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與前景展望

2018-01-26 15:14劉博言
中國林副特產 2018年3期
關鍵詞:牡丹江市綠色食品有機

劉博言

(1.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發展中心,黑龍江 牡丹江 157000;2.東北農業大學,哈爾濱 150030)

牡丹江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依靠得天獨厚的資源優勢,按照“打生態綠色有機牌,走特色高效精品路”發展的思路,以加強基地建設、“三品一標”(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及地理標志農產品)產品認證和市場營銷為重點,兼顧抓好技術培訓、標準化提升、市場監管,突出重點,把握關鍵,強化措施,有效地促進了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產業持續、健康、快速發展。截至2017年末,牡丹江市創建國家級綠色食品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14個,總面積達478萬畝,全市綠色有機食品企業達到86家、認證產品達到205個。

1 綠色食品產業的內涵及相關概念

所謂綠色食品產業是個廣義的概念,涵蓋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這三種產品統稱為“三品”。

1.1 有機食品。產自有機農業生產體系,按照有機農業生產要求和相應的標準生產加工的,通過中國認監委認可的有機食品認證機構認證的食品。有機食品更加注重對環境的保護、對生態的友好。

1.2 綠色食品。生產過程要符合可持續發展的原則,嚴格遵循綠色食品系列標準,限制使用化工合成的農藥和肥料,并通過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許可使用綠色食品標志的無污染、安全、優質、營養類的食品。

1.3 無公害農產品。農產品的生長環境符合生態環境要求,生產過程符合規定的農產品質量標準和規范,有毒害物質控制在安全范圍允許內,符合無公害農產品標準的農產品,或以此為主要原料并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要求進行初加工的農產品。

這三種農產品認證都屬于企業自愿行為,其中由內涵可知,有機食品對產品的要求最高,其次是綠色食品,無公害農產品對產品要求相對較低。但是這三種食品標準均代表著安全、生態、衛生。

2 牡丹江市發展綠色食品產業的優勢條件

2.1 生態條件優良。牡丹江市森林覆蓋率較高,在64%以上,高于全國水平42%、高于黑龍江省18%;牡丹江區域內有三條水網系統:穆棱河、牡丹江、綏芬河,水質優良均在一級以上;年平均氣溫4.5℃;與南方相比我市冬夏、晝夜溫差大,土壤有機質含量高于全國平均水平,有利于病蟲害防治,有利于保障產品的質量。

2.2 物產資源條件豐富。牡丹江市擁有成片的森林資源,森林野生物產資源豐富,約有2200種,被譽為“黑龍江天然植物基因庫”。包括可開發利用的山野果15種,年貯量15萬t;可食用的山野菜有80余種,年蘊藏量40萬t;藥用植物500余種,年貯量20余萬t。

2.3 農業種養結構較好。牡丹江市農業種養殖結構合理,食用菌、肉牛、蔬菜、生豬四大優勢產業比重占農業經濟總收入的42%以上。其中:食用菌產業占比接近20%,畜牧業占比10%以上。人工栽培黑木耳產量占全國三分之一左右,猴頭菇占全國產量50%以上,蜂產品產量占全省半壁江山。形成以阿媽牧場、雨潤、皓月、北味、響水等企業為骨架的農產品種養殖、加工體系。

2.4 地理優勢突出。牡丹江市位于黑龍江省的東南部,毗鄰俄羅斯,對俄貿易占全省50%以上,與黑龍江省其他地市相比,牡丹江市擁有東北地區唯一的沿邊陸路綜合保稅區(綏芬河保稅區)和4個國家一類口岸(牡丹江航空港、綏芬河鐵路、公路和東寧公路)。

3 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現狀

3.1 基地認證面積穩步提升,監管水平逐漸提高

按照高標準,嚴要求的原則,近年來牡丹江市全國綠色食品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數量穩步增長,現已經涵蓋了玉米、大豆、水稻、蔬菜、黑木耳等14個原料基地,總面積達478萬畝。

3.2 積極推進產品認證,確保產業規模穩中有進

積極采取措施帶動龍頭企業、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特色農產品生產企業參與綠色、有機食品生產,“三品一標”認證工作順利開展。截至目前,牡丹江市現有有機綠色食品企業為86家,產品205個;綠色有機食品認證面積達480萬畝,占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的49.1%,高于全省平均值15.5個百分點,無公害農產品認證主體66家,認證產品262個,面積64.9萬畝,三品認證總面積544.9萬畝,占全市農作物播種面積的55.8%。農產品地理標志達19個。

