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巴河的奇石彩繪與剪紙藝術

2018-01-24 17:20劉玉萍
新疆人文地理 2018年6期
關鍵詞:剪紙石頭藝術

劉玉萍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代詩人袁枚的一首《苔》道出多少普通大眾的心聲,不同的人對幸福有不同的理解,有不同的衡量標準,但是對幸福生活追求的熱忱是一樣的。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強烈渴望與美的事物為伍,甚至希望把自己喜愛的事物通過一種自己力所能及的力量去創造出來、展示出來。在邊陲小鎮哈巴河縣,就有一群熱愛美術卻又沒有接受過正規美術訓練的人們,他們在年少時因各種原因放棄了自己的“美術之路”轉而選擇其他的方式謀生,但是,熱愛美術的一腔熱情就像沸騰的巖漿一樣始終翻滾著,一旦時機到來,必將是一個噴薄而出的勢頭。

通過現代科技,我們有幸欣賞到古今中外繪畫大師的驚世之作,高山仰止,景行行止;雖不能至,然心向往之。他們在各大名山留下自己的墨寶,令山平添了靈氣與仙氣,畫作的載體形式多樣,可以是紙、絹、布、巖石、墻面、木板、器皿,也可以是石頭,令后人們為之驚嘆,為之動容。

哈巴河畔就有許許多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的石頭,它們被洪水一路裹挾來到這里,艱難而漫長的行程磨去了它們的棱角,變得圓潤光滑。這條河里,除了出產額爾齊斯河金邊石外,我們還可以輕而易舉地找到扁平的鵝卵石,這鵝卵石就是我們要講述的主角之一。

奇石彩繪 點石成金

無材可去補蒼天,

散落人間億萬年。

一朝邂逅畫石人,

登堂入室脫俗凡。

哈巴河得天獨厚的石材條件,讓悄然興起的石頭畫有了豐富的載體資源。

說到石頭畫,我在2012年聽謝鴻老師提起過,1991年她在新疆師范學院上學那會,就曾經畫過一些石頭畫,還有石頭瓷磚粘貼畫,在學生宿舍銷售,很快都脫手了。我很好奇,在石頭上畫畫、雕刻,我只在各大名勝景區的巨大石壁上看到“摩崖石刻”以及西藏的瑪尼石、彩佛,從沒想過在一個巴掌大的石頭上也可以展現各種美好的文字、圖形與圖案。

2015年暑假,趁學美術專業的女兒放假在家,我開始用丙烯顏料在從哈巴河河壩撿來的小石頭上畫第一幅石頭畫,題材是京劇臉譜。從皮膚到眼睛的配色都是女兒手把手教的。我陪她讀高中時,謝老師曾手把手教我調色畫工筆畫,三礬九染,不等我染六遍,宣紙被我磨破了,可能是我的手勁太大還不會悠著力量。但是把工筆畫的步驟拿到石頭上來,任你把筆磨禿了,作為畫材的石頭依舊保持著它堅不可摧的秉性。我喜出望外,終于可以有一種載體能夠讓我把喜愛的圖案完整地表現出來了!

女兒假期結束就回學校上學去了,我終日在家里閉門造車默默描繪,時間一長,我就開始懷疑自己,這樣的人生真的有趣嗎?沒有人指出你畫中的錯誤,怎樣進步?沒有交流,沒有共鳴,我一度想要放棄石頭畫。這時,是愛人李世忠鼓勵我,自己認準的事情一定要有堅定的態度,動不動就懷疑,就放棄,什么愛好也不能堅持。這以后,我每畫完一幅石頭畫,都會請他點評。他認真端詳,會告訴我臉歪了,鼻子偏了……等等。有一天,他去球友朱占萍那里辦事,看到她正在石頭上畫畫,他就對她提到我也在畫石頭畫,她馬上給我打電話聯系,我們聊得特別投機。

興奮之余,我建立了一個玩石頭畫的群。我把謝鴻老師也請到群里來,希望在我們大家遇到無法解決的繪畫難題時,能夠找她請教。真沒想到,喜歡石頭畫的朋友居然很多,還有幾位朋友已經能創作出非常好的作品。

我們每次有了新的作品就趕緊在群里交作業,一方面希望大家能給自己指出不足之處,一方面也為了激勵還在觀望、猶豫的朋友趕快行動。慢慢地,畫石頭畫的朋友越來越多。因為大家在繪畫方面都是零基礎,不存在誰笑話誰,再者,繪畫的內容可以天馬行空,風光、人物、動物、植物……繪畫的形式也很多,有國畫、油畫、動漫、白描……所以不管大家畫了什么,都很開心。

自此,我們的夜晚與電視劇告別,一心畫畫。我們在冰冷的石頭上畫畫時,安靜愉悅,感覺不到它的冰冷,一顆心就只在畫石頭畫上,看顏料上勻了沒有,有沒有漏白的地方,看顏色調配的與原色接近與否……記得有哲人說“塑造民族從女性開始”,一個心氣平和的主婦會讓一個家庭籠罩在祥和安寧的氛圍中。

石頭畫算是新生事物,普及起來卻很快,網上也陸續出現很多專業人士教畫石頭畫的視頻,石頭畫有望成為商品走向市場,而且已經開始有出售石頭畫的畫友,這是一個健康的發展趨勢,它會反過來促進石頭畫向更加專業的方向發展。

