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小母牛項目實施中農業綜合服務探討

2018-02-03 06:33葉新和
現代農業科技 2018年1期
關鍵詞:互助組農業推廣

葉新和

摘要 本文介紹了岳西縣國際小母牛項目及其工作特色,并對其成效進行評價。通過國際小母牛項目的實施,扶持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嘗試群眾性農業推廣方式,提高農戶的參與積極性,將外部支持轉化為農民的內源發展動力,將農業推廣由單純的政府農業技術推廣拓展到通過組織、擴散、咨詢、溝通、教育、干預等方法,引導農民行為的自愿變革,實現社區綜合發展,探求變自上而下的農技推廣模式為自下而上的需求推動模式。

關鍵詞 國際小母牛項目;農業綜合服務;互助組;農業推廣;成效評價;安徽岳西

中圖分類號 S964.9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5739(2018)01-0265-02

國際小母牛是一家非政府、非盈利性國際鄉村發展機構,總部設在美國阿肯色州小石城。小母牛項目通過向小型農戶提供畜禽、技術培訓及相關服務來消除貧困、改善環境,實現可持續發展,“公正、持續發展的基石”是小母牛的基本原則,小母牛項目的特別之處是“禮品傳遞”,即愛心傳遞。小母牛項目最顯著的特質是簡單易行、行即奏效、扶持一組、惠及一村、禮品日增、持續發展。

1 岳西縣小母牛項目簡介

國際小母牛岳西社區綜合發展與清潔飲水項目,總資金197萬元;總受援農戶400戶;首批受援農戶200戶,2年后再傳遞200戶;實施地點為溫泉鎮牌坊村、來榜鎮來榜村、店前鎮楊勝村、主薄鎮金塘村;實施時間為2007年3月至2009年12月;項目伙伴為岳西縣畜牧獸醫局。

1.1 項目目標

一是通過技術推廣,為全縣合理利用草場資源,實行科學飼養,做出示范;二是通過整合社會資源,系統培訓,促進社區綜合發展;三是通過基石模式的學習,禮品傳遞的實踐,使受援農戶做到自尊、自信、自強,實現社區和諧、持續發展;四是通過群眾充分參與,民主管理,促進理念轉變,使受援農戶真正成為社區的主人。爭取在項目評估驗收時,達到受援農戶收入增加、生活改善,項目區社會、經濟發展,以及生態改善、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把小母牛社區建成新農村建設的示范點。

1.2 推廣方式

采取集中培訓、典型示范、農戶互訪、外出參觀、互查評估、表彰獎勵的方法。內容上,以先進實用技術為主;教學上,以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為主;規模上,以社區培訓為主;時間安排上,結合農事季節活動的實際,以短期培訓為主??傮w要求是重實際、講實效、突出重點、方便群眾。項目以養豬模式設計,項目期內完成小母?;?、社區組織管理、家畜飼養、性別平等與艾滋病防治知識、牧草種植與利用、蔬菜種植、環境保護知識、沼氣利用培訓、農戶互訪、社區基金管理、市場信息收集等項目培訓。

1.3 社區建設

每一項目點成立一個社區,每個社區成立若干個互助組。社區建設要求有社區目標、固定的活動場所和設備、專欄、檔案、管理制度、財務制度、管理小組和人員分工、民主氛圍和持續發展的能力及社區活動資金來源,定期開展各種農業活動。

1.4 禮品傳遞

禮品傳遞是小母牛項目的生命線。在項目實施2周年后進行,由社區組織,農戶自行完成,項目伙伴以觀察員的身份參加。老社區幫助組建新社區,第一批受援戶主動要求把自已的禮品畜款拿出來,包括自己學到的技術和知識,一起傳授給新的受援戶,社區組織傳遞儀式。將社區基金也一起傳給新的社區。

