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膠東的實踐

2018-01-29 15:28
泰山學院學報 2018年5期
關鍵詞:特委膠東威海

邵 潔

(中共威海市委黨史研究室,山東 威海 264200)

天福山起義是中國共產黨在山東領導的一次影響較大的抗日武裝起義。1937年12月24日,在中共膠東臨時工委基礎上重新恢復建立的中共膠東特委發動威震膠東的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創建了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誕生了膠東地區第一支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人民軍隊,革命風暴迅速席卷膠東大地,點燃膠東抗日烽火。1938年1月15日,中共膠東特委根據威海實際,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組織發動威海起義,壯大了天福山起義隊伍,加強了抗日武裝力量,開創了膠東抗日新局面。

短短一個月時間內,中共膠東黨組織總體謀劃了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和威??谷瘴溲b起義。起義是文、榮、威三縣區抗日武裝力量的大集結,是社會各階層人士的共同起義,是正確運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法寶取得抗日武裝起義勝利的范例。

一、中共膠東特委在天福山起義中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認識和實踐

1937年9月,中共北方局將膠東臨時工委的關系移交給山東省委。為了加強膠東黨組織的領導力量,10月,中共山東省委派林一山、張加洛等一批共產黨員回到膠東,幫助發展膠東黨的組織,加強對起義工作的政治領導。根據國共談判達成釋放政治犯的協議,被國民黨關押在濟南監獄的共產黨員理琪、宋澄、于克恭、宋竹庭、宋紹九、鄒恒祿等出獄后也被山東省委派回膠東。大批干部回到膠東,分別聯絡各縣的共產黨員、“民先”隊員,恢復建立黨的組織,開展統戰工作,發動抗日武裝起義。

在中共中央全面抗戰路線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的指引下,膠東臨時工委堅持黨在統一戰線中的領導權和獨立自主原則,號召“共產黨員要站在抗日的最前列”,要求“每個黨員不放松一刻工夫、一切機會去宣傳群眾、組織群眾,參加抗日救亡運動”。以黨組織為核心,以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隊員和各種群眾性抗日救亡團體的成員為骨干,高舉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運用各種不同形式,積極開展抗日救國宣傳活動,放手發動群眾、鞏固群眾基礎,擴大同盟隊伍,為發動抗日武裝起義準備骨干力量。在工作中,發展抗日救國會和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不放過一個黨員的線索和一個救國會員、“民先”隊員的關系,積聚力量,動員人民“行動起來,自己救自己,武裝保家鄉”。各縣紛紛成立戰地服務團、抗敵后援會等抗日救亡團體,抗日救亡團體積極宣傳中國共產黨的團結抗日主張,人民群眾深受感染,抗戰熱情空前高漲,為發動武裝起義、建立人民抗日武裝奠定群眾基礎。

榮成城里黨支部以民眾教育館為活動陣地,組建青年劇團,后更名為煙臺河山話劇社榮成分社,采取演講、教唱革命歌曲、演出戲劇等形式控訴日軍暴行,宣傳抗日政策,號召民眾團結抗日,使五六萬觀眾受到抗日救國教育。

天福山起義前,膠東各地有一定數量國民黨的雜牌軍、地方軍政人員和封建地方武裝,有愿意與中國共產黨合作抗日的;有想保持中立、企圖在抗戰過程中保存力量的;有堅持反共反人民立場的頑固勢力,依然破壞抗戰的。在民族矛盾急劇加深的危急時刻,膠東黨組織在統一戰線工作方面做了艱辛細致的工作。1937年10月,柳運光、于烺同志到牟平城與國民黨第三路軍膠東政訓處主任屈凌漢商談聯合抗日的事宜,提出國共合作、發動群眾、組織抗日武裝的建議,在政治上爭取了主動;一直在昆崳山堅持戰斗的王亮同志與文登縣政訓處進行商談,達成合作抗日協議,并在威?!饵S海潮報》刊登;柳運光、于烺同志與國民黨文登縣長李毓英進行拉隊伍的共同抗日談判;曹漫之、李耀文等同志利用各自社會關系及影響,在榮成國民黨的軍政部門開展聯合抗日活動。努力促使國民黨地方政府取消“限共”的政令,承認人民組織抗日武裝的合法化。

