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南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研究

2018-02-07 02:26李麗菲
中共鄭州市委黨校學報 2018年6期
關鍵詞:河南實體金融

李麗菲

(河南省社會科學院 經濟研究所,河南 鄭州 450002)

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著力加快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為實現現代化經濟體系奮斗目標而提出的重要戰略舉措。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經濟快速發展,穩居全國第五位,構建了比較完整的產業體系,正在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跨越。但這一巨大經濟體量是建立在發展方式落后、經濟結構不合理、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等問題的基礎上的,與現代化經濟體系還有較大差距。加快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促進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的協同發展,既是積極響應中央號召的具體表現,也是彌補河南發展短板,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客觀要求。

一、河南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的意義

現代產業體系是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支撐,強調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四個要素的協同發展,其中實體經濟是“肌體”,科技創新是“筋骨”,現代金融是“血液”,人力資源是“根基”,四者是現代產業體系最為重要的四大支柱。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打破了傳統上以農業、制造業、服務業對產業體系的劃分,以實體經濟作為產業體系的主體,著眼供給側和結構性,目標是依靠科技進步、資源配置優化和提高勞動者素質來提高質量、效率和效益,強化了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本在支持實體經濟方面的重要作用。這是從我國當前的主要矛盾、發展目標和發展要求出發的戰略安排,是貫徹新發展理念,以問題為導向的新提法,具有先進性、動態性、可持續性和以人民為中心等特征。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是一個相互促進、相互依賴的整體,任何一方面的短板,都會影響整個現代化產業體系的建設水平。實體經濟是經濟發展的根基,是社會生產力的集中體現,也是經濟社會持續發展,贏得競爭優勢的主要動力。針對近兩年我國經濟“脫實向虛”的現象加劇,現代產業體系強調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突出了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這是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發展目標??萍紕撔?、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是支撐實體經濟發展的三個重要方面,只有將科技、資本、人才等生產要素組合起來,與實體經濟形成良性互動,協同投入到實體經濟,通過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才能提升實體經濟的生產力,提高實體經濟質量。其中,科技創新是發展的第一動力,是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內在支撐,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必須要以高水平的科技創新作為支持,成為產業升級的持續驅動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血液,實體經濟是現代金融的根基,從服務業中將現代金融提出來納入到產業體系中,突出了金融業要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源,更好地滿足實體經濟多樣化的金融需求,金融只有在為實體經濟服務中才能實現自身持續健康發展。人力資源是第一生產力,是經濟增長的重要源泉,當經濟進入轉型期時,勞動力供求結構性矛盾就會更加突出,創新型、實用型、復合型人才緊缺,因此,必須加大人力資源培育,為產業升級,實體經濟發展提供支撐。

1.是河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從外部環境來看,世界政治經濟發展正面臨著百年不遇的大變局,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化增長動力的攻關期,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是跨越關口的迫切要求和戰略目標?,F代化經濟體系是代表先進生產力發展方向、技術先進的經濟體系,其要素及行為主體的主要特征是勞動者素質提高,科技、金融支撐能力強,建立了現代企業制度、現代大學制度、現代科研院所制度等,也就是要有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才資源等經濟支柱和關鍵要素支撐。目前,科技創新能力仍然是制約河南經濟轉型升級的短板,對實體經濟發展的支撐力度不足,科技成果轉化率低。同時,盡管國家實施降準、降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但不少資金在金融體系內空轉,河南實體經濟運用金融發展的成本仍然較高。此外,由于河南人口基數的制約、軟硬環境吸引力不足等原因,導致河南高層次人才數量不足,人才結構不合理,主要產業領域的領軍人才嚴重缺乏,無法為河南實體經濟的持續發展提供強勁動力。因此,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是河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重要內容之一,是河南加快經濟結構轉型的迫切要求。