3.3 認證后監管不斷加強,保證了產品質量、維護品牌信譽

近年來,為維護“三品一標”品牌公信力、維護市場公平、保證“三品”產品質量、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牡丹江市加大了對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主體的產地環境、產品質量、產品包裝等方面的監管。首先層層簽定責任狀,落實責任,黨政同責,共同抓好監管工作。對綠色食品認證標志每年都要進行年度檢查,市級認證機構受省級認證機構的委托深入到綠標認證企業生產加工現場,檢查產品生產各個環節是否按照其操作規程執行、有無超范圍用標;二是聯合工商、質監等部門在元旦、春節、中秋、國慶等重要節日前夕對我市域內各批發市場進行聯合檢查,重點檢查有無仿冒“三品”名稱、包裝、商標等行為;三是不定期對大型超市、批發市場進行隨機抽查,四是每年都對牡丹江市 “三品”企業進行抽樣檢測,有效保證了 “三品”產品質量。

3.4 宣傳推介推陳出新,拓寬牡丹江市“三品一標”產品銷路

通過宣傳“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品牌,組織協調企業參加大型展銷活動、商企對接會等形式助力企業開拓新市場、構建銷售新渠道。一是近年來每年都組織牡丹江市綠色、有機食品企業參加黑龍江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北京)博覽會、中國農產品交易會、中國綠色食品博覽會等大型展銷活動。在展館內外懸掛、張貼多幅形象宣傳廣告,巧妙推動了綠色食品產業整體宣傳和經濟招商;二是為充分宣傳牡丹江市的地理標志農產品,爭取到《原味中國》攝制組對我市寧安虹鱒魚、海林猴頭菇、東寧黑木耳、穆棱大豆等農產品地理標志產品進行宣傳拍攝,對提升牡丹江市優良生態環境和優質農產品知名度均有重要推動作用;三是東寧黑木耳創建全國首批國家級農產品地理標志示范樣板,并于2015年在地理標志產品品牌評價活動中獲得區域品牌(地理標志產品)第九名、初級農產品地理標志品牌第三名的好成績;四是農產品品質品牌優勢突出。品質上突出寒地黑土原生、冬季自然休耕、病蟲害少、非轉基因等生態優勢,完善標準,嚴格監管,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我市農產品吃得安全、吃得放心的整體信譽。重點打造了“世界黑木耳之都”(世界食用菌學會)、“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 2011年我市被國家8部委行業協會授予“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稱號)、“中國食用菌之城”等一大批地域品牌,先后打造205個綠色有機認證產品(其中綠色認證產品170個,有機認證產品35個);全市農產品馳名著名商標達到33個(國家馳名品牌有5家,分別為“響水”牌優質米,“維多寶”牌食用菌,“北味”牌食用菌,“黑寶”牌保健品,“皓月”牌精制牛肉。省內著名品牌有28個);培育了響水大米、蘭崗西瓜、鏡泊湖紅尾魚、寧安虹鱒魚、寧安大蒜、穆棱曬煙、穆棱肉牛、穆棱大豆、穆棱黑木耳、穆棱凍蘑、海林猴頭菇、海林黑木耳、林口滑子菇、東寧黑木耳、東寧大米、東寧蘋果梨、牡丹江油豆角、牡丹江金紅蘋果、東寧椴樹蜜共19個國家地理標志農產品,排名全省第二。2017年東寧黑木耳被評為“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十大區域品牌”,蘭崗西瓜、海林猴頭菇被授予“黑龍江省農產品地理標志十大區域品牌”入選品牌。

3.5 政策支持助推產業發展

在2012年初市委農村工作會議上出臺了《牡丹江市綠色有機食品產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牡丹江市人民政府關于打造中國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的若干意見》,明確了牡丹江市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目標、主要任務和保障措施。為綠色食品產業的發展在產品認證、基地建設和市場開發等方面每年爭取到100萬市級扶持資金。

4 存在問題

總的來看,牡丹江市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總體態勢良好,但在發展中也存在著亟需攻破的難點。主要體現在:

