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語境視閾下的《紅樓夢》詩詞曲賦翻譯策略的選擇

2018-01-27 21:23栗宏
校園英語·上旬 2017年16期
關鍵詞:文化語境翻譯策略紅樓夢

栗宏

【摘要】《紅樓夢》是濃縮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之作,而詩詞曲賦是其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對塑造人物性格,推動情節發展,表達人物情感,暗示人物命運具有多重和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詩詞曲賦的翻譯活動就是中西方之間文化的交流和碰撞,是不同文化語境之間文化信息的傳遞和意義的轉換,故本文以《紅樓夢》英譯史上影響最大的兩部全譯本霍譯本(霍克斯、閔福德英譯本)和楊譯本(楊憲益、戴乃迭夫婦英譯本)這兩個英譯本為例,從文化語境的視角去分析兩位譯者在對其中的詩詞曲賦進行翻譯是如何選擇翻譯策略的。

【關鍵詞】霍譯《紅樓夢》 楊譯《紅樓夢》 詩詞曲賦 文化語境 翻譯策略

《紅樓夢》是中國古典文學的四大名著,承載著中國幾千年來傳統文化深厚的底蘊,因其中大量的詩詞曲賦而被稱之為“詩化”的古典文學小說。這些詩詞曲賦不但使得這部文學作品更具有美感和欣賞性,而且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信息和意象美使得其在翻譯時更增加了難度。而翻譯的過程就是文本信息和文化信息傳遞和表達的過程,這就離不開原語的語境和目的語的語境。語境分為情景語境和文化語境。任何文學作品在翻譯時想要把其文本信息和文化內涵表達出來都離不開文化語境。文化語境是指某一言語社團特定的社會規范和習俗,主要包括:思維模式、價值取向、宗教信仰、風俗習慣、地理文化和歷史文化傳統,這些因素在翻譯時影響著文本信息的理解和把握,和文化元素的傳輸。故本文從文化語境的角度,以楊譯和霍譯兩個譯本為例,對詩詞曲賦翻譯策略的選擇進行探討。

一、中西方思維方式的不同

中西方有著不同的思維方式和定勢,中國人的傳統思維模式更偏重于形象思維或感性思維,故注重整體性,含蓄性,講究的是求同存異,而西方人的思維模式更偏重于抽象思維或理性思維,故注重邏輯性,分析性和差異性,反映在語言上,則漢語屬于意合語言,注重表意,而英語屬于形合語言,注重形式結構化和層次條理的清晰性。因而在翻譯過程中文本信息的傳遞和表達必然會受到原語文化和譯入語文化的制約。故在翻譯《紅樓夢》時,楊憲益和霍克斯中西方不同的思維模式在翻譯《紅樓夢》詩詞曲賦時側重點就有所不同,楊憲益在翻譯中側重的是中國文化信息和意境的表達,故多采用異化、直譯、音譯、釋義等翻譯方法,而霍克斯是從西方讀者的接受度和審美度出發,多采用歸化、意譯、補償、置換等翻譯方法。

二、中西方宗教信仰的不同

宗教信仰,作為一種特殊的文化形態,在人們的日常生活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人們不可避免地會受到宗教文化的影響和浸染,故在語言中不同民族和不同文化的宗教信仰就產生了具有特定含義的宗教詞語。中西方的宗教文化和宗教信仰極大不同,對雙語的翻譯產生了極大的影響。中國傳統宗教文化是儒道釋三位一體,尊天師、地師、人師,故很多詞語來源于佛教、道教。這些宗教思想已深深植根于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土壤之中,這一點在曹雪芹的文中和詩歌曲賦中都有所體現。而在西方則是以基督教為主導的宗教文化,信奉上帝耶和華,故他們的語言也深深地打上了民族宗教色彩的烙印,深刻影響著西方人的語言表達。故在翻譯詩詞曲賦中具有宗教色彩的詞語時,楊憲益則是盡量從目的語中去尋找與挖掘與漢語宗教詞語相對等的詞語去翻譯,盡量保留原語的文化內涵;而霍克斯則采用了比較靈活地方法去處理,要么使用英語中已存在的佛教或道教詞語去翻譯,要么就采用模糊化的方法或選用具有西方宗教色彩的詞語去表達。例如《紅樓夢》中對惜春的判詞是:“堪破三春景不長,緇衣頓改昔年妝??蓱z繡戶侯門女,獨臥青燈古佛旁?!敝械摹熬l衣”、“青燈”等詞語都是佛教用語,楊憲益把“緇衣”翻譯為“Dark Buddhist robes”,就比較形象和貼切,而“青燈”譯為“the dimly lit”,則是從考慮這首詩所要營造的意境和氛圍的角度出發,翻譯為昏暗不明的燈光,就營造出一種凄慘悲涼的氛圍?;艨怂箘t把“緇衣”翻譯為“A nuns black habit”,這就是采用了歸化法,使用具有西方宗教色彩的詞語去翻譯,就使得讀者會產生宗教混淆感,“青燈”采取釋義的方法翻譯為“Buddhas altar lamp”,雖把詞語的含義表達了出來,但原詩孤苦凄慘地氛圍卻沒表達出來。

