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陶瓷文化的文化自信路徑研究*

2018-01-26 00:01
陶瓷 2018年7期
關鍵詞:制瓷景德鎮陶瓷

王 芳

(中共景德鎮市委黨校 江西 景德鎮 333000)

前言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文化自信,并將“三大自信”發展為“四大自信”,體現了文化在新時代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實踐中的基礎性作用,為我們探索經濟發展模式提供了對標參考和基本遵循。景德鎮悠久的制瓷歷史孕育了底蘊深厚的陶瓷文化,然而,在傳承和發展過程中卻表現出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地方。實現古鎮復興、陶瓷經濟復蘇、陶瓷文化自強,文化自信是關鍵,探索提升文化自信的路徑,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理論邏輯:陶瓷文化自信何以可能

何謂文化?它是人類創造性勞動的歷史沉淀,包含長期形成的生存、生產及生活方式,并在此基礎上形成的普遍認識、價值認同、審美認可等人類精神價值的延續創新。文化自信是一個整體或個體對自身文化傳統、價值理念的尊重與確斷、肯定與再造,其本質是和諧共存、文明共鑒的“美美與共”,而并非舍我其誰的“文化優越論”。堅持本土文化的主體地位,批判性吸收外來文化,以“他山之石”豐富和發展自身文化,將有利于實現文化自強,進一步堅定文化自信[1]。

1.1 優秀傳統陶瓷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力量源泉

陶瓷是泥與火的藝術。景德鎮制瓷歷史悠久、陶瓷文化璀璨厚重且影響深遠?!靶缕揭碧?,始于漢世”,宋景德年間,陶瓷的發展達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地位日益突出,昌南也因此被冠以皇帝年號名改為景德鎮。由此,景德鎮制瓷發展的集群效應日益增強,到了明朝萬歷年間,更是集聚了天下窯器,制瓷規模、陶瓷數量與質量、制瓷技術明顯高過各地窯場,其產品幾乎占據了全國的主要市場,成為全國的制瓷中心。景德鎮瓷器壟斷了國內日用陶瓷器消費市場,更遠銷海內外,成為聞名遐邇的“瓷都”。

“欲流之遠者,必浚其源泉”。陶瓷文化隸屬于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范疇,兼具“傳”和“統”兩大基本屬性,傳承延續性和審美統一性都很強,講究和諧統一、“和為貴”。景德鎮陶瓷質感晶瑩厚重、視覺效果美妙悅目,其誕生于勞動人民的創造性勞動,聚集了勞動人民的集體智慧,既有濃郁的民族風格、恬靜而自然,亦兼具多元文化的融合特征、多彩而炫目,陶瓷制品造型豐富、裝飾賞心悅目、工藝精湛卓越,集中體現價值觀、審美觀和民族信仰的完美融合,是中國乃至世界制瓷歷史上的一顆璀璨明珠。景德鎮陶瓷文化內涵豐富,既包括材料文化、紋飾文化、造型文化以及工藝美術文化,也包括隨其衍生的勞動心理、審美觀點、感情認同以及生活情趣等精神要素;其文化承受載體包羅萬象,既有琳瑯滿目、分布世界各地的歷史陶瓷制品,又有獨具特色的陶瓷風土人情、分布廣泛時間跨度成百上千年的古窯遺址、保存相對完整的制瓷古作坊、碼頭古埠、藝術表現形式等等。這些,都在無時無刻滋養著現代陶瓷文化的發展。

1.2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是文化自信的堅實基礎

一種文化在與先進文化的交流碰撞中,只有勇敢地接受挑戰,通過不斷地學習精華使自身逐漸完善,才能逐漸成長、成熟,才能不被湮沒,才能逐漸強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實際,在馬克思主義指導下于社會實踐中不斷豐富和完善,是馬克思主義普遍原理與中國文化相結合的產物,其形成過程昭示出中國勞動人民對先進文化勇敢追求的文化自覺。