12月初,日軍從海上登陸進攻青島、煙臺,膠東地區形勢緊張。原膠東特委書記理琪回到膠東,同膠東共產黨員一起整頓黨組織,在中共膠東臨時工委基礎上重建膠東特委。15日,膠東特委在文登縣溝于家村召開擴大會議,分析抗戰形勢,理琪傳達山東省委關于分區發動群眾進行武裝起義和在膠東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指示,決定于12月24日在天福山舉行武裝起義。會后分散到膠東各地發動群眾,做好統一行動準備。

天福山地處文(登)、榮(成)、威(海)三縣交界處,地域偏僻,交通不便,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群眾基礎較好。12月24日,膠東特委領導的抗日武裝在天福山舉行起義。參加起義的有“一一·四”暴動后在昆崳山堅持下來的紅軍膠東游擊隊及農民、學生、知識分子等80余人。理琪代表特委宣布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正式成立,林一山、柳運光分別就武裝工作和統戰工作講話,參加起義全體人員中的60人編為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第一大隊,于得水任大隊長,宋澄任政委。天福山抗日武裝起義和第三軍第一大隊成立,標志著共產黨獨立領導的第一支膠東人民抗日武裝的誕生,揭開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的序幕。天福山起義次日,一大隊按照特委部署西上文登、牟平邊界進行武裝宣傳,宣傳黨中央提出的《抗日救國十大綱領》,張貼標語,散發宣傳品,演唱抗戰歌曲,召集群眾進行抗日宣傳活動,進行社會調查和訪問,動員和組織群眾參加各種抗日救國活動,吸收愛國青年參軍,擴大抗日的武裝隊伍。并根據群眾的揭發,收繳部分地主的槍支。隊伍所到之處,軍紀嚴明,秋毫不犯,幫助群眾排憂解難,人民奔走相告,青壯年踴躍報名入伍。

“三軍”的威聲使反動勢力驚恐萬狀,以國民黨文登縣長李毓英為首的頑固派害怕動搖其統治地位,不顧國家民族危亡和人民苦難,出爾反爾,勾結縣保安大隊,糾集公安隊、鹽務局、鄉農學校、聯莊會等地方反動武裝進行清剿包圍,妄圖趁起義部隊弱小之機一口吃掉。12月31日,一大隊在文登縣嶺上村遭到李毓英部數百人圍攻,政委宋澄等29位同志全部被捕,于得水率余部突圍,李毓英撕毀曾商談的共同抗戰協議,三位曾參加過“一一·四”暴動同志被捕后被秘密殺害,起義暫時受挫,“嶺上事件”暴露出膠東國民黨頑固派“合作抗日”的假面具。膠東特委意識到對國民黨反動派的本質和兩面性認識不足造成了軍事失誤的嚴重性,召開會議研究制定對策:一方面去函嚴正譴責和抗議國民黨文登縣政府的反動行徑,要求立即釋放被捕人員,千方百計設法營救被捕人員;另一方面提高警惕性,分散成小隊活動,公開的宣傳和秘密的活動分開進行,繼續發動群眾,宣傳抗日,發展和壯大抗日隊伍;加快步伐,重新組建和發展其他武裝,加緊籌劃組織威海起義。

歷史已充分證明膠東特委斗爭部署的正確性。李毓英等頑固派一方面對特委的去函故作鎮靜、不加理睬;另一方面密切探聽和注視黨組織的每一步發展動態,當最后得知威海的武裝起義已準備就緒的消息,遂被迫將“嶺上事件”中被捕的宋澄等26人釋放,時間正是1938年1月15日威海起義的當天。同日,李毓英即挾款攜眷倉皇逃走。膠東特委吸取教訓,提高革命警惕性,注意斗爭策略性,從而使膠東各地的抗日武裝起義得以順利進行。

二、中共膠東特委在威海起義中對黨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認識和實踐

雖然“嶺上事件”使剛剛成立的“三軍”受到較大損失,但中共膠東特委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建立抗日武裝的方針和決心沒有改變,于1938年1月成功發動威??谷瘴溲b起義。膠東特委在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中,以共產黨人群體人格力量,深入細致的思想工作,靈活有效的策略,感召了孫璽鳳等威海軍政上層人物,成為支持威海起義的力量。

