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生視角下的余華創作轉型

2018-01-31 20:00姜永哲
青年文學家 2018年2期
關鍵詞:先鋒派余華小說

摘 要:余華是我國著名作家。他的作品雖不高產,但卻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研究價值。在新課標高中語文教材中,選入了他的成名作《十八歲出門遠行》;而高中課外必讀書目中也有余華所著的《活著》。本文就將以高中生最熟知的《十八歲出門遠行》和《活著》為范本,來研究余華的創作轉型,去剖析一位作家的寫作歷程。

關鍵詞:余華;小說;文學研究;創作轉型;先鋒派

作者簡介:姜永哲(2000-),男,漢族,山東師范大學附屬中學2015級29班,2015級校學生會主席。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2139(2018)-02-0-01

一、先鋒來了

上世紀80年代末,隨著改革開放的逐步推行,中國的經濟、社會前所未有地面臨著新的考驗。與此同時,許多西方文學也開始大量涌入中國,給人們的思想上帶來了激烈的沖擊與碰撞。青年作家們開始把創作的重點從“寫什么”轉移到“怎樣寫”上來。在這一時期,馬原、蘇童、洪峰、殘雪等作家最先嶄露頭角,作為“先鋒派”,他們大膽而富有創造力,在語言、敘述層面上進行了一次疾風驟雨式的探索,將文學引向了一條不同于前人的道路。而余華作為先鋒派作家中的后起之秀,開始了小說在生存層面上的新探索。他初入文壇便將殘酷、暴力、荒誕在其作品中展現得淋漓盡致,其個人特色強烈而鮮明。

作家的文風無不與他的成長經歷有關。余華在自傳中寫道,他從小就是在醫院里長大的?!拔覍氖中g室里提出來的一桶一桶血肉模糊的東西已經習以為常了”、“我家對面就是太平間,差不多隔幾個晚上我就會聽到凄慘的哭聲?!边@對一個孩子來說無疑是殘酷的,而此時所處的時代背景也正是“文革”浩劫。在大字報的時代,文學的一切手段都得到了發揮,什么虛構、夸張、比喻、諷刺……應有盡有。余華在其早先作品中對血腥、暴力、死亡的情節得以十分冷靜的敘述,與這樣的童年經歷與時代背景是絕對分不開的。

二、《十八歲出門遠行》與余華的暴力敘述

1986年底,26歲的余華在報紙上偶然讀到一則豆腐干大小的新聞,一輛滿載蘋果的卡車在路邊翻了,結果司機眼睜睜地看著一車蘋果被當地村民搶得一干二凈。圍繞這一震撼余華內心的事件,他創作了第一個帶有明確先鋒指向的短篇《十八歲出門遠行》(以下簡稱《遠行》)。在隨后的《北京文學》筆會上,余華和他的《遠行》恰被著名評論家李陀慧眼相識。李陀肯定地告訴他:“你已經走到了中國文學的最前列了?!庇嗳A就這樣“順利地搭了一輛滿載蘋果的卡車”作為“先鋒”駛向中國文學的前沿陣地,從此開始了他一系列震撼人心的“先鋒敘述”。

在《遠行》中,十八歲的“我”帶著對未來的美好憧憬走向了成年的旅行。臨近傍晚時,一輛拋錨的卡車讓走了一天的疲憊的“我”恢復興奮,我學著成人的姿態去搭訕司機,卻被粗暴地拒絕。憤怒的“我”徑自打開車門,坐到車上。不料剛才強悍的司機非但沒有把“我”攆下車,還笑嘻嘻的叫“我”吃他車上的蘋果。后來車又拋錨了,接著遇到了一群村民,開始明目張膽的哄搶車上的蘋果?!拔摇辈幌樗緳C兩肋插刀,被村民揍得鼻青臉腫,而司機卻毫不在意地在一旁散步。當“我”傷痕累累時,司機卻提著“我”的背包跳上了村民的拖拉機揚長而去。最后只留下渾身是血的自己蜷縮在破損不堪的卡車中。這篇短篇小說著實給所有讀者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認知上的沖擊。我們已無法看到故事的合理性,同時所有人物性格也都變得異常模糊。這是一場步入社會的荒誕“成人禮”,是余華以其獨特的構思、敘事,對未成年人的世界觀與現實社會殘酷間巨大錯位的深刻刻畫,也是他對創作原型實現的鮮有人可以企及的完美升華。