馬克思主義理論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它指明了人類社會建設的方向,它突出勞動人民的主體地位,堅持人民是歷史的推動者和創造者,人民的需求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社會發展的目的就是不斷滿足人民逐漸增長的多樣化、個性化需要,文化發展是人民精神生活發展的需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繼承了這一根本屬性,其涉及面廣、內容豐富、影響面寬,但根本目的是更好地服務于人民群眾,使人民群眾在發展中受益,使發展更好地為人民服務,更加全面地滿足人民群眾的需要。

陶瓷文化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文化自信包含優秀的傳統和現代發展的先進理念2個層面,這兩個屬性與中國的實際緊密耦合:一方面,中國文化歷史悠久,文化沉淀底蘊深厚,文化在歷史長河的沖刷下不斷凝練結晶,并最終凝聚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其中的“民為貴”思想與馬克思主義理論內涵上有許多相通之處,這就使得二者結合更加緊密徹底,并最終形成了更具中國特色、行之有效的馬克思主義,這就構成了文化自信的內核。在馬克思主義先進理論的指導下,緊跟時代脈搏,取中國傳統文化之精華,在當代社會實踐中不斷驗證充實,最終使二者在高度耦合下達到倍增器的效果,這也奠定了發展先進文化的堅實基礎。

同時,原先任意妄為的世界現如今對中國有了更多的期待,“中國模式”、“中國理念”已經越來越被世界認同和接受,中國也有了越來越大的話語權,在這種背景下,更需要堅定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強。這是時代發展的需要,更是中華兒女的責任和使命,為此,人民得以幸福,民族得以復興,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最終到強起來的夢想才會得以實現。

1.3 復興古鎮是文化自信的現實需求

從文化發力,向文化借力已成為當代經濟發展的一大亮點。堅定文化自信,在文化自覺中圖謀發展,在文化自強中實現彎道超車[2],對復興古鎮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歷史地看,陶瓷產業的結構調整對景德鎮制瓷模式沖擊巨大,這客觀上造成景德鎮陶瓷產業發展與現實需要不相適應。景德鎮傳統陶瓷產業的一個典型特征是:以官窯文化為主、民窯文化同步發展。在長期官窯訂單模式的作用下,制瓷資源不斷聚集,精品意識逐漸增強,與此同時,路徑依賴的弊端也日益凸顯,市場觀念逐漸弱化,小福既貴的思想不斷蠶食著競爭意識。這種模式直接導致清乾隆中后期,隨著西歐和日本制瓷業的不斷成熟,景德鎮海外日用陶瓷和藝術陶瓷市場均不斷壓縮[3]。同時,清中后期,隨著國力的衰退,官方訂單不斷縮水,資金的短缺使得瓷器質量不斷降低,官窯文化逐漸沒落,并最終在清朝的謝幕下淡出歷史舞臺。就民窯文化而言,長期的市場壟斷使得陶瓷作坊缺乏創新的利益驅動,中高端產品的吸引力和競爭力逐漸減弱,致使產品不斷向低端衰退。同時,較低的準入門檻使得陶瓷市場的“檸檬效應”日益加重,致使創新成本增高、產品缺乏競爭力、市場份額擠壓等等,陶瓷產業發展陷入了惡性循環且進入了瓶頸期。

辯證地講,改革開放后,景德鎮缺乏市場觀念使其錯失了重要發展機遇。隨著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不斷推進,景德鎮國有瓷廠原有的生產模式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社會的發展需求。與此形成鮮明對比,中東部及沿海一些地區趁勢而為,不斷緊跟建筑及日用陶瓷市場需求,調整產業結構,不斷蠶食瓜分市場,實現了陶瓷產業的大飛躍,這一點佛山和唐山較具代表性。就藝術陶瓷而言,也陷入了“好馬也怕路遙遠”的尷尬局面。家族小作坊式的生產方式,使得生產規模難以滿足大訂單需求,同時技術流失也比較嚴重。同時,普遍的品牌意識淡薄以及跟風式的生產模式,使得創新成本增加、“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明顯、產品同質化嚴重,這不僅造成了同行之間的惡性競爭,更致使整個陶瓷產業市場拓展舉步維艱,內部市場不斷飽和。

