其鮮明獨特的性格特點,決定了他們受教育的方式將不能等同于以往。生命是教育的終極意義,教育于生命有著內在和本質的聯系(嚴),在應試教育以及教育功利化的背景下,學生成了專門考試毫無靈魂的機器,青少年心里空虛迷茫,價值觀念淡薄,甚至失去了信心和希望,從而導致他們對生命的輕視和對他人生命的淡漠與殘忍,我們不忍直視這樣的現象蔓延發展,社會發展的多元化,物質生活與精神生活發展的不平衡,勢必加快這種情況發展的腳步與趨勢。

二、國外的“敬重生命”教育值得借鑒

1、德國的“短壽展”令人震撼無比 德國為了讓國民養成健康生活的習慣,別出心裁舉辦“短壽展”,經過精心布置的博物館里展示著兩千多名短壽青年的檔案資料,死亡原因主要是1.透支健康;2.有病不及時就醫;3.性放縱;4.吸毒;5.酗酒駕車身亡,平均年齡不到29歲,參觀者個個神情凝重,震撼無比,由此對于民眾的警示作用效果遠遠超過長壽展。

2、英國“敬重生命”教育從娃娃抓起 英國的很多學者認為尊重生命是一個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保證,從幼兒園開始,你就會聽見孩子們煞有介事的討論“尊重和敬畏生命”這樣的大課題,令我們參觀的果然無比汗顏。關愛生命,英國習慣從小動物開始,在這種教育背景下,家長也會刻意教育孩子理解生命的含義,在英國的教育中,要求孩子尊重的對象不局限于家人和朋友,還包括對所以生命都要有愛心和責任感。

3、韓國的“入館體驗”,讓國人提前面對死亡 韓國的“入館體驗”主要環節有專家講座,書寫遺書,進入棺材模擬死亡等,讓參與者通過體驗模擬死亡從而更加珍惜生命,并且今后以更積極健康的心態面對生活,從此降低韓國的自殺率。韓國這種關于死亡的體驗活動已經開展到了中小學,讓學生們體驗到生命的無常和來之不易,教育他們珍惜健康,尊重生命。

三、從“敬重生命”的角度審視高中生物教學存在的問題

生命教育是培養學生對生命的意識,感悟生命價值的重要載體,在個體成長過程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他不僅僅是一門值得人類共同關注的獨立的課程,更應該與各門學科緊密聯系的一門課程。而對于學校來說,對于學生生命安全的教育不應該只是簡單枯燥的宣讀相關文件,而應該適時將“敬重生命”教育滲透入各個可行的學科中進行潛移默化的熏陶教育。

高中生物學科從細胞講到了生物圈,無論是必修還是選修,無論是簡單還是復雜,都蘊藏了大量的生命的蹤跡。因此在生命教育的課程中占據著得天獨厚的優勢地位。然而,縱觀現狀,大多數的初中生物老師,特別是農村地區,都不是專業出身,理順教材已經大功告成,教材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很難被挖掘出來,同時,在初中階段,學生乃至學校都理所當然的把生物列入次要學科,以單純的記憶背誦為主,膚淺的生物理念在萌芽階段就被殘忍的灌輸,進入高中后,原有的觀念根深蒂固,同時在應試教育背景的高壓態勢下,敬重生命教育的實施顯得無比多余與狼狽。

四、摒棄傳統理念,積極挖掘素材,喚回生物課堂的靈魂

1、細胞到個體的形成,生命來之不易,珍愛自己的生命

關于一個個體生命的來源,其實在初中教材中就有所涉及,但初中生正處于生長發育的爆發期,對于身體的變化既抱有極強的好奇心,又帶有羞怯的心理,這樣的心理往往阻礙了教師發揮課堂與生命教育結合的授課效果。到了高中階段,心理成長速度加快,很多學生從懵懂逐漸走向成熟,由此以課堂為主陣地,在傳授新知識的同時升華生命觀,價值觀具備了可行性。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第6章主講細胞的生命歷程,細胞的增殖對于高一的新生來說是相對抽象的一節,在傳統的的教學中,教師往往主要偏向分析其繁雜的分裂過程及染色體和DNA的數量變化,對于新生命形成的繁雜條件和神奇歷程,與個體生命形成的意義探索甚少提及。結合初中生殖知識,創設條件共同探討生命來之不易,如成年男性每次排出的精子可達到3至5億個,女性一生能發育成熟的卵泡卻只有400個,一個精子要與億計的精子競爭才能得到受精的機會。成功受精的受精卵只有通過通暢的輸卵管才能在子宮中安家落戶,由此經歷漫長的胚胎發育階段。創設情境,把握情緒,在提升課堂宗旨的原則上構建生命教育下的生物課堂。

2、從遺傳到變異,尊重自然規律,敬重他人生命 1789年的法國《人權宣言》中提到:“人人生而平等。公民的生命權、自由權、財產權神圣不可侵犯?!闭鋹圩约旱纳?,但這并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應該“自私”的活著,敬重他人的生命是做人的最起碼的準則,可如今,從人神共憤的江西高中生揮刀割破班主任頸動脈案到震驚中外的湖南邵陽高中生跨省截殺案,這種“視他人生命如糞土”的病態心理似乎激怒了還活著的人們,都僅僅只有一次的生命,怎可妄自剝奪!

人教版必修二主講遺傳和變異,在創建課堂的過程中認真分析素材,就能自然地講生命教育滲透到課堂中去。例如,在基因指導蛋白質合成這節,在對遺傳只是有初步了解的基礎上,指導學生認識基因對于性狀的控制,并將這種遺傳現象輻射到人的外貌等其他方面,再通過學生自己對現實例子的探討,讓他們感受到遺傳在自身的體現。同時,擴展到植物,動物,使其在摸索過程中得出遺傳是一切自然界生物的共性,每個生命都有其存在的價值,這是自然界的遺傳規律,一個有公德的社會公民,對待他人的生命,無論是強富還是貧弱,當你的行為影響著他人的生死,不管造成的結果多么微小,都應該慎之又慎。

參考文獻

[1] 鄭洪冰. 生物教學應當成為生命教育的重要領地[J],現代中小學教育.2007,(2):4-6

[2] 伍陽斌. 初中生物教學中滲透生命教育的實踐與研究[J],四川教育 .2006.2-3.endprint

猜你喜歡
生物教學
STS教育在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教學一體機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運用問題教學法,提高生物教學實效
從滲透人文素養的角度論新課改背景下的生物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