2.是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根本要求。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大眾對產品和服務的需求已經從數量型需求轉向質量型需求,需求結構加快升級。在生產力視角下,產業是經濟體系的基礎和內核,實現高質量發展就要協調配置各種資源要素,形成適應技術進步和產業升級的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目前,在河南的經濟結構中,實體經濟中低端產能過剩和高端產能不足同時并存,科技創新對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支持不足,“舊金融”不能適應“新動能”發展要求,勞動力供給結構性矛盾突出,實體經濟與科技創新、金融發展、人力資源之間缺乏協同性,不能促進河南經濟的高質量發展。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有利于河南順應消費需求新趨勢,發展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提高要素質量,優化配置結構,發揮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等生產要素協同促進實體經濟增長的作用,使經濟發展真正建立在依靠技術進步、資本配置優化和勞動者素質提高的軌道上,推動河南實現高質量發展。

3.是河南實現全面小康的迫切要求。黨的十八大以來,河南堅持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著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變增長動力,經濟總量多年穩居全國第五位,正在由經濟大省向經濟強省躍進。河南已經是經濟大省,但是“大而不強”的問題存在,人口多、底子薄、基礎弱的基本省情仍然沒有改變,科技創新能力弱、發展方式滯后、高層次人才不足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尤其是進入新常態以來,隨著人口紅利逐步消失,勞動力成本上升,資源約束趨近,投資效益系數不斷走低,依托資源和要素投入的增長和傳統發展方式已經不可持續,轉變發展動力,推動經濟由效率驅動替代要素驅動最終實現創新驅動迫在眉睫。河南實現全面小康,既離不開實體經濟的快速發展,也依賴于科技、資本、人力資源三要素的質量與效益。只有加快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化產業體系,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本的獨特作用,補齊發展短板,才能為產業升級、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持續驅動力,才能為河南實現全面小康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二、河南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的基礎與條件

1.實體經濟方面。進入新常態以來,河南全省上下堅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大力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發揮優勢打好“四張牌”,扎實推進“三大攻堅戰”,堅持“三個同步”“三個高于”的總體目標,將發展實體經濟作為主攻方向,經濟保持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穩中提質的運行態勢。2017年河南全省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4988.16億元,穩居中部第一,增速為7.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0.9個百分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70.03元,比上年增長9.4%,增速高于GDP1.6個百分點;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0%,高于全國1.4個百分點;第三產業增加值對GDP增長的貢獻率為48.4%,高于第二產業2.8個百分點;五大主導產業增加值增長12.1%,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4.1個百分點,占工業比重為44.6%;戰略性新興產業增長12.1%,高于全省規模以上工業增速4.1個百分點;煤炭行業去產能目標順利完成,22家“地條鋼”企業全部拆除到位,淘汰94家企業的127條生產線,生鐵、電解鋁等產量同比繼續下降,“三去一降一補”有序推進。由此可見,河南實體經濟發展迅速,結構持續優化,在經濟大局中的中流砥柱作用沒有改變,正在向質量更好、效益更高的階段轉化。

2.科技創新方面。經過多年的發展,科技創新與產業變革的深度融合已經成為國際發展潮流,科技創新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就河南而言,依托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河南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大科技創新投入,注重引進創新型企業,培育創新引領型人才,建成了一批重大創新平臺,2017年新設立院士工作站41家、新增國家雙創示范基地等國家級創新創業孵化載體54家、國家級創新平臺151家,在水下機器人等核心技術領域處于領先水平,中心商務區被批準為國家級創新創業示范基地。但是,目前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仍不協同,這主要表現在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率較低,不能對實體經濟形成足夠的支撐作用,不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多層次、多樣化、高品質的消費需求,造成低端產能過剩與高端供給不足同時存在。也就是說目前,高水平的科技供給與河南經濟轉型升級的需求不相適應,科技創新與實體經濟兩張皮的現象依然突出。

