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常態下青海精準扶貧新思路

2018-02-08 20:57郭蒙
價值工程 2017年35期
關鍵詞:精準扶貧新常態思路

郭蒙

摘要: 十二五期間,青海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但因病返貧困、因災返貧等現象屢見不鮮。同時,青海地處西北,自然條件、生存條件惡劣,加之貧困人口綜合素質較低,經濟來源單一等因素,連片貧困地區仍大面積存在。本文將立足青海當前扶貧現狀,結合青海實際,就新常態下在青海地區如何精準扶貧提出具有建設意義的思路及對策。

Abstract: During the 12th Five-Year Plan period, poverty alleviation work in Qinghai has made progress, but it is not uncommon for poverty caused by illness and disaster. At the same time, Qinghai is located in the northwest of China, due to poor natural conditions and living conditions, poor overall quality of the poor people and single source of income, contiguous areas still exist in large areas.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n Qinghai, combined with the reality of Qinghai,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ideas and countermeasures for 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 in Qinghai Province under the new normal.

關鍵詞: 新常態;精準扶貧;思路

Key words: new normal;precision poverty alleviation;ideas

中圖分類號:F12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4311(2017)35-0056-02

1 新常態下,青海省扶貧現狀分析

所謂常態,就是正常狀態;新常態,就是經過一段不正常狀態后重新恢復正常狀態。經濟新常態,就是人類經濟發展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波浪式前進的成果;經濟學新常態,就是人類經濟認識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螺旋式上升的結晶。以新常態經濟為經濟形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以新常態經濟學為理論形態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學,是中國社會主義理論與實踐發展的必然結果,是中國社會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

十二五期間,青海省經濟發展速度處在全國中上水平,人均生產總值、公共服務水平及城鄉居民收入持續提升,人民生活持續改善。期間,國家通過西部大開發、東西部協作扶貧,青海通過一系列政策,開展了大力度、多層次、覆蓋范圍較廣的扶貧舉措,五年實現減貧一百多萬,扶貧工作取得階段性進展。

1.1 資金、政策導向明顯

十二五期間,尤其是十八大以來,青海省將扶貧工作列入政府重點工作,扶貧力度、涉及面不斷拓展,政策傾向明顯,尤其我國經濟進入新常態以來、轉型升級、提質增效成為發展的主要目標,這對于青海扶貧工作質量、扶貧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戰,創新扶貧辦法,提升扶貧質量,提高扶貧精準性成為青海扶貧工作重點向。十二五期間,青海累計投入扶貧資金達95億元。在2015年,青海省落實各類扶貧資金55億元,“八個一批”脫貧攻堅行動計劃和九個行業扶貧專項方案日漸成熟,“1+17”扶貧政策也呈現出青海扶貧政策的系統性和全面性,扶貧質量不斷提升。青海省還在“十二五期間”積極通過整村推進、產業扶貧、扶貧搬遷項目、技術培訓等措施促進貧困地區農牧民增收,2010年的3464元增加到2015年預計的6861元,年均增長14.7%,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

1.2 扶貧舉措更具操作性

青海通過定點定人聯系制度,加大對扶貧地區研究,因地制宜開展工作,十二五期間建設扶貧產業園18個、扶貧產業基地1274個、支持扶貧企業128家、扶貧產業合作社203家,改造農牧民住房20.8萬戶,推進貧困地區水電基礎建設,改善貧困地區教學環境,完善貧困地區社會醫療保險,以“同德模式”為典型,開創了獨具特色青海脫貧模式,截止“十二五”,青海貧困發生率由36.6%降至13.2%。

1.3 扶貧形式及內容更加豐富

與以往東西部協作扶貧形式相比,五年來,青海通過與遼寧溝通協作方式更加豐富,不再局限于單純的資金扶貧,結對扶貧涉及資金、科技、教育等多個層面,資源得到共享。同時,積極開展村企攻堅、產業扶貧、旅游扶貧等項目。值得注意的是,青海在“十二五”后期加大教育培訓扶貧力度,培訓貧困勞力1.5萬名、致富帶頭人1024名、資助貧困大學生9333名,青海扶貧深度得到延展,青海扶貧工作正在由政府“輸血”式扶貧向貧困地區“造血”式扶貧轉變。這也是面臨新常態,青海實現貧困人口實現脫貧的關鍵所在。

2 當前青海扶貧面臨的主要問題

青海經濟發展水平處在全國平均水平之下,受自然環境惡劣、區位優勢不明顯等因素影響,貧困地區人口收入單一,收入水平低,因病返貧、因災返貧率高。截至2015年末,青海人有貧困人口50.2萬人,[2]扶貧工作開展困難。

2.1 貧困區域分布廣、生存環境惡劣

青海42個縣區中40個縣屬于我國特困地區,其中兩個縣還屬于我國重點扶貧工作對象,扶貧區域扶貧面廣,貧困人口集中在三江源、六盤水及東部干旱等海拔超過4000米的地區,自然環境、生存條件惡劣,這些地區人口長期處于“溫飽-返貧”的惡性循環中,返貧率達13%,災害年高達25%,遠高于全國水平。同時,受自然環境和經濟發展水平限制,部分地區仍面臨著吃水、行路、用電、上學、就醫等問題。endprint

2.2 人口素質較低

十二五期間,青海文盲人口持續減少,人口素質得到提升,尤其是青壯年人口素質提升明顯。但不可回避的是,由于環境閉塞,長期處于貧困水平線,對教育重視程度不夠,加之教育資源有限,貧困人口增加收入手段有限,對新知識、新技能學習能力交叉,很難脫離現有生產方式。

