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生做課題研究:是喜是憂

2018-01-27 18:00
高中生學習·高一版 2017年12期
關鍵詞:蘇軾課題小學生

10月9日,發表在公眾號“清華附小2012級4班”的一篇題為“當小學生遇見蘇軾”的文章刷爆朋友圈。文章說:“利用假期時間,我們進行了以蘇軾為主題的小課題研究。本次班級共完成課題研究報告23份,研究主題各有不同?!敝T如《大數據幫你進一步認識蘇軾》《蘇軾的旅游品牌價值》《今人對蘇軾的評價及蘇軾的影響力》等文章引來大批網友圍觀。

學生們通過電腦程序,對蘇軾的3458首詩詞進行了分析研究。研究發現,“子由”是蘇軾詩詞中出現頻率最高的詞語,在《蘇軾詩詞全集》中共出現229次,“足可見蘇軾與弟弟子由之間的手足情深?!?/p>

另外,“歸來”一詞共出現157次,“歸去”則出現92次。學生隨即展開思考,這樣用詞的原因是因其總是在到處云游嗎?通過進一步分析詩詞創作的年代,結合蘇軾被貶謫的經歷,學生發現,“蘇軾一生三次被謫,每次被謫結束之后,蘇軾詩中‘歸來出現的次數就會有所增加?!?/p>

看著文章里分享的5篇質量不低的研究論文,很多成年人驚詫不已。小學生做蘇軾研究?是不是清華附小造噱頭、搞炒作?這些研究成果真的出自十來歲的孩子之手,還是由父母、老師捉刀代筆?基礎教育是不是跑偏了?

小學生用“大數據”研究蘇軾,讓人歡喜還是擔憂?

[正方]

別忘了,這是清華附小。這些孩子們從三年級下半學期就已經接受課題研究訓練。在小學的統計課程里,已經接觸了研究方法的學習,調查問卷法要求每位學生都要掌握,包括“信度”“效度”等統計學知識也曾教授。某些研究能力,孩子確實沒有,需要家長和老師配合。幫助孩子將興趣順利轉化成為實際的成果,這正是基礎教育應該做的事。 ——易老師

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具有自我驅動的學習和再學習能力的人才。創新驅動已然成為世界趨勢,填鴨式教育在未來社會將越來越難以滿足需要。家長應該站在更高的視角,尊重孩子的學習興趣,給孩子積極的引導,引導他們自主思考,培養他們發現、研究、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行探究式學習,這樣才能應對未來的挑戰。 ——思客

小學生做“課題研究”,在歐美發達國家的小學教育中,十分普遍。這就是大家所說的探究式教育。這樣的教育,主要培養思辨和表達能力。完成這樣的課題研究,也非?!昂摹睂W生的時間,但是,由于有探索的樂趣和求知的好奇心,很多學生都樂在其中,不像國內沒完沒了的書面作業,令學生疲于應付。 ——熊丙奇

清華附小的研究式學習從低年級就開始了,最初是具體的小課題,后來就是打通各學科的整合主題研究。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拼爹。只不過,它拼的是父母的格局、認知、價值觀,拼的是為孩子投入時間的意愿。中國教育的分層時代已經開始。如果希望下一代成為“別人家的孩子”,可能需要家長們先努力變成“別人家的父母”。 ——fang

清華附小是中國最好的小學之一,讓學生做“蘇軾作業”,是一種先進理念下的義務教育探索。但我們在肯定這種做法的同時,也該看到,這或許是為數不多的個案。既然大家都覺得這樣是好的,那么,有什么理由不努力讓更多的小學生也能這樣呢?無論是轉變教育理念,還是加大資源投入,未來我們努力的方向,應該是讓“蘇軾作業”從個案變成普遍現象。

——沸騰

[反方]

在這個年紀,國慶中秋雙節,他們不該跟著父母一起、和小伙伴一起出去游玩嗎?不該奔跑、歡笑、出汗嗎?三張照片中,八個孩子有四個是戴了眼鏡的??梢韵胍?,這些孩子將會長期需要“做研究”,他們將頻繁使用電腦和手機,自然會產生近視和頸椎病腰椎病低齡化這樣的后果。 ——北大教授

我們這代當家長的真悲慘,真可笑。小時候是自己讀書學習做作業,輪到我們當家長了,老師說我們要關心子女,所有作業一律家長陪做、檢查、改正、簽名,然后才能送交老師。老師們已經不用再像二三十年前那樣批改作業了,他們也完全不知道每個學生真正水平,因為作業都是家長做的。 ——cf040dce

這項研究有多少是孩子們獨立完成的?文中需要用的分詞方法、詞頻統計、電子書和紙質書的對比等,有多少是“我”和同學們獨立做到的?報告中最常出現的行為主體是“我和爸爸”,雖然提及其余幾位同學的分工,但感覺他們主要是打醬油的?!疤K軾關心民間疾苦”“蘇軾和弟弟手足情深”,這些結論需要做這樣的研究才能得出嗎? ——hallelujah

現在這種風氣很重。我兒子上幼兒園,學校組織畫畫比賽,那些小朋友太好了,一看就是家長代筆,有意思嗎?我家兒子就完全是他自己畫的,相比之下就很丑,結果被小朋友嘲笑,而且畫也被老師退回來,要求重新畫好。我告訴我兒子,你的畫是最好的,因為是你自己畫的。我在畫上寫了幾個字:此為真跡!讓孩子又帶給了老師,老師沒好意思再退回來,結果給了鼓勵獎。

——0766

孩子們因為家長代勞,喪失了寶貴的“犯錯機會”,甚至容易因為虛榮的裹挾,形成自我認知失調。不過我們也不用太過擔心,因為他們對此應該已經頗為適應。很多孩子從小就明白,自己存在的部分意義,就是為了滿足父母的虛榮心;自己按照父母的意愿做事,就是為了緩解父母的焦慮。 ——尼德羅

[編輯在線]

我國近年來也在倡導探究式教育,但真正踐行的學校不多。根本原因在于中高考升學評價制度。在這種制度下,不少學校還對學生進行知識灌輸教育,認為開展探究式教育是浪費時間。而且,家長對探究式教育也不理解,覺得這些和升學考試沒有多大關系。還有一些人懷疑小學生究竟能探究出什么,他們做出的課題研究會有什么價值。

推進中小學探究式教育,首先需要改革我國基礎教育的評價體系,不能只用學科分數評價學生,要關注學生的能力和素質培養。教育部對學生的發展,提出了六大核心素養的概念,包括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實踐創新。而要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就不能再對學生進行以知識教育為主線的灌輸教育,必須有新的教育理念和方式。所有學校都應該在具體教育教學中,構思如何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式學習。

其次需要明確探究式學習的目的,對探究式學習進行科學設計、規劃。小學生做課題研究,不是要做出什么創造性發現,而是體驗研究過程,培養學科興趣。因此,老師和家長都應該鼓勵孩子參與研究,做出怎樣的結果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研究的過程,同時也要相信孩子的創新潛力。endprint

猜你喜歡
蘇軾課題小學生
從善如流
黨的建設的永恒課題
第一次寫課題
蘇軾“吞并六菜”
蘇軾吟詩赴宴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蘇軾發奮識遍天下字
“十三五”醫改的新課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