3.現代金融方面。近年來,隨著國家降準降息等一系列政策措施的實施,貨幣資本比較充足,大量資金流向房地產或在金融系統內空轉,“脫實向虛”傾向凸顯,實體經濟中新興產業和中小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突出,資金需求得不到滿足,導致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不強,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得不到金融供給的有效支持。針對經濟運行中的問題,河南深化金融改革,積極推進金融去杠桿,促進工商、農業、中信、建設、交通、興業等6家銀行與河南的企業達成總規模1500億元的債轉股協議,推動金融機構與豫北金鉛、金龍銅管、豫聯集團、神火集團等企業合作,實現轉型發展,發展普惠金融,引導金融機構增加對中小微企業和“三農”的信貸規模,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不斷增強。2017年前11個月河南省社會融資規模增量6617.3億元,同比增加458.9億元,居中部第二位,占全國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3.6%。其中對實體經濟發放本外幣貸款增量5278.4億元,同比增加331.2億元,占社會融資規模增量的79.8%,高于全國平均水平7.3個百分點。

4.人力資源方面。河南是全國重要的人口大省,河南經濟多年的快速增長離不開人口紅利的支撐。然而,進入新常態以來,依靠資源、人口的粗放型發展模式難以為繼,振興實體經濟需要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創新驅動的實質是人才驅動,科技創新、現代金融都需要高端人才作為支撐,人口“數量紅利”轉向“質量紅利”是河南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實體經濟轉型升級的核心力量必然是構建在人才隊伍基礎之上。2017年河南省人才需求總量為167.71萬個,求人倍率為1.13,人力資源需求大于供給。在所有求職者中,高學歷人才比重穩步上升,本科學歷占比34.92%,較上年上升4.42個百分點;碩士及博士人才占比為5.18%,較上年上升2.78個百分點。但仍需看到,河南的人才供需結構性矛盾突出,科研隊伍大而不強,缺乏高精尖人才,并且高端人才大量流向金融行業,對以制造業為重點的實體經濟支撐較少。

三、河南構建協同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的主要任務與對策

在新的歷史方位下,河南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關鍵是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戰略部署,通過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政策創新,以發展實體經濟為著力點,將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融入實體經濟發展的每一個環節,形成有效組合,協同推進實體經濟的發展,不斷增強河南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為決勝全面小康,開啟河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打下堅實的物質基礎。

1.主要任務。第一,著力振興實體經濟。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重點,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將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提升實體經濟水平。一是將先進制造業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主攻方向,加快實施中國制造2025河南行動,大力推廣智能制造生產模式,謀劃和推進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具有支撐和引領作用的產業。二是將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支撐,大力發展現代物流業、信息服務業、金融保險業、文化旅游業、健康養老及家庭服務業、商貿餐飲及房地產服務業,打造區域性乃至全國性的綜合服務平臺,將河南打造為絲綢之路經濟帶現代物流核心區、國際知名的文化旅游消費核心區和科技與信息相結合的現代金融中心。三是將“互聯網+”作為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動力源泉,推動互聯網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借助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再造生產組織方式,重塑發展新動能,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激發微觀主體活力。第二,科技創新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深入實施創新驅動戰略,以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為突破口,推動重大科技創新取得新進展,以開放式創新和內生式發展引領實體經濟轉型升級。一是深化科研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完善基礎研究體制機制,包括科技成果處置權和收益權制度,充分調動高等院校和科研單位的積極性,鼓勵科研人員突破原始創新的“最后一公里”,形成有利于技術創新和成果轉移轉化的制度環境。二是強化重點領域關鍵環節的技術研發,提高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加大對于基礎研究與核心技術的攻關力度,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與新模式的融合創新,鼓勵產學研與企業有機結合,同時以技術創新促進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推廣促進節能減排和優化升級新技術的大范圍應用,推動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攀升。第三,將金融“活水”合理導向實體經濟。深化金融體制改革,大力發展現代金融,提高直接融資比重,增強“金融豫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促進實體經濟生產要素的自由流動和優化配置,強化向實體經濟的輸血功能。一是根據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加快壯大“金融豫軍”,補齊河南資本市場發展不足的短板,為河南打贏“四大攻堅戰”、推進“三區一群”建設、完成“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提供金融支撐。二是優化信貸結構,引導金融業“脫虛向實”,在稅收上面對實體經濟的資本收益實行低稅率,對房地產等投機資本收益實行高稅率,加大對河南主導產業、新興產業等方面的支持力度。三是推動金融業態創新,發展普惠金融,破除中小微企業、農業農村農民的融資困境,發展科技金融,促進科技資源與金融資源有機結合的新機制,實現資源優化配置,發展綠色金融,加大對于循環經濟的金融支持力度,發展航空金融,拓展境外融資渠道,創新航空港、陸港的基礎設施建設融資、抵押融資等金融產品。第四,以創新型人才扶持實體經濟。深化教育改革,發揮人力資源優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將人口優勢轉化為人力資源和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人才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中的主觀能動性。一是提升人才培養質量,高度重視基礎教育、高等教育、職業教育、特殊教育等教育事業,支持河南高校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培育具備國際視野和創新精神的企業家、跨學科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滿足實體經濟對多層次人才的需求。二是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根據產業需要和發展需要,以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培育高水平的創新型人才團隊,進一步探索選人、引人、用人、留人新機制,優化人才評價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三是改善就業質量,鼓勵青年群體多渠道就業創業,提升勞動技能,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大軍,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全面提高人才供給體系質量。