在緊接著的三年里,余華就沉浸在血腥和暴力的寫作中里難以自拔了。他的精神慢慢來到崩潰的邊緣,自己卻全然不覺,仍然沉浸在寫作的亢奮里。直到有一天,他做了一個漫長的夢。余華在《一個記憶回來了》中寫到,夢中的我被五花大綁,站在縣中學操場的主席臺前,身后站著兩個持槍的軍人。喇叭里的聲音在控訴我犯下了很多的殺人罪,最后是判決的八個字:“判處死刑,立即執行?!薄芭椤钡囊宦晿岉?,我被擊倒在臺上,奇怪的是我竟然站了起來,而且還聽到臺下嗡嗡的人聲。我覺得自己的腦袋被子彈擊空了,像是砸了一個洞的雞蛋,里面的蛋清和蛋黃都流光了。從夢中驚醒過來后,我開始意識到是白天寫下太多的血腥和暴力。于是在那個深夜,我在充滿冷汗的被窩里嚴肅地警告自己:“以后不能再寫血腥和暴力的故事了?!?/p>

三、《活著》意味著什么

一個夢,改變了余華的敘述。1992年9月12日,余華在《活著》的手稿上畫了最后一個句號?!痘钪分v述的是一個人一生的故事,也就是福貴一生與命運的糾葛。福貴上有父母,下有兩個兒女,還有一個善良的妻子。一路從舊時代走來,命運將他身邊的親人一個一個地帶走,最后只剩下福貴與一頭老?!案YF”相依為命。這個悲慘的故事并不是為了告訴我們福貴這一生到底有多可憐,而是讓我們明白“活著”二字的意義。在《活著》中,余華以再也不同于以往的敘事口吻,而是完全以主人公富貴的人物個性展開寫作,字里行間融入了富貴內心最真實的情感。

在《活著》里,余華開始充分地使用環境描寫?!拔铱粗菞l彎曲著通向城里的小路,聽不到我兒子赤腳跑來的聲音,月光照在路上,像是撒滿了鹽?!庇嗳A不止一次在采訪中提到這段描寫,而且他很得意自己當時用“鹽”來描寫月光照耀下的路:一來,中國當時的下層老百姓見得最多的就是鹽了,用鹽很貼近他們的生活;二來,福貴當時的心里已經很受傷了,他把灑滿月光的路比作鹽,意喻傷口撒鹽、痛上加痛?!痘钪分斜姸嗉毠澋目坍?,是其情感表達的助推器,意味著余華已經基本完成其作品的溫情、現實敘述轉型。

四、總結

余華已經顛覆了早先冷血無情的形象,轉而成為一個具有悲憫情懷的中國作家。對于余華個人來說,轉型對其自身的文學道路具有深遠的意義。不但豐富了小說的敘事技巧,而且提升了作品的思想深度。這是一次沉著而冷靜的轉移,也是一次成功而完美的突破,這也體現了當代中國文壇、著名作家所應有的生機與力量。

參考文獻:

[1]余華,《余華文集》(全13冊),作家出版社,2010.

[2]洪治綱,《余華評傳》,作家出版社,2017.

[3]段水紅,全球化視野下的余華小說創作轉型,湖南師范大學,2008.

[4]張曉峰,出走與重構--論九十年代以來先鋒小說家的轉型及其意義,文學評論,2002(5).endprint

猜你喜歡
先鋒派余華小說
一顆假糖的溫暖
一顆假糖的溫暖
那些小說教我的事
先鋒派的美學史
淺探歐洲先鋒電影的美學特征及其影響
反爵士的思考
活著,是生命的常態——讀余華的《活著》
擴展閱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