4.1 龍頭力量不足

從整個牡丹江市來看,從事“三品一標”生產的龍頭企業占比較小,國家級重點龍頭數量不足;綠色有機認證企業數量較多,但規模較??;龍頭企業加工水平不足,企業產品多集中于初加工階段,缺少精深加工能力,不能有效拉長綠色有機產品的產業鏈條,產品附加值較低,不能創造較高的經濟效益。

4.2 基地建設遭遇瓶頸

龍頭企業尚不能消化日益增長的綠色有機生產基地,反之進一步影響基地建設的積極性。而大型糧食基地如玉米、大豆等,受進口糧食沖擊,雖然基地原料質量優質,但賣不出高價,同時,玉米、大豆加工轉化率低,種種因素限制了農戶的種植積極性。另外,由于農民文化程度水平有限,還存在著農戶對標準的理解不夠深入,投入品管理不夠嚴格等問題。

4.3 品牌建設不夠重視

綠色食品產業品牌形象建設滯后,社會認知度、品牌競爭力和影響力,尚未得到有效提升。地產弛名品牌還沒有“破零”,從全市來看,在市場上能夠打得響的品牌寥寥無幾,“好貨也便宜”的問題幾乎普遍存在;市場營銷體系不夠健全,圍繞著品牌建設的各個環節(人力資源、加盟連鎖、戰略規劃、市場營銷等)尚不完善。

4.4 市場監管有待加強

負責綠色有機證后監管的機構較多,包括質監、畜牧、工商、藥監、農業、衛生等,各監管機構較為分散,還沒有一家具有資質的質量檢測機構能夠對“三品一標”產品及企業進行綜合性檢測,各地市檢測設備不夠健全完善,全程質量監管制度和工作機制不健全,質量追溯體系建設滯后。

5 加快綠色食品產業發展的建議

5.1 改進產地生態環境

建設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離不開良好的生態環境。優化生態環境要從以下幾點入手:一是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發動社會各界熱心團體、群眾參與保護“母親河”、“碧水藍天”等保護生態公益活動,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棲息地,維護生物多樣性,努力夯實綠色有機產業可持續發展的根基。二是農村生活污染綜合防治?,F有污水處理設備升級改造,提升污水處理的能力,必要時規劃建設大型污水處理廠,從根本上解決農村生活污水問題。促進農村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資源化處理,能源化處理,建立垃圾分類體系,加大宣傳力度,提高農戶參與垃圾分類的積極性。加大環保、污染少、排放少的可再生能源的推廣及應用。三是加強農業面源污染防治力度。盡量使用物理措施、生物措施,農業措施進行病蟲害的防治,嚴格管理農業投入品,有專人負責,同時鼓勵農民正確施用農家肥,積極探索新型肥料如復合微生物肥料、微量元素肥料等,推廣使用活性高、毒性小的新型農藥,并嚴格遵循農藥說明書使用。依據法律法規,在水源保護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等劃定畜禽禁養區,引導支持畜禽養殖場引入生態理念、綠色理念,鼓勵建設養殖污染整治項目,推動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四是嚴格控制工業污染。嚴禁在綠色有機食品原料生產基地周邊新建污染物超標排放項目,對生產基地范圍內已有的工業污染源,要依法責令限期整改或搬遷,對治理無望的企業堅決關停。

5.2 提高綠色有機原料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質量

綠色有機食品產業體系之根在于基地建設,企業發展和產品質量直接由基地建設的規模和水平所決定?;亟ㄔO的當務之急應是由量變促進質變,通過增加基地的總量來帶動提升基地的質量,建成一批原料質量優良、數量滿足龍頭企業需要的綠色有機標準化生產基地。一是在土地流轉上實現突破。我市大多農戶的耕地面積較小,分布較散,經營方式較為粗放,不利于集約化管理,可借助土地轉讓、土地承包、土地租賃等形式將農用耕地向合作社、種植大戶、企業等流轉,集中管理,形成農地規模經營,充分發揮農戶、土地、資本、技術生資等生產要素之間的優勢,提高土地利用率,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生產成本,從而提高經濟效益。二是進一步完善綠色有機基地標準。編制符合當地的地方行業標準,建立各類農作物的種植技術操作規程。針對基地農戶進行綠色有機標準化培訓,加深農戶對操作規程的理解,提高農戶培訓頻次,擴大農戶培訓人數。在管理中實行統一原則,即種子、生資統一購買,操作規程、生產記錄統一制定,統一收獲,并在實際操作中不斷加以完善。三是探索農民與企業的新型聯結模式。我市龍頭企業與農戶之間的聯系仍然是由企業和基地構成的比較簡單聯結模式,沒有形成一個具有高度組織化的整體,能夠真正將農戶的利益與企業同享,企業的風險與農民共擔,聯合建立、優勢互補。應加大力度促進農村合作社發展,探索建立由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共同形成的新型聯結模式。四是對基地的監管加大力度,杜絕曾經的“重建設,輕監管”做法,與具有相關資質的檢測機構合作,對基地產品及環境進行定期監測,保證綠色有機生產基地的真實性。

