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推進課外培養體系中實踐創新能力的思考
——基于《河南科技大學課外培養指導綱要》

2018-01-25 06:29史林溪
山西青年 2018年23期
關鍵詞:學工課外創新能力

史林溪

(河南科技大學,河南 洛陽 471023)

大學生課外培養工作是我國高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內容,是全面落實黨的教育方針、深入推進素質教育、實現大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課外培養工作對于完善課內課外“雙軌并行”的人才培養機制,有效擴展人才培養的環節和途徑具有重要意義。

2014年河南科技大學頒布了《河南科技大學課外培養指導綱要》,該《綱要》作為河南科技大學開展課外培養的指導性文件,從課外培養工作的體系內容、實施方法、工作隊伍、效果評價、保障機制等方面對課外培養工作做了全面的闡述,這對進一步推進課外培養工作出特色、顯成效、上水平具有重大意義。

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是課外培養體系的重要內容,如何提升創新能力是高校人才培養最重要的目標之一。在《綱要》的指導下,河南科技大學課外培養工作以堅持人才培養總體要求與學科專業特色相結合、整體培養與分階段實施相結合、綜合培養與個性發展相結合的原則,做到精細管理與服務、精心組織與引導相結合。通過“品牌化引領、項目化運作、大眾化載體、特色化目標”實現“夯實工作基礎,加大組織力度,擴大參與范圍,實現高端突破”,顯著提高了我校大學生實踐創新能力。

與此同時,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在不斷積累、不斷探索、不斷完善的過程。在我們取得驕人成績的同時,一些新的問題也逐漸顯現:

一、課外培養過程中呈現的問題

(一)普及性與特色性如何更好的兼顧

課外培養由于不受教學計劃的嚴格限制,具有較大的時空靈活性,利于消解專業之間的嚴格界限,促進不同專業學科之間的交互影響?;顒觾热菘砂▍⒓咏處煹目蒲许椖?、進行科研專題調查、參與科技制作、參加數學建模大賽、挑戰杯競賽、進行課件開發、考取專業技能證書、參加寒暑假社會實踐等等。

課外培養工作由于具有活動導向明確、內容廣泛、組織機制靈活、參與群體廣泛的優勢,使其能夠快速、廣泛的影響廣大學生群體,對于提升廣大學生的實踐創新意識、營造創新氛圍具有很好的普及作用。但同時也存在專業界限模糊、沒有形成以專業促特色、建品牌的不足。如何在“普降甘霖”的同時,進行“精耕細作”,這是我們面臨和思考的問題。

(二)活動的傳承

開展課外活動,常常遇到這樣的現象:大一時學生們基本上全部被總動員,參加各類提升能力的活動,可謂遍地開花,可到大三時,他們卻一致對各類活動采取“屏蔽”政策,參與者屈指可數。為什么活動不能很好的傳承下去呢?

傳統教育觀念中,學生常常被視為被動接受知識而非主動學習的個體,學校針對學生實踐能力培養所開展的活動雖多但形式不新,沒有密切圍繞當下學生特點而提供有差異、有吸引力的活動載體。因此,在經歷過大一高強度大范圍的課外活動之后,很多同學到了大二大三就進入了倦怠期。

(三)科學的考評

課外培養工作評價,是衡量課外培養目標是否實現以及實現程度的重要方法,是調動各部門、各學院工作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促進課外培養工作不斷創特色、出成效、上水平的重要手段。與此同時,考評的度也是需要把握的,過度的考評不僅會增加學生和教師的壓力、任務,也會引發形式主義。

一些研究表明,一是我國一些高校在課外培養成果大幅提高的同時,成果的真實性卻越來越遭到質疑;二是盡管課外培養在推動大學生進行科技創新方面的作品數量增幅大,但質量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簡言之,以數量導向、短期導向、評價指標不全面,以及在操作上過分簡化等過度考評容易造成某些群體的評價不科學、不公平,進而易引發為了考評而考評的形式主義。

