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突破質疑:走向共生的語文課堂效果優化

2018-02-09 16:26夏永明
中學語文 2018年34期
關鍵詞:河伯秋水莊子

夏永明

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有時難保不會出現枯燥無味的問題,特別是教學那些難度較大的文言文一類知識時更是如此。如果我們站在教學論的視角進行分析,教和學是對立統一的一個概念,其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 二者的活動應當是互相協調的,即師與生之間應當是一種平等協調的關系,而在這一對關系之中,學生作為“學”的主體,其作用更應該得到重視,在課堂上,學生所受到的重視,可以從多個方面體現出來,其中對學生質疑思維的照顧,使之以質疑為基礎進行深入的研究,便可以說是教師的一項特殊任務,這個任務完成得好,學生的知識與能力便會有更大的進步,課堂的趣味性也將會變得更高。

一、對文本初期認知

質疑不應當是一無所知時的胡亂猜想,而應當是在掌握了基礎知識、習得了基本能力后的有理有據的推斷,這是我們需要注意到的一個客觀原則。為此,在接觸到某篇經典文章時,教師首先需要對學生的初期認知給予必要幫助,從而使其質疑更顯專業的精神與態度。比如《秋水》,教師需要利用更人文化的視角幫助學生進入新課: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代,有一個人做了一個奇怪的夢,他夢見自己化身為一只蝴蝶,在空中翩翩起舞,而當他夢醒以后,發現自己只不過是臥在床上的普通人,便感覺到非常迷?!俏易鰤艋癁橐恢缓?,還是一只蝴蝶做夢化為了“我”呢?同學們都清楚,做夢的這個主人公是誰?對,就是這篇《秋水》的作者莊子,實際上我們每個人都有可能做過類似的夢,但只有莊周把這樣的夢變成了一種哲學、變成了一種文化,并給它起了一個名字叫做“物化”,它讓物和我之間的界限消解掉,讓萬物同而為一,并在中國哲學史與文化史上造成了非常重要的影響。當講解了這些以后,學生對于莊子及其思想有了基本的認識,此時,教師引領學生對《秋水》一文的基礎知識如陌生字詞、文言句式等加以了解,掌握本文基本含義,然后便可以正式過渡到質疑認知的環節中去。

二、對文本提出質疑

在一篇經典篇章文本里面找到一個看起來已經成為定論的問題,對其提出個性化的質疑,這可以有效激起學生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使學生能夠嘗試在質疑之后進行反思,在反思的過程中實現知識與能力的內化。比如學習《秋水》這篇文章之后,出于克服學生學習古文的思維惰性考慮,教師即可以給其安排提出質疑的機會,比較常用的是對莊子名言“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一句提出質疑,使大家先表達自己對于本句的理解,接下來將其與下半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結合起來,實現更加深入的反思。當學生在查閱資料以后,進行彼此討論,會更加明白,自己一直以來的質疑,實際上是一種誤解,是不曉得莊子整句話完整意思時的曲析,而當大家普遍認為已經明白了莊子這句話意圖之際,教師則提出更深的問題:為何廣為流傳的名言只有前半句,后半句卻被略掉了?這個問題的提供,讓學生得以產生更深一層的質疑,為《秋水》一文的后續分析提供思維動力,并使學生產生連鎖反思效果:該怎么理解文章里面“望洋興嘆”這個成語?質疑的屢次破解與呈現,讓文章中河伯的心理變化清晰起來,學生的自主探究之路更加順暢。

三、對質疑進行突破

在經典文本的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有意識地設置一些學習障礙,會使學生產生困惑之感,這種困惑之感,會讓學生在無助的情形下設法自助與尋求他助,從而在自學與協作學習中對質疑進行突破。比如學習《秋水》一文時,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把原文里面的標點符號去掉,使學生處在沒有標點的閱讀氛圍之中,顯而易見的是,這樣的做法對于學生而言是有難度的, 學生必然感覺到閱讀的困惑,這種困惑也可以視為另一種質疑,而反復的朗讀可以突破這種質疑,在辨析中尋求發展,特別是對于“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己若者?!抑^也?!边@樣的去除復雜標點的情況,以及“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一類的復雜句式,則可以采取協作處理的辦法,在爭論與交流中化解質疑、達成認知共識。這種基于障礙所產生的質疑,一方面使學生的文言文閱讀水平得到提升,另一方面更使學生的主旨探究能力得到加強,為其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奠定基礎。