2 小母牛項目的工作特色

結合小母牛項目的實施,嘗試變自上而下的推廣模式為自下而上的需求推動模式。

2.1 因地制宜的農業推廣計劃

小母牛項目將參與式的理念貫穿到整個過程中。社區內所有成員家庭都參與到社區共同發展的規劃與落實工作中來,通過問卷調查、走訪入戶、參與式總結與三月例會等方式,及時了解和掌握項目農戶的實際需求。發展規劃的制定和落實能達到最大程度的共同參與,以實現社區共同的發展愿景。

小母牛項目支持農民根據自身條件和特長,選擇自己經營的項目,給農戶決定經營項目的機會、權力和動力,使項目的支持與農戶的實際需求相吻合,并根據農民需求,整合社會資源,協調相關部門,安排生產經營,組織管理家庭生活、環境衛生等技術培訓及指導服務,形成一套綜合服務體系[1]。

2.2 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

小母牛項目將農業推廣與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密切結合起來,以項目互助組為紐帶,將分散的農民組織起來,降低農業推廣成本,提高項目的管理及農業推廣效率,同時提高農民自組能力及參與能力。

社區內的成員家庭每15~25戶組成一個互助組,保障每個成員家庭在自己的組內能有效地分享交流其個體的發展意愿、需求和意見,為社區的發展規劃集思廣益。成員在心理上獲得安全感,滿足成員社交的需要以及自尊的需要,確認自己在社會中地位的需要,增加成員的自信心和力量感。推舉(或自薦)社區內品德高尚的能人,構成互助小組的管理層,關心、愛護成員,作風民主,模范帶頭,不謀私利。管理層與項目伙伴緊密配合,有效地分配項目的禮品畜、物資、信息等各種資源,計劃、落實項目的每項活動,同時接受大眾的監督,不斷提高項目服務質量,以實現社區的長期穩定的發展[2]。

2.3 群眾性農業推廣方式

社區管理層成員自身也從事農業生產,他們有較高的文化水平,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對其進行系統的項目管理和農業技術的培訓,利用他們的帶動影響作用,發揮其科技“二傳手”的作用。

利用社區成員地緣、親緣關系的感情紐帶作用,根據農戶的不同需求開展各種綜合活動(包括文藝類、娛樂類、技能類、科技知識競賽類),為社區成員提供交流、溝通、學習的機會。這樣的綜合活動尤其是科技知識競賽活動,使小組成員在閑暇時既得到了精神上的享受,又獲得了新的知識,也增強了他們的學習意識和參與意識,同時促進了新技術的傳播和推廣[3]。endprint

2.4 農業等相關部門的外部支持

項目伙伴推廣人員根據自身的知識和經驗優勢,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將一般的常規技術、常識、簡單的操作技術本土化、通俗化、實用化,使其更具可操作性,通過培訓指導、入戶跟蹤,保證農戶既能及時得到實用技術指導,又能獲得系統技術培訓。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推廣人員和社區成員處于一種不斷互相學習和交流的狀態,真正知道他們需要哪些知識、存在哪些問題、具有哪些優勢和潛力,應從哪些方面或以哪種方式進行指導和推廣。

3 小母牛項目成效評價

小母牛項目應用以價值為基礎的社區綜合發展模式,嘗試推動社區良性發展,緊緊依靠基層黨組織的理解,爭取當地政府的支持,采取統一規劃、重點突破、滾動發展的方式,不斷完善和提升社區自我服務的內容和質量,為創造農村社區建設新途徑做出了貢獻。

3.1 經濟效益

項目在6個社區共成立15個互助小組,發展初始受援農戶264戶、禮品傳遞戶200戶。項目實施促進了養殖技術的推廣,提高了農戶經濟效益,僅2007年,來榜社區平均每戶增收3 000元,牌坊社區平均每戶增收5 000元。

3.2 生態效益

社區成員通過沼氣池建設、合理利用養殖糞污、減少薪柴砍伐,使生態環境得到保護,環境衛生得到改善。項目社區種植牧草逾20 hm2、茶園逾1.3 hm2,既美化了環境,又增加了收入。此外,金塘社區成立了護林小組。