2.對策。第一,處理好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關系。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是對立統一關系。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根基,是虛擬經濟的價值基礎。虛擬經濟與實體經濟保持合適的規模比例時,可以促進實體經濟的正常運轉和快速發展,優化資源配置,分散經營風險,但虛擬經濟如果發展過度則會導致經濟泡沫,增加經濟運行的不確定性和風險,形成泡沫經濟,最終會限制實體經濟的發展。因此,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將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上,按照經濟發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的要求,大力推進現代企業制度,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以技術產品化為特點、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促進河南經濟結構轉型升級,為產業體系增創優勢,增添動能。另一方面,要引導虛擬經濟的健康適度發展,探索虛擬資本的新形式和虛擬資本交易的新技術,重點發展河南中小微企業、“三農”的金融服務,充分發揮虛擬經濟對實體經濟的助推作用,實現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的協調發展和良性循環。第二,處理好擴大總量與提升質量的關系。經濟發展既要重視量的擴大,又要重視質的提升。沒有總量的擴大,經濟實力就無從談起,沒有質量的提升,發展也難以為繼?,F代產業體系將著力點放到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本上,凸顯了質量第一、效益優先的發展原則,是在保持中高速增長的基礎上,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的發展。一方面,要努力提高經濟實力,突破思想觀念束縛和傳統發展路徑,以新發展理念走轉型升級、綠色發展、跨越提升新道路,以更大的氣魄、更開放的思維開創新格局,不斷提高經濟的綜合實力,構筑高端化產業體系,推動河南制造向河南創造、河南速度向河南質量、河南產品向河南品牌轉變。另一方面,要提高發展的平衡性、包容性和可持續性,增加公共服務供給,提高社會可承受能力,提高科技創新、現代金融和人力資源等高端生產要素對實體經濟的促進作用,在中高速發展下實現結構質量效益的持續優化,做到減速不減勢,減速不減效。第三,處理好政府與市場的關系。市場與政府是互補關系,而非對立關系。在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過程中,既要有有效的市場,也要有有為的政府,既要劃清政府與市場的邊界,又要統籌把握有機結合,只有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和政府的作用,才能實現產權有效激勵、要素自由流動、價格反應靈活、競爭公平有序、企業優勝劣汰。一方面,要轉變政府職能,創新宏觀調控方式,通過實施負面清單對市場進行管理,運用積極的財政政策、穩健的貨幣政策以及投資、價格、產業等政策工具,通過事中事后監管、逆周期調節以及提供公共產品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要認識和遵循市場規律,正確把握價格在市場調節中的重要作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避免政府對于企業的過多干預,切實保障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

猜你喜歡
河南實體金融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出彩河南
何方平:我與金融相伴25年
河南:過大年,逛廟會
央企金融權力榜
民營金融權力榜
實體的可感部分與實體——兼論亞里士多德分析實體的兩種模式
兩會進行時:緊扣實體經濟“釘釘子”
振興實體經濟地方如何“釘釘子”
河南:走進就業的春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