5.3 提升綠色有機食品龍頭企業拉動能力

龍頭企業對綠色有機產業有著深遠的號召力,對行業其他企業起著積極的示范、引導作用,龍頭企業下能帶動基地較多農戶,上能提高市場經濟效益。需做好以下工作:一是在全市范圍內有計劃的、分批次的選擇一批龍頭企業重點扶持。要摒棄以往重招商不重安商的做法,對于已經入駐的龍頭企業,要給予多方面支持,在基地建設、原料收購、配套設施等方面要重點關注,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在技術上、規模上、市場上的優勢,擴大行業吸納能力,助推綠色有機產業集聚發展。二是提高本地名特優企業綠色有機認證率。在當地精選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通過政策引導申報綠色食品、有機食品認證,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加產品附加值,擴大我市龍頭的數量,提高龍頭的質量,鼓勵龍頭企業積極加入到“綠色有機食品之都”的建設中來,加快推進我市綠色有機產業化發展。三是鼓勵食品新產品研發與設計。建立科研機構、高校與龍頭企業的聯系,聘請專家參與研發我市綠色有機食品,進一步明確我市綠色食品產業開發重點,針對不同顧客,研發相應產品,提高市場占有率,提高企業經濟效益,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稅。四是加快建立綠色食品產業園區。積極推進江南綠色食品產業園區建設,將其打造成設施化程度最高、功能最完善、牽動能力最強的園區;支持農業“百園”中的加工園區擴能改造,提高承載能力;加緊謀劃大型綠色有機食品加工園區,集聚各大龍頭企業,匯聚各類生產要素,促進我市綠色食品產業化發展。

5.4 打造區域品牌,提高品牌競爭力

綠色有機食品產業發展的根本之根本是品牌建設,應全方位打造優質品牌。第一要促進品牌質與量的雙提升。首先要建立商標品牌,鼓勵龍頭企業、生產經營等主體注冊商標,建立自主品牌;其次要提升品牌質量,加強名優特產品評選、農產品地理標志認證、商標注冊和著名商標保護等工作。第二要加強品牌營銷推廣。一是積極參加國內外大型展會,組織我市綠色有機主體“走出去”,開拓域外市場,提升我市綠色有機品牌的知名度,闖市場、創品牌;二是做好品牌傳播,包括線上與線下傳播,線上依賴互聯網時代的各大平臺,以“互聯網+品牌”的形式做好品牌宣傳,線下依靠牡丹江市會展中心摸索開展綠色食品大型展會,辟建綠色食品展區。與此同時,在政府引導下、遵循市場發展規律,在域內外現有農貿市場、物流園區、大型商超建設大型三品一標產品專業市場,將我市優質品牌所包含的產品和服務推廣給廣大消費者。三是維護綠色有機產品品牌信譽。加大力度進行市場監督管理,建設綠色有機投入品專業農資商店,由區縣政府負責指導推進。鼓勵市級檢測機構擴大檢測范圍,如綠色有機食品產品檢測資質,綠色有機食品環境檢測資質等,配合農業執法部門,對綠色有機食品企業的售假販假零容忍。

猜你喜歡
牡丹江市綠色食品有機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牡丹江市氣象因子與PM2.5濃度影響通徑分析
純凈天然有機 為您獻上一杯道地藥茶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機農業,“機”在何處?
服務人民 奉獻社會——牡丹江市腫瘤醫院發展紀實
什么是綠色食品
有機心不如無機心
我國撤銷392個綠色食品產品標志使用權
《牡丹江市志》志稿評審會召開省志辦副主任姜紹華出席并講話
綠色食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