3.3 社會效益

小母牛項目的禮品傳遞,在社區內形成了長效的互助機制,實現外來有限幫助的長期可持續性。禮品傳遞,也是愛心傳遞,受援戶接受禮品的同時也接受了愛心,樹立了新的社會風尚。項目農戶家庭的每個成員,在項目實施中獲得了充分表達意見、展示自己的機會,項目農戶個人的能力有了較大的提高。

小母牛項目以“公正、持續發展”為基石,把準產業扶貧的脈搏,抓住山區草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良好的特點,帶動農戶發展生態養殖業,扶貧的方式新穎而實用。同時,項目實施正值岳西縣農技推廣體系改革之際,借助國際小母牛組織的外部資金支持,充分發揮群眾的積極性、創造性,推進了岳西縣農技推廣體系改革的發展,在促進農業推廣多元化服務的進程中,探索出了一條全新的道路[4]。

4 結語

隨著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轉變以及農業技術的不斷進步,農業推廣集科技、教育、管理及生產活動于一體,具有系統性、綜合性及社會性的特點。因地制宜,創新發展農業推廣新機制,扶持自助型農業推廣組織,嘗試群眾性農業推廣方式,將外部支持轉化為農民的內源發展動力,將農業推廣由單純的生產技術指導拓展到通過組織、擴散、咨詢、溝通、教育、干預等方法,引導農民行為的自愿變革,實現社區綜合發展。

4.1 組織的穩定性及合法性

隨著社區的不斷發展,其需要的管理和服務內容將不斷豐富和完善,需要不斷積累和增加的互助金來提供長效的保障。發展要有領頭人,只有社區內不斷地有品德高尚且真正有能力的人站出來,并為社區提供高質量的服務,社區才能實現長期穩定的發展。

盡管這類組織的農業推廣工作資源是自我支持和管理的,或可能接受政府及其他社會經濟組織的經費補助,但這類組織必須緊緊依靠基層黨組織的領導,爭取當地政府的理解和支持,其日?;顒颖仨氉裾諊矣嘘P法律法規的約束和調整。

4.2 經濟效益及參與程度

農戶的需求是從現實的經濟利益出發的,將農民以一定的形式組織起來,參與農業推廣活動,進而提高推廣工作的效率和效果。這種推廣方式只有以農民的需要作為出發點,并通過集體或組織而不是個別傳授的方式來向更多的農民提供服務,才能獲得推廣的高效益。

從“互助組—農戶”這個技術擴散過程來看,是通過農民自己來傳播農業技術,利用同一社區相同的社會背景和社會關系結構,并且切合當地實情和農民實際,容易被農民所認同和接納,如果他們在接受信息后再加以利用,從而取得良好績效,這種“再傳播”的影響力不言而喻,是其他推廣組織和推廣手段難以替代的,可成為政府農業推廣方式的重要補充。

4.3 有關部門的外部支持

科研、農技等有關部門推廣人員不僅是成人教育者,而且是積極活動的組織鼓動者,其任務是幫助農民組織起來,發現并培養一批有威望且熱心推廣工作的農民組織負責人,協調推廣工作的開展。推廣計劃通常由農民自助組織參與制定,由科研單位、推廣人員及有關部門積極引導,為農民自助組織的農技推廣活動提供強有力的外部支持。

5 參考文獻

[1] 王慧軍.農業推廣學[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7.

[2] 高堅.關于我國農業技術推廣創新模式及政策建議[J].現代經濟,2009,8(1):51.

[3] 李媛媛.國際非政府組織的社會救助行為分析[D].長春:吉林大學,2011.

[4] 余海軍.國際小母牛項目(HPI)在貧困山區的實施情況[J].四川畜牧獸醫,2004(4):7.endprint

猜你喜歡
互助組農業推廣
柳青的創業史
祖孫“互助組”創業溫暖人生路
非全日制農業碩士專業學位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與改革建議
黑龍江墾區農技推廣體系建設發展研究
同心互助姐妹親
“12345”模式架起黨群互助連心橋
平山青年團組織互助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