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泰州市三區吸引要素下鄉促進鄉村振興的對策研究

2018-02-10 19:27胡海婧
鄉村科技 2018年29期
關鍵詞:姜堰泰州市鄉賢

胡海婧

(江蘇農牧科技職業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寫入黨章,開啟了鄉村振興的新征程。筆者采取村干部座談、入戶走訪、問卷調查等方式,調研了江蘇省泰州市三區(海陵區、姜堰區、高港區)40個具有代表性的村或涉農社區。其中有海陵區的九龍鎮姚家村、城西街道麒麟社區、物流園區漁行水村,姜堰區的“十強“村,高港區的“中國宜居鄉村”喬楊社區、省級美麗鄉村引江社區、大豐社區、蔡莊村和陳家村等。

1 泰州市三區資源要素利用及引進要素基本情況

1.1 海陵區基本情況

從泰州市海陵區70個村(涉農社區)中篩選了10個具有代表性的村或涉農社區開展調研活動,參與調研的村共有農戶7 389戶,戶籍人口23 118人,常住人口26 687人,承包土地面積1 043.227 hm2,已流轉670.210 hm2,占64.24%。其中,常規稻麥種植面積448.575 hm2,占承包土地的43.00%;可養殖水面483.533 hm2,可盤活集體建設用地189.467 hm2,農民閑置房屋面積4 508 m2,在外經濟能人10名,在外鄉賢30名,引進能人10名,引進產業項目10個,引進社會資金5 512萬元。

1.2 姜堰區基本情況

筆者在以往創建成功的市級全面小康建設示范村、“十強”村及姜堰區“十強”村中擇優選擇8個鎮(街)共20個村進行調研。20個村承包土地總面積0.315萬hm2,已流轉面積0.257萬hm2,占比82.00%;可養殖水面0.093萬hm2,其中高效養殖面積420 hm2;可盤活集體建設用地65 538 m2,其中廠房36 140 m2、學校3 398 m2、其他建設用地26 000 m2。農民閑置房屋面積30 804 m2,其中農民意愿出租面積4 930 m2,城郊村已無農民閑置用房。20個村在外經濟能人共51個,其中國企負責人7個、民企負責人24個;在外鄉賢共187個,其中現職黨政干部57人、離退休干部30人、文藝界人士3人、企業技術高管23人、科技精英25人、名醫生名教師21人以及其他28人。20個村已引進能人數56人,共引進項目44個,共引進資金10.41億元;引進返鄉能人12人,引入資金3.59億元;發展創業項目13個。鄉賢回歸9人,引進資金3.42億,引入項目7個。

1.3 高港區基本情況

重點圍繞泰州市高港區的特色小鎮、國家和省級美麗宜居鄉村、特色田園鄉村、新農村示范創建十佳村及有發展潛力的10個村,10個村總農戶6.39萬戶,農業人口23.93萬人,農村勞動力14.25萬人,耕地1.280萬hm2。農作物總種植面積2.493萬hm2。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1.603萬hm2,總產量11.38萬t;油料作物種植面積0.215萬hm2,總產量 6 897 t;果蔬種植面積 0.488萬hm2,總產量17.23萬t。泰州市高港區糧經比為1.8∶1.0。2017年,泰州市高港區生豬出欄5.6萬頭,蛋禽存欄34.6萬羽,肉羊年出欄1.55萬只,奶牛欄存314頭。各類苗木栽植面積1 333.33 hm2,栽種各類苗木品種30多個;生產經營主體70多家,苗木從業人員1萬余人,年產值2.50億元以上。水產養殖面積617.00 hm2,總產量6 198 t,實現漁業總產值2.27億元。2017年,泰州市高港區村級集體經濟收入總額10 623萬元,村平均126萬元,其中,村級集體經濟收入1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29個,50萬元以上的村(社區)14個。

2 泰州市三區吸引城市要素下鄉的優勢

吸引城市要素下鄉就是重塑城鄉關系,城市反哺農村,城鄉聯動發展,城鄉人口對流,資源要素更新,新舊業態迭代[1]。調研發現,目前農村具備四大優勢能吸引城市要素下鄉。

2.1 區位優勢

泰州市海陵區下轄3個鎮、5個涉農街道(園區)、70個行政村(涉農社區),姜堰區下轄2個街道、14個鎮、1個省級經濟開發區、1個5A級風景名勝區,高港區下轄4個鄉鎮(永安洲鎮、大泗鎮、白馬鎮、胡莊鎮)和3個街道辦事處(口岸街道辦事處、刁鋪街道辦事處、許莊街道辦事處)。大部分村莊都坐落在城區或城郊,融入城市發展的范疇,村級經濟的發展受城市經濟的輻射和帶動,經濟增長后勁很足。

2.2 交通優勢

以前,農村交通閉塞,道路坑坑洼洼,“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灰”。隨著新農村建設和“一事一議”工程的實施,現在所有村都通上黑色或灰色公路,通上公交車,最遠的村離城區僅30 min的路程,便利了群眾的生產生活。