希望哈巴河的石頭畫愛好者能夠抓住這個機遇,掙到自己在石頭畫方面的第一桶金,實現“點石成金”的神話。

剪紙藝術 落地開花

據剪紙藝術研究資料表明,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剪紙藝術最早可追溯至《史記》中記載的“剪桐封弟”,距今已經有2000多年的歷史。新疆吐魯番阿斯塔那古墓曾出土對馬、對猴團花剪紙,距今有1500年。剪紙藝術至元代相繼流傳至中東及歐洲?!敖裉斓哪鞲?、日本、緬甸以及歐洲的芬蘭、挪威、瑞士、波蘭,在其傳統的節日和日常生活中還能看到剪紙的遺存……當世界進入工業化時代的生活,剪紙被遺棄、消失在工業化時代新生活方式的背后……中國作為古老的農耕民族,剪紙的傳統從古代一直傳承延續到今天?!眴虝怨狻痘顟B的紙文明》中如是說。

我小的時候身體極差,時常在媽媽身邊無理取鬧。媽媽會用哥哥的舊作業紙給我疊各種折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在一個冬季的午后,母親在土灶旁給我用紙剪了一束梅花,這成為被我無限放大、美化了的一生的記憶。上小學后,我跟著媽媽學花邊的剪法,學她的樣子,貼在學習園地上,把一個個板塊分隔開來。成年后,我的婚房到處貼著我自己剪的“囍”字。陪女兒到烏市上學以后,結識了女兒的美術老師謝鴻女士,她引領著我發現剪紙領域中千變萬化的精彩世界。她教我學會了使用剪紙工具——刻刀去完成精美的剪紙圖案。這些圖案在民間一代代傳承著,改進著,既有北方的粗獷樸拙,又有南方的精巧秀麗。出于對剪紙藝術的無限熱愛,初學時我非常勤奮,右手中指的第一關節處和大拇指、食指的指尖上都磨出水泡,食指第一關節也會因為不懂用巧勁而腫起來。在這期間,謝老師帶著我拜見了其他一些剪紙老師,如七坊街的王革老師,南湖附近的林老師,我也在網上結識了一部分剪紙老師,我一個同鄉姐姐是山東諸城民間剪紙傳承基地的負責人,他們都給予我很大的幫助。

在我離開烏市回哈巴河縣城時,我從謝老師那里復印了厚厚一摞剪紙圖案帶回來,我不想在離開老師后就把自己熱愛的興趣荒廢掉?;貋碇?,我與謝老師曾有過一段談話,她在為剪紙藝術的未來擔憂,她一直堅持“非遺進課堂”,她帶領著美術組庫爾班江老師、段雅茹老師編著了《團花剪紙》的校本教材,周六周天還為宏志班的學生單獨上剪紙課。當時,我有些沖動,我向她許諾:“謝老師,您讓‘非遺進校園,我回去以后,就讓‘非遺走民間,讓它來自民間,再回歸民間?!边@是我的承諾,不管早晚,我得努力去實現。

回到哈巴河以后,我一面在家里剪紙,一面尋找相同興趣的朋友。令我沒想到的是,通過姬秦疆姐姐的協調,民主中路社區給了我一個活動的場地。從此,我們的“拙心藝術工作室”成立了,來來往往的剪紙愛好者紛紛留下第一幅用剪刀獨立完成的蝴蝶。這里面年齡最大的接近六十歲,最小的只有四歲半,大多是女性,她們從事著各行各業,但是都對剪紙藝術懷著濃厚的興趣。遠的有云南的,近的有喀什的,烏魯木齊的,阿勒泰北屯的、布爾津的,最多的還是哈巴河的。越來越多的女性朋友加入到剪紙藝術的隊伍中來,越來越多的剪紙藝術品走進了民居、社區,甚至成為喬遷隨喜的禮物、出國留學的禮物。

這一切都讓人非常開心,我撒下一粒種子,看它茁壯成長,成為大家心目中喜愛的工藝品。讓曾被偏遠地帶的我們仰視的殿堂藝術重返民間,回歸成群眾文化藝術。

“一花獨放不是春,百花齊放春滿園?!蔽覀円黄鸺艏埖挠袔孜焕蠋?,她們也像謝老師一樣,在學校教授剪紙課;另有幾位剪友從前就剪得非常棒的。

我們當中有幾位剪紙愛好者跟著我從復印稿件到剪刻成型到粘貼裝裱學起,都取得了不錯的成績。自治區人民醫院來哈巴河下鄉的許文萍主任與張金穎大夫利用周六周天時間參與我們的剪紙學習,回到烏魯木齊后,在醫院舉辦的文化藝術展覽中,獲得了獎項。這就是剪紙藝術的魅力,一旦愛上,便是一生的陪伴。

剪紙學習的過程雖然比繪畫要來得快,但要想自己搞創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們在不停地臨摹剪紙大師的作品,臨摹民間傳統圖案的作品,“?!蔽幕盗?、十二生肖系列、民族團結一家親系列、國粹京劇臉譜系列、現代藝術剪紙系列……這當中有單色剪紙、套色剪紙、染色剪紙、襯色剪紙……在不停的臨摹學習中,我們慢慢開始有了自己的原創作品,讓美的事物通過各種途徑展示它的魅力,去滋養美化每個熱愛生活的人的心田。

小鎮上的剪紙藝術正在堅定、穩健地邁出每一步。我熱愛剪紙藝術,看到它在哈巴河這座邊陲小鎮落地生根開枝散葉,我很開心,我也正在大家的幫助下,一點一點兌現自己與老師許下的諾言,做著剪紙藝術的傳播工作。雖然我們都是不起眼的普通人,但我們依然有學習牡丹綻放的激情和熱情——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猜你喜歡
剪紙石頭藝術
別小瞧了石頭
石頭里的魚
大嘴蛙學剪紙
紙的藝術
手工剪紙
剪紙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剪紙
我可以向它扔石頭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