2 現實邏輯:陶瓷文化自信的當代價值

2.1 文化自信是增強瓷都文化軟實力的持續動力

互聯互通的世界愈發呈現出經濟全球化、政治多極化、文化多元化的特點,全球范圍內的文化交流日益頻繁、文化碰撞交融不斷深化。作為一個新興產業,文化產業也逐漸成為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經濟的發展催生觀念的改變。國家綜合實力的衡量標準已經不僅僅局限于軍事、科技、經濟等傳統意義上的硬實力,伴隨產生的是更具延展性、富含張力的文化、行為方式、價值觀念等軟實力。而后者往往更具彈性、更能起到“催化劑”的作用來提升綜合實力。

景德鎮因瓷而生、亦因瓷聞名,陶瓷自古就是景德鎮乃至中國與世界交流的一張名片,也早已同這座城市融合為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成為這座城市的靈魂和血脈。陶瓷文化蘊涵著“瓷都”最根本的價值追求和精神寄托,并承載著“瓷都人”普遍認同的行為準則。一定意義上講,陶瓷文化軟實力包含了積極進取的上進精神、兼容并舉的寬大胸懷,它有利于凝聚人心,匯聚復興瓷都最廣泛的力量,促進對自身文化的自信。文化自信,包含了對悠久制瓷歷史積淀的深厚陶瓷文化的價值認同,體現在復興古鎮上的文化自覺與行為自覺,這種價值觀念業已成為“瓷都”文化軟實力不斷發展的持續動力。

2.2 文化自信是陶瓷文化對外交流與碰撞的堅實底氣

互聯網的發展,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日益便捷而密切,活動空間受時空限制越來越小,價值理念、思維方式、審美情趣的交叉與碰撞已不可回避,在這一過程中,如何才能不被強勢文化吞噬,又保持并發展應有個性,文化自信是關鍵。這既不是盲目的文化自大,以己之長比人之短,更不是固步自封,抑或徹底否定自有文化,而是客觀地審視自我,在堅持自身文化主體地位的前提下,在查找差距中激發文化自覺,積極學習他人之長,在陶瓷文化的不斷碰撞交融中實現文化自強,逐漸掌握陶瓷文化交流之主動權。為此,文化自信是文化交流與碰撞中的壓倉石,是批判性吸收異質文化的堅實底氣。

2.3 文化自信是實現古鎮復興的重要支撐

文化驅動已逐漸成為當今經濟發展的一個重要驅動力,這為資源耗盡型歷史文化名城實現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可行方案。堅定文化自信,有助于傳統陶瓷文化在傳承中得到發展,在發展中實現更好的傳承。當代陶瓷文化在不斷汲取養分后逐漸豐富自強,進而助力陶瓷經濟逐漸繁榮,這勢必反過來進一步促進文化自信。從某種意義上講,只有堅持文化自信,傳統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才能真正落到實處。使傳統陶瓷文化保持旺盛的生命力,文化自信是核心,創新是關鍵,失去創新便意味著逐漸沒落甚至退出歷史舞臺。唯有堅持文化自信,創新才具有不懈的動力,文化發展才能健康持續并煥發永久活力。同時,先進文化的指導可以幫助樹立文化自信,進一步鍛造創造精神。

打造一座可以與世界對話的城市,實現陶瓷文化走出去又不失本性,文化自信是保障。民族陶瓷文化與世界陶瓷文化既存在巨大差異,又兼具相通性,任何一種文化在當今世界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傳承發展傳統陶瓷文化,實現當代陶瓷經濟與文化的繁榮是瓷都人民的殷切期盼和美好向往,這與新時代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一脈相承,與文化興業的世界經濟趨勢同頻共振。堅定文化自信,必將以更加積極坦然的態度參與陶瓷文化的交流,這將有利于豐富陶瓷文化的時代內涵,促進其更好發展。文化是古鎮的根本,堅持文化自信,有助于將傳統陶瓷文化的比較優勢轉化為現代陶瓷經濟的競爭優勢,有助于向更高水平持續推進雙創雙修工作,有助于實現城市的綠色發展,使其更加美麗、宜居。