二、推進課外培養體系中實踐創新能力的幾點建議

(一)建立規范的課外培養項目管理機制

目前,高校課外創新人才培養體系的建設主要由學生工作系統來全面負責,教務處、團委以及其他部分起重要配合作用。但是各部門的配合效果往往不盡如人意,很多工作存在重合、重復,這在一定程度上浪費了人力物力,影響了活動的效果。此外,學院在課外培養中發揮作用不突出,也制約了課外培養上深度、上水平。因此,在學生工作部門的指導下,一方面要加強各部門有機配合,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進一步發揮學院能動性,實現課外培養中學生活動與學術研究有機融合,保證效果。

為實現這一目標,需要形成一種新的觀念:學生培養不分課內課外。首先,在學生工作部門的整體負責下,建立起各部門協調合作的長效機制,用制度來保證部門之間的有效配合,減少“令出多門”的現象。其次,帶動二級學院投入課外培養活動。學院相對學校,更直接的面對學生,影響學生。學院對課外培養的重視程度也直接影響著課外培養的效果。學校應鼓勵二級學院在課外培養中“搭臺唱戲”,發揮二級學院的主動性、積極性。最后,加強學工干部隊伍和專業任課教師的合作。學工干部在對學生的日常管理方面有自己的優勢,專業教師在專業指導方面具有自己的強項。通過加強學工干部和專業教師的合作,有利于各類創新的科學組織、有效實施。

(二)相關隊伍建設

1.對輔導員的培訓

加強學工干部隊伍建設,要重點落實好以下具體措施:加強隊伍的培訓、培養、學習、交流工作;加強隊伍管理體制建設,推進輔導員“雙重管理”、“雙重身份”、“雙線晉升”的管理要求以及輔導員師生比要求,逐步落實到位

2.對專業教師的激勵

專業教師對于課外培養中實踐創新能力的培養具有重要引導作用。但是由于傳統教育中,將專業教師的主陣地定義在了課堂教學,這導致教師參與課外實踐活動的積極性和實效性不高。因此,要建立起吸引專業教師積極參與的激勵機制和課外培養質量的考評機制,注重對在創新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的學生、指導教師和優秀組織者給予物質與精神的雙重獎勵。

此外,要著力加強課外培養教師團隊建設,形成課外培養的合力。同時,要著力培育學生自主學習團隊,創設出學生主動探究式的課外培養模式,構建課內外培養的有效銜接機制,推動課程體系、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的改革。

(三)整合資源

眾所周知,高等院校具有充足的人才資源、豐富的知識資源、先進的理念資源。這些資源的有效利用、高效融合、深度轉化會成為高校強大的育人優勢。

1.充分利用專家學者資源優勢,搭建專家與學生的交流平臺

不同領域內的專家教授對于學生開闊思維眼界,樹立科學意識具有重要的引導作用。通過邀請不同領域的校內外專家學者來校進行講座、座談,在向學生們分享他們的科研經歷、學術生涯的同時,對學生們創新精神、創新意識的培養無疑具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用。

2.充分利用校外企業實習機會,在實踐中培養創新能力

很多高校都會定期安排學生到企業進行實習,這對于將理論知識和實踐充分結合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企業的現場實習,會增進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深入理解和把握;另一方面,企業實習中所面臨的具體問題會為學生提供創新的靈感,幫助其將理論所學應用于實際問題的解決,真正做到在學以致用中進行創新。

三、結束語

綜合所述,在促進課外培養不斷完善的過程中,在推動實踐創新能力不斷提升的過程中要努力實現“三個結合”:一是將各項短期的、分散的創新活動和長期的、品牌的創新活動相結合;二是將學工干部隊伍和學院專業任課教師相結合;三是將校內學習和校外實踐相結合。

猜你喜歡
學工課外創新能力
拓展探究實驗 培養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小滿課外班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學工團隊自省:解決校園文化沖突的有效途徑研究
推進軟件產業創新能力提升
學工—教務聯動育人管理模式探究
“教學+學工”協同育人機制的探索與實踐
課外實踐豐富多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