全面抗戰初期,威海統治階層矛盾尖銳,威海衛特別行政區管理公署專員孫璽鳳與威海衛管理公署警察局長鄭維屏以及反動威海商會會長戚仁亭的矛盾突出。孫璽鳳想抗日,但信心不足;鄭維屏思想反動,仇恨共產黨;戚仁亭等地方勢力則暗中籌劃,妄圖以出賣威海為見面禮投靠日本;孫璽鳳想離開威海,鄭維屏等便要扣留他,孫璽鳳急于找到幫助解脫的力量。另外駐威海的國民黨海軍第三艦隊教導隊官兵有愛國之心,周軍需官和中隊長郝道逵等人是“民先”隊員,傾向中國共產黨抗日主張,但因威海衛管理公署克扣軍餉等事,與專員孫璽鳳有矛盾,屬于一股中間力量;威海衛管理公署衛隊傾向起義;國民黨第三路軍威海衛政訓處主任孫端夫及政訓處官兵、“民先”威海隊部負責人袁時若等人及一些進步教師、青年學生,響應共產黨的號召,通過“民先”“抗敵后援會”等組織,打擊親日派,發動群眾抗日救國。

中共膠東特委客觀地分析形勢,制定“利用矛盾,發展統戰,壯大自己”的方針,決定依靠威海政訓處的左派力量,團結和爭取海軍教導隊中的中間力量,孤立頑固派鄭維屏,聯合專員孫璽鳳和一切可以團結的愛國力量,最大程度地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凝聚起抗戰的強大力量。

威海起義是膠東人民要求抗戰這一形勢發展的必然。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廣大群眾強烈要求抗日,威海的工廠、學校、鄉村舉行救亡集會;進步青年在國家民族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走向抗日救亡的最前列,于天福山起義的第二天,就成立黨的外圍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先鋒隊威海隊部,“民先”起到重要作用,國民黨山東省民先總部代表孫明光(孫璽祺)和“威中”教師袁時若、國民黨威海政訓處主任孫端夫等威海民先成員都成為起義的骨干。孫明光利用是時任專員胞弟的特殊身份,聯絡政訓處、海軍教導隊,對孫璽鳳及專員衛隊施加影響。

早在1937年8月,膠東臨時工委就調煙臺“民先”隊員張次愚、宋堅到威海協助領導籌劃武裝起義。11月,膠東臨時工委派林一山到威海,經孫明光引薦與孫璽鳳進行多次談判,分析抗戰形勢,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指出只有共同抗戰才是唯一正確的出路,爭取合作。1938年1月初,理琪等到威海,一面布置起義事宜,一面繼續做好孫璽鳳的工作。當孫璽鳳同意理琪提出的條件后,膠東特委決定發動威海武裝起義。1938年1月15日凌晨,由威海、文登的黨員、“民先”隊員及部分學生、農民共100余人組成的各路參加武裝起義的人員,分別從文登縣大水泊、溝于家和威海郊區的羊亭等地相繼到達專員公署,與政訓處的部分力量會合,打開專員公署的軍械庫,取出百余支槍械和大批軍用物資。國民黨海軍教導隊采取中立的態度,偽公安局長鄭維屏也未敢妄動。理琪與孫璽鳳進行最后談判,孫璽鳳答應將槍支交給起義隊伍,并在以鄭維屏為代表的頑固勢力準備包圍起義隊伍時,阻止其反動行為。16日晨,起義隊伍召開大會,理琪發表重要講話,分析中華民族面臨的危險,號召大家到農村去發動、組織民眾開展武裝斗爭,聯合一切力量打擊日本侵略者,保衛家鄉,保衛膠東。當日下午,起義部隊護送孫璽鳳一行登上開往香港的英國“太古”輪,孫璽鳳后投身到敵后山東抗戰的洪流之中,在抗戰勝利之后加入到中國共產黨人的行列。起義部隊100多人帶著兩大車軍用物資向文登溝于家村進發,威海起義取得成功。