三、中西方地域文化的不同

中西方地域環境的不同,自然環境的差異,也就形成了不同的地域文化。例如“東風”這個詞,在《紅樓夢》詩詞曲賦中中多次被提及,如:在關于賈探春的判詞中:“千里東風一夢瑤”,邢岫煙的《詠紅梅花》中:“沖寒先以笑東風”,林黛玉的《桃花行》中:“桃花簾外東風軟”,“東風有意揭簾櫳”,“憑欄人向東風泣”,三次提到了“東風”,在林黛玉的《唐多令》里:“嫁與東風春不管,”,薛寶琴的《西江月》里“三春事業付東風”,薛寶釵的《臨江仙》里:“東風卷的均勻”。中國的地理位置是東邊臨海,西邊,南邊和北邊三邊都鄰著陸地,東風刮起的季節,也就是春天的氣息來了,故一般把“東風”解釋為溫暖和煦的“春風”的意思;因為是從東邊海上刮來的風,距離內陸很遠,故也有“天高路遠”的含義。只有了解中國的地域文化和深入領會有關地域詞語的含義,才能根據具體的語境翻譯出其在文中真正要表達的意思。楊譯本中因楊憲益深知中國的地域文化,故把“東風”要么直譯為:“the east wind”,要么意譯為“the soft spring breeze”,“the breeze”,“ the spring breeze”,從上可以看出楊譯本對于具有地域文化內涵的詞側重把它忠實地表達出來,霍譯本則是靈活地把其翻譯成“the wind”,“wintercold”,“blow”,“the conspiring wind”,“the soft breeze”,模糊了中國的地域文化,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就沒有表達出來。

四、中西方歷史文化典故的不同

所謂歷史文化是指特定歷史發展進程和社會遺產的沉淀所形成的文化,各民族的歷史發展不同,因而各自都有含有特定的人物和事件的詞語和典故流傳下來來體現本民族鮮明的歷史文化色彩。在《紅樓夢》的詩詞曲賦中就出現了大量的歷史人物和歷史典故,在翻譯時只有先弄清楚這些歷史典故要表達的含義,才能把原作的內涵翻譯出來。例如,在《紅樓夢》中《贊林黛玉》中有一句“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中就出現了兩個歷史故中的人物,一是“比干”,一是“西子”即“西施”,“比干”的典故出于《史記.殷本紀》:“(比干)乃強諫紂。紂怒曰:‘吾聞圣人心有七竅。剖比干觀其心?!薄拔髯印钡牡涔蕜t出自于《莊子.天運》:相傳春秋時有一位越國的美女叫西施,越王勾踐為了復國雪恥,就把西施獻給了吳王夫差,結果夫差果然被西施的美貌所魅惑,無心朝政。而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經?!芭跣亩A”,非常好看,后來也就有了“東施效顰”的典故。楊譯本為:“She looked more sensitive than Bi Gan, more delicate than Xi Shi”.霍譯本為:“She had more chambers in her heart than the martyred Bi Gan;And suffered a tithe more pain in it than the beautiful Xi Shi.”。對比這兩個譯本,可以看出楊譯本用 “more sensitive”、“ more delicate”就把黛玉的聰敏和弱不禁風之態給刻畫了出來,更貼切原詩的含義,而霍譯本只是從字面意義上去翻譯,并沒有把詩文要表達的真實含義給表達出來,可以看出霍克斯在理解中國語言的深刻涵義上還是有所偏差。

總之,文化語境的因素影響著譯者對譯本的把握和對翻譯策略的選擇,尤其是詩歌,其思想內容更豐富,其形式更復雜,其表達更含蓄,其美學意蘊也更深厚,故對譯者而言,即要譯出其內涵.又要譯出其神韻是非常勞心勞力的事。而翻譯活動正如奈達所指出的:“是從語義到文體在譯語中用最貼切而又最自然的對等語再現原語的信息的活動”。這就要求譯者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和文學素養,熟知中西方文化及其差異,在翻譯詩歌曲賦時,要充分了解原作所包含的文化背景信息與語言特色,充分領悟詞語背后所蘊含的深刻的文化內涵,靈活運用翻譯策略和方法盡量把原文的語言風格、語言形式及藝術特色以最自然、最貼切的方式展示出來。

參考文獻:

[1]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長沙:岳麓書社,1996.

[2]Hawkes,David.The Story of the Stone[M].London:Penguin Books Ltd.1986.

[3]Yang Hsien-yi,Gladys Yang.A Dream of Red Mansion[M].Beijing:Foreign Languages Press.1978.

[4]王蜜.淺析文化語境與翻譯策略[J].經濟與社會發展,2010(3).

*本文系貴州省教育廳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紅樓夢》詩詞曲賦翻譯研究”(項目編號2017zc031)的成果之一。endprint

猜你喜歡
文化語境翻譯策略紅樓夢
細品《紅樓夢》中的養生茶
假如《紅樓夢》也有朋友圈……
續紅樓夢
基于性別和觀看模式的思考
情景教學在日語教學中的實踐應用
當代文化語境下的曲藝傳播與身份認同
大學英語中的文化語境教學模式初探
《作者自述》兩個譯本的對比賞析
旅游景點名稱翻譯的原則與策略研究
漢語疊詞及其英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