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材施教在高中地理教學中的正確應用

2018-01-31 07:45宋永
考試周刊 2017年101期
關鍵詞:因材施教高中地理應用

摘 要:學生由于認知基礎,學習態度,學習能力的差異,導致學生之間必然存在一定的差異,在教學中,如果我們教師無視學生中存在的這種差異,則必然導致成績相對優秀的學生在課堂中吃不飽,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吃不下,從而弱化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材施教原則則是倡導教師的教學面向學生實際,放眼學生,尊重每一個學生的學習現狀,貼船下篙,實施精細化教學,從而優化教學效果。本文就高中地理課堂中因材施教原則的實施談個人的體會。

關鍵詞:高中地理;因材施教;應用

自古以來,我國就流行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因為每一個學生的實際情況都不一樣,同樣的教學方法并不是對所有的學生都很適用。學生的個體差異,給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的難度。而因材施教,可以根據學生的不同特點,從實際出發,對其進行不同的教學方法。這樣每一個學生都能得到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能得到提高。所以,在素質教育不斷推進的今天,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是非常有必要的。

一、 通過學生的個性差異,開展因材施教

“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葉子”,更何況是一個人。要想在地理教學中實施因材施教,首先就是要了解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差異,對學生的智力、體力、心理和地理學習能力進行分析比較,對他們進行分層建檔,將他們分類。這樣,教師可以從實際出發,有針對性地對他們進行教學。還可以將他們分成幾個小組,發揮每個學生的優勢,取長補短,實現全體學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我在教學長江豐富的水能時,我先讓學生們通過自己的方式進行自學。由于學生們的思考方式不一樣,有的學生先根據長江干流的剖面圖進行分析思考,然后聯系中國地勢分為三個階梯,而長江上游主要流經階梯交界處,落差很大,所以水量豐富。而有些學生則是首先想到了我國的地勢特點,然后再去查看長江干流剖面圖,再將兩者結合在一起進行總結歸納,從而得出結論。很明顯,不同的學生采取了不同的學習順序,不同的學習順序讓學生獲得了不同的學習效果。

所以,教師在地理教學過程中,要將學生的基礎和地理學科的特點結合在一起,了解學生的個性特點,真正做到因材施教,讓每一個學生在地理課堂中得以發展。此外,教師還要給學生多創造一些主動學習的機會,讓他們擁有更多的學習空間和探索機會,讓每一個學生都勇于發表自己的見解和看法,使每一個學生在地理課上都能得到提高和發展。

二、 通過教師的分層備課,開展因材施教

高中的學生與初中生相比,閱讀能力與理解能力都有了一定的提高。在學習中,目的性、自覺性也高于初中學生。所以,高中階段正是糾正學生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地理學習能力的好機會。因此,在備課的時候,教師要將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所講內容緊密聯系起來,教學目標的設定既要符合全體學生,又要滿足個別學生的需要,將學習目標劃分出不同的層次,進而實現所有學生的共同進步。

例如我在帶領學生們學習氣壓帶與風帶的知識時,我就根據學生們的學習能力設立了不同的教學目標。我把氣壓帶風帶形成的原因及分布作為本節的共同目標,然后對那些地理能力比較強的學生,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比如繪制氣壓帶風帶的模式圖,用本節理論去解決生活中的一些問題等等,以此來擴展他們的思維。對那些能力稍微差一點的學生,引導他們制定好自己的學習計劃,并給他們布置一些額外的作業,當然這些他們都能解決,也讓他們享受到成功的喜悅。還有一部分學生接受能力不強,我會在教學過程中適時地為他們提供指導,耐心地引導他們理解課本中的知識。這樣,分層而立的目標都能滿足學生所需,所有的學生都有事可做,課堂效果非常好。

不只是教學目標,所有的過程都是如此,尤其是在施教過程中,教師的提問更要遵循學生不同表現。所以教師在備課的時候,一定要認真研究教材,不僅要將眼光放在全體學生身上,還要照顧個別學生的差異。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恰當地設置不同的問題,難度適當,深淺不一。這樣,不僅能幫助優秀學生的進步,更是促進了所有學生的成長與發展。

三、 通過教師的作業評價,開展因材施教

在實施因材施教的過程中,還有一個重要的環節,那就是課下作業與評價。作業是否適當,評價是否準確,它不僅關系著學生的學習成果,也能否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樹立學生自信的重要因素。教師在布置作業的時候也要因材施教,評價的時候要以積極性、激勵性的語言為主,不僅要讓學生發現自己不足,更要讓學生看見自己的長處,取長補短,實現全面發展。

例如我在布置《地球公轉的地理意義》這一節的作業時,就針對不同層次、不同情況的學生設置了不同難度的作業。面向全體學生的是一些基礎知識題,包括選擇和填空,題型盡量不要重復,這樣有利于學生課下鞏固所學知識。除此之外,我還會布置幾道能力提升題目,這些題難度提高,與高考題相似,讓那些有能力的學生選練。這樣布置作業,滿足了所有學生的需求,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都得到了課后訓練,有利于能力的全面提高。

教師在布置的時候,要注意作業的題型、數量及完成質量,通過有針對性地布置作業,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當學生的作業出現錯誤時,要耐心引導和講解,可以讓基礎比較好的學生指點其他同學,這些學生在講解的過程中,不僅鍛煉了自己的思維和表達能力,還幫助別人解決了難題。教師也要表揚和鼓勵這些學生,讓他們在失敗中看到信心。

總而言之,在高中地理教學中,教師要想辦法轉變學生的思想,激發他們學習的熱情和興趣,讓每一個學生在地理課堂上盡情展示,點燃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熱情。在此過程中,教師只要能夠在教學過程中恰當地使用因材施教的方法,對學生進行積極地引導,就會實現地理教學的和諧與發展,讓每一個學生在地理課堂上都獲得發展。從而,就會達到素質教育的真正要求,提高高中地理課堂的課堂效率,使教育教學成果更加豐碩。

作者簡介:宋永,江蘇省揚州市,江蘇省揚州市邗江區瓜洲中學。endprint

猜你喜歡
因材施教高中地理應用
小學作文如何實施“因材施教”的策略
明確“因材施教” 促進個體發展
從《論語》看因材施教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關于高中地理課堂教學效果提升的具體分析
GM(1,1)白化微分優化方程預測模型建模過程應用分析
煤礦井下坑道鉆機人機工程學應用分析
氣體分離提純應用變壓吸附技術的分析
會計與統計的比較研究
中高職銜接的關鍵在于因材施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