隨著形勢發展和抗日起義隊伍壯大,為加強黨對抗日武裝和地方工作的領導,中共膠東特委于1938年1月19日成立軍政委員會,同時成立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司令部、政治部。膠東特委、軍政委員會和第三軍司令部合署辦公,膠東特委為領導核心,第三軍司令部為最高軍事領導機構,軍政委員會兼管民運、統戰、社會等工作。特委將天福山起義和威海起義的兩支起義部隊重新整編,為擴大影響,壯大武裝力量,“三軍”及領導機關移駐到文登、榮成兩縣交界的重鎮大水泊一帶。

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后,榮成、黃縣、文登、蓬萊、牟平、即墨、萊陽、掖縣等地紛紛建立抗日武裝,成立了“三軍”第一、二、三、五、七、八、九、四十一大隊,起義隊伍匯集到山東人民抗日救國軍第三軍的大旗下,發展壯大了膠東黨組織領導的抗日武裝。

三、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歷史意義

(一)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的成功是膠東黨組織正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結果

中國共產黨的正確領導是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成功的根本。起義從組織到形成燎原之勢,自始至終都是在黨的正確領導下進行。全面抗戰爆發后,中共山東省委根據上級黨組織的指示,立即在全省發起群眾性抗日救亡運動,擴大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泛組織游擊隊,開展敵后抗日游擊戰爭,并派出部分黨員和省“民先”隊部的隊員到威海開展工作,加強膠東黨組織的領導力量。膠東黨組織始終沖在組織發動起義的第一線,從膠東臨時工委到重建的中共膠東特委,放手宣傳發動民眾,開展全民族抗日統戰工作,建立人民抗日武裝,發揮中堅作用。

在中華民族面臨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是中國共產黨號召全體中華兒女共同抗戰的一面旗幟。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的成功,是膠東黨組織正確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結果,給膠東其它武裝起義在抗日統一戰線方面提供經驗和教訓。膠東黨組織從抗日大局出發,與國民黨地方部隊開始接觸和合作,在文登、榮成、牟平、蓬萊等地同國民黨地方政府達成合作抗日的協議,把社會各階層、各民主黨派、愛國人士和愛國武裝力量都凝聚在救國御侮的大旗之下,形成以愛國主義為基石的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起義的成功和革命的勝利奠定了堅實的社會基礎。但由于膠東國民黨力量的頑固,國民黨政權以正統自居,執行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過程中面臨著曲折和艱難,建立統一戰線面臨斗爭和困難,同時也存在對頑固派的力量估計不足出現的偏差,“嶺上事件”本身就折射出建立統一戰線的艱難性。在阻撓、破壞和鎮壓面前,中共膠東特委和威海黨組織不屈不撓、加快發展自身,審時度勢,利用“西安事變”后國共合作的有利時機,繼續開展抗日統戰工作,爭取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進行抗日,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彰顯出膠東黨組織的成熟和組織指揮能力。