3 實踐邏輯:實現陶瓷文化自信的有效路徑

3.1 在文化自覺中堅定文化自信

文化自覺,就要客觀地看待景德鎮陶瓷文化歷史的輝煌,以及現如今與國內外先進陶瓷文化間的差距不足,理性分析自身優缺點,自醒自覺,揚長避短,探索圖謀文化自強的有效路徑。在這一過程中,其一,絕不能盲目自卑,因暫時的落后而否定整個傳統陶瓷文化的成就,在肯定先進承認差距積極學習的同時,更重要的是積極挖掘傳統文化的時代價值,并最終實現當代陶瓷文化的發展壯大。其二,絕不能盲目自大[5],不能躺在功勞簿上掩耳盜鈴,漠視世界陶瓷文化的發展,看不清時過境遷的傳統陶瓷文化在當下的歷史局限性,不能做到批判地繼承與轉化,以達到豐富當代陶瓷文化內涵的目的。其三,決不能盲目自虐。堅決清除外國的月亮比國內圓的偏激思想,避免全盤西化的過激行為,防止自我殖民現象。

傳統陶瓷文化繼承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和為貴思想,講究和諧共存、共同發展,這與現如今的綠色發展理念具有相通性。這一理念強調天人合一,人的發展與青山綠水共存,對當代陶瓷產業的轉型升級,實現循環、低碳、低耗的綠色發展模式具有極強的思想參考價值。文化自覺,就要客觀接受傳統陶瓷文化的是與非、強與弱,取先進文化之長,積極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反觀景德鎮的制瓷歷史,亦是一部不斷學習、積極借鑒融合向上螺旋發展的歷史[6],其間充斥著否定之否定。當下,文化產業作為一種新興產業發揮著日益重要的作用。一定意義上講,這是古鎮突破發展瓶頸、扭轉被動發展格局以圖自強的重要契機。

文化自覺,應積極發揮陶瓷文化旅游的宣傳作用,不斷擴大文化影響力,“酒香也怕巷子深”,使陶瓷文化在不斷宣傳中擴大影響力、實現繁榮。同時,應注重旅游資源的保護性開發,確保發展的可持續性。使旅游資源在開發中得到保護,在保護中實現更高效地開發利用,避免子吃卯糧,剝奪后代公平享有文化資源的權利[7]。

3.2 在文化創新中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創新是實現陶瓷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抓手,其關鍵是人才。如何培養出、留得下、引得進人才,城市的綜合配套建設是關鍵,良好的人才激勵機制是核心。鼓勵創新,首先應完善知識產權保護機制。就目前而言,普遍存在的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淡薄導致創新成本升高,“溢出效應”明顯,沒有企業愿意投入巨大成本進行創新,而產品投放市場后不久便被“搭便車”模仿,這種模式的長期存在必將導致整個產業的發展產生鎖定效應,產品難以緊跟時代發展需求。其次,雖然景德鎮近兩年的城市建設取得了長足的發展,吸引力逐漸攀升,但相對沿海城市而言,仍有一定差距,主要表現在發展機遇的有限以及小富即安思想造成的危機意識不強,這些都影響了對人才的吸引力。

文化創新需要在市場中不斷檢驗才能逐漸完善。產品投放市場,通過市場份額、銷量、消費者滿意度、價格等信息反饋,可以發現創新產品的不足,再次完善后繼續投放市場,以形成良性循環。創新因此更加貼近消費者需求,更有競爭力。