2.3 資源優勢

泰州市海陵區圍繞城市后花園,全力發展北部生態走廊經濟。例如,城西街道麒麟社區是海陵區唯一的一家市級特色田園鄉村。近年來,圍繞麒麟吉祥文化,依托區農業現代產業園、香草灣薰衣草園,建設“麒麟產業一條街”,預計總投資4 000萬元,打造集民宿、餐飲、休閑于一體的三產服務中心區。罡楊鎮罡門村引進能人鄉賢返鄉,成立飛彩園藝有限公司,一期投資3 000萬元,建成5 000 m2的智能花卉大棚,集花卉種植、銷售、觀光于一體,預計投資超億元。城北物流園區漁行水村,村莊內部水網密布、河溝相連,是古漁民居住區和主城區造船業集散地,有“捕魚文化、木船制造文化”。目前,該村已建成漁村博物館,計劃利用村莊豐富的水資源,發展休閑觀光旅游。

泰州市姜堰區物產豐富、土地肥沃,素有“魚米之鄉”之稱。區內溱潼古鎮是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溱湖國家濕地公園是5A級旅游景區、世界聞名的麋鹿之鄉,河橫村是聯合國生態環境“全球500佳”。

2.4 人文優勢

泰州市海陵區罡楊鎮罡門村因宋代岳飛抗金設立天罡陣陣門所在地而得名,村莊內有許多抗金典故流傳;蘇陳鎮西石羊村是古代制造“滅火水龍”集散地,村莊內存有許多“古水龍”,目前該村設有消防知識科普園;九龍鎮姚家社區得“紅色姚家”是市級黨建特色服務品牌,建有組織生活館和“紅色姚家大道”“紅色公園”,以“紅色姚家”凝聚黨心、民心。

泰州市姜堰區早在5 000年前便有先民生息。明代著名畫家唐志契、唐志尹與唐日昌叔侄三人齊彰,時稱畫苑“三唐”,唐志契畫論專著《繪事微言》,收入清代《四庫全書》;清康熙年間,圍棋國手黃龍士棋藝精湛,著有《弈括》《黃龍士全圖》,時人尊為“棋圣”;清乾、嘉、道年間,橋頭鎮劉榮慶、劉國慶兄弟二人考中狀元,時稱“一門五都督,三科兩狀元”;當代著名學者、詩人、書法家高二適,精研詩文,造詣極深,其力作《〈蘭亭序〉的真偽駁議》受到毛澤東的重視,成為文壇書苑佳話。

3 制約要素下鄉的因素

3.1 土地瓶頸問題

一是受土地利用規劃調整和土地用地指標的制約,創業項目落戶用地難,制約了外出能人返鄉創業。特別是一些城郊結合的村面臨城市建設,制約了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導致部分企業搬遷和人才流失,很難再發展壯大,土地面積不斷縮小,項目招引的難度更大[2]。二是返鄉人員居住用房矛盾突出,部分村屬于城鎮規劃區,按照新的鎮村布局規劃,返鄉人員建房受到嚴重制約,加之居住相對分散,居住環境難以得到改善。

3.2 配套基礎設施滯后

隨著人們生活品質的不斷提高,一些配套基礎設施如天然氣、污水、生活垃圾的處置等還相對滯后,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人才引進。

3.3 宣傳力度不夠

鄉村的發展空間及政策支持力度與一些發達城市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加之宣傳力度不夠,年輕人返鄉創業的熱情不足,大多數年輕人更愿意待在大城市發展。

3.4 產業附加值不高

三區鄉村產業以一二產業為主,附加值不足,導致招商引資難度大。

4 吸引要素下鄉促進鄉村振興的建議

4.1 加大連接機制吸引人才

在鄉村振興戰略方面,注重鄉村基礎設施建設,美化鄉村環境,營造文明鄉村,建設美好家園。創新鄉賢文化,弘揚善行義舉,以鄉情鄉愁為紐帶,建立傳統節日慰問制度。建立鄉賢微信群,向鄉賢宣傳家鄉發展變化,傳遞家鄉趣事、社情民意,使他們找到親情、鄉情的溫暖,感受到濃濃的鄉愁,以此吸引各類人才投身鄉村建設,為農村注入新鮮血液,充實力量,創新服務理念,整合資源為農民服務,不斷增加農業產值,通過產業支撐帶動經濟發展[3]。

4.2 創新配套服務留住人才

做好鄉賢回鄉、項目回歸等配套服務工作;加強溝通、協調,在企業用地、用工、生產、生活和子女入學等方面提供一系列優惠政策;積極引導企業家鄉賢關心關愛優秀學子、困難學子,開展獎教助學和扶貧濟困等活動,培養反哺意識,促使一批又一批“新鄉賢”苗壯成長[4]。

4.3 完善政策激勵機制成就人才

將人才引進獎勵資金延伸到基層;積極鼓勵機關、高校中有人脈優勢、技術優勢的工作人員保留身份下鄉助業,實施“第一義工”工程;積極號召基層干部保薪留職帶頭創業。

猜你喜歡
姜堰泰州市鄉賢
泰州市打造“五個過硬”的應急隊伍
“蜀”潤鄉賢,“陶”享美好
泰州市以“四行”下好精準執法“先手棋”
泰州市下好節后安全“先手棋”
讓新鄉賢助力鄉村組織振興
江蘇省姜堰第二中學
宋澤平:當代鄉賢賦能鄉村振興
姜堰永遠的驕傲——溱湖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精選課本題改編練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