(二)威海起義是在城市復雜條件下正確執行統一戰線的勝利,為膠東各地起到示范作用

威海起義的成功既非盲動,又非僥幸,而是做了大量艱苦的工作和周密的準備。中共膠東特委面對復雜的形勢,吸取之前的“一一·四”暴動失敗和“嶺上事件”深刻教訓,既不急進盲動又不貽誤戰機,靈活地貫徹黨的統一戰線政策,正確處理敵我友之間的關系,爭取進步勢力,聯合中間力量,孤立反動勢力,團結大多數愛國志士,正確地開展統戰工作:一是利用“西安事變”后國共合作的有利時機,在發展壯大自身的同時,積極開展統戰工作。早在膠東臨時工委1937年2月遷到威海后,工委領導成員呂志恒、柳運光、李紫輝等經常與威海衛“民先”隊員孫端夫、袁時若等人在一起籌劃武裝起義事宜,利用黨的外圍組織“民先”的合法地位,積極宣傳抗日救亡,擴大影響,發動群眾收集武器,積蓄力量結成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為成功發動抗日武裝起義奠定基礎。二是山東省“民先”隊部派員來威海工作,為威海起義的準備工作發揮了重要作用。省“民先”隊員孫明光利用是威海專員孫璽鳳的胞弟的特殊關系,以省“學聯”“民先”的合法身份到威海,與膠東特委取得聯系后,聯絡政訓處、海軍教導隊,對孫璽鳳及專員衛隊官兵進行影響,為起義的組織準備發揮了作用。同時,“民先”威海衛地方隊部成立,“民先”骨干大部分加入黨組織,其他“民先”骨干也在威海起義中發揮了重要作用。革命武裝力量的繼續發展,也對國民黨內部的愛國青年產生了吸引力,政訓處的20多人全部參加了起義,并成為以后“三軍”的重要骨干。海軍教導隊在威海起義前,明確表示“保持中立”,實際上是支持起義。三是威海衛行政管理公署專員孫璽鳳對起義的支持與參與。孫璽鳳是國民黨官員中的開明人士,具有愛國熱忱,支持擁護共產黨的主張,對南京國民政府抱有幻想,對人民抗日武裝力量估計不足,處在猶豫和苦悶之中。膠東特委通過頻繁接觸,正確分析其心態和處境,啟發其愛國抗日之心和正義感,同時采取靈活政策,尊重其意愿,不強拉硬拽,保護安全離威。由于黨的統戰工作及時、細微及當時局勢緊迫,爭取了專員孫璽鳳同意支持起義。威海起義挽救了“嶺上事件”后危急的革命形勢,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膠東的聲威,使“三軍”得以發展壯大。

(三)天福山·威??谷瘴溲b起義的“火種”,引燃膠東子弟保家衛國之民族情懷,為膠東人民抗日武裝發展壯大奠定基礎

天福山·威海起義的成功為膠東人民抗日武裝的發展壯大奠定基礎。起義掀起的革命高潮激發出人民的抗戰熱情,膠東各地愛國群眾被壓抑的怒火爆發出來,人民群眾參軍熱情空前高漲,駐軍的附近地區以及遠至百里以外的牟平縣境內每天都有群眾絡繹不絕來報名參軍,甚至除夕過年來的人也沒有減少。中共膠東特委通過擴人擴槍擴大武裝,擴大了中國共產黨在膠東各地的影響,打擊了國民黨頑固派的反動氣焰,膠東半島的抗日烈火越燒越旺,迎來了膠東抗日的新時期。從1938年1月至3月,膠東黨組織先后率領起義武裝一度收復牟平、福山、掖縣、蓬萊、黃縣等縣城,對膠東抗日根據地的建立和鞏固具有重要意義。

天福山·威海起義的“火種”,引燃了膠東子弟保家衛國之民族情懷。在日本侵略軍大舉進犯膠東的危急關頭,剛誕生的“三軍”即以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奔赴抗戰第一線,整編西上抗日。2月13日攻克牟平縣城,活捉偽縣長宋健吾以下人員百余人。是日下午,雷神廟戰斗打響膠東人民武裝抗日的第一槍。4月底,“三軍”各路會師黃縣,創建了蓬黃掖抗日根據地。8月,掖縣三支隊編入“三軍”,轄4個團。9月18日,“三軍”和三支隊在掖縣沙河鎮奉命合編為“八路軍山東縱隊第五支隊”,“三軍”由弱到強,迅猛發展壯大,在南征北戰的槍林彈雨中,成為中國地方抗日戰場和解放戰場上的一支雄獅勁旅,為后來我人民解放軍第27軍、第31軍、第32軍、第41軍四個集團軍撒下了原始的火種,譜寫了膠東人民抗戰史和人民解放軍發展史上濃墨重彩的篇章,為中國人民的民族獨立和解放事業做出了卓越貢獻。

猜你喜歡
特委膠東威海
《威海港口》
膠東面塑——花餑餑
威海達明新材料科技有限
西安文理學院王延華教授關中特委舊址寫生選
皖西北特委在巢縣的隱蔽斗爭
誕生于抗戰時期的膠東育兒所
膠東徐福文化旅游的開發利用研究
照片背后的故事——中共奉天特委主要成員被捕前后
膠東沿海的“媽祖”遺產
滕代遠領導湘鄂贛邊特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