2.3 區域扶貧能力有限

近年來,國家對青海扶貧資金持續增加,但由于青海貧困區域廣、貧困人口多、平困區域環境惡劣,加之青海深處西部,社會經濟發展水平較低,資金投入與貧困難度不成正比,這導致一些好的扶貧項目及舉措無法順利推進,扶貧工作缺少資金保障。

2.4 收入差距大

2015年,青海省城鎮常住居民及農村常住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別為24542.35元和7933.41元,比值為3:1,城鄉收入差距“十二五”之初有所降低,但差距仍然較大。

3 經濟新常態對青海精準扶貧工作的影響

“十二五”期間,青海扶貧工作成績斐然,減貧一百余萬,目前仍剩余平困人口五十余萬,且這些貧困人口集中在自然環境、基礎設施等條件極其惡劣的地區,是難以啃下的扶貧“硬骨頭”。十二五末,我國進入經濟新常態,國民經濟增長放緩,財政收入降低,經濟增長拉動貧困地區人口收入增長難度加大。這些因素的疊加要求青海省政府把握好當前扶貧現狀和社會經濟環境兩者的辯證關系,有的放矢,瞄準靶心,深入思考制約貧困人口脫貧的關鍵問題,提高扶貧工作針對性,制定有效措施,實現精準扶貧,打好扶貧攻堅戰,構建重點突出,兼顧全面的扶貧工作大格局。

4 青海省精準扶貧的工作思路及意見建議

4.1 精準扶貧工作思路

與全國一道同步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青海省“十三五”期間扶貧工作的靶向所在,這要求青海省政府要堅持問題導向,以人為本,提高脫貧舉措的可操作性、科學性,因地制宜,實現精準脫貧,最終實現全面脫貧。同時,要鞏固好前一階段扶貧成果,避免陷入“脫貧-返貧”的惡性循環。

4.2 精準扶貧意見建議

4.2.1 重點抓好扶貧基礎建設

針對貧困地區交通、水、電、通訊的制約區域發展的重點問題,要提高認識,重點解決好貧困地區水、電、道路等基礎設施,保障貧困地區不為基礎生活需求所擾。針對平困區域水土流失嚴重、水資源匱乏、災害頻發等問題,要加強水土綜合治理,減少山洪等自然災害發生,避免因災返貧。要不斷完善貧困區域基礎設施建設,運用多種手段,實現廣播電視全覆蓋,加強貧困地區與外界溝通,了解世界,實現了“要我走出去”到“我要走出去”的過渡。同時,針對生態環境惡劣,基礎設施投建成本過高的地區,實施易地搬遷項目,改善貧困人口生活、就業環境。

4.2.2 加大教育培訓力度

扶貧先富智,知識、技能匱乏是導致轉業難、收入單一關鍵因素。要堅持落實教育扶貧項目,通過加大資金投入,支教等舉措,提升貧困地區辦學質量,讓貧困家庭子女、人口有學習新知識、新技能平臺,避免貧困隔代傳遞。要不斷鞏固九年義務制教學入學率,完善初高中、大學貧困人口入學幫扶機制,避免因貧錯學、失學現象的發生。青海當地大學,尤其要結合當地特色,開設有助于青海省會經濟發展、適應市場的特色專業,提高青海有價資源利用效率,以學促進,發揮好青海智慧,拓寬貧困人口就業空間。同時,要針對貧困地區人口,開展豐富對豐富多樣的免費培訓,幫助貧困人口掌握一技之長,告別靠天吃飯的現狀,擁有謀生手段。

4.2.3 提高區域內“造血”能力

青海是典型的物質豐饒的“窮”省,特色旅游、地區小吃、民族飾品經過挖掘、開發,都將成為貧困人口脫貧致富的重要資源,“拉面經濟”就是很好的證明。[3]政府在這一過程中要給各縣區、鄉鎮、村分派專職干部,分派任務、組織專業培訓、招商引資,因地制宜開發特色資源,大力促進村企共建,增加貧困人口就業人數,實現貧困人口自主增收,實現由以往單純“輸血”到自主“造血”的過渡。

4.2.4 注重扶貧工作的系統性

新常態下,扶貧工作最看重的是扶貧的質量。扶貧的質量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貧困人口物質水平是否得到鞏固。這主要集中體現在貧困人口是否脫貧,脫貧人口生活水平是否得到鞏固并持續提升。這一過程的實現需要青海省政府不斷因時因地創新扶貧工作機制、形成系統、科學、行之有效扶貧工作制度,鞏固扶貧成果,提升扶貧質量。比如健全貧困人口社會保險醫療制度。另一方面,現有及原有貧困人口是否在精神上脫貧。這主要體現在貧困人口脫貧意愿是否轉換成實際行動,實現從政府“輸血”到自我“造血”的轉變。這就要求政府營造良好脫貧輿論氛圍,做好思想疏導,鼓勵貧困人口走出現有圈子,以自身成長實現物質、精神生活的豐裕。

5 結語

十二五期間,青海省扶貧工作成績斐然,脫貧人口銳減至五十萬,但這五十萬缺失難啃的“硬骨頭”。新常態下,如何啃下硬骨頭,關鍵在于立足新常態、立足青海社會經濟發展實際、立足貧困區域實際,因地制宜,采取有效舉措,確保貧困人口不斷減少,脫貧人口不返貧,鞏固扶貧成果,從“質”上達到脫貧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青海日報.中國新聞網.[EB/OL].2016-03-14.

[2]青海調查總隊.青海統計信息網.[EB/OL].2016-02-29.

[3]葛巖青,杜青華.青海扶貧開發難點與對策建議[J].青海藍皮書,2011:197-205.endprint

猜你喜歡
精準扶貧新常態思路
不同思路解答
拓展思路 一詞多造
換個思路巧填數
思路一變 輕松賺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