四、對能力進行拓展

在高中生的學習過程當中,一般所應用的均為窄范圍思維,教師可以有意識地拓展教學思維范圍,使學生的思維實現跳躍式發展,讓其在跳躍思維的帶動下保證思維層次與思維寬度的拓展,實現基于文本的對生活與生命的恒久思考。為此,教師還可以讓質疑呈現出障礙式躍進的效果,以保證學生能力的發展目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對河伯感覺“吾非至于子之門,則殆矣”里面的“殆”進行分析,指出“殆”于何處,如何才能夠避免這種“殆”問題的出現。此活動直指學生心中的深層困惑,會讓大家的思維快速進入到活躍與拓展的狀態,特別是后面的“殆”于何處問題,可以使大家站在河伯的視角,達到個體和文本共生的效果。其次,在教學《秋水》一文時,教師還可以要求學生對作品里面的“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進行深入探索,研究河伯最終是否信了?河伯最終信了什么?這樣的問題如果不是教師的提點,學生是很少會去思考的。在教師的質疑引導下,學生將文章中的虛詞“且夫”視為切入口,在跨越此障礙時,大家會表現出令教師欣喜的自我認知與交流協作能力,最終發現:河伯是認為自己原來太狂妄了;繼而他們有了一個嶄新的想法,即何伯認為的狂妄,其實原本并不算真正的狂妄,文章中說的“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原本是客觀的現實,這樣的發現,讓文本認知提升到了一個新的層次,產生了思維上的真正跨越,在對質疑或者說是障礙的跨越式發展中獲得了真正的學習樂趣。

五、對認知進行深化

認知是沒有極限的,雖然莊子說用有涯求無涯是危險的,但那只是一種哲學上的探討,對于高中生來講,依然是要深入追求的,特別是當認知進入到瓶頸期的時候,需要教師的恰當指點,突破瓶頸障礙,走向認知的更深層次。比如在學習《秋水》一文時,便應當使學生嘗試在辨析的過程中認真求證,在求證的過程中致力于自我拓展,像在學生明白河伯“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并不能稱之為狂妄之際,學生會產生一種閱讀學習的成就感,此時教師便可以給其當頭棒喝, 讓其質疑繼續呈現:同學們的這種推斷,看起來是非常有道理的,可它和莊子本來的意思是一致的么?正如《論語》中所說的“不憤不啟,不悱不發”,當教師為大家提出質疑的可能性之后,學生便能夠以興致盎然的姿態,進行由課內而課外的拓展研究,在求證過程當中,了解到莊子思想的深層次閃光點,那是一種“世界難知而人生不可執、名利不可索而求之”的無為思想,是對追名逐利的淡然與漠視態度,這種態度和河伯的觀點是既相同又相異的,河伯觀點是莊子思想的一種另類表達??偟恼f來,學生思維發展是沒有限度的,但卻往往易于走向感性與無序,教師的使命即在于學生質疑與認知能力發展的過程中,進行方向上的引領,使之不被只言片語所困惑,積極地面對文本、面對生活。

我們需要意識到,讓學生對高中語文教材里面的經典文章進行內涵的深挖,是極有必要的一項工作,而學生的經驗與能力畢竟不足,在此過程中需要教師的全面引導與關注, 以便使學生從提出疑問,到化解疑問的全過程都能走合理發展之路??偟恼f來,只有在這種持續性的探索之后,才能真正實現知識與能力的雙重進步,如同海神若那樣,不斷汲取新的內容,方有可能成其“多”、達其“大”、致其“美”,這可以說是我們教學《秋水》時的一點額外體會吧。

猜你喜歡
河伯秋水莊子
“河伯”形象的文化精神透視
秋水無聲
《秋水共長天一色》
秋水長天(創意作品)
《莊子說》(二十二)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五)
橋下再無秋水,橋上再無相思
人神傳說之河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