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偏遠地區初中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

2018-01-27 00:08何建洲李小英
新教育時代·教師版 2017年48期
關鍵詞:初中生新課改教材

何建洲+李小英

引言

隨著新課改的深入發展,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滲透到了偏遠山區的教育教學當中,偏遠山區的教育教學受到新的教育思潮的沖擊,對一些傳統教育的陳舊思想與模式產生了質疑。農村偏遠山區的廣大教師,在新課改強勁東風的吹拂下漸漸覺醒起來,他們切身感受到傳統的教育教學思想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下教育教學的發展,必需對自己在思想上根深蒂固的傳統教學理念進行改革,才能更好地在新形勢下進行教育教學。當然,他們也在為改革農村教育教學的現狀不懈努力著。然而,當我們靜下心來思考農村教育的現狀時,感受的不盡是欣慰。雖然新課改已經實施多年了,但在農村教育教學中,新課改的推進卻顯得步履維艱,特別是像語文這樣的基礎性比較強的學科,傳統教育教學觀念的影響比較深刻,新課改思想與理念的滲透在不少地方基本處于停滯狀態。盡管廣大的農村語文教師為此進行了艱苦卓絕的努力,但往往顯得事倍功半,收效甚微。有時既是進行一些嘗試,但往往是皮毛之舉,沒有或者說是缺少實質性的進展,這不能不引起廣大教育同仁對農村偏遠山區語文教學的理性思考。

一、農村語文教學發展中仍然存在對教材的完全依賴現象,缺乏必要的拓展

由于農村地區地域文化的貧乏,致使農村語文教學長期受到外在條件的局限,無論是教師進行語文教學,還是學生學習語文,都在很多程度上受到現行教材的制約,不能進行大膽的取舍或拓展。這樣的傳統教學,實際上嚴重束縛了語文教學向縱深領域的拓展,限制了語文教學的靈活發展。在廣大農村偏遠地區師生的心目中,現行教材就是唯一的依托,教材更是完美無缺的標本,教學必須完完全全依賴教材,教師就要教教材,學生就要學教材,似乎離開教材就是不正常的表現,其實,這種認識是帶有片面性的。對于語文這樣的伸縮性較強的課程,沒有必要恪守教材。應該把教材當做教學的基礎,在此基礎之上可以依據學生的實際進行適度的拓展,選取那些學生感興趣且實用性強的內容,以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在廣大的偏遠農村地區,有比較豐富的地域文化資源,這些積淀在農村地帶的文化資源,是極富深刻意蘊的文化財富,學生對這些東西特別感興趣。一旦挖掘出來引入教學當中,就會激發學生濃厚的興趣,從而帶動對其他知識的學習。因此,農村語文教學有必要大膽挖掘這樣的文化資源,然后進行精挑細選,從中選取思想健康、有一定藝術價值的東西,將其應用在語文教學中,以豐實語文教學的內涵。

二、農村語文教學秉承傳統教學的模式,不能滿足學生的心理期望

作為剛剛走進中學的初中生,他們在思想上產生了對新的教學方式的憧憬,盼望著在課堂上感受新型的課堂教學氛圍。尤其是像語文這樣的帶有濃郁傳統色彩的課程來說,學生已經對小學多年的教學模式感到厭煩,當他們踏進初中大門時,就憧憬著新的生活,在心里設想著新型的語文生活,對此充滿了幻想和渴望。從走進學校的那天起,就期待著充滿情趣的語文課堂。對新的語文教學形式的渴望,成為初中生學習語文的動力。但往往的情況是,農村初中語文教學依然秉承著傳統的教育教學模式,并沒有帶給孩子們一份意外驚喜,未能滿足他們的心理期望。這樣的現象讓走進初中的學生感到失望,這就嚴重挫傷了他們學習語文的積極性。所以,初中語文教師要善于洞悉學生的心理期待,想方設法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要時時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學方法,努力創設富有生活情趣的語文課堂,以迎合學生渴求新事物的心里期待。

三、農村語文教學中對現有的學校遠程教育資源的認識不足,缺乏與語文教學的整合,利用率不高

現代遠程信息技術教育,其最大的一個優點是實現了優質資源共享。這也是縮小城鄉教育發展不平衡的一條行之有效的快捷之路。隨著信息技術在廣大農村地區的推廣與普及,促進了優質資源向農村教育教學的推廣與滲透。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已經不再是人們的設想。但是,由于農村教育中對現代信息技術優越性認識不足,因此,對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應用還沒有提升到必要的高度。尤其是像語文教學這樣的受傳統教育觀念影響比較深刻的學科,信息技術教育所提供的優質教育教學資源在教學中的滲透就更加困難了。利用優質的信息技術資源進行教育教學,是提升教育教學效率,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語文是社會實用性最強的一門學科,具有基礎性的功能。同時,語文又是一門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學科,生活就是語文,語文離不開生活。語文教學就要遵循其自身的這一特性,充分發揮現代信息技術教育的功能,創造出能吸引學生的生活情景,讓學生走進生活,感悟生活,體驗情感,升華思想,最終達到提升語文素養的目的。

四、農村初中生沒有城市學生那樣豐富的生活閱歷,對語文的學習缺乏真切的生活體驗與感悟

農村學生生活在一個相對比較閉塞的生活環境中,生活單調,視野不開闊,缺乏對豐富生活的感受。因而,農村初中生學習語文時不能將文章所描寫的生活跟實際生活聯系起來,認識顯得比較片面和膚淺。對于農村初中生來說,走進中學就意味著要離開家,大多數學生都要住校就讀。而多數的農村學校,文化基礎設施相對比較落后,學生在學校里不是上課就是做作業,很少有感興趣的文化活動參加,這就對本來就缺乏豐富生活體驗的初中生來說無異于雪上加霜。因此,學校要從學生的全面發展著想,努力營造充滿濃郁文化色彩的校園文化氛圍,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通過校園廣播等形式,充實學生的課余生活。要及時組織學生收看那些大型的教育性比較強的電視直播節目,以豐富學生生活,感悟語文知識的熏陶。

雖然新課改的浪潮在中國的教育界洶涌澎湃,然而,新課改在農村偏遠山區語文教學中的推進步履維艱,先進的教育教學理念難以在教學中滲透。中國傳統的教育觀念在農村教育教學中的影響根深蒂固,一直左右著農村教育的發展。作為與文化傳統聯系最為密切的語文教學,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最深刻,受傳統教育思想的束縛最嚴重,因而新的教育理念滲透時的阻力也最大。作為農村語文教師,要敢于跟傳統觀念進行挑戰,沖破各種陳舊思想的束縛,不斷探索,不斷創新,優化語文課堂,讓語文教學富有時代氣息,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生機。endprint

猜你喜歡
初中生新課改教材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發明與創新·初中生》征稿啦!
教材精讀
教材精讀
新課改下關于學生減負的幾點思考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新課改下的幼兒教育策略初探
男才女貌:大學老師娶個初中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