堅持文化創新,首先應打破利益壁壘,不斷優化陶瓷創新資源管理機制,充分發揮景德鎮的科研院所及院校資源優勢,積極構建新式產學研模式,使資源共享更便捷,盡可能壓縮創新要素交易的中間環節,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創新的轉換效率;其次應積極推進陶瓷產業集群發展,通過集群內部的資源配置與協同創新,不斷激發創新動力,推動陶瓷產業整體發展;再次充分發揮資金的杠桿作用,設立專項創新基金,激勵自助創新,并依此帶動整個行業的創新氛圍,使傳統陶瓷文化得以傳承,現代陶瓷文化得以發展。

3.3 在文化互鑒中提升文化自信

景德鎮傳統陶瓷文化之所以影響深遠,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善于吸收不同文化中的養分。以元青花為例,它集中體現了多元文化的智慧結晶,既繼承了中國水墨畫的筆墨特征,又體現了蒙元文化和伊斯蘭文化對藍白色彩的審美認同。

“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當前,實現陶瓷文化的繁榮發展,只有以一種積極吸納的理性心態、勇于作為的擔當精神對待外來文化,才是真正意義上的文化自信。首先,要開放包容。不同的地理環境和發展歷程催生出絢爛多彩的世界陶瓷文化,無論優劣、各有千秋,但萬紫千紅總是春,只有具備海納百川的胸襟與氣魄,才能真能汲取不同文化的養分,博采眾長,使本土陶瓷不斷充實發展,這也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經久不衰、從未中斷的根源所在。其次,要選擇取舍。開放并不意味著照單全收,包容也并非盲目崇拜,學習借鑒應辯證取舍,而非生搬硬套,對參差不齊、良莠并存的外來陶瓷文化,應擇其善者而從之,關鍵是對自身陶瓷文化有促進作用。再次,要消化吸收。學習借鑒外來文化,應避免形式大于內容,為學而學,囫圇吞棗。應通過消化吸收,萃取有用養分,使其本土化為我所用,如元青花、琺瑯彩等成功案例不勝枚舉。因此,在對外陶瓷文化交流中,吸收外來文化的養分應立足本土實際,與本土審美情趣、價值觀念相結合,最終目的是更好地為我國人民的生產生活服務,這樣外來文化才能煥發出生命力。

3.4 在面向未來中提升文化自信

文化的發展具有傳承性、延續性,不可能一蹴而就、憑空產生,其形成是一個長期的積淀過程。堅定陶瓷文化自信,不僅要實現傳統陶瓷文化的傳承與發展,積極吸收外來文化的養分,更要科學把握陶瓷文化發展趨勢[8]。首先,應準確把握陶瓷文化發展的重要機遇。世界經濟越來越向綠色發展聚焦,作為資源消耗型產業,如何謀求低碳、循環的綠色經濟是一個時代課題。同時,如何抓住綜合國力和影響力不斷增強的機遇期,發展富有競爭力的陶瓷經濟,實現陶瓷文化自強自信,也是一個值得積極探索的問題。其次,要著眼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隨著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的主要矛盾也發生了深刻變化,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涵蓋各個領域不同層面,唯有聚焦個性化需求,不斷滿足人民群眾的多樣化需要,才能使陶瓷文化在創造中發展,才能緊跟時代脈搏,取得更大的輝煌。再次,陶瓷文化建設要充分采用新科技成就。尤其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民的生產、生活、消費方式發生了巨大改變。在網絡平臺上創作、消費與交流已經勢在必行。積極探索“互聯網+陶瓷”模式,努力建設網絡陶瓷文化,這將會是陶瓷文化發展一個嶄新的領域。

猜你喜歡
制瓷景德鎮陶瓷
景德鎮陶瓷夏令營
景德鎮御窯博物館
景德鎮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區
手工制瓷技藝展示
景德鎮手工制瓷技藝
我在景德鎮遙望耀州瓷——兩個“瓷都”相距千里
載歌載舞話陶瓷——瓷之舞
陶瓷藝術作品
《景德鎮傳統制瓷工藝》成為省級地方標準
德化陶瓷 閩中精粹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